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06年国际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新技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3日至27日在长春市长春宾馆隆重召开。大会以“国际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新技术研讨”为主题,由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主办。
学术负责佴磊教授。到会中外来宾共计64人,外加本院研究生(硕士生加博士生)40人,共计104人。
其中外宾15人,日本4人,俄罗斯9人,土耳其1人,中国香港1人。大会共收到中国论文来稿21篇,外国论文来稿9篇(均宣读)。
一、通过交流,掌握了当今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
本届大会是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界的一次盛会。会上云集了中、日、俄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上有成就、有造诣的顶尖专家学者。
中国科学院王思敬院士、林学钰院士在大会开幕式上发了言。与会来宾的发言、来稿反映了当今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代表了现今国际的先进水平。
在两天的学术交流中,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在会上作了精彩发言,如:
日本金泽大学Miyajima教授的对地震引发地质灾害的最新研究;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Obzhirov教授对奥克渥斯克海甲烷与天然气水合物对地震影响的研究;
俄罗斯远东国立技术大学Andriew教授对煤层甲烷资源及其开发问题的探讨;
Makarov教授对深部高压岩体内圆形空洞周围应力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伍法权教授的三峡库区移民城市重建中的边坡治理研究;
浙江大学尚岳全教授的浙江省高速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研究;
香港大学Aydin教授对施密特锤的岩石力学应用特性的研究;
吉林大学佴磊教授关于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治理对策研究……
通过大会学者间的相互沟通,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学科的向前发展。从本次大会上也可喜的看到,我国在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本次会议的召开也为我校面向国际,宣传与展现吉大的学术水平,学术氛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二、看到了在该学科领域内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地质灾害现象范围很广,共分12类48种,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加深,其现象还会不断增加。这些繁目众多的地质灾害现象,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值得加强研究。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今年(2006年)全国工程地质界还开过一次学术研讨会。
但从两天大会交流的内容中,也可发现我国某些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对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的预报方面,由于监测跟不上,预报精度不够高,国外已达到信息化、遥感化;对边坡稳定性的研究,国外已有可实际应用的计算模型;隧道施工中的超前监测还达不到定量化(往往是半定量的),所以冒顶、塌方事故还屡见不鲜;对煤层甲烷气体的预先排放技术不够重视,瓦斯爆炸引发矿难,国外已把它作为一个极大的资源,有一套成熟开发的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产时的安全问题,已引起国外学者的重视,而我国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差距20多年;对深部高压下岩石力学特性和应力分布研究很少;对海啸这种地质灾害研究不够等等;从地质灾害理论方面往往是政府行为,投入的财力、物力也不够,举上海地勘局为例:2005年完成的工程施工项目达200多项,但属于地质灾害治理的仅有20多项(占1/10);……。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而生态恢复的任务更是任重道远。
通过这次大会的交流,工程地质界更明确了所担负的任务,加强研究,推动该学科的发展,为民造福。
三、加强了多方合作
大会中外学者交流了很多最新研究成果,也为今后多方合作奠定了基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著名油气专家Obzhirov教授准备再次来校商谈大庆油田的继续开发问题,既然沙哈林地区(与黑龙江毗邻)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也应该有。
有关煤层气的排放技术、高压岩体力学的研究、地质灾害的研究方法等都存在与俄远东国立技术大学进行合作研究的可能性。
日本对地质灾害的研究水平比较高,准备与日本金泽大学建立固定的联系,与会学者积极建议将本会议定期化、规模化,与俄远东国立技术大学及日本金泽大学合作,三方每三年轮一次做东举办这种高水平的地质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国际会议。2100433B
就这样回答吧:该项目地处地质灾害易发区.所以投标报价时要考虑对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费用.满意吗?
地质工程包括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就是指液体矿产资源勘查的技术与方法,是专门针对液体矿产或者说能源矿产的。地质工程范围要广得多,包括所有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项目,不单单指能源矿产的或者说不单单是勘...
