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2007年工作情况
2003年以来,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开放牵动三大战略,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奋斗目标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百姓腰包鼓起来、保障体系建起来、城乡环境美起来、社会治安好起来和文化氛围浓起来”的具体目标,全力实施“工业倍增、农业升级、城市南扩、建设商贸中心、打造文化名城、构建和谐锦州”六大举措,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较好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4%,总量是2002年的2.4倍,超过预期121.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45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30.5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8%,比2002年增加13.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从27.8:29.9:42.3调整为20.5:39.9:39.6。农业结构、增长方式、经营模式全面升级。工业经济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年均增长30.7%,超过预期18.7个百分点;增加值年均增长28.9%,超过预期16.9个百分点。区域性商贸中心优势日益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2%。民营经济快速壮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3.3%。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国企改革顺利推进,314户企业完成改制任务,铁合金、金纸、华光、新华石英等企业改制后焕发出勃勃生机。农村土地延包政策得到全面落实。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工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等顺利完成。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63个,实际利用外资4.14亿美元,年均增长29.7%;出口创汇26亿美元,年均增长56.9%。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荣获“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和“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新锐金融生态城市”等称号。
——城乡环境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南扩步伐加快,渤海大道、南山绿化、市府广场、实验学校、第三医院、女儿河带状公园等十大南扩工程相继完成,城市骨架逐渐拉开。新建、拓宽、改造城市道路293条,主城区基本消除了摸黑路,非物业住宅小区得到全面整治,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逐渐形成,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改造县乡客运站38个,完成村通油路2097.6公里,3.8万户农民用上清洁能源,新农村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排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95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9.4%。中国北方(锦州)农展会成为锦州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文化名城建设硕果累累,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酒魂》等一批文化精品荣获国家级大奖,古塔庙会、笔架山海会、国际民间文化节等成为城市品牌。圆满承办了省十运会。广电改革与发展成效显著,节目质量、技术水平、产业实力大幅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凌河区进入省首批“双高普九”地区。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水平快速提高。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和城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成功完成了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防控工作。全市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五年前下降1.24和0.34个千分点。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日益增强,信访、社会治安、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累计完成棚户区开发改造面积70余万平方米,3.2万人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21.8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以内。保障体系趋于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4.3、54.1、39.6、23.7、13.6万人。养老金标准、最低工资标准、城乡低保水平、优抚标准等均有大幅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3%,城市和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4和27.6平方米。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锦州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巨大变化,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向中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向驻锦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锦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2007年是实现锦州“三年大变样”奋斗目标的决战之年,也是加速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三年大变样”目标的顺利实现。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551.9亿元,增长1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7.6亿元,增长37.7%。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降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9亿元,增长25.9%。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增长56.9%;实际利用域外资金55亿元,增长22.4%。出口创汇9亿美元,增长3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10元,增长20.3%;农民人均纯收入5048元,增长21.2%。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实施沿海发展战略,锦州湾开发势头强劲
深入实施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战略,“一港、一区、一带、一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锦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得到省政府批复,进港主航道浚深工程进展顺利,205十万吨级散杂货泊位竣工运营,西部港区开发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港口年吞吐量达到3500万吨,集装箱装卸45万标箱,分别增长11%和45%。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西海工业区土地整理、道路建设、配套电网和输水管线等工程全部完成,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1000吨光纤及半导体用石英玻璃等27个项目开工建设。白沙湾行政生活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富海街、玉山路等主要街路竣工通车,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工。凌海沿海经济带规划日趋完善,风力发电等一批项目顺利推进。“港区带”牵动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形成了与内陆县(市)区优势互补、统筹联动的大发展格局。
(二)打造新型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806.1亿元,增长25.8%;增加值实现165.9亿元,增长20%;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1.5亿元,增长55.6%。
