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08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和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421.2亿元,增长15.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3169元,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7.6亿元,增长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67.3亿元,增长32.5%;利用域外资金达到413亿元,增长6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78.7亿元,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94元,分别增长15.8%和18.6%。 

2008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2008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07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工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扶优扶强、产业园区建设和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166.9亿元,增长20.8%。其中,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23.8亿元,增长24.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63.3亿元,增长40.2%;实现利税579.9亿元,增长57.7%。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新增236户,达到759户,宇通公司、中铝河南分公司、河南中烟公司、郑煤集团、豫联集团、郑州供电公司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投入532.6亿元,增长63.2%。中铝公司郑州铝加工厂年产12万吨高精度铝板带材、天津顶新公司康师傅食品基地三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郑州日产年产1.3万辆MPV多用途乘用车和1.2万辆SUV乘用车项目新车下线,郑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开工,燃气电站2×39万千瓦机组等一批电源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全年新增装机容量169万千瓦,总容量达到606万千瓦。重点企业战略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省投资公司重组中原制药厂;郑州轻汽与海马集团、郑缆集团与中科英华成功实现了战略重组;棉纺企业战略重组稳步推进,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企业逐步走出低谷。海力特、威科姆、方欣生物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23.4亿元,增长33.7%;全年专利申请5214件,增长55.1%。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

(二)“三农”工作稳步推进。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市财政全年用于“三农”的总支出达到36.6亿元,增长32.7%。继续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共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各项资金1.9亿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总产量达到171.1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市已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959个,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16家。农业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业出口创汇企业达到31家,完成出口创汇6754万美元,增长19.5%。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资1.4亿元解决36.1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集雨水窖1万个,新建沼气池5万座,改扩建农村公路1056公里,解决了贫困地区1万人的温饱问题。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确定的104个示范村都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有94个村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五通”、“三有”建设项目基本完成。2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基本达到标准,整治村的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

(三)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壮大提升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会展、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鼓励丹尼斯百货、大商新玛特公司等一批商业企业做大做强,郑州中原国际小商品城、大上海城等商业项目建设顺利,12个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鼓励促进夜间消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顺利推进,全市已建成达到国家标准的农家超市1100多家。加快物流业发展,编制完成了《郑州航空港概念性总体规划》和《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建设速度加快,积极支持豫鑫物流、市交运集团和长通物流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会展业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首届中国(郑州)印刷包装产品博览会、第33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第62届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和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一批大型展会,全年展览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落实《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落户郑州的意见》,汇丰银行、民生银行已获准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金融产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393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939.9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0.6%和8%。郑州商品交易所交易量达1.86亿手,交易额达5.9万亿元,分别增长101%和86%。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新开工商品房1399.9万平方米,增长19%;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86.1亿元,增长14.8%。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商城遗址公园、郑州歌舞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稳步推进,嵩山少林景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景区,黄帝故里景区完成了改扩建工程,炎黄二帝巨塑正式落成,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功举办,《禅宗少林"para" label-module="para">

(四)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积极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环评审批和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问题,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扶优扶强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020亿元,增长38%。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2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09.5亿元,分别增长33.8%和39.3%;全市销售收入超百亿元、超50亿元的重点工业园区新增7个,总数达到13个。科技自主创新工程29家企业共完成投资12.8亿元;销售收入达到46.2亿元,增长35.7%。新农村建设工程扎实推进,104个示范村新增投资5亿元,2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成效明显。城市建设和管理工程25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165亿元以上。交通枢纽和物流工程33个项目已开工14个,竣工6个。文化建设工程30个项目进展顺利。生态建设工程各项年度目标已圆满完成。郑汴产业带、郑州轻汽改制重组及扩建等20个重大发展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9.6亿元。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迈出新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了《郑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郑州市城市生态水系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开始组织实施。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建设改造资金达到70亿元,重点对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水系、户外广告等9个方面进行了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路网结构,中原西路、郑邙路、秦岭路等17项道路工程竣工,“一站一桥一路”工程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政策进一步完善,拆迁和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的目标基本实现。全年新增投资13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6.4亿元;新引进项目36个,新开工项目65个,累计开工项目381个;开发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米,入驻人口突破22万人。中央商务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功能不断完善,内环30栋高层全部竣工,外环27栋高层顺利开工,河南省艺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会展宾馆正进行基础施工,商业步行街项目加速推进。中国农业银行河南省分行、新华人寿保险河南分公司等14家金融机构和一批企业总部正式入驻。龙湖南区、商住物流区入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各项设施和功能不断完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1.3%。郑汴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郑汴产业带总体规划(2006-2020)》正式通过,郑汴产业带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有关专项规划和设计全面启动,已确定入驻项目36个,总投资达192亿元。

(六)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制取得明显进展,白鸽股份资产重组和股权分置顺利完成,紫荆山百货大楼由新加坡时计宝投资有限公司成功重组,金牛集团、飞马集团等企业的破产工作基本完成。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优化发展环境,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民间投资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1%。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粮食流通和供销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市国投公司、城建集团、住宅投资公司、交建投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相继成立运营。企业上市融资成效明显,又有恒星科技、耕生耐材、恒发能源、鑫苑置业、中阀科技等5家企业在境外上市,郑州燃气在香港转主板上市,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个,全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39.8亿元。出口和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市直接进出口总额达到31.6亿美元,增长24.7%,其中,完成出口总额21.7亿美元,增长20.5%。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亿美元,增长63.1%;引进境内域外资金339.2亿元,增长69.5%。

(七)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出台了《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加快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市财政投入1049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超过4%,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上年分别削减4.8%和4.1%。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市煤矿数量由501家整合为223家,78家铝土矿整合为22家。“五小”企业关停力度不断加大,土地“三项整治”深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快。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13天。加强生态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完成投资4.7亿元,新增造林22.2万亩,其中,森林生态城建设新增造林17.6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3.8%,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加强城市生态水系的规划和建设,须水河、潮河、索须河上游段河道治理和东风渠引黄供水补源灌溉工程全部完工。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市垃圾综合处理场建成运行,6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大力开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32项考核指标基本达标。

