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8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拥有15000t/d露天开采生产能力,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为了满足供矿要求,新建2#破碎站,并且须将1#、2#破碎站之间的1258水平运输道贯通。工程总计600m,其中32m将穿越破碎堆积岩地层,若绕行受已采空区影响不易施工,且工期长,投资大。若施工这32m巷道,施工难度较大,为了使该工程能按要求早日投入使用,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成立专门攻关小组,采用管棚注浆法加固围岩、爆破、风镐掘进、金属支架和钢筋砌筑联合支护施工方案顺利穿过该段。
1.工程概况鸡口山隧道断裂破碎带分布情况:隧道区段地表有3条断裂破碎带,均为较早期的ew向断裂,以张扭性为特征,破碎带宽15—30m,倾向350—15°,倾角一般72—82°,后期有硅质热液充填,并在断裂旁侧形成劈理带,造成岩体极
管棚注浆法是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超前支护方式。文章在对管棚注浆法在浅埋破碎地层隧道开挖中加固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以某双连拱隧道出口段浅埋破碎带为例,通过分别对是否采用管棚注浆预加固措施两种工法下隧道开挖后的受力、变形有限元模拟,分析了管棚注浆法的加固效用,得出采用管棚注浆法能显著抑制松软地层的变形,减少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的结论。
小导管注浆加固与管棚施工 小导管注浆加固管棚 适用条件软弱、破碎地层中成孔困难或易塌孔,且施作超前锚杆比较困难或结构断面较大时 1.软弱地层和特殊困难地段,如极破碎岩体、塌方体、砂土质地层、强膨胀性地层、强流变性地层、裂隙发育岩体、断层破碎带、 浅埋大偏压等围岩 2.在下列施工场合应采用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1)穿越地铁路修建地下工程; (2)穿越地下和地面结构物修建地下工程; (3)修建大断面地下工程; (4)隧道洞口段施工; (5)通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 (6)特殊地段,如大跨度地铁车站、重要文物保护区、河底、海底的地下工程施工 基本规定 1.必须配合钢拱架使用,用作小导管的钢管带有注浆孔,以便向土体进行注浆加固; 2.严格控制好小导管的安设角度; 3.在条件允许时,应配合地面超前注浆加固;有导洞时,在导洞内对隧道周边进行径向注浆加固; 1.管棚法为防止隧道开挖
1概述\r\n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特别是进出口地段经常会遇到软弱破碎围岩,此类围岩自承能力较差,易发生冒顶、片邦等事故。为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在施工中需要采取超前预支护进行开挖,超前支护结构和周围岩体共同构成的承载体系对隧道软弱围岩的变形与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小导管注浆施工就是针对隧道工程中软弱破碎围岩经常采用的一种超前预支护施工工艺。由于该工艺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无需大型机具等优点,在地下软弱地层中被广泛采用,因而有必要对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加固机理和相关支护参数进行研究,以便科学地指导设计和施工。
结合某隧道坍方工程实例,分析了坍方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注浆管棚超前加固治理方案,详细地阐述了施工工艺及隧道加固处理效果,以推广预注浆管棚超前加固技术。
超前注浆管棚法是在软弱围岩中进行地下工程开挖时,为确保施工安全采取的一种超前支护方法。文章根据土力学基本原理和静定钢结构力学平衡理论,结合水工隧洞的具体实际,论述超前注浆管棚结构的设计过程和一些体会。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变形、岩爆、塌方是比较常见的事故,塌方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而且会造成伤亡事故,增加工程安全隐患。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技术,可有效避免出现塌方事故。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工艺在杏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供参考。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变形、岩爆、塌方是比较常见的事故,塌方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而且会造成伤亡事故,增加工程安全隐患.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技术,可有效避免出现塌方事故.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工艺在杏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供参考.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大变形、岩爆、塌方是比较常见的事故,塌方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造成影响,而且会造成伤亡事故,增加工程安全隐患。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工艺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技术,可有效避免出现塌方事故。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注浆工艺在杏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供参考。
管棚支护是浅埋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辅助工法。它对于城市地下工程的建设,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是由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对地表沉降控制极其严格,这种方法因此带来了一些问题。在软弱地层管棚的施工中,管棚成孔过程中产生水的渗流通道,地下水的流失引起土的固结而导致地表沉降。文章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在地层渗透系数、管棚参数、施工参数不同的情况下地表沉降的变化,得出这几种因素影响地表沉降的规律和大小,可为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依据。
结合北京地铁四号线西单—灵境胡同渡线隧道工程,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研究分析在粉细砂地层中修建大跨隧道时注浆管棚的预支护作用机理、围岩塑性区范围、地表沉降最大值及不同支护条件下的沉降比较,经过实践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超前注浆管棚支护是一种避免在软土地层或含水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的有效技术.本文同时考虑地下水水位和注浆管棚长度的变化,通过将渗流分析的结果施加到应力分析之中,采用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得到作用在隧道开挖面的极限支护压力.研究发现,超前注浆管棚支护对高地下水地层中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极限支护压力影响明显,采用该技术后作用在开挖面上的渗透力显著降低.