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共有373个规模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其中3000万元以上132个,亿元以上25个。锦州钛业3万吨钛白粉扩能改造等168个项目竣工投产,锦州石化130万吨加氢裂化等205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锦州石化10万吨异丙醇扩建和华润电力两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17个项目已着手前期工作,锦赤铁路等一批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地建设顺利实施。光伏产业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占地1500亩的光伏产业园破土动工,华昌光伏100M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园三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汉拿电机扩产改造等一批项目竣工达产,占地1000亩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有望在年内入驻园区。汤河子工业区建设成效明显,中信铁合金、宝钛华神等一批企业后劲不断增强。
县域工业快速发展。西洋特肥、五峰米业等一批企业进一步壮大,黑山国能生物发电、北镇恒亚内燃机配件、凌海金华冶炼扩建1万吨工业硅、义县义兴铁塔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国企改革成效显著。铁合金、金纸股权成功出售,华光、重型、矿山等企业资产转让顺利完成,合成纤维厂、女纸等9户企业被列入国家政策性破产企业行列。充分利用国家“减债脱困工程”政策,成功回购了13家国有流通企业资产,化解债务4.8亿元。
(三)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新农村建设成果喜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农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增长9%。粮食总产量达到200.5万吨。
农业全面实现提档升级。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花生、杂粮、水果等优质优势农产品面积扩大到320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万亩,畜牧业、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到50.5%和11%。增长方式发生实质性改变,棚室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居全省第一位,标准化畜牧小区达到508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达到101个,“三品”认证总量达到248个。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73户,订单农业面积发展到220万亩,粮食物流总量超过1600万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235个。大力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9万人。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亩,土地开发整理9305亩,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7.7%,耕地面积连续9年正增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增加水资源2.5亿立方米。建设“绿化新村”128个,新增绿化面积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4.2%。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汤河子生活垃圾填埋场和防海水入侵主体工程顺利竣工。锦州中心渔港服务功能日趋完善。83%的行政村开通了有线电视。新农村建设“三个一工程”稳步推进,100个示范村建设取得新成果。
(四)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南扩成效显著。东湖森林公园一期、小凌河第三道橡胶坝、云飞南街女儿河桥等工程即将竣工。松山新区公用设施和9纵5横道路网基本形成。滨海公路开发区段6.4公里竣工通车,7.9公里 老城区改造和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布局,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松山新区概念性规划、小凌河和女儿河之间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建、大修、拓宽南京路等主次干道21条,汉口街公铁立交桥、锦州公路客运中心站等一批工程顺利竣工。辽宁医学院图书馆工程荣获国家“鲁班奖”。
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64条市管街路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实现了与“门前三包”工作的有效对接。环卫专业队伍长效管理考评机制逐步完善,环卫保洁工作不断向社区延伸。成功迁移南京路旧物市场,店外烧烤、马路市场等城市顽疾得到有效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城市85%以上天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五)加快商贸中心建设,区域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
商贸中心建设步伐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5.2亿元,增长17.4%。现代服务业日益繁荣。中兴恒和物流落户锦州,恒大、渤海、华联物流运营良好,恒大物流被评为“中国物流百强企业”。新华广场开业运营,会展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各类专卖店连锁配送项目发展迅速。农村消费环境明显改善。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为重点的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新建、改造、扩建农家店701家,北镇窟窿台和凌海唐家蔬菜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新农村网上商品购销对接活动卓有成效。质量与品牌战略取得实效,“五峰牌”大米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旅游项目开发和精品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旅游总收入实现56.4亿元,增长44%。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住房、汽车、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渐成新的消费热点。
(六)重视财税金融工作,保障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加强财政对县域经济扶持力度,开展县(市)财源建设综合绩效评价,县域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利用财政贴息和税收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有效利用国外贷款,大力扶持税源型企业发展,保证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加大重点税源企业、零散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税费征管秩序进一步规范。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调整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了国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落实,保证了企业改制、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需求。
金融部门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市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汉拿电机在美国纳斯达克全球市场成功上市,阳光能源、中信铁合金等企业上市工作有效推进。市商业银行荣获中国最具竞争力十大城市商业银行奖。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均有大幅增长,保险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到20家。
(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外开放成效不断显现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招商活动,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成功承办了第六届辽宁台湾周和辽宁·锦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面向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洽谈活动卓有成效。省外经贸厅项目推进组和我市驻沈阳招商联络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4户,汇源果汁、惠发天合等一批项目落户锦州,200万吨水泥熟料加工等一批在谈项目进展顺利。促进现有企业增资扩能,增资项目缴资占全市利用外资的31%。加大奖励、扶持和服务力度,出口创汇平稳增长。继续推行“绿色通道”、企业登记注册“并联审批制”和全程办事代理制,进一步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限。县(市)区公共服务中心网络化管理进程不断加快。口岸实现全天候通关,进出口提发货时间缩短到20小时以内。
