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合肥市城乡建委获悉,去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占据全省半壁江山。今年起,合肥市将引进培养更多轨道交通专业人才;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力争2020年末,一半新建建筑达两星及以上。
引进培养更多轨道交通专业人才
合肥市城乡建委建管处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去年12月底,合肥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占全省半壁江山。其中,市外产值已达1900亿元,占建筑业总产值的47.5%,实现增加值750亿元,实现入库税收70亿元。
2018年,合肥市城乡建委将支持建筑业企业发挥优势,向上下游产业延伸;鼓励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拓展业务,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全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加快提升企业在交通、水利、市政、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合肥市多家特级资质企业实现在本地首次承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任务,目前正在参与轨道交通4、5号线的建设。今后,合肥市将加大对轨道交通工程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制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提高该领域科技创新的投入水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全是“搭积木”式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合肥市将加快编制地方标准和现代化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工程造价计价依据。鼓励大型钢结构、商品混凝土等企业,逐步转型为预制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同时,大力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龙头企业,鼓励中建国际、远大住工、安徽建工等龙头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建筑产业园区。
建筑产业化,是将绝大部分构件、部品、节点在工厂工业化预制,然后在工地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今后,在合肥市,新建政府投资工程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应全部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同时,对已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企业,合肥市将在项目招投标、土地、税收、销售等方面制定具体优惠政策,鼓励普通商品房项目采取产业化建设方式建设。
50%的新建建筑将达两星及以上
最近几年,合肥市推出了一大批绿色建筑。今后,合肥市将建立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激励机制,逐步提高绿色建筑材料使用比例,鼓励先进成熟的适宜技术、工艺、工法实现标准化,并应用于工程建设中。同时,鼓励建筑企业研发出能将成本降至最低的新技术与新工艺。
此外,合肥市还将成立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发展的研究项目和基金。到2020年末,力争城市规划区范围内,50%的新建建筑按两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装配式建筑技术得到大规模应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节能标准施工执行率100%。
鼓励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
合肥市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双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今后,合肥市将指导建筑企业,制定“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建筑业企业在境外直接投资,引导其在加工制造业合作、技术与劳务输出以及设备出口等方面,加快“走出去”步伐。
预计到2022年,省外完成产值从目前的869.62亿元增加到1650亿元;外省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同时,大力拓展境外市场,努力争取国外工程承包和国家援外工程项目。预计到2022年,境外完成产值从目前的13.32亿美元增加到3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