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09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统筹兼顾,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2009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2009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统筹兼顾,创新发展,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总量稳步提升,综合实力得到增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增长65.6%。一般预算收入6.9亿元,增长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增长20%。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骨干产业逐步壮大。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603亿元,增长30%。规模工业产值156亿元,增长44.1%。新增规模企业30户,总数达266户。实施超百万元工业项目33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超千万元项目146个。积极争取技改贴息,为5户企业争取贴息资金1609万元。通过“两台一会”,为77户企业贷款2.4亿元。临港西区新平整土地3平方公里,乡镇园区发展到84平方公里。

——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32.2亿元,增长9%。新增设施渔业1万平方米,海参养殖2500亩。肉蛋总产量12.4万吨,增长11.8%。优质草莓产量18.5万吨,增长7.5%。完成造林面积1.3万亩,被评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90户,专业合作社达到76个。加强临时国储粮和余粮收购,解决了部分农民卖粮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工程”成效明显,落实共建项目260个,总投入2.3亿元。

——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城乡市场繁荣稳定。好来家商城投入使用,佰盛商厦顺利竣工,新天地财富广场完成一期工程。“万村千乡”工程扎实推进,新增农家店35户。新创省级著名商标2件,省级名牌产品1个。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增长20%。成功举办海鲜节、观鸟节、大孤山庙会等大型旅游活动。大鹿岛等景区改造工程进展顺利,獐岛通过国家3A级景区评定。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实际利用外资5057万美元,增长96%。克服美元贬值等不利因素,实现出口总额3.6亿美元,增长17.3%。引进域外资金35亿元,增长53.3%。丹东丰能等23个超亿元项目建设顺利,投资400多亿元的华电东港核电站项目已签订框架性协议并完成选址论证,被省政府列为重点推进项目。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筹资3.5亿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大东沟清淤、污水处理厂截流管线、垃圾填埋场和管道燃气等工程顺利开工。振兴大街全线贯通,完成迎宾大街、东港南路和黄海大街桥东段路面改造,东港路、黄海大街人行步道改造和亮化工程实施过半。新建农村油路204公里,改造路基108公里,滨海公路东港段在省内率先竣工通车。争取国家专项9325万元,实施廉家坝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农建项目,改善治涝面积25.5万亩、灌溉面积21万亩。投资5.7亿元,完成新兴一次变、合隆线换线和营青线电网改造工程。

——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金融运行安全平稳。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坚持财政支出“三保”原则,实现全年收支平衡。全年支出公教人员工资3.6亿元,养老保险金支出2.1亿元,社会事业支出6.8亿元。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招投标制度,核减采购资金1278万元。预计年末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20亿元,贷款余额48亿元。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中小学教学条件,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改造中小学危房4800平方米,在丹东地区率先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高考再创佳绩,升学总量继续居丹东地区首位。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妇幼保健院移地新建工作正式启动。成功举办第十五届民间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500户。落实计生国策,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21‰。全面开展污染源普查,普查污染源5880个,代表辽宁省接受国家检查,并通过验收。实施各级科技项目70项,其中3项科技成果通过省级鉴定。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改善。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安置就业7552人次,其中公益性岗位142人。强化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做到及时足额发放。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00万元,扶持城乡贫困户9200户1.9万人。为农村低保户发放化肥差价补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发放农补资金9109万元,人均增收175元;发放大中型水库原迁移民补助资金644万元,扶持项目280项。帮助农村特困户建房324栋,建设城市廉租房7200平方米。新农合参保47.5万人,支出基金3682万元。投资500万元维修花园、新兴和新华3个陈旧小区。支援汶川地震灾后建设,全市向灾区捐款捐物963万元。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制度和政协通报制度,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66件,政协提案89件,满意率达100%。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效率得到较大提高。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平安东港建设成效显著。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加强对公安、国家安全和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加大信访调处、司法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邪教等违法犯罪活动,圆满完成奥运安保任务。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有望实现省级“平安市”五连冠。

与此同时,双拥、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监察、统计、审计、档案、老龄、史志、人防、气象和地震测防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08年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和全市人民,向中省市直驻港各单位干部职工,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第三季度开始,出口等主要指标出现严重下滑,一批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严重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二是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等措施,但财税贡献度高、牵动力强的大项目还较少,尚未形成优势明显的产业格局。三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出压力较大。一方面,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比例较高,可支配财力不足,另一方面,财政刚性支出不断增多,导致财政运行步履维艰。四是民生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财力有限,一些民生工程进展较慢,特别是部分农村集镇、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小区作业路等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五是机关作风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机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创新的状况没有彻底改观,一些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推诿扯皮等现象仍然存在。上述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并将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2009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9年,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经济形势,我们遇到的挑战前所未有,发展的阻力将进一步加大。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也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国家全面实施拉动内需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领域的投资,规模之大,历史罕见,为我们实现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东港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实践,勤劳智慧的东港人民积累了敢为人先、勤奋敬业、不屈不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扎实雄厚的经济基础,全市人民上下同心,盼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心情更加迫切,信心更加坚定。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开拓进取,东港就一定会在新的一年里实现新的突破!为此,我们确定200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以实施“三带二区一城”战略为重点,以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建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32571”工程,扎实开展“落实年”活动,克服困难保增长,开放创新求发展,改善民生促和谐,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5%,农业总产值增长8%,引进域外资金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7‰以内。

