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中国红树林概况
1.1中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特征
1.1.1木榄群系
1.1.2红树群系
1.1.3秋茄群系
1.1.4桐花树群系
1.1.5白骨壤群系
1.1.6海桑群系
1.1.7水椰群系
1.2中国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简介
1.2.1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2广西山口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
1.2.3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4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5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2.6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第2章 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2.1中国红树林湿地中的生产者
2.1.1小型藻类
2.1.2大型藻类
2.1.3红树植物
2.2中国红树林湿地中的消费者
2.2.1浮游动物
2.2.2底栖动物
2.2.3游泳动物(鱼类)
2.2.4昆虫和蜘蛛
2.2.5两栖类、爬行类和兽类
2.2.6鸟类
2.3中国红树林湿地中的还原者
2.4中国红树林湿地所有生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
第3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
3.1城市化、开发区建设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海堤建设现状
3.1.2海堤修建和维护对红树林的破坏
3.1.3海堤对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与物流的影响
3.1.4海堤建设影响红树林的存亡
3.2围塘养殖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2.1全球红树林围塘养殖情况
3.2.2我国红树林围塘养殖总体情况
3.2.3我国各省份红树林围塘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2.4围塘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
3.3城市和工业污染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3.1重金属污染
3.3.2生活污水
3.3.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3.3.4城市和工业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4水产养殖污染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4.1水产养殖污染的产生
3.4.2水产养殖污染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4.3水产养殖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
3.5互花米草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5.1互花米草的入侵现状
3.5.2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的模式与暴发机制
3.5.3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机制
3.5.4互花米草入侵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3.6波浪冲击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6.1波浪与红树林生境相互作用关系
3.6.2船舶兴波
3.6.3快艇引起的波浪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3.7病虫害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7.1淹水与红树林病虫害的发生
3.7.2红树林害虫发生特点
3.7.3红树林病虫害逐年加重的原因
3.7.4红树林害虫控制
3.7.5虫害的生态效应
3.7.6虫害的专一性
3.8大型藻类过度生长
3.9海洋污损生物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9.1污损动物附着规律
3.9.2污损动物对红树林的危害
3.10过度捕捞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
3.10.1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多样性
3.10.2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
3.10.3红树林区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气候变化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1寒害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1.2海平面上升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2大规模海鸭养殖导致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机制
3.13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机制评估方法
3.13.1引言
3.13.2红树林生态退化机制评估方法构建
3.13.3研究技术路线
3.13.4红树林生态退化机制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3.13.5典型案例分析——福建九龙江口
3.13.6红树林生态退化减缓措施建议——以福建九龙江口为例
3.14我国红树林种类和群落类型
第4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4.1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1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及含义
4.1.2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意义
4.1.3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进展
4.2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
4.2.1 PSR模型的概念及内容
4.2.2 PSR模型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
4.2.3健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获取及归一化处理
4.2.5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
4.3全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3.1全国红树林典型样地的概况
4.3.2简化评价体系的指标原始数据的获取
4.3.3简化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4.3.4全国红树林典型样地的指标数值归一化
4.3.5全国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4各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1广东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2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3海南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4福建省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5全国红树林健康状况因果链分析
第5章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与示范
5.1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造林相关配套技术
5.1.1造林选地与整地
5.1.2造林树种选择
5.1.3造林密度
5.1.4造林配置
5.1.5新建造林技术研究
5.1.6修复造林技术研究
5.1.7修复造林方式
5.1.8修复造林的树种选择
5.1.9特种造林技术研究
5.2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体系
5.2.1红树林修复技术评估指标及评估标准
5.2.2红树林修复评估方向
5.3影响广西人工红树林的胁迫因子
5.3.1台风
5.3.2低气温
5.3.3生物危害
5.3.4人为干扰
第6章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
6.1红树林的生理生态特点
6.1.1强大的根系
6.1.2独特的繁殖方式——胎生
6.1.3良好的拒盐、泌盐功能
6.1.4高渗透压
6.2红树林的生态、社会、经济意义
6.2.1高生产力水平
6.2.2保护生物多样性
6.2.3维护C02的平衡
6.2.4防风御浪、造陆护堤、净化水质
6.2.5抵御全球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上升的负影响
6.2.6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6.3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
6.3.1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
6.3.2红树林湿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4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管理
6.4.1红树林生态系统管理目标
6.4.2预防性管理方法
6.4.3政策和法律框架
6.4.4实施与整合
6.4.5红树林评估
6.4.6社会经济考虑
6.4.7文化和社区问题
6.4.8能力开发
6.4.9森林管理与营造林
6.4.10渔业
6.4.11水产养殖
6.4.12农业、盐业生产和矿业
6.4.13旅游、游憩和教育
6.4.14红树林产品和负责任贸易
6.4.15加强退化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营造人工林
6.4.16红树林研究与信息宣传和推广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国红树植物及海岸植物种名目录
附录2红树林区大型底栖生物种名目录
附录3红树林区鸟类种类名录
附录4红树林区浮游生物种名目录
附录5红树林区底栖硅藻种名目录
附录6红树林区昆虫种名目录
附录7红树林区鱼类种名目录
图版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