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教授受邀担任2016年第七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学术委员,指导大赛的评审工作。近日,王铁教授阐述了对大赛的期许和建议。主要内容摘录如下:
大赛标志着中国建筑装饰奖项新的开端
第1-6届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得到了筑巢投资集团的大力支持,并冠名“筑巢奖”。为了更有利于参赛作品涵盖空间设计的外延,丰富大赛的内容,提升大赛的学术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国空间设计的水准和成就,激励更多的国际设计精英走进中国,从第七届开始,中国国际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大赛将启用新名--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
作为之前6届筑巢奖的评委,王铁教授表示,从筑巢奖到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这是一个有序升级的过程,如果大赛前6年都是试运行,那这届是真正的中国建筑装饰的大奖,它是非常重要的、带有行业前瞻性、真正具有价值的一个大奖。学术委员的成员会认认真真把大赛做好,因为它是标志着中国建筑装饰奖项一个新的开端。
设计不是画画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赛要求
业界的很多大赛,为了吸引更多人参与,其实是一直在做“减法”,尽量简化参赛流程和降低参赛门槛要求,但是对作品的质量始终没有放松过。王铁教授一再强调大赛从参赛作品到评选过程的专业性、规范性、完整性。
以参赛资料为例,王铁教授要求参赛作品必须提供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CAD图纸,对于实景图片必须标明是哪个角度、哪个区域范围,且每张图片都要对应平面图、立面图比例尺度要一致,此外强调,参赛的图片要有完整的全面角度,不能缺少任何一个角落。因为“设计是完整的审美、安全的,还有与管理的相关的法规,表现不能有死角。”王铁教授希望通过大赛让有实力的企业更有实力、更规范,让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更好地按照规范去走。
善于发掘具有研究能力的学者型设计师
王铁教授表示,随着建筑业大方向的调整,动脑子干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培养出具有研究能力的设计师,比如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和中国建筑装饰设计50强企业中也存在很多具有研究能力的学者型人才,他们对整个企业文化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他们有实践能力,有前瞻性,有自己的亮点,大赛必须发掘这些人才,行业现在就是需要有理论能力的设计师。现在很多设计师追求标新立异,但是作品没有引导性,多数室内设计师还需要创新,做精做细才是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即大国工匠精神。
中国室内设计虽然已经积累了30多年的实战经验,但是要想真正走出亚洲、走向世界,没有设计的理论体系是不能支撑学理化创新的,没有理论支撑的设计只能给大家带来一瞬间的视觉快感。随着中国大众审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现在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觉,也开始更多关注从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作品内涵。所以说,现在的设计理论需要升级,需要知名企业的设计骨干去扛,应结束设计师的文盲时代,向具有研究能力的高素质设计专家平台迈进,大赛在设计委的主导下把握方向,尽量搭建让更多具有研究能力的设计师共享行业平台,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创造更多更具内涵的作品。
而对于第七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王铁教授有着自己的期许:“大赛首先要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应夯实国内建筑装饰业的基础,有序升级到具有研究能力的中国装饰设计业,这是这届大赛应该要做的。这很艰难,但是要去做。过去人们谈论某个行业,第一印象就是没有文化,或者是只会低头干活,但是现在这种评价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出现了优秀人才,在中国30年的发展中企业招聘了大量来自于高校优秀人才,也有从国外深造归来,这些人从前一代人创造的基础上成长,良好的基础会让他们更好地迈向具有研究能力的中国建筑装饰产业,融入到中国整个建筑业的大导链之中,成为一个真正有话语权的、有文化的、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研究者。”
王铁教授学术信息: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长、博士导师、第五工作室责任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学术委员
中国展览经济协会、展览展示设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匈牙利国立佩奇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波拉克.米海伊工程和信息科学 学院客座教授、博士院博士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