(八)民生继续得到改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投入,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全年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达到89.5亿元,增长38.5%,占一般预算支出的37.2%。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实现城镇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7万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13.2万人次。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达到10.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参保人数达到65万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人数达到382万人,参合率达到95.5%。城乡低保标准全面提高。针对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势,动用价格调节基金,对城镇低保户、在校大学生、离退休职工和困难户发放了补贴。继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在全省率先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全年拨付“两免一补”资金1.6亿元;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更新配备课桌椅21.96万套。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市、县两级投入9000万元完成了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任务,配置了X光机、心电图仪等一批重点医疗设备。为全市1.4万例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新建改建敬老院28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1%。加强社区建设,新建社区文化中心1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体系,着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全年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109.3万平方米,竣工76.1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的100%。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有效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继续稳定。

同时,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政协监督。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全年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2件,制定规章13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大力开展“四严一创”活动,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五五”普法深入开展,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我市连续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广播电视、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人防、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得益于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以重点工程和重大发展项目为抓手,推动了一批重大基础产业、交通、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抢得了先机,赢得了主动。二是抓住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在第三产业发展、城区经济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使我市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后劲更加充足。三是超前谋划、科学规划郑州未来的发展战略。立足当前,着力谋划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布局。加快推进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和郑州航空港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强力实施森林生态城和城市生态水系建设,推进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人居环境,使我市在未来的竞争中站位高、定位准,优势更加凸显。四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千方百计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形成了全市上下共建共享的和谐局面。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郑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尽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消费和出口带动作用不强,第三产业增长相对缓慢,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任务比较艰巨;高耗能、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不容乐观;土地、资金、环境等约束加剧,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多;市场物价持续高位运行,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一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效率还不够高,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沉着应对,克难攻坚,扎实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2008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意义十分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加快发展、维护稳定、为民谋利”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建设文化郑州、生态郑州、平安郑州、和谐郑州。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14%和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额增长3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低于上年实际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4%,化学需氧量削减率达到4.5%,二氧化硫削减率达到5%。

为全面完成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着力推进“三个转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以汽车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条件成熟、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做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是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强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市场开放统一、生产要素有序流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在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城区经济发展步伐,努力形成县域经济和城区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中心城市意识,着力用现代化理念构建大郑州。按照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增强中心意识,完善中心功能,壮大中心产业,发挥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加强规划引导,高标准编制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规划,抓紧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报批工作,制定和完善区域性控制规划,促进城市规模结构合理化、布局集群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是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大力发展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提高我市经济的整体素质。

(一)优化工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继续把扶优扶强和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着力点,以项目为载体,深入开展工业结构调整提速年活动,进一步提升工业竞争力。一是继续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全年工业投入力争达到700亿元以上。进一步支持我市省定13户重点工业企业和13户高成长型企业的发展,筛选确定我市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制定政策进行重点扶持,尽快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全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新增2家以上。力争开工建设大成生物质化工、郑州煤化工、郑州日产年产10万辆整车、海马(郑州)汽车、宇通集团郑汴产业带零部件产业基地、郑纺机、郑煤机高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中铝河南分公司氧化铝提产增效项目的建设进度;继续加快赵家寨年产300万吨煤矿建设,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加快产业集聚,加强33个重点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尽快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到年底,重点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7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00亿元。二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列入省、市百户重点工业企业和50户高成长型企业都要建立研发中心,争取新增国家级研发中心1家以上、省级研发中心35家以上。强化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将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提高到3%以上。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争取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支持企业加强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再创一批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三是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上市步伐。加快构建国有资本退出和外资、民资、社会法人资本进入的新机制,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认真落实推进企业上市的有关政策,支持已经上市的企业增发新股、配股和发行可转换债券。四是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落实扶持政策,推进管理创新,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全力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工作。

(二)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商贸流通业和专业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网点三个层面的商贸流通网络。推动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紫荆商圈实施产业升级,培育壮大郑东新区CBD商圈、火车站西出站口商圈、郑州铁路新客运站商圈。制定市场管理条例,大力推进区域性专业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社区商业发展。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二是加快发展物流业。采取国际招标的办法,编制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全面提升物流业发展档次。加快圃田、航空港两个物流园区和11个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积极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和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抓好河南进口物资保税中心、长通物流中心等一批在建物流项目,加快粮油、农资、医药、出版、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物流发展。扶持重点物流企业发展,争取培育1家5A级物流企业、引进1家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三是加快发展会展业。积极申办国内外大型展会,举办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第10届亚洲艺术节、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等一批重点展会;大力培育我市自主品牌展会,办好第14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和中国郑州纺织品服装博览会。力争全年展会数量达到100个,展览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四是加快发展金融业。加大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引进力度,积极支持东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期货机构和保险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做大做强。加快培育资本市场,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五是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抓紧研究制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扶持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加快申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六是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积极培育节日消费、夜间消费、午间消费,扩大通信、文化、旅游、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对农民购买规定类家电予以补贴。

