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泥塑手捏泥人制作流程:
捏头
分泥塑艺人都是凭经验,直接捏出头、眉眼、其余五官,也有借助一种事前备置的“ 面部陶模”来印塑脸面。这种“面部陶模”都是工匠们用平时所收集的比较好的作品,或是自己以前曾经做过的较为满意的面形,翻制成泥模,加火焙烧而成。较多泥塑老艺人都成套成套地保存着各种不同面相的“面部陶模”,有戏文故事人物的,也有各种表情的。在捏塑时,根据题材和图稿的需要,选择一只适当的陶模就可快捷地印模出人物的头面部,随后,加塑后脑,捏出耳朵、头发和帽子,然后放置一边。
塑手
手的捏塑,一般是先捏出手掌,再黏塑上五指。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塑捏出手的大致轮廓,再用剪刀按五个指头的位置均匀地剪出手指的轮廓,然后,轻轻地捏圆、塑弯,按图稿上的要求塑捏出手和手指的形状。随后,在这“双手”的手臂断面处插上细铜丝做的弹簧, 也放置一旁待用。
四肢
取适当大小的泥团擦成圆柱形,再稍稍压扁,切出肩到脚的长度,并从下端垂直向上按照身长比例剪开一条缝,捏塑出腿脚的大体形状。再取大小合适的泥团擦成更细一些的细圆柱形,短切成两块与身躯比例相等的长度,黏塑在躯体肩部以塑出双臂。将适量泥团放在木板上按平整,再用敲棒打成薄片,剪成前后袖子和衣襟。前后包在身上捏紧拼合,再修剪成合适的造型,然后压出衣褶。最后,把早已塑好的头和手牢固地装在躯干的适当位置,继而按要求对泥人的姿态各部做最后细微的调整,直至满意,再用小竹签将其插在泥塑的底盘上,一个泥人的制作就算完成了。塑成的泥人要放在室内通风处阴干,因泥的表层会快速失水变干,形成一层硬壳,而泥内部的水分还大量存在,遇热膨胀,较易导致整体开裂。所以一定要避免暴晒,烘烤。有条件的话可以将其放在“稻谷灰”中帮助吸收水分,同时进行通风阴干,更能缩短干燥的时间。待这种泥坯泥人完全干透后就可以进行上彩着色了。
着色
着色是泥人制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作品质量高低的关键,有个说法叫“三分塑,七分彩”,可见着色对作品的重要程度。着色前要先用细砂纸把泥坯泥人打磨光滑、平整,用剪平了顶端的毛笔蘸清水全部刷一遍,然后再开始上色。上色用的颜料较好选用瓶装的广告颜料,也可用质地细腻、不易退色的国画颜料。
涂底
取适量白色颜料,加水调至稀稠适中。随之,在泥坯上均匀地涂两遍,待干燥后,即可开始着色。
上彩
上彩的顺序是:先从头面部开始,然后依次是手、衣服、裤子等。对头面部的上彩尤为关键,要先将颜料仔细地调出所要求的色调,在为脸、手等裸露皮肤上彩的同时,用擦笔蘸少许胭脂粉,轻轻地在脸腮部擦涂,用以增加泥人的气色。接下来,就可以画头发,并为服装涂色上彩了。根据设计要求,还要对“泥人”细部进行加工修饰。
上光
为了强化“泥人”的表面质感,需要喷涂“保护层”,俗称“上光”。传统的上光工艺,是使用蛋清作原料。现在多用清漆喷涂,也有的喷“聚乙烯醇”涂料的,用“聚乙烯醇”上光的效果更好。上光能使“泥人”光亮通透、色彩鲜艳、色调温和,能增强“泥人”面、手等裸露部位皮肤的质感。但也有不喜欢做上光处理的,认为色彩鲜亮程度太过,稍显俗气。在日本有种称作“人形”的民间传统工艺品,形式特点与苏州的“绢衣泥人”十分类似。其面部均用珠粉涂敷,显得珠光宝气、高贵大方,根本不需要上光。对苏州的“手捏泥人”而言,
描金
描金”或称“贴金”,是用金粉加适量的胶质溶剂调和均匀后,用“紫圭笔”在需要描金的部位做细致的描绘。以前用的都是真金粉,现在用铜粉代替。以“戏文泥人”为例,用胶水事先画出服饰的图案纹样,再敷贴金箔,更显华丽名贵,还有一些作品在涂色 上彩完成后,还会在泥人的发警间、衽袂处粘贴一些小绢花、 绒花、亮片和飘带等小饰品,以增加美感,增添情趣。最后,再用绒布、彩纸等材料按所塑作品的比例做一底座,将所塑作品固定其上。这样,一件“手捏泥人”就全部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