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通过对北沟林场精品流域区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树种组成复杂程度上,落阔混交林大于华北落叶松纯林,而且落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比纯林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在空间利用上也更加充分;在水平结构上,各树种直径大小分布均匀程度比较:落阔混交林大于华北落叶松纯林;在垂直结构上,落阔混交林有分层现象,但差异不明显,而华北落叶松纯林无明显分层。
华北落叶松的栽培与管护
通过近5年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龙头山林场道坝梁华北落叶松低质低效人工林改造示范技术研究,探索应用可行的恢复手段,对退化的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科学经营,转变经营思路,减少皆伐改造。按照近自然育林法则,采取围栏封禁、开窗引灌、群团状择伐、带状皆伐、人工补造及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一系列科学经营措施,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及森林自我恢复能力,提高林地、林木生产力,努力打造健康、优质、高效的复层、混交、异龄林,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本试验以甘肃省庄浪县桃木山林场的修枝后10年、20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试验对象,对其林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修枝强度间差异显著。
华北落叶松是冀北山地的主要用材树种,但在长期的林业生产中,落叶松人工纯林逐渐出现生长缓慢、结构简单、地力衰退等现象,导致木材质量不高。以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从人工修枝对林木生长影响角度展开研究,重点就修枝对材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本文应用计算机视觉方法测量了人工林长白落叶松木材的管胞长度,管胞直径和管胞腔比,评价了人工长白落叶松林木材的造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人工培育的长白落叶松,材质较均一,适合定向培育工业材的应用目的,如果通过营林技术,控制其幼龄材与成熟材的比例,可以使长白落叶松达到优质的造纸用材。
在白龙江中上游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建立胸径与树高相关关系,应用形数法、一元材积公式法和二元材积公式法分别建立了6种立木材积模型,经材积系统偏差分析和材积误差分析后,从中筛选出v模ⅴ=0.012067-0.003397d+0.000582d2作为该林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一元立木材积模型,其误差为1.4090%。
[目的]研究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白桦的不同混交经营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群的影响,为落叶松人工林混交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冀北山地落叶松人工纯林(ck)及其与白桦的幼龄同龄株间混交林(m1)和异龄带状混交林(m2)为对象,于2013年5,7,9月用手拣法和tullgren漏斗分离法调查土壤动物群落,并依据食性将其划分为腐食性、肉食性、植食性与杂食性4个功能群;分析2种混交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组成的影响差异.[结果]共获得土壤动物70类49106头,其中大型土壤动物50类2802头,蚁科、象甲科幼虫和长角亚目幼虫为优势类群;中小型土壤动物33类46304头,蜱螨目与弹尾目占绝对优势.混交经营6年后,m2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显著,其中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与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ck(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显著高于m1(p<0.05);混交改造模式、时间和土层对土壤动物类群数的影响显著(p<0.05),对平均密度的影响较小.混交经营后,土壤动物群落的各多样性指数提高,其中m1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均显著高于ck(p<0.05);密度-类群指数(dg)在不同混交模式间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腐食性土壤动物平均密度在4个功能群中所占比例最高;m2内的腐食性、肉食性与植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均显著高于ck(p<0.05).冗余度分析(rda)显示,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分布受凋落物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p=0.048);土壤层土壤动物分布则受土壤有机碳含量(p=0.006)、全氮含量(p=0.02)和土壤密度(p=0.044)影响显著.[结论]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白桦混交经营后,通过改变凋落物的组成、数量及土壤理化性质,可改善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及多样性,6年的短期异龄混交改造使林内土壤动物显示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