(三)继续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跨越式发展工作例会制度和重大发展项目工作推进机制,坚持解决问题台账制度、督查考核制度和现场办公制度。落实重点工程项目领导分包联系责任制、联席办公会、综合审批制度,加大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及早谋划、储备、跟踪一批重大项目,做好实施新一轮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的准备工作。以项目为支撑,对初步排定的2008~2012年364个重大产业项目进行确认,按进度梳理排队,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逐一明确责任主体,组建项目班子,抓好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项目,切实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四)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是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双重引擎”,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一是加快发展城区经济。科学制定城区经济发展规划,明晰城区经济功能定位。以提升产业层次为重点,优化城区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会展、金融保险、服务外包、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不断提升都市工业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和出口加工区加快发展。二是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业经济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为载体,着力发展特色经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快推进卫星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三是加快郑汴产业带建设。促进郑州、开封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电信同城、金融同城和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广电等资源的整合共享。加快郑汴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项目实施推进村庄整合并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掀起建设热潮。四是加快郑州航空港区建设。认真落实《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暨港区建设规划纲要》,研究制定支持航空港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项目策划和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主导产业,重点建设航空物流中心,大力发展临空经济。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都要明显高于上年。继续实施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确保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实现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加快实施“菜篮子”工程,确保“菜篮子”产品的有效供应。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突出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支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运用,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沿黄绿色畜牧产业带发展规划。三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筹措资金8700万元,新建改建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筹措资金8000万元,解决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筹措资金8000万元,新增沼气池4万座,积极推进农村改灶、改圈、改厕。完成13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认真落实库区移民扶持政策,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全年实现1万人脱贫。四是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突出抓好7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设立1亿元新农村建设引导资金,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按照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努力构建以中心城区和郑东新区为主体、近郊组团为支撑、卫星城为拱卫、重点小城镇为节点的现代化都市圈。一是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把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信息港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多种交通方式综合链接的现代交通体系。围绕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郑州到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间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90分钟经济圈;加快建设中心城区到卫星城的快速通道,着力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加快实施《郑州综合交通近期建设规划》,构筑中心城区“一环两横一纵”的快速道路系统。着力推进一批重大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加快郑州国际航空枢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枢纽工程建设,做好郑州-西安客运专线、郑州-武汉客运专线、郑新黄河大桥、连霍高速郑州-洛阳段改扩建、开封-新郑机场高速公路郑州段的配合协调工作,做好郑汴城际轻轨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黄河五桥,积极做好107国道东迁的前期工作。二是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十项城建工程,即: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陇海路、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工程,解放路跨线立交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工程,火车站西广场工程,火车站地下交通连通工程,中州大道北段工程,西四环工程,西流湖公园工程和郑州植物园工程。同时,建设一批下穿式隧道和人行过街设施,继续实施省行政区道路综合整治,加快推进出入市口、城乡接合部和背街小巷的综合整治。加强道路交通组织和管理,增加公交线路和运营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继续加快城中村和旧城、危旧房改造步伐,注重与城市产业发展和主要功能统筹考虑,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彩化,市区新增绿地500万平方米,增加一批市区雕塑作品。三是强化郑东新区产业集聚功能。加快郑东新区的二次招商步伐,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向完善功能、提高品质、聚集人气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会展、物流、文化、创意、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引进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入驻,着力打造郑东新区经济发展高地。继续加快建设步伐,年内完成投资11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18亿元,建成区面积达到60~7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继续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业网点、教育、医疗、餐饮等配套设施。四是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抓好精品街区的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城市区域控制性详规,严格按照规划开展建设。继续大力开展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升城市数字化管理水平。五是加快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高标准编制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强力推进。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加快人口聚集和产业功能培育,着力提高卫星城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

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一是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重组,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等多种途径完善股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努力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遗留问题。二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强信用担保、社会化服务等体系建设。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企业素质。三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投资项目审核制和备案制,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政府投资评审机制,全面推行政府项目代建制。完善政府各类投资公司的运行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融资水平。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新上市企业2~3家。四是推进金融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市商业银行、百瑞信托、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实施增资扩股;支持农行完成股改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做好组建村镇银行的有关准备工作。同时,全面推进交通、水利、粮食、供销、公用事业和城市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创新招商方式,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施“大招商、招大商”,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引进一批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鼓励和促进境内外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公益性基础设施等领域。严格限制引进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优化投资环境,完善落实外商投资无偿代理制和投资便利化措施。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档次,积极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扩大外派劳务规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亿美元,增长30%;引进境内域外资金400亿元,增长30%;市属及以下企业出口完成19.86亿美元,增长20%。

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强化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全面落实《郑州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按照国家、省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落实电力、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努力完成14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的关停任务。严格执行能耗准入标准,突出抓好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工作。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继续开展土地“三项整治”,加大违法用地整治力度,对批而不建、长期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以开发区、工业集聚区为重点,大力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基本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力争5家以上县(市)区、园区或企业纳入省一级循环经济试点。二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对达不到排放要求的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停产治理或强制搬迁。加强燃煤电厂除尘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各类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工建设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陈三桥污水处理厂,完成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强各县(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工程建设,完善环保在线监测体系,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推动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发展环保产业。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确保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0天以上。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抓好生态建设。以森林生态城森林组团建设和通道绿化为重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年完成造林26.4万亩,其中,完成森林生态城造林20.7万亩。继续实施林业生态村绿化工程,建成林业生态模范村5个、林业生态村32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治理七里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魏河,加快贾鲁河、索须河下游段治理,开挖南运河。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加强湿地保护,加快黄河湿地公园建设。

积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编制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创作一批高质量的文化精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一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14家文化企业单位的改制工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郑州图书新馆和郑州市档案新馆;抓紧做好郑州群艺馆、郑州科技馆新馆和郑州体育馆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加强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和新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新建改建500个农村文化大院,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文化大院各培训500名文化艺术骨干,扶持建立100支社区和农村文化特色队伍。在700个行政村各建设一个硬化的标准篮球场,在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5万户无线数字电视信号“户户通”。做好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加大对地方戏曲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以迎奥运为契机,普及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二是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完善大型舞剧《云水洛神》和《禅宗少林"para" label-module="para">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及时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6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残疾人就业工作。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解决好拖欠职工工资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二是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今年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认真落实《郑州市市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大中小学校建设力度,年内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5所,不断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和城镇大班额问题。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小学生人均达到230元、初中生人均达到375元;提高农村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小学、初中由每名学生每天1元分别提高到2元和3元。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教师的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继续推进薄弱中小学改造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完成50所农村初中实验室建设装备任务。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郑州市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市属高等教育办学层次。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落实农村民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对我市低保家庭和生活特别困难家庭考上高中(含职业高中和中专)、大学的学生分别给予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资助。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三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制度,重点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建成3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对所有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高中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建成中心城区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为1万名独居老人安装紧急呼叫装置。推行“片医”负责制,逐步让每一位郑州市民都拥有社区保健医生。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疾控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楼。完善大病救助制度,将血友病、白血病、尿毒症等疾病纳入救助范围。对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认真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四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从今年起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积极推广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新建改扩建25所农村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50%。努力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确保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规范运行。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标准提高到每人100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80元。大力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高风险企业农民工基本参加工伤保险。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深化殡葬改革,年内完成农村146个公益性公墓、290个骨灰堂的建设任务,加快郑州市殡仪馆搬迁步伐。落实好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价格监管,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完善对低收入群众补助办法,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编制完成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发展规划,逐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租房困难问题。力争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50万平方米、廉租房10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的100%,开工建设周转房30万平方米。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五是完善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城市社区管理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搞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展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努力使城市、农村食品抽检合格率分别提高1个和2个百分点,鼓励药品连锁和集中配送向农村发展。完善信访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做好奥运期间的安保和反恐工作。加强城乡警务工作。全市新建改建标准化警务室1005个,在50%以上的社区安装视频监控平台,在60%以上的行政村安装技防设施。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完善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重视婚前医学检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六是加快建立民生福利评价监测体系,继续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