(八)加快文化名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技、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争取到国家和省立项62项、科技资金2063万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30%。实施国家引智项目18个、地方引智项目40个。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完成了锦州中学与十七中、二职专与三职专合并调整和市卫生学校校舍置换工作,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全市中小学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古塔“双高普九”、义县“巩固普九”和北镇、凌海、开发区“提高普九”提前完成。成功举办了笔架山海会、古玩文化节、辽宁“五点一线”城市电视晚会等大型节庆活动,顺利完成省第七届艺术节锦州主会场承办任务。群众性文艺组织空前活跃,社区周末文化广场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首届“锦州文化社会办”项目推介会获得圆满成功。北镇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锦州杂技团节目夺得国际杂技滑稽大赛金奖。广播电视对上报道、获奖总量、经济效益位居全省前列,感动锦州十大电视新闻人物、建设滨海新锦州十大功勋团队电视评选等大型活动受到各界好评。圆满承办了“直通萨格勒布”世乒赛选拔赛、中超辽宁男足主场等26场全国性体育赛事。农村文体广场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基层民主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降到5.8‰和1.81‰。残疾人事业长足发展。统计、档案、人防、地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九)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和谐锦州建设成效显著
全力实施了以平抑物价、农村低保提标扩面、棚户区改造、城乡饮水安全、惠民医疗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十项民生工程。猪肉等副食品价格及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保障面扩大到4%。城镇实名制就业安置10.9万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困难群体稳定就业率达到70%。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食品、药品监督检查覆盖面均达95%以上。兰花里、兴业里等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加大城市供水设施改造和农村水源工程建设力度,解决了22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大力开展扶贫开发工程,稳定脱贫人口达到2万人。低保户和改制企业遗留供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惠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1所惠民医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投入使用。农村卫生防保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8%。归集住房公积金4.8亿元,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充足资金储备。公安系统“三基”工程建设全国领先,文化育警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数字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司法科研项目成果显著。“平安锦州”建设取得实效,跻身全国50座最稳定城市行列。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制定了突发环境事件、海上搜救等专项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开展领导包案和信访接待日活动,全市群众来信来访件(人)次下降6%。全方位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安全生产态势平稳。
(十)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行政能力不断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政府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制度。全年办理市人大议案1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49件,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和98.4%。全年共受理行政效能投诉189起,办结率达到100%。切实加大监察、审计工作力度,监督水平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阳光政府建设。深入贯彻《公务员法》,加强廉洁自律教育,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工作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严谨认真、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积极进取的先进典型。广大干部群众中迸发出的脚踏实地负重奋进的干劲、百折不回锲而不舍的韧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作风保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还不是很高,对周边城市和腹地的辐射牵动作用还不够明显,与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二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较低,国内知名品牌产品稀少;三是县域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县(市)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收入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整体经济实力亟需快速增强;四是各级财政状况还没有实现根本性好转,财政保障能力有限,工资、社保等刚性支出与可支配财力之间的矛盾仍较突出;五是政府自身建设尚需不断加强,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作风还不能完全适应锦州湾整体开发开放的需要,软环境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和2008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锦州建设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目标,继续实施工业立市、以港兴市和开放牵动三大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繁荣,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要坚持“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经过三年努力,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00亿元,提前达到人均生产总值3000美元的小康社会首要指标;再经过两年的奋斗,到2012年,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的名副其实的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前实现“十年大振兴”目标,努力使锦州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做到“四个牢牢把握”,努力实现“六个提升”。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顺应形势、把握规律,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促进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努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一关键。充分利用我市科技、人才优势,围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合力攻关,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努力使创新发展成为锦州振兴的首要推动力量。
——牢牢把握率先发展这一使命。紧紧抓住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战略机遇,进一步增强率先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自我加压,奋力争先,努力提高锦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在辽西沿海经济区中的首位度。
——牢牢把握和谐发展这一根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加速推进和谐锦州建设进程,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