为完成上述目标,明年将全力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抢抓政策机遇,全力向上争取项目资金

高度重视争资工作,抢抓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把向上争取资金,做为增加财力、落实项目的重要渠道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临港产业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三个重点,筛选、包装、申报一批国家和省重点支持项目,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完善争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保证争资工作经费支出。对重点项目做到责任到人、全程跟踪、及时督察。积极动员各方面力量,举全市之力,努力实现争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二)采取得力措施,促进工业经济较快发展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大力引进石化、风电设备制造、船舶重工、不锈钢及有色金属加工和机械装备制造等大型产业项目,提升临港工业发展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值争取达到13亿元,通过丹东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5项。

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积极扶持对地区发展和产业壮大有牵动力的企业,整合资源,盘活存量,扩大规模,增加体量。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30户,超5000万元企业达到90户,新增规模企业25户。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业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东港电磁线、东方高新、金龙稀土、辽成机械等一批骨干企业发展。

加快工业项目实施。支持华电集团推进东港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实施丹东丰能、宝华静脉工业园、富安铜业和蓝光节能等一批重点在建项目,确保日牵物流装备三期等一批重点扩建项目顺利开工。保证新建和扩建项目用地及供电、供水需求。全力推进签约项目早日落地,早日投产。

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以临港西区和前阳开发区为先导区,辐射带动201国道沿线装备制造产业带、高速公路连接线食品加工产业带建设。临港西区要新平整储备一批土地,加快港城一次变和蓝天变电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保证项目入驻需求。前阳开发区要提高规划层次,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各乡镇工业小区要完善设施功能,提高园区配套能力,促进产业规模聚集。

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扶持企业发展。帮助停产、半停产企业引进新项目,增加新品种,开辟新市场。根据形势变化,政府将拿出适当财力扶持企业发展,并出台融资担保等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政府各部门服务意识,严格禁止对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乱拉赞助,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加强滨海大道精品渔业带建设,进一步扩大海蜇、梭子蟹等品种养殖规模,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万平方米,缢蛏港湾养殖发展到5万亩,海参养殖发展到1万亩。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稻米产业,落实水稻订单面积12万亩,全程机械化作业5万亩,做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加强龙王庙等5个蔬菜生产园区建设,推广以色列番茄、果蔬套袋等新品种、新技术。完成板栗造林1500亩。

推进无公害生产。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25个。发展无公害产地面积46.5万亩,推广无公害水稻40万亩,绿色水稻13万亩,新增无公害水产养殖3.8万亩。加强椅圈等6个无公害草莓生产区建设,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85%。加强农业“三品”基地建设,完成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新增“三品”面积1万亩。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行全程监控,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维护好东港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良好声誉。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新增龙头企业10户,争取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3户。

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成2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引导农民改厕改水,鼓励建设沼气和秸秆汽化站。支持通信服务企业加大信息工程投入,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专业合作社达到100个。完善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稳妥推进国有农场体制改革。

(四)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产业,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推进商贸流通。积极发展临港物流和农产品物流产业,吸引知名外埠商贸物流企业来港投资。加快实施商贸项目,完成桥东市场改造、新天地财富广场二期等重点项目。加快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引进国美电器等知名企业入驻东港,新增连锁店铺10家。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农家连锁店。加快黄海水产品、马家店禽蛋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大力开展以食品、药品、农资产品为重点的市场经营秩序整顿,加大对成品油、酒类、肉类、食盐、烟草等专业市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新创省级著名商标2件,丹东市级著名商标1件,申报省级名牌产品5个,丹东市级名牌产品4个。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滨海公路旅游观光带建设为重点,抓好古沟海洋生态园、大孤山景区综合开发、椅圈温泉开发和大洋河黑沟段原生态旅游等项目招商工作,加快大鹿岛环岛公路和大孤山景区环山路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大鹿岛、獐岛码头建设。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明确招商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产业、行业、产品优势,积极承接辽宁中部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努力实现“32571”工作目标,即新建、续建500万元以上项目300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招商引资额50亿元,利用外资额7000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

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实行招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解决好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土地、资金、用工、环评、供电和供水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各项奖励扶持政策,实行大项目全程代理服务,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打造一流的招商服务环境,提高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完工投产率。

促进对外贸易合作。积极扶持出口企业,重点支持名牌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同时建立外贸信息预警机制,帮助外贸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积极组织好对外各类经贸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投资合作。适时组织国外招商活动,吸引国外企业投资,提高实际利用外资水平。

(六)搞好城乡建设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推进港城现代化建设。按照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丹港同城化总体布局,结合东港区位特点和长远发展需要,聘请权威机构和专家,科学组织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按规划实施城市改造和建设,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发展规划,提高小城镇建设标准。积极支持前庄铁路、丹海高速、丹港轻轨、丹港城际快车道建设和大东港扩建,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提高城市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实施丹长线、庙骆线等7项公路改造工程,新改建黑色路面70公里,中修各级公路71.5公里,逐步解决农业生产小区行路难问题。实施东港灌区改造等工程50项,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完成中心渔港主体工程。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实施海防林造林3万亩,绿化村屯64个。做好棋盘变电塔、北井子变电所改造后续工作,实施前阳变电所增容改造和石灰窑变电所、兴隆山送变电工程,完成孤山一次变项目报批工作。