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支持驻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抓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宗教和谐。继续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以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出发点,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努力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我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认真落实今年新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一批法律法规,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加大《郑州市城市养犬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执行力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加强廉政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厉行节约,勤俭办事,严格财政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修建楼堂馆所,严格公费出国出境管理,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奢靡之风,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四是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愿望,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检查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府工作考核体系,加强目标管理,推行行政问责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加大督察力度,确保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建成全省的首善之区,我们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领跑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我们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奋勇争先,为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2008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郑州纤维水泥楼阁板

  • 2400*1200mm/OLD-A 水泥 韧性纤维
  • 欧拉德
  • 13%
  • 山东欧拉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加厚地板革

  • 规格:2×30m
  • 欧朗
  • 13%
  • 山西宏达伟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意大利风竹影涂料意大利风竹影

  • 环保涂料/华博墙艺漆/-成膜物质_天然树脂,成膜光泽度_底 有机材料
  • 华博墙艺
  • 13%
  • 郑州高新区华博墙艺装饰材料经营部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汗蒸房,洛阳汗蒸房

  • 重量:10kg/m-1 香柏木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18mm增强纤维水泥板

  • 2400*1200mm/OLD-A 水泥 任性纤维
  • 欧拉德
  • 13%
  • 山东欧拉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接入交换机1

  • 交换容量≥330Gbps,包转发率≥130Mbps,48 端口千兆以太网电口,4 个万兆光口;支持 802.1X,支持 IPv4/IPv6 静态路由,支持 RIP/RIPng,支持 OSPFV1/V2/V3
  • 20套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市政府二办配电箱HJAL1
  • 1台
  • 1
  • 询两家品牌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1-05-10
查看价格

2008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08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103KB

页数: 11页

2008年信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www.henan.gov.cn 2008年 02月 16日 来源: 信阳市政府 【字体:大 中 小】 ——2008年 2月 16日在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信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郭瑞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去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魅力信阳 的奋斗目标,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克难攻坚,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发展质量有所提高。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 20亿元,达到 20.3亿元,增长 2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 434.6亿元,增长 40.6%;实现利税 48.1 亿元,增长 55.5%;经济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103KB

页数: 25页

1 2008年桂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8年 2月 25日在桂林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李志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桂林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 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07年工作回顾 在过去的一年里,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贯彻自治区党委、 政府重大决策和中共桂林市委各项部署, 紧紧 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市 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 746.83亿元, 增长 15.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 22.0∶ 41.2∶36.8 调整为 21.4∶42.7∶35.9;财政收入 72.50 亿元,增长 22.2%,增幅创 2000年以来新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0

201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1日,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201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0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21.7亿元,增长1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1.9亿元,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9.1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34.8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21元,分别实际增长9.5%和7.8%。

(一)战危机保增长成效明显。全面落实中央、省战危机、保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以建补工、以三补二、以内补外、以轻补重、以高补低”的思路,出台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先后召开4次经济运行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扶持汽车和电解铝行业稳定生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冲击,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年一般预算支出353亿元,增长22.3%;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7亿元,其中新增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电解铝储备、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资金10.5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2.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309.9亿元。坚定不移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制定了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重点工程356个项目。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2.2亿元,增长31.6%。鼓励和扩大消费需求,及时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制定了拉动城乡消费、优化商贸网络布局、促进消费升级等17条具体措施,安排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把1312家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向170家重点服务企业派驻78个工作组;结构性减税30亿元,支持企业扩大投资;组织银企合作和产销对接,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

(二)工业经济运行逐步好转。落实扶持政策,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突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扶优扶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32.5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5.3%提高到四季度的28.4%,全年增长11.2%;实现销售收入4727.4亿元,实现利润501.1亿元,分别增长9.3%和12.4%。落实国家、省十大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积极编制汽车工业、纺织服装、电子商务、铝工业、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等专项规划,制定了企业间协作联合、兼并重组、拓宽融资渠道等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工业投资完成926.4亿元,有60个项目投入超亿元,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生产基地、海马(郑州)年产30万台节能发动机等26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扶优扶强工程加快推进,57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3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加快,加大了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39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2845.7亿元,增长20.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8个、工程研究中心40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83亿元,增长22%,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

(三)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壮大批零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增长13%。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编制了《郑州市现代化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和《郑州市商业网点规划》,有10家商贸流通企业年销售额超10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深入开展,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加快实施。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郑州银行,入驻郑州新区和签订入驻协议的金融机构累计达到53家;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19.1万亿元,增长22.8%。物流枢纽建设不断加快,编制了《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努力打造中西部领先的综合内陆无水港、重要的航空货运基地、辐射全国的区域分拨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场站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B型)等项目进展顺利。会展经济繁荣发展,全年举办全国药品交易会、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84场,累计办展面积124万平方米,拉动经济增长10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商城遗址公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发放1亿元旅游消费券,接待国内外游客4167.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98.6亿元,增长16.6%;成功举办了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河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98.9万平方米,增长62.7%;销售金额514.8亿元,增长77.9%。中介咨询、动漫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6.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9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改造中低产田10.5万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007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解决了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1处,全市已有20万农村家庭用上干净高效的户用沼气。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102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5.1亿元。

(五)郑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郑汴新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把郑州新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统一思想,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机场至民权高速公路、四港联动大道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郑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郑新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国际航空港配套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68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其中,海马(郑州)轿车生产基地微轿生产线等16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或试生产,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30个在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共523亿元。投融资工作扎实开展,成立了郑州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企业债券发行进展顺利。