一是实现产业层次的提升。坚持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致力构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新型特色工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拉动”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0.5:39.9:39.6调整为13:45:42,努力形成经济运行加快、经济增长协调、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是实现开放程度的提升。坚持软、硬环境建设,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施“走出去”战略,加速推进锦州湾整体开发,致力构建“全方位、高水平、宽领域”的大开放格局。到2012年,全市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实际利用外资、出口创汇年均分别增长20%和10%,实际利用外资继续保持高于辽西其它各市总量的领先地位。
三是实现城市品位的提升。坚持科学城市定位,高标准实施新一轮老城区改造,加速推进城市南扩,加大南站地区和白沙湾行政生活区开发建设力度,致力建设“思想观念更新、城市布局更优、文明程度更高”的滨海新锦州。到2012年,努力把锦州建设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城区和亿吨大港的山水相依、城海相连的现代化港口城市。
四是实现财政实力的提升。坚持税源建设,强化依法征税,深化财税改革,严格财税管理,致力形成“财源雄厚、配置高效、运行规范”的财政运行体系。到2012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自有可支配财力增强,政府保证政权运转、社会稳定和支持事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全市财政特别是县域财政困难状况有效缓解,“吃饭财政”的被动局面基本改变。
五是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致力建设“环境优美宜居、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的小康社会。到2012年,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大幅提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平安锦州建设更加富有成效。
六是实现行政效能的提升。坚持执政为民,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依法行政,推进效能建设,致力打造“开拓创新、务实高效、清正廉明”的服务型政府。通过五年的努力,着力造就一支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公务员队伍,切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对于加速辽西沿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提前实现“十年大振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18.3:41.2:40.5,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降低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和域外资金分别增长20%和15%,出口创汇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物价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沿海发展战略,加快锦州湾整体开发
加快港口开发建设,增强锦州港牵动能力。推进港口泊位及航道浚深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西部港区开发进程。完成锦州港西、南防波堤及围堰一期工程和三港池建设,确保206散杂货泊位竣工试运营,完成209、210集装箱泊位建设前期工作,规划建设3个10万吨级和5个5万吨级煤炭专业化泊位。挖掘本地货源,开拓腹地市场,扩大国铁货运直进直出运量,确保港口吞吐量增长20%以上,争取实现设计能力。加强中蒙经贸合作,推进锦州港作为蒙古国出海口建设进程。
围绕“三园一带一中心”建设,加快开发区提档升级。继续完善西海国际工业园、白马综合工业园和白沙湾行政生活区配套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华润电力两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切实做好锦赤铁路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等一批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推进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区港联动试点申报工作。
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推动凌海沿海经济带建设。加快滨海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吸引投资者,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金属冶炼、海水养殖、风力发电、滨海旅游和商贸物流业,建设沿海特色产业集群。
统筹联动共享资源,提升“港区带”辐射能力。探索建立“港区带”与腹地间多层次、多形式合作的新机制,加快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全面带动黑山、北镇、义县等县(市)区整体融入锦州湾开发开放。
(二)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推动工业持续发展
注重质量增加效益,加快项目建设。支持锦州石化、中信铁合金、元成玉米等重点企业做强做大。全力促成宏丰6000万米印染布等59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10万吨异丙醇等146个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0户。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围绕“324”产业格局,重点建设石化、光伏、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10大新型产业基地和30个工业园区,推进华昌光伏100MW太阳能电池、金华冶炼1000吨多晶硅、新世纪石英玻璃1000吨低成本多晶硅、日鑫硅1000吨单晶硅、天合化工1000吨氟碳醇等项目尽快达产。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壮大县域工业。加快黑大、沟帮子、双羊、七里河、汤河子等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培育支柱产业,做强骨干企业,打造名牌产品,形成3-5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新增5-10个税收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
坚持标准落实责任,实行节能减排。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落实专项资金和目标责任制,坚决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依法开展违法排污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观念、形成共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节约集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新增水浇地10万亩、棚室5万亩,建设高标准畜牧小区100个。进一步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项,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新增“三品”认证3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20户,发展订单农业240万亩。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粮食物流总量实现1650万吨。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0%。继续实施增雨工程,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改善治涝面积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亩。人工造林25万亩,封山育林10万亩,建设“绿化新村”100个。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村通油路345.7公里,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油路。力争实现2.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增加清洁能源用户1万户。实施“村企共建工程”,开展“千村整洁行动”,推进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标升级。
(四)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构建优美宜居环境
继续推进城市南扩。开工建设云飞南街小凌河桥以及2座跨小凌河步行桥,按时完成二热三期、松山新区公交场站、自来水和燃气管网铺设等工程。启动实施连通锦葫两港的锦州湾大桥工程,完成开发区段滨海路建设。
切实加快老城区改造。新建、拓宽、改造凌西大街、云飞南街、宜昌路等15条主要街路。做好新一轮老城区改造规划工作。启动实施锦州石化职工住宅项目,推进兰花里、兴业里、万年里、太和里等棚户区改造进程。全面接收和改造二次供水系统70座。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开工建设5.2公里锦汤路。