(七)大力加强财源建设,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灵活运用财税金融政策。用好国家各项财税金融政策,确保各类专项资金争取到位,贷款投放到位。科学制定扶持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坚持税费并重、税费统征。严肃查处各类偷逃欠税(费)行为,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

保证法定和重点支出。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财政支出原则,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调整支出结构,注重向农业、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倾斜。按照“三不变”原则,推进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构建新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

支持金融业发展。鼓励各家金融机构在本地加大资金投放数量,将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金融政策落到实处。坚持“政银”定期联席制度、项目推介制度和金融部门参与项目洽谈制度,探索组建村镇银行和小额担保公司,拓展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推进东方高新、红林科技和绿源有机农业上市进程,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前基础工作。

(八)推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积极鼓励科技创新。专利申报达到100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推广新技术20项。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严格控制初中生辍学率,落实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巩固“双高普九”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一中文体中心和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部消除当年产生的D级危房。

发展卫生保健事业。移址新建妇幼保健院,完成北井子、马家店、前阳镇计生中心服务所建设。完善预防保健网络,整顿医疗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就医用药安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开通城区及小城镇有线数字广播电视业务,改善城乡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支持孤山镇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进一步做好监察、对台、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双拥、统计、史志、档案、气象、老龄、地震测防、人防等各项工作,全面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民生工程建设

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帮助农村特困户建房600栋。加紧实施城市平房区改造项目,新增房地产开发面积50万平方米。完成廉租房一期工程,实施二、三期工程建设,帮助部分城市无房特困户解决住房问题。

完善市区交通设施。开通一经路,完成迎宾大街东西出口和青年路北段拓宽改造工程,建设新城路、中学街、惠民路和友好路,对部分街巷路和人行步道进行改造。

实施港城亮化工程。完成201国道东港公路管理段至前阳镇、城市西环路和白云大桥至市政府路段亮化工程。继续解决好一批市区“摸黑路”,使港城进一步亮起来、美起来。

保证城市安全用水。加大铁甲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港城用水质量。推进鸭绿江水入港工程,开辟城区第二水源。

实施大东沟综合整治。完成红旗桥至白云桥河道清淤任务,建设白云闸,实施无堤段建设工程,改善市区内河景观。

推进城市燃气工程,使更多居民用上管道燃气。

提高市民冬季取暖质量。加快实施华能电厂与城区热电联网项目,争取早日实现集中供热。

改造城市陈旧小区。对富兴、向阳、银丰3个小区公共设施进行维修改造。解决部分陈旧小区的屋面漏水问题。

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以及前阳污水处理厂和孤山垃圾填埋场工程。治理重点排污企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开展“卫生清洁月”和“绿叶杯竞赛”活动,加强城市、集镇、村庄的卫生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好东港的碧海蓝天。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养老保险扩面1万人,医疗保险扩面5000人,新增就业70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普惠制培训3000人。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万元。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农补资金,保证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安全。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完成村级卫生所定点单位认定。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清理“三无”船只,坚决制止和打击越界捕捞等不法行为。加强反恐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持省级“平安市”荣誉称号。

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组建前阳、马家店消防站,提高区域型消防保障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加强机关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工作机制。全力开展“落实年”活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稳妥推进机构人事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功能,更好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与听证制度,增强政府公信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政府职责。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加强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工商联和中省、丹东市直驻港单位的工作联系,高度重视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支持驻港部队和武警部队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保障村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切实改进政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为民造福做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怀为民之心,思富民之策,行安民之举,以实干的作风取信于民,以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加强政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力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真正树立“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2009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只要我们坚持市委的正确领导,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够实现东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东港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查看详情

2009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东港视频展示台

  • 东港SYS-500WD
  • 东港
  • 13%
  • 南宁市明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东港视频展示台

  • 东港SYS-200W
  • 东港
  • 13%
  • 南宁市明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政府办公内网防火墙

  • ZXSEC US1300
  • 中兴
  • 13%
  • 广州市壹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东港视频展示台

  • 东港SYS-320WD
  • 东港
  • 13%
  • 南宁市明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东港视频展示台

  • 东港SYS-200WD
  • 东港
  • 13%
  • 南宁市明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接入交换机1

  • 交换容量≥330Gbps,包转发率≥130Mbps,48 端口千兆以太网电口,4 个万兆光口;支持 802.1X,支持 IPv4/IPv6 静态路由,支持 RIP/RIPng,支持 OSPFV1/V2/V3
  • 20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2009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09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0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余姚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32KB

页数: 10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8 年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08 年,是改革开放 30周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 灾害,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在中共余姚市委的正确领 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 定信心谋发展,开拓创新抓落实,攻坚克难求突破,基本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 务,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84.7 亿元,增长 10.4%;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0.2 亿元,增长 10.8%,其中地方级收入 33.3 亿元,增长 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5.4 亿元,增长 8.2%;