(六)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3.3%。着力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配合做好石武、郑西、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作,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机场等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建设。市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65个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是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南三环—嵩山路立交、天河北路等一批市政交通工程建成启用,京广路—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中心区铁路跨线桥、火车站西出口站前广场等工程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文化路—东风路等8座下穿式隧道和8座人行过街天桥加快建设。改造背街小巷100条,完成6个积水点改造,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41项,铺设管涵14公里。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成试运行。快速公交通车运营。市区新建公园3个、游园16个,植物园一期竣工开园,新增绿地561万平方米。供水、供电、供气和防洪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占道经营、早夜市、建筑垃圾运输、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市容管理秩序逐步好转。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数字郑州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七)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上市工作,白鸽集团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华润集团控股郑州燃气,商业大厦重组正式启动。投融资体制进一步理顺,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式融资316亿元。全市新增上市企业4家,总数达到25家。同时,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正在抓紧推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抓住全球资本加快流动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快速转移的重大机遇,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开展“南下北上”大招商活动,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博会、中原文化澳洲行、台湾经贸文化交流等活动,特别是加大与中粮、中兵、中船等央企的战略合作,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609.3亿元。支持外经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及时出台了加快外经外贸发展的意见和配套办法,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积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推进耗能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8%,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4.9万吨和5.42万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生态城建设成效明显,提前4年超额完成100万亩的栽植任务;建成2个林业生态县、100个林业生态村和8个林业生态模范村。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水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七里河、魏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索须河二期、南部河道输水等主要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全部完工。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筹备工作加快推进,绿博园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全面开工,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大实事”全部完成。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达到171.6亿元,增长28.3%,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8.6%。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再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22.7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23.8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2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3万、125万和410万,将全市国有和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增至5万元。为城乡低保人员发放了生活救助物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市区城乡低保一体化机制,并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和“三无”残疾人发放了生活救助金。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0所,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5%。全年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6万平方米,竣工103.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新开工15万平方米,建成2.04万平方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不断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全年累计开工建设18所中小学校,完成77所农村初中实验室装备任务,郑州师专升本已获国家评审验收通过,中央和省资金支持的11个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六院、市七院和市疾控中心等项目主体完工,为全市96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了1辆急救车,新建了10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了50个乡镇文化站和800个农村文化大院。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成功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

(十)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等活动,持续推进“两转两提”,公务员队伍作风明显改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办理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5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以上。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全年制定政府规章12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四严一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双拥模范城创建取得新进展。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统计、审计、侨务、对台事务、国防教育、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援助江油四镇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得益于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策并举,科学应对,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及时研究出台我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开拓市场、服务企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了企业服务年、产销对接、项目观摩、大招商等活动。二是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辩证看待危机,处理好当前保增长与长远调结构促转型之间的关系,组织编制汽车、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力争危中求机、化危为机,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牢基础。三是抢抓机遇,重点突破,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郑州新区的规划建设,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导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着眼于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抓住全球产业大转移、国内需求大流动的重大机遇,开展“南下北上”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五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办好“十大实事”,加大公共支出,改善公共服务,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各位代表,在罕见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危机中凸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需求不足的约束尚未根本性改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与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拥堵成为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农业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农民增收还比较困难;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市属及以下企业进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和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7%和3.36%。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将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抓好一个载体、实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体系、做强四大产业、打好五大战役。抓好一个载体,就是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载体,解决好体制保障、要素支撑、项目落地等问题。实施两个规划,就是全面实施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郑州新区规划。建设三个体系,一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扶持发展战略支撑产业;二是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建设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培育主体、丰富载体、完善机制、抓好科技专项,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四大产业,就是做强汽车和装备制造、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和电子信息产业。打好五大战役,就是打好结构调整、郑州新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战役。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始终把握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二是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作主线。抓紧培育战略性支撑产业和主导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三是始终把郑州新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面掀起新区建设高潮。四是始终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关键环节。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郑州的枢纽地位,加快建设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四港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内陆无水港,着力构筑现代大都市交通体系,通过构筑大交通,带动大物流,形成大产业,建设大都市。五是始终把投资和消费作为强劲动力。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提高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扩大出口份额。六是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标。在决策规划、推进发展时以民为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从而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市政府将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这一重要抓手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把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并加快实施现代工业体系规划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依托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郑州)、少林四大整车企业,强力推进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宇通客车新增2万台客车产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中重卡汽车落户郑州;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配套设施体系建设,提升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创建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城市。依托大方桥梁、宇通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恒天集团新纺机、七一三所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伏、新型电池产业,扩大绿色照明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中科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以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生产基地、杉杉集团入驻、宏业纺织等项目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强力推进中粮(郑州)工业园、益海嘉里、双汇食品工业园、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加快中孚实业新建30万吨高档铝材生产线、宇通全铝车身公交车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城建设规划,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建工程,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航空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动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行业建设,争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商业网点和流通体系,培育本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百货企业,鼓励并争取更多国际名牌入驻郑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期货、保险机构在郑设立总部,争取外资银行入驻郑州;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期货衍生产品,推进化肥、甲醇等品种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农商行、农合行,支持郑州银行跨区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借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会展业,认真办好第十六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重大展会。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以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主动开展工作,优化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配合推进石武、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和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轨道交通和郑汴物流通道工程,确保西绕城公路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竣工投用,确保四环快速路运行通车,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开工建设郑新快速通道、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航空港二期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城镇供水设施扩能升级和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热力、天然气管网和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强力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力争河南中烟150万大箱生产基地、恒天集团河南载货汽车基地、海马郑州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3个已签约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中船重工智能屏蔽门及电梯开发等一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国电荥阳2×60万千瓦发电机组、旭飞液晶玻璃一期等76个项目按期达产。积极做好列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突出抓好宇通年产3万台悬架等47个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郑州日产年产4万台多功能商用车等19个省“双百计划”项目和华润电力1×6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154个省“1074”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5亿元。继续扩大民间投资,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结合“十二五”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2个。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联审联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代理制,坚决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店,支持大型百货、专业批发市场向二级城市布局网点。促进文化、旅游、信息、健身、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培育夜间消费,市内各区至少规划建设1条夜市步行街。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建设新居。

(四)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认真落实国家小麦、稻谷等粮油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施《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杨桥灌区5万亩现代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使40万农民群众用上自来水。统筹安排县乡公路、村镇交通设施,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新建132座村镇垃圾中转站,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村镇规划编制为契机,对现有村镇合理布局,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新农村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的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工作。