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发挥城市管理监督员作用,加快“门前三包”和网格化管理向街道、社区延伸。扩大拆墙透绿成果,完善亮化设施。深入开展创建优美住宅区活动,进一步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五)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快服务业发展。加速会展中心、五星级酒店、锦州港粮食物流二期、恒大物流及保税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信息、配送、会展、中介、理财等新型服务业蓬勃发展。加大传统服务业升级改造力度,积极引进国外知名企业入驻锦州,努力增加流通服务业经济总量。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构建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和商业服务体系。加强县乡中心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增强配送能力,提高商品质量。重点抓好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不断增强大型专业市场集散功能。整合旅游资源,加快项目开发,打造精品线路,强化宣传促销,发展壮大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促进全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六)强化财税金融工作,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稳固税源基础,提升财税增收能力。大力培植财源,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互补性税源。继续实施县乡财源建设工程,做大财政收入规模,规范财税法律法规秩序,增加县乡可支配财力,推进县域财政位次前移。依法组织财政收入,加大对重点地区、企业、税种监控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避免税收流失,做到应收尽收。
强化预算管理,提升财政保障能力。推进财税改革,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整合政府财力资源。继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狠抓增收节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财政平稳运行。加强对收入征管和财政运行的审计监督,提高税费征缴入库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完善经营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搞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着力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增强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加快阳光能源、中信铁合金、商业银行等企业上市进程。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诚信锦州,吸引外资银行入驻我市。推进保险行业诚信服务和保险市场健康发展。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加大攻坚力度,推进各项改革。加速推进合成纤维厂、女纸等9户企业政策性破产工作,切实搞好辽晶、包装机械厂等企业资产重组和优化,妥善做好金纸、叉车等改制企业的后续工作。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积极做好股权管理和债权追索工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资产。稳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加大交通、商业、粮食、文化等行业改革推进力度。
拓宽招商渠道,提高引资质量。充分发挥省外经贸厅项目推进组、我市驻沈阳招商联络处及相关部门作用,巩固发展好同日韩、港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合资合作,扎实开展好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沈阳、大连等地的招商活动。实际利用外资力争突破1.8亿美元。筹备建设锦州湾口岸综合查验大楼,推进口岸查验“一站式”办公和电子化网上办公进程,进一步改善通关环境。
优化出口结构,扩大出口规模。用好用足政策,加大对锦州石化、沈宏、东方集装箱等出口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抓好机电、光伏、农产品深加工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科技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开展创建技术创新型企业活动,加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速成果转化和专利技术商品化、产业化进程。拓展培养、吸引、使用人才领域,加强高级研发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教育和文化体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力促凌海“双高普九”和黑山、太和“提高普九”通过省评估验收。重视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办好笔架山海会等大型节庆活动和社区周末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公益性文化事业。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广播电视数字化工程。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迎奥运”活动,办好各类体育赛事,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文明风尚,努力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良好局面。
抓好医疗卫生等工作。不断完善惠民医疗制度,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常住农业人口参合率和基金使用率分别达到100%和95%。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8.99‰和3.85‰以内。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做好档案、人防、地震等工作,积极发挥电业、通讯、烟草等中省直单位作用。
(九)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推进和谐锦州建设
广开就业渠道,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实名制就业5.8万人,其中安置大龄就业困难人员5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棚户区等困难群体稳定就业率达到70%以上。积极做好城镇其他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新生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普惠制培训3万人,劳务输出3万人。加快实施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被征地农民保障、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4050”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贯彻《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就医、上学、取暖等问题,认真做好城镇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环境。巩固提高公安系统“三基”工程建设成果,加强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依法打击处理各类违法犯罪,有效处置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全力打造和谐平安锦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确保群众合法利益诉求和信访群众的实际困难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巩固双拥工作成果,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发挥民族宗教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按照“求真务实,雷厉风行,令行禁止,严细成风”要求,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切实完善工作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努力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力度,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规范各级政府和公务员的行政行为。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不断增强解读运用政策能力,切实解决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问题。加快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适时开展第四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体制,改进服务方式,完善群众诉求机制,不断拓宽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起点给予我们新的希望。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奋力拼搏,锐意创新,为创造锦州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锦州市政府
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渔业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计生委市审计局市环保局...