200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32KB

页数: 8页

2009 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9 年 2月 23日在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深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08 年工作回顾 2008 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 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解放思 想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科学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全年实现本市生产总值 7806.5 亿元,增长 12.1%。人均 GDP达到 13153 美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3527.8 亿元,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2012年12月4日在东港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杨乃文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本届政府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圆满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翻番增长,保持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预计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是2007年2.8倍,年均增长2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是2007年4.3倍,年均增长3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2亿元,是2007年2.3倍,年均增长1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6亿元,是2007年5.7倍,年均增长41.7%。东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发展快车道,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思想解放带动工作创新,立足于对市情和外部发展环境的科学研判,在破解发展瓶颈上敢为人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舍得投入,在落实项目上敢于让利。东港已成为国内外资本纷至沓来的热土、辽宁沿海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奋发勇为的激情冲破前行中的阻碍束缚,面对严峻的经济发展环境不消极,面对激烈的发展竞争不退缩,不图虚名,只求实干,全面激发了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东港人民正以焕然一新的精神状态,自我鞭策、自我激励、自我加压,努力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家园!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执政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建设中富民惠民,在城市建设中便民利民,在社会建设中安民乐民,办成了一批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办好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实事,办妥了一批社会关注的难事,让全市人民分享到更多的发展成果。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我们以往成功的关键所在,更是新一轮赶超跨越的坚强保障!

这五年,是东港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各项事业持续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提高的五年,谱写了东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篇章。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

——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

工业投入不断加大。实施丹东丰能、盛兴造纸机械等超500万元工业项目1053个,实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9亿元。

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3户企业成立了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开发新产品、新技术316项,申报专利382件,“冷、热轧管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造纸机烘缸、电机电磁线等产品的市场份额占全国首位。省名牌产品达到11项,“广天牌”成为全市首个中国驰名商标。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由2007年的18户发展到95户,1户企业跻身省民营企业百强,40户企业成为省民营明星企业。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机械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再生资源四大产业集群今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27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68%。再生资源产业被纳入省“十二五”期间重点产业集群,园区被确定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豆总产量连续两年突破10亿斤,被省政府确定为产粮大县。

特色农业优势明显。草莓、优质水稻、精品渔业等五大特色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各类基地生产面积1.5万亩。通过国家级出口草莓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成功承办了中国第六届草莓文化节,摘得“全国草莓第一县”桂冠,被省政府首批命名为“一县一业”示范县。

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32项,3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组建了农业研究院和3个院士工作站等高层次科技平台,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完成高标准农田治理28万亩,实施中小河道治理等农建工程400余项,完成土石方量7300万立方米,四次夺得省“大禹杯”。

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2个。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161个,新增丹东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6户。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42%,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

——第三产业活力增强

商贸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实施御嘉钻石广场和大鹿岛码头、獐岛客运站等项目94个,改造和新建农村市场12个。大商、乐天玛特等知名商贸企业陆续入驻,加盟店、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加快向农村和社区延伸,服务业设施功能和品位大幅提升。

现代物流繁荣活跃。临港物流园区获批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居东北地区同业前茅。今年公路货运周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是2007年1.6倍,被国家确定为东北二级物流节点城市。

金融保险业快速发展。在丹东地区率先成立村镇银行,新增外埠金融保险机构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担保公司1家。今年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均比2007年末翻了一番。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内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外贸出口实现了总量增长、结构优化。进出口企业总数由2007年的120户发展到302户。今年外贸出口额达到6.7亿美元,是2007年2.2倍,年均增长16.9%。机械装备、精深加工农产品等占出口商品比重超过60%。

——合资合作成效显著

坚持招大引强,实现与上海绿地集团、美的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性合作。东港电磁线通过资产重组成功上市。引进内资年均增长48.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5%。

——争取资金成果丰硕

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性机遇,积极争取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扶持、社会事业等市级以上专项资金52.2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城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城乡开发步伐加快

科学完善了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加快老城区改造、新城区和城镇开发步伐,城东绿岛新城区、城市西区等工程顺利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7平方公里,比2007年增加10平方公里,完成城乡房地产开发面积473.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4.9%。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空前

投资26.5亿元,完成了201国道一级路改造等工程,新(改)建及大中修各级公路1356公里。投资8.9亿元,完成了港城一次变等电力设施改造工程17项。投资3.3亿元,新(修)建东港中路等城市道路47条,亮化“摸黑路”39条,新增供水管网140公里。投资9.8亿元,实施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城市公园等群众期盼已久的一批民心工程,城市集中供热实现了全覆盖。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深入开展了“蓝天、碧水、宁静、节能减排”工程,城乡“四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老城区实现全天候保洁,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纳入一级管理。关停锅炉150台,治理重点污染企业160户,减排二氧化硫5500吨、化学需氧量4400吨。全口径造林10.8万亩,新增公共绿地13万平方米。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全面推进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

消除D级危房7.8万平方米,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完成职教中心、海关小学等工程建设。顺利通过“双高普九”省级验收,三所高中全部跻身省级示范高中行列,教育教学水平保持全省县级前列。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所159个,完成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等工程,中医院晋级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基本药物制度稳步实施。全面启动孕前优生免费健康检查,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群众文体生活不断丰富