(五)扎实推进郑州新区建设,努力构建复合型新城区。郑州新区作为全省和全市的“一号工程”,今年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年度投资达到410亿元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善规划体系,争取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尽快报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住房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力推动龙湖地区、高校和职教园区、航空港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加强交通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5.3亿元。围绕项目建设,抓开工、抓进度、抓达产,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投资132.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兴郑州产业园及研发中心、深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团开发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对土地实行一级垄断开发;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继续探索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化大都市。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卫星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县域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行宅基地换住房和承包地换社保,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逐步把卫星城发展成为人口在30万以上、城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构建大郑州都市圈。实施畅通工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按照“中心东移、功能外迁、降低密度、组团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地处交通拥堵路段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长途汽车站、物流市场的外迁步伐,合理疏散人流、车流。投资118亿元,大力开展以交通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交通状况有明显改善。建设北三环—中州大道和经三路立交等9项立交工程,实现三环路快速畅通;开工建设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做好陇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构建市区交通“大十字”格局;开工建设一批下穿隧道工程。完善静态停车系统,在三环内建设公共停车场23处,设置停车泊位5360个。坚持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提高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出行教育,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车、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良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堵塞严重的路口、路段。加强对火车站和二七广场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改造市区100条背街小巷,为30条无灯道路安装路灯;新增公厕50个,新增设公厕指向标志2000个;新建南郊热源厂1个,铺装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新发展用户8万户;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大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改造,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城市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启动商城遗址公园二期、黄帝故里二期、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500个,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0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创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扶持小樱桃动漫、华豫兄弟等文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大力扶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景区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合作,把嵩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开发建设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县衙、雁鸣湖等景区,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道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场(标准篮球场)两台(两个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申办全国城市运动会,高标准举办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第十八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务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盾构、生物医药、花卉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绿色新材料、环保产业、循环经济集聚区。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水泥、电解铝、焦炭等高能耗产业的新增产能,加强耐材行业资源整合。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程,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和噪声污染查处率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加强林业生态市建设,新增造林18万亩,建成林业生态乡镇12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建设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和潮河治理等项目,启动实施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与河道复合型湿地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

对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定目标、定任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需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融资平台运行监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试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兼并、收购工作;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调控、调节和导向作用;稳妥推进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及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有效地开展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设立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进展情况督查通报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抓住外部需求回暖的有利时机,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努力实现出口恢复性增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航空口岸和东站货运口岸建设,推行“一站式”通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大实事”,认真解决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推广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和住院支付比例;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社保、退伍安置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救助,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30个;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居家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托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度关注居家养老工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廉租补贴发放标准,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全市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配齐学生用床和餐用桌椅;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自今年秋季起对具有郑州户籍并在郑州市属及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实现中职生免费教育,整合重组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快市九院老年关爱病房楼、市儿童医院(东区)项目建设,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迁建工程;新建796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任务,为新建村卫生所各配备2万元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设备;构建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严格实行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江油四镇的对口援建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施民生福利指标体系和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为载体,扎实推进“两转两提”,坚持科学性,增强紧迫性,突出实效性,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加大推动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及时报告工作;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进公平准入,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特别是把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作为监管重点。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完善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公共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稳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三)转变工作作风。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急功近利。坚持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事务性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建活动,切实解决少数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制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继续开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权钱交易、失职渎职、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勤俭办事,秉公用权,树立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公道正派、廉洁为民的新形象。

各位代表!

郑州是全省的重心所在,郑州的发展事关中原崛起,郑州的形象事关河南的形象。我们必须增强省会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郑州的发展蕴含着更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争一流,为实现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助推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201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

2013年2月20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 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2008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工作

2008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工作总体要求

2008年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必将激励和推动全国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发展热潮。今年(2008年)国家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对社会保障、卫生、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着力消除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这都有利于我市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近年来,我市优势产业日益壮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实施,为今后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新增建设用地,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对我们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尽管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但从总体上看机遇仍大于挑战。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坚定信心,奋发有为,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推上一个新台阶。

今年(200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带动和创新推动战略,强力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中心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大突破,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致力改善民生,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略低于去年(2007年)实际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9‰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5%左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4.51%和5.7%。

2008年南阳市政府工作报告主要工作任务

(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推进传统农区工业化新突破

积极培育大型骨干企业。认真谋划,扎实运作,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省市重点企业,加快企业战略重组步伐,尽快培育催生一批在国内省内有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企业或企业群体:即以中油天冠为代表的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产业;以中光学、二胶、金光数显为代表的光电产业;以迅天宇为代表的多晶硅及光伏产业;以中南公司为主的超硬材料产业;以河南油田为主的石油化工产业;以二机石油、防爆电机等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及先进制造业;以安棚碱矿为主的碱硝化工产业;以南纺、新纺、雪阳为代表的纺织及后整理;以龙成、淅铝为代表的特种钢及冶金工业;以宛西、普康、福森为代表的制药业;以中联水泥为代表的新型建材工业;以鸭河火电、方城风电、抽水蓄能、热电、核电为代表的电力产业。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南阳工业稳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继续筛选确定20家实力强、潜力大、前景好的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实行动态管理、激励机制和目标考核,力争今年(2008年)销售收入10—3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30—50亿元的达到3家,50亿元以上的达到2家。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能够带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的企业家。继续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十大纳税企业”、“十大高成长性企业”评选活动,鼓励引导企业家激情创业、追求卓越。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9个,总投资318亿元,今年(2008年)计划完成投资147亿元。继续实施工业“发动机计划”,不分性质、属地和隶属关系,重新筛选确定50个左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成长性比较好、投资超亿元、今明两年开工竣工的重点项目,在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实行动态管理,健全联动机制,锁定开竣工时间,使之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抓好天冠集团30万吨玉米深加工、南纺一期20万锭新型环纺纱等34个新开工项目和中光学集团10万台LCOS光学引擎、南防大型高效矿用风机等75个续建项目,确保中光学集团年产24万台DLP和二胶年产1600万平方米CTP数码印刷版材等38个项目年内如期竣工,龙成集团400万吨特钢中厚板升级改造、金光数显年产20万台数字高清大屏幕电视等21个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同时,扎实做好南阳核电、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鸭电三期、宛西电厂、白河南热电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今年(2008年)市财政安排资金1亿元支持发动机计划项目建设,其中1500万元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光学冷加工基地建设和市区工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提高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今年(2008年)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龙升工业园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各达到6个以上。

加快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光电、光伏、生物能源、生物化工、超硬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突出抓好光学引擎、紫激光、神8工程(TAW增安型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多晶硅、超硬材料、纤维乙醇、可降解塑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力争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积极申报和支持11个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倡导实施名牌战略,力争新创中国名牌1—2个、河南名牌5个以上、省优质产品5—10个。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技术和科研成果,借助外力实现技术跨越。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创新人才,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建立一支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扎实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新突破