文章以云南省李仙江流域土卡河水电站左岸导流隧洞不良地质地段支护加固处理方法为实例,介绍超前注浆管棚、注浆小导管和大锚管在本工程中的运用,并对注浆工艺、工序等进行详细说明。对现场注浆记录数据和隧洞收敛观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单根注浆管注浆量的经验公式,对注浆固结效果进行初步评定。
洞冲里隧道进口处于ⅴ级围岩地段,该地段地质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隧道设计在山体的一侧;由于设计未曾考虑偏压的影响,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隧道边、仰坡面开裂、滑动现象,洞内已经浇注完毕的二衬混凝土出现了开裂、错台;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出现拐点,通过研究分析确定为侧压力所致。根据现场的情况经过多个方案的分析、评价、对比后采用了地表斜向注浆长管棚施工方法解决了侧压力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提高盾构穿越软弱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合——提高盾构穿越软弱地层盾构掘进姿态控制合格率工程概况:区间左右线双线全长2.68km(共1788环),采用盾构法施工。区间隧道底部主要以⑧1粉质粘土、⑧11层粘土、⑨1粉质粘土、⑨13粉土为主,其中区间右线1...
隧道穿越围岩破碎、节理发育、地表储水丰富的软弱围岩段,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仪、超前探孔技术对围岩、涌水量进行预判,使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全断面径向注浆止水等措施进行预支护,正台阶法开挖(通过软弱夹层段)、结合架设14号工字钢架、挂双层钢筋网、喷砼等锚喷措施,顺利通过夹层段软弱围岩。结合工程实例对该工艺进行介绍,为相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在软弱多变的地层中开挖隧道是造价昂贵、技术复杂的工作。意大利开发出安全而又有竞争力的方法,把sandvik的tubex钻孔系统与小导管注浆稳定地层的丰富经验结合起来。传统的小管棚法,是在松软粘性土中钻出直径为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地质复杂的隧道工程。如何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根据工程地质情况,论证和优化可采取的施工技术及方案。此文以山西省中部引黄工程第13标段中的3号隧道工程为例,针对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中的难点,论述可采用的大管棚施工技术,经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长管棚和径向注浆小导管在隧道塌方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长管棚支护是隧道施工中穿越柔软破碎围岩的一种加固施工方 法,介绍了长管棚施工工艺在某公路隧道塌方中的应用,证实了此方法既保证了 施工安全,又加快了处理塌方的施工进度。 【关键词】长管棚塌方钢管注浆 一、塌方经过 k3+155~k3+150段仰拱施工时,发现k3+155处左侧边墙初期支护喷射混 凝土表面出现纵向水平裂缝,并且初喷面有混凝土剥落现象,随即发生严重开裂 并开始垮塌,带动前后及拱部初期支护开裂垮塌。 二、塌方处理方案 在塌方k3+159处采用跟管式偏心地质钻机钻孔,探明塔体长度为20米, 确定处理范围k3+159~k3+130段。塌方段洞顶埋深40~55米,经多方会审, 专家组论证后确定采用长管棚+径向注浆小导管处理方案。 1、长管棚处理方案 k3+162.5~k3+151.5为长管棚过渡段,k3
小导管超前预注浆中注浆管管长和偏角的确定张民庆(隧道局科研所洛阳471009)在地下工程软弱围岩施工中,由于小导管超前予注浆工法具有不需要大型机具设备,工艺简单,见效快等优点,因此这种施工工法往往被施工人员优先采用。但在实际施工中,多数施工技术人员对...
职位:市政专业施工员
擅长专业:土建 安装 装饰 市政 园林
文辑推荐
知识推荐
百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