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新增有线电视用户6万户。成功举办了全民运动会、民间艺术节、海鲜文化节等大型活动,落实了中央美院写生基地、中央歌剧院基层联系基地等文化共建项目,东港的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平方米,解决了2983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普惠制培训1.2万人,安置就业5.4万人次。“两险”扩面4.1万人,为农村和城市60周岁以上居民按月发放养老金。发放各类救助资金4700万元,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人均筹资标准比2007年增加230元。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被国务院授予“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5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待遇比2007年增加576元,为农民发放各类补贴资金6.5亿元。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5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12032元和6624元。居民生活质量排行跃居全省县(市)区第三位。

——惠民实事得到落实

自2010年起,市政府共承诺为群众办理惠民实事40件,现已全部得到落实。其中,廉租房建设等37件实事已办理完毕;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带、人民路大桥两项工程按照既定工期正在紧张施工;站前小学新建工程完成了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市政府将在今后工作中强化调度,确保所有工程早日完工,坚决兑现向人民的承诺。

2013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

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法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加强与人民政协的联系,高质量办理建议(议案)和提案704件,问题解决率高达67.3%。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公安、国家安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安全生产、伏季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成果不断巩固。信访调处、人民调解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荣获“全国法制县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军政军民关系紧密和谐,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档案、物价、史志、保密、人防、气象、监察、审计、残疾人、地震测防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市委的正确领导,靠的是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靠的是全市人民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向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东港发展的各界朋友,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需加大;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工业经济稳增长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还需付出更大努力;政府系统创新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的水平还有待提升,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市政府一定认真对待,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查看详情

2011年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时期和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丹东市委、市政府和东港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谱写了东港发展史上的辉煌篇章。

“十一五”时期,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实现了翻番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1.5%,2010年预计达到345.4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2.2%,2010年达到16.7亿元,是2005年的4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1%,五年累计457.6亿元,是“十五”的6.1倍;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7.2%,五年累计2.8亿美元,是“十五”的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5%,2010年达到16140元,是2005年的2.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2%,2010年达到9200元,是2005年的2.1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8.8%,2010年达到182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东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十一五”时期,东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和科学发展评价中,东港跃居全国百强县第83位,列东北三十强第7位;2009年,全省县(市)区生活质量排行榜,东港名列第四位;2010年,荣获辽宁省“民营经济先进县(市)”。

“十一五”时期,东港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持不懈地深化改革,不断加深对市情的认识,积极抢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制定了“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对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功能分布、产业布局进行了科学的调整和完善,全面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使东港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和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精神状态发生了深刻变化,创新发展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敢为人先、敢于负债、敢于让利、敢于奖惩”的“四敢”精神,营造了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正在满怀信心、意气风发地挺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发达城市行列!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面完成了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6.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4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6%。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县域经济平均水平。应该说,2010年,我们实现了“十一五”的圆满收官,为“十二五”的胜利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域发展战略实现新突破

一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一城两港三区三带”发展战略,东港、前阳、大孤山三个经济区建设有了新进展。

东港经济开发区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功能规划和重点产业布局。投资1.8亿元,整理土地0.6平方公里,新建园区道路14.5公里。辽宁(东港)再生资源产业园获国家环保部批准,成为丹东地区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大东港年吞吐量达到5500万吨,丹港物流园区正在打造成为东北东部区域物流枢纽,并力争纳入全国低碳国土的实验区。

前阳经济开发区编制了新的发展规划,30平方公里面积被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区域。总投资4亿元、10公里长的江山路已完成基础工程,佰山集团、哈工大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

大孤山经济区内的海洋红港已纳入全省59个港口建设项目之中,成为全省重点建设的4个亿吨大港之一,得到了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在全面开展前期工作。

与此同时,新城等沿海乡镇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五通一平”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和精品渔业产业带特色凸显,粮豆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40万吨和47.5万吨。

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使东港对外开放的空间不断扩大,对外推介的重点逐渐增多,“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活动接连不断。2010年,引进丹东域外资金102亿元,同比增长110%;实际利用外资1亿美元,增长34.1%;外贸出口额4.3亿美元,增长18%。在册外资企业发展到133户,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发展到13户。

今天的东港,商业机会多、商务成本低、回报潜力大的后发优势正在显现,已经成为内外资竞相涌入的热土,正在形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新高地。

(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2010年,农业总产值79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5.4%。特色农业基地面积发展到25万亩,草莓、精品渔业等产量和产值稳步提高,草莓产量和海蜇港湾养殖量稳居全国第一位,“东港草莓”、“东港大米”进入全国300个著名地域商标之列。按照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兴农的要求,建成省级以上良种场4个、设施化标准小区133个,新增“三品”认证18个,新发展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3万亩,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0户,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33个,组织农户集中销售农产品总值4亿多元,农产品销售逐步向精深加工产品过渡。