看你投标的项目是哪一类,施工的话,就是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资质,勘察设计的话就是勘察设计资质,另外还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地勘资质等,均是由国土资源部颁发的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县 (市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实 施 细 则 (修订稿)
《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县 ( 市 )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 实 施 细 则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
城市黑臭水体怎样治理?海绵城市如何建设?智慧水务如何实现?目前,城镇水务领域的盛会——第十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召开,大会以“贯彻水十条,修复水生态,推进水文明”为主题,对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交流,分析把握行业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中国城镇水务发展趋势。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珠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在开幕式上作了题为《城市黑臭河道治理协同海绵城市建设》的主题报告。他说,贯彻“水十条”的同时,落实海绵城市建设,将两者协调起来,是水处理行业内人士必须要面对并且十分紧迫的课题。面对城市河道治理的紧迫性和困难,仇保兴介绍了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案例,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截污纳管、引水释污、人工增氧、生物膜净化、恢复自然河道、生态浮床、稳定塘、水下生态修复8种黑臭河道治理方法。他强调,以上方法一般都是相互组合,形成综合的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海绵城市的功能进行整体规划、整体设计,能够有效地来防止污染的反弹。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章林伟对海绵城市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他介绍说,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并在全国选取典型城市进行试点建设,下一步,还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同时,综合海绵城市的绩效考核评价及时出台了指导意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探索完善海绵型城市建设思路。章林伟还从规划引领、资金投入、技术支撑和责任主体落实等方面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途径。
珠海市副市长潘明在主题报告中表示,大会的召开,是推进珠海城镇水务建设的重要契机。接下来,珠海将围绕“水十条”,主要从水安全保障、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护、水管理提升和水文化弘扬5个方面建设美丽珠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介绍了基于水生态安全的再生水+。他介绍,再生水+的核心问题是把水当中的物质和能量回收出来,减少环境污染,增强能量和物质的回收。所以,基于能量和物质回收的概念,再生水+具有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属性。
大会还围绕海绵城市、智慧水务,供水设施、净水工艺、水质达标与二次供水的技术与案例,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污水处理与污泥的处理处置,再生水、非传统水源的利用与漏损控制,水系统规划与水景观设计、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的技术及理念等与城镇水务相关的专题展开研讨和交流。
会议同期举办新技术设备博览会,汇集了国内外智慧水务、海绵城市相关技术与设备、水处理技术设备、给排水管网系统技术设备、膜与膜分离技术设备、污泥处理新技术和新设备,集中展示了国内外先进适用的供水、节水和污水处理技术、设备、典型工艺及工程实例,参展单位200余家,覆盖水行业全产业链,法国威立雅公司、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悉数亮相。
为科学研判预测2017年全国地质灾害趋势,积极谋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于2017年2月28日在重庆召开2017年全国地质灾害趋势研讨会。
中国气象局气候中心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相关专家应邀分别对2017年全国汛期气候趋势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趋势作了专题报告。三峡地质灾害监测中心、云南、四川、湖南和甘肃四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同志分别介绍了2016年本省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校验情况,对本省2017年地质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与会人员会商研讨了2017年全国地质灾害发展趋势,探索交流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形势、新思路和新要求。
会议通报了2016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2016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9710起,其中滑坡7403起、崩塌1484起、泥石流584起、地面塌陷221起、地裂缝12起和地面沉降6起,其中,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占总数的92.1%,人为因素引发的占总数的7.9%。 2016年地质灾害比2015年严重有四方面原因:一是2016年气候异常复杂,累计降雨量大;二是暴雨过程频繁,强对流天气多发;三是登陆台风多,平均强度大;四是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的灾害呈现增加趋势。
会议代表会商认为,2017年度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然严峻,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川滇山地、云贵高原、秦巴山地、陇中南山地等地区。近年发生强烈地震的汶川、鲁甸、彝良、芦山、日喀则和康定等地区,地震破坏地质环境会使地质灾害形势恶化,仍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涉及的云南、贵州、四川、山西、重庆、甘肃等地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范力度。
国土资源部部环境司(应急办)、环境监测院(应急指导中心)、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全国各省(区、市)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相关负责人和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的技术骨干等50余人参加会议。 2100433B
《秦巴山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分析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规律和活动特点,研究了秦巴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早期识别方法、技术,研发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对于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