在全林分生长模型析基础上,用visualbasic(vb)语言建立了长白落叶松建筑材料分经营模型微机系统。由参数设置、生长模拟,图形显示,打印数表和模式报告5部分构成。根据功能设计。每一部分被划分若干模块。系统优化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经济分析随生长模拟同时完成。
多了解地板的专业知识,会对采购原料和如何生产半成品会大有好处。 1.坯料一定要严格的蒸汽烘干,并要进行多次的喷蒸,这样会有效降低木材的 应力 2.烘干完毕养生非常重要,只有充分养生才可刨光;反之,刨光后还会出现瓦 楞,变形等现象。 3.考虑到京沪地区平衡含水率差异比较大,烘干含水率一定要控制在8-10℃、 最好是8℃;这是因为北京地区比较干燥,8℃的木地板含水率,能避免因木 地板含水率过高而导致木地板收缩拔缝甚至开裂。而在上海地区气候较为湿 润,8℃含水率就会偏低,所以我们在上海必须再进行自然回潮养生,待其含 水率接近当地平衡含水率后方可加工至成品,这样基本能避免日后因木地板 含水率过低,吸潮后而引起木地板瓦面变形,严重则甚至把漆面拉开。 4.由于落叶松易开裂,刨光后一定要严格挑选,开裂坚决筛出去。活结,死结 等板面标准可参考《实木地板块》国家标准里合格品的要求。 注:
针对黑龙江省森林防火的现状,结合落叶松自身的理化性质和抗火阻火特性,采用调查分析、模拟试验等方法,对落叶松防火林带的郁闭度、枝叶含水率、地表可燃物含水率、地表可燃物载量四项阻火性能指标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落叶松防火林带的更新时间及其更新措施。
以落叶松锯材为试验对象,依据日本jas235《构造用集成材日本农林规格》中外观分等的相关规则,对人工林落叶松锯材进行了以节子为检量对象的外观分等并对分等后的锯材进行了弯曲破坏试验,分析比较了外观分等结果与其弯曲破坏检测结果的相关关系。
依据市场对新型木质人造板材的需求和大兴安岭林区的资源特点,对以落叶松纤维为主要原料制造水泥纤维板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落叶松木材制造水泥纤维板在工艺上是可行的。
落叶松是东北分布最广泛的树种之一。其木材由于构造、树脂等原因,给其利用造成了一些麻烦,因此对其改性很必要。文章对近几年来落叶松改性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在天保工程实施后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使原有的木材工业原料供应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急需开发一些利用小径材尤其是落叶松资源的项目。为此,提出发展落叶松单板层积材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性。
用新研制的酸性脱脂液对速生人工林落叶松板材进行低温低浴比汽蒸处理,处理后,板材保持了新鲜材材色,力学性能下降也不明显,可作室内装饰和实木家具等用材。
通过间伐强度对人工林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建筑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对建筑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落叶松的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差异干缩、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差异显著;生长轮宽度差异不显著。采用综合坐标法,对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建筑材材质进行评定,其优劣顺序为2.0m×2.0m,2.5m×2.5m,3.0m×3.0m,1.5m×2.0m。
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林业局金沙林场落叶松和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在树干基部、树干1.3m处以及树高的20%、40%、60%和80%处截取5cm厚的圆盘各1个。在每个圆盘南向通过髓心锯下一个楔形木块,将每个楔形木块沿径向切割成相等的8段,测量其宽度和年轮数,并用排水法测定各样品的基本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落叶松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的株内变异、株间变异、径向变异、沿树干方向的变异以及年轮组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落叶松和樟子松单株树木内木材基本密度存在变异,在树干不同高度处存在显著的株间变异和径向变异。落叶松树干基本密度在纵向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而樟子松呈现的密度变化趋势是先减小,约在树干高度的20%处之后又开始增加。年轮组间基本密度相关性分析表明:落叶松可在早期时淘汰生长较差的林木,约在5~10年时可基于木材基本密度对林木进行选择;而樟子松木材基本密度早期选择是可行的。
以林产废弃物落叶松树皮为原材料,丙酸酐为化学改性剂,在无溶剂化学反应体系中以氮气为保护气,采用酰化改性的方法制备生物质吸油材料。研究了落叶松树皮粒径大小和改性时间对材料吸油性能的影响,并对吸油材料进行了可重复利用性的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材料颗粒的变小和酰化改性时间的增加,材料比表面积增大,毛细管吸附作用增强,酰化改性程度更加充分,使材料的吸油性能增强,采用该法制备的吸油材料通过脱吸附处理,可重复利用。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ag)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对材料官能团、微观形态、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材料的结晶度进行了分析表征。
根据中国、日本、美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然后对试材进行应力波检测,分析比较不同外观分等结果与应力波检测的相关关系。
根据中国、日本和美国的外观分等标准对落叶松试材进行了以强度为基础的外观分等,并对试材进行了振动检测,分析比较了三国不同外观分等结果与振动检测的相关关系。
职位:船舶专业安全评价师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