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规划:理论方法与评价图书目录

2022/07/16108 作者:佚名
导读:序一 宋敏华 序二 刘志 前言 第1章 交通与城市协同问题 1.1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问题和挑战 1.2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3 目标与重点解决的问题 1.3.1 本书的研究目标 1.3.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 本书内容架构及章节设置 第2章 交通与城市演进:历程与趋势 2.1 马车时代:溯源自由而欢愉的城市氛围 2.1.1 交通属性与城市属性的演进关系 2.1.2

序一 宋敏华

序二 刘志

前言

第1章 交通与城市协同问题

1.1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同问题和挑战

1.2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3 目标与重点解决的问题

1.3.1 本书的研究目标

1.3.2 重点解决的问题

1.4 本书内容架构及章节设置

第2章 交通与城市演进:历程与趋势

2.1 马车时代:溯源自由而欢愉的城市氛围

2.1.1 交通属性与城市属性的演进关系

2.1.2 西方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关系溯源

2.1.3 中国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关系溯源

2.1.4 区域性交通基础设施——东西方交流视角下的城市

2.2 工业化时代:探究快捷与紧张的城市变革

2.2.1 交通属性与城市属性的演进关系

2.2.2 交通发展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2.2.3 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

2.3 信息化时代:追求多元而和谐的城市理想

2.3.1 信息通信技术对城市生活和交通出行的影响

2.3.2 信息化时代下交通属性与城市詹性的演进关系

第3章 理论研究:时空协同理论体系

3.1 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时空协同理论发展

3.1.1 理论来源与基础

3.1.2 协同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3.2 城市形态的交通影响表现为出行需求增长

3.2.1 城市形态对交通产生的空间影响

3.2.2 轨道交通的空间响应

3.3 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时空效应

3.3.1 交通影响了城市形态中职住空间关系

3.3.2 轨道交通增强7Bt。间压缩特性

3.4 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协同的相关理论研究

3.4.1 轨道交通与城市一体化模型

3.4.2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价值增值

3.4.3 ‘rOD理论与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协同发展的分析技术与方法

4.1 协同发展的研究方法

4.1.1 空间分析方法

4.1.2 时间分析方法

4.1.3 功能分析方法

4.2 协同发展的数据

4.2.1 空间维度数据

4.2.2 时间维度数据

4.2.3 功能维度数据

4.3 协同发展的分析技术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层次分析法

4.3.3 无人机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技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5.1 体系建构——评价依据和指标体系

5.1.1 空间总量协同指数

5.1.2 功能结构协同指数

5.1.3 协同发展潜力指数

5.2 关键指标——主成分分析法的关键指标

5.2.1 城市轨道交通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5.2.2 城市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5.3 评价方法一耦合度分析和城市协同发展程度排序

5.3.1 耦合度分析与测算

5.3.2 耦合度指数综合测评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规划实践与案例研究:国内外经验与问题

6.1 空间协同问题

6.1.1 城市律动:纽约百年地铁的钢铁王国

6.1.2 区域整合:轨道上的京津冀城市群

6.1.3 垂直整合:重庆的山水城市与轨道交通竖向设计

6.1.4 空间协同的小结

6.2 时间协同问题

6.2.1 职住演化:北京轨道交通与人口、经济变迁

6.2.2 城市转型:辛辛那提的交通与城市兴衰

6.2.3 再现历史:北卡斯宾塞轨道小镇的历史保护与再生

6.2.4 面向未来:百年京张线路的交通功能再利用展望

6.3 功能协同问题

6.3.1 社会视角:乌鲁木齐的交通与就业可达性研究

6.3.2 土地视角:北京亦庄线的TOD研究

6.3.3 文化视角:徐州轨道交通与城市文化

6.3.4 投融资视角:曼谷轨道综合开发的土地溢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主要问题

7.2 审视与反思

7.3 局限与展望

后记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