201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3.2%;规模工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38.2%。实施超千万元项目320个,丹东丰能、启隆钢构等6个超亿元项目竣工投产,机械加工业逐步向重型装备制造业转型。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企业发展到230户,超亿元企业发展到80户,其中5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亿元。大无缝富安铜业进入辽宁省民营企业百强,德成塑胶等40户企业成为省民营明星企业。机械加工、食品加工、再生资源、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正成为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强科技投入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创建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各2个,实施技改项目157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5亿元,引进省级海外研发团队项目2个,3户企业建成省级技术研发中心,精化科技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亿元,同比增长20%。以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城乡商贸配套功能日趋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一期、沈达保利江海大酒店等项目投入使用,新增连锁店铺10家,商务部网上直报企业发展到22户,“家电下乡”销售额居全省前列,两个项目列入国家“双百市场工程”。加快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实施大鹿岛、獐岛旅游客运站和大孤山景区改造等项目,成功举办海鲜节、观鸟节等活动,海洋旅游文化品牌效应不断放大,旅游综合收入增长2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亿元,贷款余额8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40.5亿元和22亿元。支持民营企业组建了首家村镇银行,稳步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金融保险机构产品营销业绩居全省前列。三次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2010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0.5:41.6:37.9调整为13.8:49.4:36.8。

(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2010年,聘请清华规划院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编制完成了乡镇规划3个。启动了城区西扩、老区改造等工程,城市建成区扩展到27平方公里。城市房地产开发面积140万平方米,是2005年的5倍。市政建设投资2.5亿元,新(修)建一经路等城市道路25条,新增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改造陈旧小区6个,实施了城市主干道沿路建筑、城市外环路、高速公路引线及11条“摸黑路”的亮化工程。投资3.2亿元,完成东高线拓改等公路修建项目。积极参与丹海高速、丹大铁路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进展顺利。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2亿元,实施东港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工程,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低产田改造等农建工程75项,完成土石方量1200万立方米。220KV港城一次变、66KV蓝天变电站等工程相继投入使用。实施长山镇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5个,改造面积5.8万亩。完成二次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乡面貌不断改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污染源治理。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关闭了水泥生产等3户产能落后的污染企业,对35户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实现污染物减排5100吨。总投资2.2亿元的东港、前阳两座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使用。计划投资9400万元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进展过半。完成农村改水工程17项,解决了3.5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造林2.1万亩,滨海路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绿化。

2010年,再获省“公路建设文明县”、“大禹杯”、“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展现了靓丽的港口城市形象。

(四)民生工程扎实推进

积极实施灵活就业政策,普惠制培训2070人,安置就业人员72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人。“两险”新增扩面1.6万人,完成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6.2万人,报销医疗费6000万元,受益群众达75%。向群众承诺的20件实事,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3件已经完工,城市集中供热等7件正在紧张施工。发放粮补、农资综合补贴和粮种补贴等各类资金9300万元,为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发放生活补贴1870万元,城乡低保户实现了应保尽保。建设廉租房2.2万平方米,为农村贫困户修(建)房3600间,解决了1385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实施了太平湖平房区等城市旧区改造工程,改造平房区面积10万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5平方米,比省和丹东市平均水平分别超出0.47和3.7平方米。在2010年防汛抗洪工作中,我们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充分应对,及时转移群众,在灾情发生后迅速开展生产自救,及时拨付资金救助受灾群众,加快水毁工程修复,全力开展灾后重建。

(五)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取得新进展

投资2.3亿元,实施职教中心、妇幼保健院、中医院移地扩建等工程。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新建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高考上线率98%,教育教学水平居全省前列。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工作。有线电视用户发展到12万户,在全省率先启动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程,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7%。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为现役军人、家属及荣复转退军人办实事,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心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全省各县(区)唯一荣获“全国敬老模范单位”荣誉称号。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全民运动会、“黄海之约”等大型文体活动。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一年来,市政府始终坚持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73件。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切实加强对公安、国家安全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休渔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加大了司法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实现了省“平安市”七连冠。加强政府机构自身建设,完成县乡两级机构改革任务,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被省政府授予“全省依法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顺利完成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工作,村务公开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推进政府采购和政府投资审核工作,提高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政府机关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水平得到新提高!

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审计、调查、档案、史志、人防、保密、气象、地震测防、残疾人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的辉煌成就,汇聚着62万东港人民勤劳与智慧的力量,闪耀着激情与拼搏的光芒。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始终坚持以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市委的正确领导、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为保证,凝聚全市人民力量,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这是过去五年我们取得突出成就的关键所在,更是实现东港未来新跨越的坚强保障。

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市人民,向中、省、丹东市驻港各单位干部职工,向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驻港官兵,向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差距;项目招商质量和落实效率不高,仍然缺乏有较强牵动力的产业项目;主导产业规模不大,对全市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够突出;财政资金保障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自身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亟待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查看详情

200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挑战和考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粮食连续五年增产,总产量5285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突破。进出口贸易总额2.56万亿美元,增长17.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4亿美元。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

——全面夺取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一年来,我们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一)及时果断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我们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年中,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措施。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争分夺秒地加以落实;接连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等政策措施,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这些措施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毫不放松地加强“三农”工作。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5955亿元,比上年增加1637亿元,增长37.9%,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一倍。三次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价幅度超过20%。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加强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扶持生猪、油料、奶业发展。这些政策措施在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实施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信息、生物、环保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成功研发支线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163亿元,增长16.4%。电信、航空等行业重组迈出重要步伐。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全年关停小火电1669万千瓦,关闭小煤矿1054处。加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力度,在能源、交通、水利等方面建成和开工一批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增强。

