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图案的黑、自、灰表现技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通常是作为负形存在的,是虚的,而画面中主体多以黑色图形为主,是正形,是实的。这样的一实一虚、一张一弛形成了画面的和谐与统一。灰介于黑、白之间,具有丰富的层次,可以简单分为深灰、中灰、浅灰、亮灰等。黑、白、灰所占的比重不同,画面就会产生不同的色调变化和视觉效果。黑白装饰图案中,点、线、面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
1.点
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之一。当点具有了可视形象时,点便生动活跃起来,它具有重要的特征,这些特征与其所组成的整体形成对比,使画面拥有了活力(图4—1)。
2.线
线有长短、曲直、横竖、虚实之分。直线具有稳定感、力量感,有男性的特征: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流畅、运动,有女性的特征。自然直线富于变化,有人情味。几何直线更具设计感。垂直线有崇高、庄严、上升之感:水平线平和、静止,有安定感。粗线厚重、浓郁,有很强的量感:细线轻捷、灵动,有坚韧、纤弱的感觉(图4—2)。
3.面
面的形状多种多样,有方形、矩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面在视觉上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四边形有简洁、安定及秩序感:圆形、椭圆形有优美、饱满、轻松的感觉;不规则形、偶然形显得自然、生动,并具有人情味。黑色的面具有强烈的视觉;中击力,有稳重、下垂、深邃的感觉,所以,在各种绘画作品中,暗部经常会集中在画面的下方,否则会产生头重脚轻之感(图4—3)。
在我们的艺术创作中,大多数作品是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的,这样可以使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饱满,具有更深刻的画面表现力(图4—4)。
(二)植物图案的色彩表现
1.色彩原理
(1)光源分析: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太阳的光引进暗室,使其通过三棱镜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结果光线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彩带。这种色光再通过三棱镜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顿据此推论:太阳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叫做色散。色散现象在自然界中常常可以看到,如雨过天晴,空气中悬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起着三棱镜的作用,使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图4—5)。
(2)色彩的产生:色彩是光照射到物体上产生的一种视觉效应。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由于物体本身的材质关系,决定了其对光线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来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视觉,便产生了某种色彩感觉。
(3)构成色彩的因素:一是物质本身的固有特性也称为物质色。二是光源的性质,也称为光源色。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