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地质科学》是科学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的一本图书,陈佳洱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编。
图书简介
本书从战略高度总结并阐述了当代地质科学,全面分析了中国地质科学的现状,系统提出了我国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构想和论证了我国地质科学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实施措施。 2100433B
这需要与总部联系,或通过分支机构与总部联系。
图书出版流程 一本书从选题、组稿、编著或翻译、编辑审读、加工到出版发行,要经过许多环节和一系列的具体手续。 出版社一般根据长远和近期的选题规划以及当前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提出选题,物色合适的著(译)者,并...
《云南建筑》 CN 53-1065/TU 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09号省建设厅5楼 650032 0871-4141655
《中国桥梁》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与建筑出版社联合出版
《中国桥梁》一书是以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教授任主任委员,同济大学范立础教授、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程庆国总工程师为副主任委员,有二十几个省市的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任委员,并有十几名著名的桥梁专家、教授参加编写的一部大型的、有一定技术内容、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所徽的中心主体是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G”和一个“山”字形图案,其中“G”为地质学英文单词“geology”的大写首字母,地质学正是该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而外圈是由“地质研究所”的英文词组“Institute of Geology”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的英文简写“CAGS”组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生会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例如野外地质考察、研究生学术论坛等。
2015年11月12日-13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该研究所三楼会议室举办了2015年研究生学术论坛,该次学术论坛分为四场,共33个学术报告,涵盖了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等各个学科。近50名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活动。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4月,随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机构调整9易其名。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从重工业部中分设出地质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组成部门,管理全国地质矿产工作的专门机构。
1956年4月,“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成立,隶属于地质部。
1957年6月,研究所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
1960年10月,研究所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所。
1964年5月,研究所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
1970年6月,地质部撤销建制,改“国家计委地质局”。
1971年5月,研究所更名为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1975年,国务院设立“地质总局”;1978年10月,研究所更名国家地质总局地质研究所,隶属于国家地质总局。
1979年9月,国家地质总局重设为地质部;1979年10月,研究所更名为地质部地质研究所,隶属于地质部。
1982年5月,地质部改名为地质矿产部;1982年12月,研究所更名为地质矿产部地质研究所。
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组建国土资源部。
2000年8月,研究所更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截至2014年底,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内设有9个所级专业研究室(中心),另外还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3个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所级专业研究室(中心):区域地质与编图研究室、构造地质研究室、地层与古生物研究室、变质岩及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火成岩研究室、同位素地质研究实验室、岩石圈研究中心、能源资源中心、三维地质调查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同位素地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深部探测与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4年底,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共有职工461人,其中在职职工249人、离休人员14人、退休人员198人。在职职工中,管理人员30人,专业技术人员215人,工勤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研究员及教授级高工7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52人,中级职称及以下8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4人,专职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入选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其韩、肖序常、李廷栋、许志琴、任纪舜、杨文采、高锐、杨经绥、侯增谦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令森(2014年)、刘福来(2007年)、侯增谦(2004年)、朱祥坤(2003年)、季强(1998年)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许志琴(1991),肖序常(1993),任纪舜(1995),季强(2003),刘敦一(2007),杨经绥(2009),侯增谦(2015),刘福来(2017)
何梁何利奖:黄汲清,1995年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肖序常,2003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许志琴,2004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金小赤, 2004年;刘福来, 2006年;侯增谦, 2006年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金锤奖:侯增谦,1993;王宗起,1995;高俊,1997;刘福来,1999;汪东波,2001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 -银锤奖:万渝生,1991;宋彪,1995;章雨旭,1995;张招崇,1997;董 昕,2013;翟庆国,2015;刘超辉,2017
入选者 |
项目名称 |
资助年份 |
---|---|---|
侯增谦 |
中国西南地区构造-岩浆作用研究 |
1996年 |
刘福来 |
苏鲁地体超高压和非超高压花岗质片麻岩的判别标志及其年代学格架 |
2002年 |
张建新 |
北阿尔金HP/LT变质带的演化历史及北祁连山HP/LT变质带的对比 |
2004年 |
任留东 |
南极拉斯曼丘陵高级区深熔作用的性质和发生过程 |
2004年 |
杨天南 |
苏鲁大陆深俯冲的上盘基底变形效应 |
2005年 |
曾令森 |
韧性剪切变形与剪切带地球化学动力学的研究 |
2005年 |
周喜文 |
胶北低压泥质麻粒岩锆石、独居石微区岩相学与年代学研究 |
2007年 |
科研设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通过建设实验室,拥有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方面拥有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计Nu Plasma HR,固体质谱计MAT261、MAT262,稀有气体质谱计MM1200等仪器设备,和超净化学实验室、激光进样等配套设施。建有齐全的放射性同位素体系(Ar/Ar,K-Ar,Rb-Sr,Sm-Nd)和过渡性金属同位素体系(Fe,Ti, Cu, Zn)及其分析技术方法。为地学研究与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还搭建了中国国内外地质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术资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建有一个所级图书室,创建于1956年。图书室主要服务对象为:以基础地质研究为核心的科研人员;藏书专业内容主要以地层古生物、大地构造、区域地质、岩石矿物、经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等为主,也有部分计算机及语言方面的书籍。
据2016年1月该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图书室共藏书3万余册,其中中外文专业书8300余册,工具书700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5200册,中外文交换刊近2000册,中外文散刊若干册,中外文期刊共200余种,报纸11种。2003年来订外文原版刊物12种,中文刊物29种,交换和赠送刊物60种。
据2016年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与美、俄、法、英、德、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33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有15位专家在国际学术机构担任重要职位,有28位国外和地区的学者被聘为地质研究所客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