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主要方式
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进行政策指导、咨询服务、监督检查以及提供劳动合同范本、开展劳动合同鉴证等,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主要方式。
(1)宣传贯彻劳动法律、法规,促使双方当事人依法签订和履行劳动合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通过开展普及劳动合同基本知识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帮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学习掌握劳动合同的法律知识以及违反劳动合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当事人依法订立和认真履行劳动合同。
(2)进行经常性的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发现劳动合同订立和履行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否订立以及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依法进行执法监督,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有助于当事人提高劳动合同的法律意识,强化劳动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从而保证劳动合同制度的顺利推行。在检查中,要吸收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各级工会参加。工会有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权力,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不仅能有效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能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帮助用人单位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双赢”局面。
(3)实行劳动合同鉴证制度,掌握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等环节的动态情况。劳动合同鉴证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审查和证明劳动合同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一项有效的监督、服务手段。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通过对劳动合同依法进行签证,可以及时发现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具备主体资格,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合同签订是否符合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合同条款是否完备,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否明确,从而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效地处理不完善合同、违法合同和假合同,使劳动合同的订立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利于把合同争议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争议,由于劳动合同鉴证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它可以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人民法院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进行裁决和判决。
(4)对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除对劳动合同进行统一管理外,还应对本地区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给予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帮助培训劳动合同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劳动合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研究提出解决办法,推动用人单位加强内部劳动合同管理。
(5)建立健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是指劳动合同管理机关对劳动合同进行管理的具体手段,也是劳动合同主体双方必须遵守的规则。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制度来实现的,如果没有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完善,就难以有效地对劳动合同实施管理,影响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因此,必须研究建立一套必要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使劳动合同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从实践上看,一般要建立劳动合同签证制度、劳动合同履行情况检查制度、劳动合同档案制度、劳动合同统计制度以及劳动合同审查备案制度等。
(6)处理违法劳动合同。查处违法劳动合同,是劳动合同管理机关行使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对违法者依法严肃处理,才能震慑违法者,同时教育大多数,提高合同主体双方的合同意识和法制观念,从而自觉履行劳动合同。
2.行业主管部门劳动合同管理的方式
行业主管部门是基层用人单位的领导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对基层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负有领导责任,对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也负有领导责任。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是用人单位劳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所属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行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改革及减人增效的要求,制定行业标准,指导所属用人单位开展劳动合同制度的基础管理工作,对本单位岗位进行测评和分类,按照精干、效能和科学合理的原则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合理确定领导组织,制定岗位规范和考评标准,明确职工岗位责任,为劳动合同的顺利履行打下基础。
根据职责范围,行业主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可以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法制观念和劳动合同意识,为劳动合同制度在本单位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培训业务骨干。帮助基层用人单位培训负责劳动合同管理的业务骨干,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劳动法》以及与《劳动法》相配套的法规规章,特别是有关劳动合同的法规和政策,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3)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相比,行业主管部门对所属用人单位的用人情况更了解,行业主管部门发挥自身优势,在职责范围内,检查和监督基层用人单位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作用明显。对不认真履行劳动合同的,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认真履行;对违反劳动合同的,帮助其及时纠正。
3.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的主要方式
用人单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合同制度的正常运行,能够有效地发挥劳动合同制度的激励作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完善劳动合同内容。用人单位应当经常检查已签订的劳动合同,对其中内容不符合《劳动法》及有关规定的条款进行修改,必备条款不全的应尽快补充;条款过于原则的,可与职工协商一致签订补充协议,也可将有关具体内容直接补充到劳动合同中。通过以上措施,使劳动合同比较全面细致地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劳动合同易于履行。
(2)建立和运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手段,促进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应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对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实际工作年限、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约定条款进行动态管理。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当逐步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3)建立和完善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支撑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企业内部配套规章制度,包括工资分配、工时、休息休假、劳动保护、保险福利制度以及职工奖惩办法等,并把劳动合同履行情况与职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联系起来,促进工资能多能少、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新型劳动用人机制的形成。
(4)强化劳动合同制度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当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实施方案应就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进行具体规定,作为劳动合同运行的依据。要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主要是其个人工资、休假、保险福利、加班及奖惩等进行必要的记录。劳动合同期满前应提前一个月向职工提出终止或续订劳动合同的书面意向,并及时办理有关手续。
(5)落实劳动合同管理工作的责任制。用人单位要指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培训,使劳动合同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理,提高劳动合同管理水平。
(6)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的监督工作。工会和职代会要积极参与本单位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监督本单位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对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和建议。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也要做好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保持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