集中搞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支农强农政策,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农业,集中打造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粮食种植面积,重点抓好650万亩优质小麦、200万亩专用玉米、7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巩固产粮大市地位。同时,切实抓好200万亩优质棉花、20万亩优质烟叶、450万亩油料、300万亩蔬菜、200万亩中药材、600万亩林果、2亿袋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以南阳黄牛、皮南牛、生猪、奶牛为重点的畜牧优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专业养殖场,建成300头以上畜位的肉牛育肥场30个,皮南牛饲养量达到32万头,新建万头养猪场20个,新建200头以上畜位的奶牛养殖小区(场)15个。加大对南阳黄牛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围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催生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力争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快众品肉食集团180万头生猪分割生产线、科尔沁牛业年加工屠宰10万头肉牛项目一期、三色鸽乳业二期、河南麒丰乳业二期等新上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投产。积极鼓励引导企业申报创建各类名牌产品,搞好皮南牛品种认定和牧原猪等品牌登记注册,尽快打响南阳农产品品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省加大“三农”投入的重要机遇,积极争取各类支农资金,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鸭灌、引丹、宋岗三大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旱涝保收田1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315平方公里,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扎实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搞好移民安置试点和试验段建设。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0万户。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8万亩以上,完成9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和巩固7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投资2.2亿元,完成794个通电盲点自然村、13万户农民农网改造任务。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原则,借鉴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经验,在城市近郊和国道、省道沿线等基础条件较好的行政村,选择确定300个试点村和50个示范村,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要求,研究出台相应的建设标准和扶持政策,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捆绑使用各项涉农资金,相对集中投入,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巩固一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逐步向非试点村辐射推广。继续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驻村帮扶和“百企帮百村”活动,形成建设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三)推进中心城市建设新突破,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与管理。一是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加强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职能,发挥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城乡协调有序发展。加快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城市分区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步伐,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透明度。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格规划监督管理,强化规划执法检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城市按照规划有序建设。二是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张衡东路、车站北路、仲景路续建工程,确保今年(2008年)建成通车;新开工建设光武东路、光武西路、独山大道南延等工程;对建设西路、新华路、文化路、工业路、麒麟路等5条主干道部分路段进行综合整治;投资1000万元,完成50条背街小巷整治改造任务;搞好滨河路污水管网改造,启动梅溪河、温凉河等内河综合整治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水冲厕所和垃圾箱;加快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公园、街头游园升级改造,新增城市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旧城改造和东北分区建设步伐。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中村和旧城区改造。今年(2008年)着重对城市内河和城市主干道沿线的城中村进行改造,实施300万平方米的改造工程。加快老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建设特色街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编制东北分区组团发展规划,启动东北分区建设。四是加强城市管理。继续推动城市发展与管理转型,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全面推行“划定区段、招标承包、绩效挂钩、奖优罚劣”的网格化管理新机制;城管执法按照“两级执法、三级管理、重心下移、以区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城管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四城联创”,大力实施“绿、洁、畅、亮、美”工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整治市容市貌、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私搭乱建,营造洁净、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坚持公交优先,优化线路布局,增加车辆班次,取缔非法营运,搞好城市交通管理。

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鼓励引导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四城联创”和示范镇建设活动,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交通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不断完善和提升城镇综合功能,努力建设设施完备、特色鲜明、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生态宜居城镇。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构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投资25.2亿元,搞好内(乡)邓(州)高速、岭南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内邓高速开工建设,岭南高速年底前全线通车;扎实做好临汾至三亚、武陟至西峡高速公路南阳段的前期准备工作。投资4.5亿元,完成430公里干线公路建设任务,启动建设南邓一级公路50公里,填补我市无一级公路的空白。投资8.5亿元,完成5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和1000公里村级联网公路建设任务。加强农村道路管理和养护,着重搞好“村村通”公路管理养护,加大资金投入,组建专门队伍,探索建立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切实把“村村通”公路管好用好。完成南阳机场航站楼改造工程,开辟新的航线。

(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壮大

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宝天曼至真武顶旅游道路隧道等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淅川香花至仓房、西峡恐龙遗迹园至内乡宝天曼等旅游公路项目,加快干线至景区的支线道路建设,搞好旅游道路两侧绿化、美化,使主要景区之间相互贯通,尽快形成旅游环线。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和建设,抓好一批文化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南阳市博物馆,完成荆紫关古镇修复建设任务,加快赊店古镇开发保护等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广西峡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模式,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景区开发建设步伐。

培育文化旅游精品和龙头企业。抓住省里支持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的机遇,实施宝天曼、丹江渠首、恐龙遗迹园三大景区配套完善工程,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代表南阳旅游形象的标志性景区。积极做好桐柏淮源、真武顶、桦树盘滑雪场等景区配套完善工程,加大旅游道路和景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快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巩固提高20家A级景区。围绕挖掘、整合、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胜资源,策划包装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楚汉文化游、中医药文化游、官署文化游、红色文化游、商业文化游、农业生态休闲游等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推进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建设经营管理企业化、集团化,加大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力度,催生一批骨干企业集团。加强以讲解员、导游队伍为重点的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培训,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服务水平。强化旅游市场管理,规范整顿旅游市场秩序。

加大南阳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集中宣传资金,创作宣传歌曲,制作宣传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河南卫视等强势媒体黄金时段播放;办好首届中国宝玉石博览会、第七届中医药文化节,利用各类文化旅游博览会、展览会等节会平台,加大对途径南阳的交通干线沿线城市和南水北调受益区等主要客源地的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打响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扩大南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旅行社与重点客源地搞好对接,加强与洛阳、平顶山、襄樊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分期分批邀请国内外500强旅行社老总来宛踏勘线路,增强客源引入能力。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

大力发展各类服务业。编制全市服务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专项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发展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会展、咨询、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步伐,搞好城市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重点抓好市区农贸市场、龙升物流园区、地方铁路局汽配市场等大型市场和居住小区农副产品微型超市规划建设。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注重房地产集中连片开发和规模化运作,支持和吸引有实力的房地产商参与我市房地产开发;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实行“竞地价、限房价”等调控政策,抑止房价过高和过快增长。重视金融业发展,积极支持地方金融企业发展壮大;定期向金融机构发布和推介项目,精心组织银企合作洽谈会,实现银企合作双赢;积极争取和支持国内外各类金融、保险单位来宛设立分支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认真研究货币调控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我市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全力支持南阳经济社会发展。

