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化学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结构的影响
对稻秆进行化学预处理是提高其生物降解效率的重要手段。为明确不同化学处理方法对稻秆结构特性的影响,论文分别用碱和液氨对水稻秸秆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化学处理方法对水稻秸秆物化性质、结构形貌、纤维成分及微孔结构的影响,并考察其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碱化处理和氨化处理都能打破稻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间的氢键,明显改变稻秆的物化性能,增加微孔结构,降低木质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含量,但碱化处理对稻秆表面结构的破坏程度要高于氨化处理;碱化处理稻秆表现出更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在50℃时用复合菌系XP降解Na OH处理稻秆7d,其失重率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达到73.6%、77%、93%和31%,显示了碱化稻秆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
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及“秸秆利用的营养工程技术”
提高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改善适口性、增加容重,提高反刍动物对秸秆的采食量。二是提高瘤胃微生物对秸秆有机物的降解率,这就要解决如下4个问题:1)保持一定数目的瘤胃微生物稳定存在;2)植物细胞壁被瘤胃微生物最大程度地附着,并且时间较长;3)减少物理化学障碍,增强瘤胃微生物对细胞壁的作用;4)适度粉碎。三是改善进入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平衡,包括可发酵氮源,可发酵碳水化合物和过瘤胃蛋白和生葡萄糖物质的提高,添补某些必需的矿物元素等(卢德勋,2001)。
秸秆处理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登录注册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秸秆处理 更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