你好,这几家比较专业,在这给你推荐下 黑山县供暖有限公司 地址: 南湖公园附近 黑山县八道壕镇民生供暖公司 地址: 锦州市黑山县 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暖...
渤海大学东区哪个? 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了 大概就是那时候 2000年 左右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8年 02月 16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 2月 16日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魅力信阳 的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20亿元,达到 20.3亿元,增长 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 434.6亿元,增长 40.6%;实现利税 48.1 亿元,增长 55.5%;经济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1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 2月 25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桂林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 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共桂林市委各项部署, 紧紧 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市 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746.83亿元, 增长 1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22.0∶ 41.2∶36.8 调整为 21.4∶42.7∶35.9;财政收入 72.50 亿元,增长 22.2%,增幅创 2000年以来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
2008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必将激励和推动全国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热潮。今年(2008年)国家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消除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这都有利于我市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近年来,我市优势产业日益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实施,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新增建设用地,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从总体上看机遇仍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和创新推动战略,强力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致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低于去年(2007年)实际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51%和5.7%。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突破
积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认真谋划,扎实运作,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省市重点企业,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步伐,尽快培育催生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或企业群体:即以中油天冠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以中光学、二胶、金光数显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以迅天宇为代表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以中南公司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以河南油田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以二机石油、防爆电机等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及先进制造业;以安棚碱矿为主的碱硝化工产业;以南纺、新纺、雪阳为代表的纺织及后整理;以龙成、淅铝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冶金工业;以宛西、普康、福森为代表的制药业;以中联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工业;以鸭河火电、方城风电、抽水蓄能、热电、核电为代表的电力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南阳工业稳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继续筛选确定20家实力强、潜力大、前景好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动态管理、激励机制和目标考核,力争今年(2008年)销售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30—50亿元的达到3家,50亿元以上的达到2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能够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继续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十大纳税企业”、“十大高成长性企业”评选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家激情创业、追求卓越。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总投资318亿元,今年(2008年)计划完成投资147亿元。继续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不分性质、属地和隶属关系,重新筛选确定50个左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投资超亿元、今明两年开工竣工的重点项目,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行动态管理,健全联动机制,锁定开竣工时间,使之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天冠集团30万吨玉米深加工、南纺一期20万锭新型环纺纱等34个新开工项目和中光学集团10万台LCOS光学引擎、南防大型高效矿用风机等75个续建项目,确保中光学集团年产24万台DLP和二胶年产1600万平方米CTP数码印刷版材等38个项目年内如期竣工,龙成集团400万吨特钢中厚板升级改造、金光数显年产20万台数字高清大屏幕电视等2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同时,扎实做好南阳核电、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鸭电三期、宛西电厂、白河南热电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今年(2008年)市财政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发动机计划项目建设,其中1500万元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学冷加工基地建设和市区工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提高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今年(2008年)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龙升工业园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各达到6个以上。
加快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光电、光伏、生物能源、生物化工、超硬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突出抓好光学引擎、紫激光、神8工程(TAW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多晶硅、超硬材料、纤维乙醇、可降解塑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积极申报和支持11个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倡导实施名牌战略,力争新创中国名牌1—2个、河南名牌5个以上、省优质产品5—10个。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借助外力实现技术跨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支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集中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强农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农业,集中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抓好650万亩优质小麦、200万亩专用玉米、7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巩固产粮大市地位。同时,切实抓好200万亩优质棉花、20万亩优质烟叶、450万亩油料、300万亩蔬菜、200万亩中药材、600万亩林果、2亿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以南阳黄牛、皮南牛、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养殖场,建成300头以上畜位的肉牛育肥场30个,皮南牛饲养量达到32万头,新建万头养猪场20个,新建200头以上畜位的奶牛养殖小区(场)15个。加大对南阳黄牛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催生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快众品肉食集团180万头生猪分割生产线、科尔沁牛业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项目一期、三色鸽乳业二期、河南麒丰乳业二期等新上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创建各类名牌产品,搞好皮南牛品种认定和牧原猪等品牌登记注册,尽快打响南阳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省加大“三农”投入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支农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鸭灌、引丹、宋岗三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15平方公里,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搞好移民安置试点和试验段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以上,完成9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和巩固7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投资2.2亿元,完成794个通电盲点自然村、13万户农民农网改造任务。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借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经验,在城市近郊和国道、省道沿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选择确定300个试点村和50个示范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研究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逐步向非试点村辐射推广。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驻村帮扶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三)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突破,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发挥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加快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城市分区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规划监督管理,强化规划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城市按照规划有序建设。