(五)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深化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扎实做好11家改制企业和15家破产重组企业遗留工作,完成柴油机厂、康远厂破产重组。加快土产公司、五交化等一批条件成熟的商贸流通企业改制步伐。大力推进集体企业改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培植安棚碱矿、二机石油、中南公司等10家A股和福森药业、陆德筑机等9家中小板上市后备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增加国有资产收益。全面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人事编制,重新界定单位性质和职能,对性质类同、重复设置的机构进行整合,对名存实亡、职能丧失的机构予以撤销。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供销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全民创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百户民营企业重点扶持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扩大对外开放。依托本地比较优势,策划包装一批招商项目,重点面向国内外知名企业搞好推介,精心筹办第三届豫商大会等节会活动,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博会、第十一届厦洽会等招商活动,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实效,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大突破。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借助外力加速发展。抓住天冠与中石油合作重组的契机,积极争取促进中石油与我市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纤维乙醇、1,3—丙二醇、全降解塑料等方面实现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积极争取中石化加大对河南油田的投入,壮大石油精细化工产业;依托中建材集团对我市建材资源进行整合,打造超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浮法玻璃、石膏板材、铝合金型材、轻质钢结构多层住宅构件等产品,打造全国新型建材基地;支持金光数显公司积极引进战略投资伙伴,培育壮大南阳数字高清大屏幕电视产业,今年(2008年)形成年产20万台生产能力,并逐步扩大到50—100万台;支持二机石油装备集团与中海油集团实行战略合作,加大生产石油配套调试设备及海洋石油装备出口能力;推动我市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的战略合作,打造以超硬材料、专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军工城”;与国家电网公司合作,争取开工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100万伏特高压变电站;与中电投和省投资集团合作,发展南阳核电、火电、风电;积极推动桐柏天然碱资源整合,永煤集团对南阳新旺氯碱公司异地扩能改造,迅天宇与美国国际数据公司、日本夏普公司的战略合作。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800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150亿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重点培育机电、特色农产品等一批优势出口商品,努力扩大产品出口,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5亿美元。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各类企业走出去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精减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时效。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切实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行双休日正常办理请办事项制度和企业反映问题周报制度。改进行风评议制度,规范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等各界代表评议行风制度。严格实行损害投资环境责任追究制和投诉查实一票否决制,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认真落实招商代办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服务周到、办事高效的长效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六)致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要求,办好今年(2008年)省、市确定的十件实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和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城镇低保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帮扶力度,全年开发提供8000个公益就业岗位,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万人,务工总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继续做好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认真落实《劳动合同法》,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力度,全年新增参保职工2万人以上,征缴企业养老保险费6亿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到60万人以上。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标准。组织实施工伤保险“平安计划”和农民工医疗保险专项扩面活动,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2万人和5.5万人。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等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积极申报争取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改革试点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市儿童福利院建设步伐,力争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实施“曙光行动”计划,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救助复明手术1万例。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致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烈士陵园改造步伐,力争年底前竣工投用。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从春季开始为农村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从秋季起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提高农村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筹资5000万元,完成10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任务。继续做好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工作,筹资1.5亿元,新建、改扩建、续建中小学校10所以上。对义务教育阶段新建和改扩建学校免费提供并安装高压供电设备。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全面实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加快大学园区规划建设步伐。支持南阳幼师升格为专科学校。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鼓励引导大专院校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搞好学科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南阳府衙等8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维修工程和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管理体系,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强化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建设,完成市紧急救援中心、市中心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任务,完善加强11个县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建设。加快中医资源整合进度,组建南阳张仲景医院和张仲景国医研究院,促进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稳步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救助体系。扎实开展示范村卫生所建设活动,新建1000个示范村卫生所。加大乡镇卫生院投入,进一步改善医疗条件。做好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申办和筹备工作;抓好南阳体育场开工建设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筹资1000万元,完成1000个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任务。完成南召、镇平县4万用户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进一步抓好民族宗教、侨务、气象、史志等工作,全面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着力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过快增长,今年(2008年)停止审批投资1亿元以下的高耗能项目。切实抓好冶金、电力、石化、建材等重点耗能企业和年耗能5万吨标煤以上企业节能工作,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组织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积极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强建筑领域节能,积极推广新型墙材,上半年县以上城市全面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加大对白河流域、南水北调源头汇水区域和制药、酿造、化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力度。按期完成鸭电、蒲电脱硫设施建设。确保11个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投入正常运行。开展中心城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在热力管网覆盖区域内4吨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区域外全部改用清洁能源,禁止审批10吨以下燃煤锅炉。认真搞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依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制订我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实行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四个不动摇”,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将农村双女户纳入养老保险补贴范围。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机制,确保在全省率先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大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格贯彻落实集约节约用地的强制措施,强力推进土地“三项整治”,全面完成全市697个黏土砖瓦窑厂拆除任务。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节约集约”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强化矿产资源管理,积极探索矿业勘查开发市场运作办法,建立完善矿产资源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引进技术水平高、管理先进的大型采矿企业,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矿产开采规模效益。深入开展矿业秩序治理,坚决遏制低水平开采、私采滥挖、非法转让等行为。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抓好以高速公路为主的绿色通道建设、平原农田林网建设和以退耕还林、长防林、水源涵养林及生态能源林为主的山区生态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70万亩。中心城市要按照“一环一带四片六线”的要求,实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新增造林面积5000亩。

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和采石场、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工地、公共娱乐场所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和事故隐患排查,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实施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落实减轻农民负担“四项制度”和“四个一律取消”,严防农民负担反弹。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顿行动,净化食品药品市场环境。加强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对中心城区水产、畜产品和粮食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机构,完善预警预案和装备设施,积极预防、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各项责任制度,加大立案和督查督办力度,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控制群体性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大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继续深入开展命案攻坚、打黑除恶、打击“两抢一盗”及追逃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加强民主法制和国防建设。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认真贯彻依法行政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做好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探索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力争使我市城乡社区建设跻身全省先进行列。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法律援助,依法保护公民特别是妇女儿童、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积极支持驻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继续做好人民防空和双拥工作,努力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按照“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要求,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努力把政府施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和实现科学发展的知识水平。始终抱着对事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恪尽职守,务实拼搏,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加强效能建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调查研究,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提高政府决策水平。认真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推进机关管理创新,严格绩效考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确保政令畅通,提高政府执行力。改进目标管理,加强跟踪督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强廉政建设。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从严治政,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厉查处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探索开展效益审计。牢固树立节俭意识,加强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创建节约型机关。各位代表,南阳已进入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的期望不允许我们丝毫懈怠,时代的要求召唤我们奋发进取。让我们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改革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南阳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