坚持不懈地推动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央财政安排423亿元资金,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和环保设施等项目建设。全国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1149万吨,新增燃煤脱硫机组容量9712万千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59%,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42%和5.95%。近三年累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61%和8.95%。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进天然林、青海三江源等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完善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753万和2028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新增110元。启动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救助人数达到6619万人。及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体和大学生的生活补贴。大幅度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标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解决48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中西部地区校舍维修标准,国家财政安排32.5亿元帮助解决北方农村中小学取暖问题。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223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2000万人;向中等职业学校中来自城市经济困难家庭和农村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惠及90%的在校生。

医药卫生改革发展稳步推进。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8.14亿,参合率91.5%。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由上年的88个增加到317个,参保人数增加7359万,总计达到1.17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继续扩大。

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力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中国运动员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健全。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社会保险法、防震减灾法等8件法律议案,制定或修订了30件行政法规。全面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反分裂、反恐怖斗争,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

(三)积极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农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进行。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房地产税收制度。酝酿多年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顺利推出。制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体制机制创新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大力实施以质取胜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和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体系。稳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引导。整合建立新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发布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理顺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境外能源资源合作,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援助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主要经贸伙伴的经济对话、同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合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

去年(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展开了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我们坚持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8.4万人。迅速抢修基础设施,果断处置唐家山堰塞湖,避免严重次生灾害发生;全力开展防疫工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中央财政安排384亿元救灾款和740亿元恢复重建资金,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积极开展对口支援。社会各界踊跃捐助款物,广大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奉献爱心,国际社会伸出援手,汇成了齐心协力抗击灾害的磅礴力量。这场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斗争,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过去一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增支因素增多,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三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有的还很突出。消费需求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在扩大。四是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方面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监管和执法不到位,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事件和安全生产重特大事故接连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教训十分深刻。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努力做好各项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2009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自中华民族坚忍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就一定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这里要着重说明,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做好今(2009年)年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扩内需、保增长。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二是调结构、上水平。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不移地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产能,整合生产要素,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增效益相统一,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抓改革、增活力。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造活力。四是重民生、促和谐。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2009年主要任务

今年(2009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实行结构性减税,扩大国内需求;大范围实施调整振兴产业规划,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强科技支撑,增强发展后劲;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以实施一揽子计划为重点,今年(2009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持灵活审慎的调控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尽快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是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今年(2009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必然会使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为刺激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和深化改革,又需要大幅度增加投资和政府支出。为弥补财政减收增支形成的缺口,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比上年增加57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在3%以内,虽然当年赤字增加较多,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减少赤字,发债空间较大,累计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0%左右,这是我国综合国力可以承受的,总体上也是安全的。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采取减税、退税或抵免税等多种方式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增强微观经济活力。初步测算,今年(2009年)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落实已出台的中小企业、房地产和证券交易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出口退税等方面政策,加上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可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投入,严格控制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改善金融调控。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二是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和指导,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切实解决一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和改进金融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形成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四是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各类金融企业都要加强风险管理,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处理好金融创新、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调控合力。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要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工作,把中央财政的400亿元补贴资金用好用活,使企业增加销售、农民得到实惠。

二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优化投资结构。今年(2009年)中央政府投资总额9080亿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府投资必须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绝不能用于一般加工工业。要抓紧研究出台鼓励引导社会投资的优惠政策。通过发布信息、加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我们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所有工程建设都要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财富。

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亿元,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实施少数民族地区游牧民定居工程。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比照执行首次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优惠政策;对住房转让环节营业税,按不同年限实行有区别的税收减免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加大对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的信贷支持。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稳定和发展房地产市场,加强住房市场分类管理。继续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帮助进城农民工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

四是加快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抓紧全面实施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央财政今年(2009年)再安排1300亿元灾后重建资金。加快灾区城乡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实行维修加固与新建相结合。基本完成因灾倒塌和严重损毁农房重建任务,保证受灾群众在今年(2009年)底前住进新房。加快地震灾区学校恢复建设,确保今年(2009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继续推进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搞好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和灾毁耕地复耕。结合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灾区产业重建与发展。继续搞好对口支援和专项援助,管好用好灾后重建资金和物资。灾后重建要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2009年)重点抓好五件事: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稳定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推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支持重要紧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稳定生猪生产,实施奶业振兴规划,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展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强灌区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到明年(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道路硬化,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再解决600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增加500万沼气用户,继续加强农村电网、邮政通信和社会事业等基础建设。四是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五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今年(2009年)将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新标准提高到人均1196元,扶贫对象覆盖4007万人,这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一个新阶段。要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坚持开发式扶贫,重点抓好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和移民扶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问题并努力实现脱贫致富。

全面加强“三农”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要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7161亿元,比上年增加1206亿元。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投入,取消县及县以下相关资金配套要求。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主产区倾斜,加大对产粮大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奖励和粮食产业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二要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今年(2009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增加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三要进一步增加农业补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继续增加粮食直补。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实现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扩大油菜和大豆良种补贴范围,实施油茶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中央财政拟安排资金130亿元,比上年增加90亿元。根据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及时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四要加快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服务能力建设。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五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赋予农民包括离乡农民工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