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张衡东路、车站北路、仲景路续建工程,确保今年(2008年)建成通车;新开工建设光武东路、光武西路、独山大道南延等工程;对建设西路、新华路、文化路、工业路、麒麟路等5条主干道部分路段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000万元,完成50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任务;搞好滨河路污水管网改造,启动梅溪河、温凉河等内河综合整治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水冲厕所和垃圾箱;加快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公园、街头游园升级改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旧城改造和东北分区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今年(2008年)着重对城市内河和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的改造工程。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建设特色街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制东北分区组团发展规划,启动东北分区建设。四是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推动城市发展与管理转型,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推行“划定区段、招标承包、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的网格化管理新机制;城管执法按照“两级执法、三级管理、重心下移、以区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城管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大力实施“绿、洁、畅、亮、美”工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整治市容市貌、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营造洁净、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坚持公交优先,优化线路布局,增加车辆班次,取缔非法营运,搞好城市交通管理。
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鼓励引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和示范镇建设活动,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和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努力建设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生态宜居城镇。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构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投资25.2亿元,搞好内(乡)邓(州)高速、岭南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内邓高速开工建设,岭南高速年底前全线通车;扎实做好临汾至三亚、武陟至西峡高速公路南阳段的前期准备工作。投资4.5亿元,完成430公里干线公路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南邓一级公路50公里,填补我市无一级公路的空白。投资8.5亿元,完成5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和1000公里村级联网公路建设任务。加强农村道路管理和养护,着重搞好“村村通”公路管理养护,加大资金投入,组建专门队伍,探索建立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切实把“村村通”公路管好用好。完成南阳机场航站楼改造工程,开辟新的航线。
(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壮大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宝天曼至真武顶旅游道路隧道等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淅川香花至仓房、西峡恐龙遗迹园至内乡宝天曼等旅游公路项目,加快干线至景区的支线道路建设,搞好旅游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使主要景区之间相互贯通,尽快形成旅游环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和建设,抓好一批文化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南阳市博物馆,完成荆紫关古镇修复建设任务,加快赊店古镇开发保护等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广西峡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模式,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培育文化旅游精品和龙头企业。抓住省里支持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实施宝天曼、丹江渠首、恐龙遗迹园三大景区配套完善工程,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代表南阳旅游形象的标志性景区。积极做好桐柏淮源、真武顶、桦树盘滑雪场等景区配套完善工程,加大旅游道路和景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巩固提高20家A级景区。围绕挖掘、整合、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胜资源,策划包装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楚汉文化游、中医药文化游、官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商业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推进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建设经营管理企业化、集团化,加大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催生一批骨干企业集团。加强以讲解员、导游队伍为重点的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加大南阳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集中宣传资金,创作宣传歌曲,制作宣传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河南卫视等强势媒体黄金时段播放;办好首届中国宝玉石博览会、第七届中医药文化节,利用各类文化旅游博览会、展览会等节会平台,加大对途径南阳的交通干线沿线城市和南水北调受益区等主要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打响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扩大南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旅行社与重点客源地搞好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襄樊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分期分批邀请国内外500强旅行社老总来宛踏勘线路,增强客源引入能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
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发展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会展、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搞好城市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市区农贸市场、龙升物流园区、地方铁路局汽配市场等大型市场和居住小区农副产品微型超市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注重房地产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化运作,支持和吸引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参与我市房地产开发;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实行“竞地价、限房价”等调控政策,抑止房价过高和过快增长。重视金融业发展,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企业发展壮大;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和推介项目,精心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积极争取和支持国内外各类金融、保险单位来宛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认真研究货币调控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我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全力支持南阳经济社会发展。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做好11家改制企业和15家破产重组企业遗留工作,完成柴油机厂、康远厂破产重组。加快土产公司、五交化等一批条件成熟的商贸流通企业改制步伐。大力推进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植安棚碱矿、二机石油、中南公司等10家A股和福森药业、陆德筑机等9家中小板上市后备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全面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编制,重新界定单位性质和职能,对性质类同、重复设置的机构进行整合,对名存实亡、职能丧失的机构予以撤销。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供销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百户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扩大对外开放。依托本地比较优势,策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重点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搞好推介,精心筹办第三届豫商大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博会、第十一届厦洽会等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借助外力加速发展。抓住天冠与中石油合作重组的契机,积极争取促进中石油与我市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纤维乙醇、1,3—丙二醇、全降解塑料等方面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积极争取中石化加大对河南油田的投入,壮大石油精细化工产业;依托中建材集团对我市建材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浮法玻璃、石膏板材、铝合金型材、轻质钢结构多层住宅构件等产品,打造全国新型建材基地;支持金光数显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培育壮大南阳数字高清大屏幕电视产业,今年(2008年)形成年产20万台生产能力,并逐步扩大到50—100万台;支持二机石油装备集团与中海油集团实行战略合作,加大生产石油配套调试设备及海洋石油装备出口能力;推动我市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打造以超硬材料、专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军工城”;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争取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100万伏特高压变电站;与中电投和省投资集团合作,发展南阳核电、火电、风电;积极推动桐柏天然碱资源整合,永煤集团对南阳新旺氯碱公司异地扩能改造,迅天宇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日本夏普公司的战略合作。