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XXX 隧道塌方处理方案 2011 年 6 月 5 日下午 13 点我工区施工的 XXX 隧道出口 DK205+414~DK205+354 段线路右侧范围内因地质瞬间突变引起坍 塌,线路右侧初支局部掉落,大面积变形较为严重。坍塌事故发生后 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隧道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紧急撤离,坍 塌未造成人员伤亡及机械损毁。 现经过指挥部及项目部相关专家对坍 塌段落现场勘查开会讨论后,共同制定出以下处理方案。 1、根据工程部 6 日、7日提供的测量数据,决定在 DK205+418 处全环设置套拱,对未变形部分初支进行锁定, 防止坍塌进一步蔓延。 套拱采用 I20b工字钢制作,工字钢制作弧度根据测量断面数据确定, 施做间距 0.6米/榀,共施做 5榀,全环设置 φ8钢筋网片,网片间距 0.2*0.2m,钢拱架采用 Φ22连接筋连接,连接筋长度 1m,环向间距 1m,梅花形布置,连接筋设置
隧道左进第二次塌方处理方案
左幅进口塌方处理方案 一、工程概况 隧道左幅长 1300米,属长隧道,是张石高速连接的主要组成部分。隧道净宽 13.25m,建筑界限高 5m,采用了“三心圆”曲墙形式,按新奥法施工。 掌子面距洞口 213m,塌方区域按照变更设计的Ⅲ级较差围岩施工,采用钢格 栅拱部挂钢筋网锚喷支护。 塌方段隧道特点: (1) 地形、地貌 隧址区位于太行山中山区, 山脉走向近东向西。 塌方地段埋深在 32m 左右, 处在冲沟附近。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多为杂草及零星灌木,基岩裸露处岩石破碎 , 节理发育 ,大部分为大块砌体结构。 (2)地层岩性 根据现场观察,地层岩性为二长花岗岩,该段隧道处在弱风化与微风化交接 地带。二长花岗岩主要为灰白色、浅肉红色,斑状结构,风化的呈褐黄色。 (3)地质构造 隧道穿越区岩浆活动频繁,未发现断层,但节理较发育,密度 3~4 条 /m 。 本区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分布在二长花岗
隧道冒顶塌方处理方案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登录注册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隧道冒顶塌方处理方案 更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询价、云造价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