(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今年(2009年)要围绕保增长、促升级,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一是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三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抓紧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增加贷款规模。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从39亿元增加到96亿元。继续实行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四是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建设创新型企业。中央财政拟安排200亿元专项资金,主要用贴息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五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升传统服务业。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要与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今年(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1461亿元,增长25.6%。一要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特别是科技重大专项。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落实自主研发重大装备国内依托工程和政府采购制度,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装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装备,提高装备制造业集成创新和国产化水平。四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创造新的社会需求。五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继续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用平台建设。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智力,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

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一是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三大领域节能,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落实电机、锅炉、汽车、空调、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坚持节能节水节地。积极发展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四是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国家机关、公共企事业单位要发挥表率作用。五是继续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荒漠化治理,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保护水、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六是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强气象、地震、防灾减灾、测绘基础研究和能力建设。

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今年(2009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应对外部冲击中闯出发展新路。东部地区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稳定出口,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和体制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增强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要继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进一步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加强薄弱环节,以消除瓶颈制约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力度,新开工一批交通、水利重点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粮食、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重点地区优先开发,促进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抓紧研究制定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逐步提高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完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房地产税制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规范管理。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实现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的有机衔接,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维护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深化保险业改革,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有大型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铁路、电力、盐业等行业改革。完善民航、电信管理体制,制定出台电信体制改革配套监管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我们强调扩大内需,绝不能放松出口。面对外部需求急剧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要清理和调整外贸政策,加大对进出口工作的支持力度。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巩固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一是充分运用国际通行的财税政策支持出口;适度扩大外贸发展基金规模,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培育出口品牌。二是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鼓励金融机构发展出口信贷;创新出口企业融资担保方式。三是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加工贸易发展环境,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鼓励出口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四是抓紧完善鼓励服务贸易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五是努力扩大进口。重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增加关键零部件元器件、重要能源资源和原材料进口。六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监管和服务;加强边境口岸建设。七是营造良好的国际经贸环境。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妥善应对贸易摩擦。

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收费和检查事项。提升中西部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水平和沿边开放水平。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开展跨国并购,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在“走出去”中的主力军作用。积极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金融支持,拓宽对外投资渠道。扩大境外投资备案登记制范围。加强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控制和监管。

(六)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2009年)要集中力量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一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要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与员工协商薪酬,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技能培训等办法,尽量不裁员。加强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组织返乡农民工参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三是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开辟公益性就业岗位。四是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对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要进一步降低门槛,给予更大支持。五是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扶持。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开展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全面推进省级统筹。制定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要覆盖全国10%左右的县(市)。出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保工作。农村低保要做到应保尽保。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待遇。今明两年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年增长10%左右。继续提高失业保险金和工伤保险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央财政拟投入社会保障资金2930亿元,比上年预计数增加439亿元,增长17.6%。地方财政也要加大投入。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2009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促进教育公平。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二是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2009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1200万中小学教师待遇,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120亿元,地方财政也要增加投入。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四是推进素质教育。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今年(2009年)开始,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国城乡居民分别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三年内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今年(2009年)要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使用和医保报销政策,减轻群众看病就医基本用药费用负担。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今年(2009年)要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扩大免费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以后逐步提高。增加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治的专项投入。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鼓励各地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定价机制,建立由有关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要充分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作用。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事关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积极稳妥地推进,切实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从今年(2009年)开始,在全国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定期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继续加强老龄工作。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促进文化发展和繁荣,既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可以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重点文化设施、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努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改革和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提高政府立法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安定。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

过去一年,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但与人民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行政效率有待提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个大局,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特别要减少投资审批、项目核准,落实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促进公平竞争,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组织调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的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各项决策都要做到程序依法规范、过程民主公开、结果科学公正。政府重大决策的形成和执行都要加强调查研究,做到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尊重客观规律,提高决策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推进政务公开,增加透明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今年(2009年)政府投资力度大、新上项目多,要确保监管到位,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绝不允许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各级政府要坚定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共克时艰。

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依法惩处腐败分子。我们一定要勤勉尽责,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建设为民、务实、廉洁、高效的政府,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

各位代表!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确保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覆盖所有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支持牧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

过去的一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解放军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支持国家现代化建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一年,要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大力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全面提高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的现代化水平。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积极稳妥地推进军队改革,增强军队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加强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增强执勤、处置突发事件、反恐、维稳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全力支持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繁荣稳定。进一步加强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加快推进与港澳地区货物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试点。不断拓展粤港澳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推动港珠澳大桥、港深机场铁路、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地服务业对港澳的开放。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港澳在内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缓解经营困难。伟大祖国永远是香港、澳门的坚强后盾。我们坚信,香港、澳门同胞一定能够克服面临的困难,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过去的一年,对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积极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我们要继续全面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支持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两岸双向投资和产业合作,拓展和深化农业合作。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推动签定综合性经济合作协议,逐步建立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要加强两岸人员往来,扩大社会各界交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巩固两岸精神纽带。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增强两岸双方政治互信。在此基础上,我们愿意通过协商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作出合情合理安排,探讨两岸政治、军事问题,为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创造条件。我们坚信,有两岸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因字数限制,未尽全文见中国政府网: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