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50亿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培育机电、特色农产品等一批优势出口商品,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各类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精减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时效。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行双休日正常办理请办事项制度和企业反映问题周报制度。改进行风评议制度,规范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等各界代表评议行风制度。严格实行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和投诉查实一票否决制,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招商代办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周到、办事高效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办好今年(2008年)省、市确定的十件实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城镇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帮扶力度,全年开发提供8000个公益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务工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继续做好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力度,全年新增参保职工2万人以上,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6亿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以上。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标准。组织实施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和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扩面活动,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万人和5.5万人。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积极申报争取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改革试点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市儿童福利院建设步伐,力争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实施“曙光行动”计划,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助复明手术1万例。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致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烈士陵园改造步伐,力争年底前竣工投用。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春季开始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从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筹资5000万元,完成1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任务。继续做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筹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续建中小学校10所以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免费提供并安装高压供电设备。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大学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支持南阳幼师升格为专科学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好学科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南阳府衙等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维修工程和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管理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完成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任务,完善加强11个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加快中医资源整合进度,组建南阳张仲景医院和张仲景国医研究院,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救助体系。扎实开展示范村卫生所建设活动,新建1000个示范村卫生所。加大乡镇卫生院投入,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做好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申办和筹备工作;抓好南阳体育场开工建设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筹资1000万元,完成10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完成南召、镇平县4万用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进一步抓好民族宗教、侨务、气象、史志等工作,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今年(2008年)停止审批投资1亿元以下的高耗能项目。切实抓好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企业和年耗能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建筑领域节能,积极推广新型墙材,上半年县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加大对白河流域、南水北调源头汇水区域和制药、酿造、化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按期完成鸭电、蒲电脱硫设施建设。确保11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投入正常运行。开展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在热力管网覆盖区域内4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区域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禁止审批10吨以下燃煤锅炉。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依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制订我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四个不动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将农村双女户纳入养老保险补贴范围。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机制,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格贯彻落实集约节约用地的强制措施,强力推进土地“三项整治”,全面完成全市697个黏土砖瓦窑厂拆除任务。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积极探索矿业勘查开发市场运作办法,建立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引进技术水平高、管理先进的大型采矿企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矿产开采规模效益。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治理,坚决遏制低水平开采、私采滥挖、非法转让等行为。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以高速公路为主的绿色通道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和以退耕还林、长防林、水源涵养林及生态能源林为主的山区生态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0万亩。中心城市要按照“一环一带四片六线”的要求,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
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和采石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工地、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实施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和“四个一律取消”,严防农民负担反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中心城区水产、畜产品和粮食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机构,完善预警预案和装备设施,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各项责任制度,加大立案和督查督办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控制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命案攻坚、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及追逃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加强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做好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探索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力争使我市城乡社区建设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护公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积极支持驻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做好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政府施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和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始终抱着对事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务实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加强效能建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调查研究,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推进机关管理创新,严格绩效考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执行力。改进目标管理,加强跟踪督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廉政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查处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探索开展效益审计。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创建节约型机关。各位代表,南阳已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的期望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时代的要求召唤我们奋发进取。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1月4日在威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威海市市长 王培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威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