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县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16.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亿元,增长21.7%;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增长54.8%;实际利用域外资金10亿元,增长23%;外贸出口创汇8400万美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亿元,增长18.1%;渔农村人均纯收入2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分别增长7.3%和11.4%。
——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大连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成立了党工委和管委会,并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基本农田指标得以基本调出,国家海岛森林公园林地指标调整完毕。管理体制的创新和土地制约问题的解决,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基础。
依据度假区总体规划,聘请加拿大DCYSA和360VOX公司编制了长山群岛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概念性规划,编制完成了《长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及长海县城市总体规划、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13个区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启动了陆岛交通规划和小长山岛、广鹿岛总体规划及大长山岛中、东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了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长山大桥已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7.6亿元、可满足150座以下机型起降需要的4C类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启动了基础配套填海工程,并征得市政府同意将建设主体确定为大连新机场建设集团。计划投资1亿元的广鹿至大长山66KV输变电工程已获省和国家批准,开工在即。由省水规院编制的金州—广鹿岛—瓜皮岛—(格仙岛支线)—哈仙岛—(塞里岛支线)—大长山岛—小长山岛跨海引水工程规划业经省水利厅批准,设计日供水量5万吨,计划投资8.1亿元,资金方案已获省政府批准。由省公路勘测设计公司编制的大长山岛、小长山岛、广鹿岛环岛路工程规划得到省交通厅原则同意,计划投资4亿元,筹资方案已经省市交通部门敲定,大长山岛段近期将开工建设。完成了县级公路大中修和17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任务。金蟾港扩建工程竣工使用;鸳鸯港客运站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广鹿岛北小圈港开工建设;獐子岛沙包子港客运站项目完成前期工作。投资1700万元的高速豪华客轮—“獐子岛8号”投入运营。
重新规划调整了旅游项目布局,策划包装了一批高端项目。通过在央视发布主题形象广告和举办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加大外宣力度,有效提升了长山群岛对外知名度。积极参加国内外招商活动,11个旅游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特别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国内著名旅游开发企业—海昌集团计划斥巨资打造的我县历史上首个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海岛旅游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出台了休闲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办法,审批钓船55艘。为265户渔家旅店办理了注册手续。预计,全年上岛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分别增长10.1%和34%。
——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稳步推进。启动了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养殖生产布局调整工作。加快推进养殖生产的集约化发展,公司化用海规模迅速扩张,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獐子岛渔业经营领域不断扩大,运行质量大幅提升,龙头作用越发凸显。海洋岛集团公司快速壮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与中国平安牵手合作。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模式,新增深海开发面积183万亩、“贝藻套养”面积4万亩。为解决养殖苗种种质下降问题,全力开展苗种更新换代工作,2009年从日本引进的20吨虾夷扇贝种贝经过杂交育苗,培育健康苗种150亿枚;通过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培育海参苗种30亿头;培育加拿大深水扇贝苗种16亿枚,为市场优质苗种的供应提供了重要保证。规划国家级海洋生态修复工程6项,实施海底改造26万亩,人工造礁11万个,推广使用清洁养殖网笼2万套。开展海域使用和海洋倾废监督检查743次,查处违法案件73起。沃尔玛首个中国水产行业农超对接基地落户獐子岛。獐子岛虾夷扇贝荣获中国第一个碳标识认证食品称号。预计,增养殖业可完成产量29.4万吨,增长20.5%;实现产值39.4亿元,增长17.6%。
投资4500万元建造大功率渔船6艘。争取进入朝鲜东部海域和韩国专属经济区海域捕捞渔船148艘。伏季休渔管理和制止越界捕捞工作收效明显。预计,捕捞业可完成产量21.1万吨,增长6.6%;实现产值13.3亿元,增长8.1%。
新增水产品加工项目12个。新增注册公司60户,组建企业集团1家,新增注册商标17件。预计,水产品加工业可实现产值18亿元,增长33%。
——城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改造了县镇排水管网,完成3个村级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完善了县镇垃圾处理场运行管理体制。对散放养殖物资进行了清理,通过制作建筑免烧砖、人工鱼礁和外销贝壳等方式对废弃贝壳实施综合治理。安装太阳能路灯434盏。生态移民134户。植树87.8万株,铺种草坪1.1万平方米,栽植花卉5.5万株。建成生态文明村5个。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入收尾阶段。
启动了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实施了县镇区沿街建筑外装饰、街巷路维修改造和部分地段彩砖铺设及绿化工程。加强了市政管理,严格清理整顿占道经营、私设牌匾、车辆撒漏等行为。加快老区改造步伐,新开工房地产项目8个,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加大了新农村“六化”工程建设力度。开展了农村综合环境整治试点工作。建成省级环境优美村10个。
——各项社会事业加速发展。“双高普九”通过省政府验收。海洋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综合楼工程竣工。县职业中专、长海一中和县幼儿园塑胶操场建设工程完工。长海二中和小长山乡中心小学塑胶操场完成基础工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攀升。确定县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3个。开展渔农民技能培训近2万人次。完成县综合文化中心建设任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共建的广鹿岛辽东岛屿考古研究基地挂牌成立。“长海号子”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近200场。完成大长山岛镇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主干光缆改造任务。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86万元,为2.1万名育龄妇女提供了免费技术服务,计划生育率99.4%。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6万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工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有效提升。理顺了食品药品安全综合监管体制,强化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建成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实施白内障免费手术32例,安置残疾人就业60人,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05户。县新殡仪馆开工建设。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了县守岛建岛纪念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开展了纪念“三八女炮班”成立50周年暨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县活动。提高了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完成冬季征兵任务。开展民兵整组工作,组织进行了针对性实案化演练。兑现精武成才奖励基金17万元,发放义务兵就业扶持金62万元。开展了慈爱月活动。完成海事雷达站土建工程。建成气象灾害应急预警平台。
——民生工作不断加强。完善城镇低保审批制度,提高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2.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622万元。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扩大了各类保险覆盖范围,7万居民得以享受基本医疗、基本养老等社会保障。新农合年筹资标准提高到165元,补偿标准上限提高到5万元,参保率保持100%。出台了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办法,发放困难居民临时救济款59万元。为2718名70岁以上老年人办理了优待证,兑现高龄补贴37万元。建成大长山岛镇四块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发放大龄失业人员补贴391万元、下岗失业职工小额无息借款106万元;安置失业人员就业2700人。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到85%,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实现全覆盖。强化劳动监察执法,为96人追缴工资48.8万元。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兑现资金4400万元。提高了县内最低工资标准和机关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水平。大长山岛自来水管网西拓入户工程基本建成通水,又有4300名海岛群众喝上了大陆水。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改进。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工作。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07件,办复率、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100%。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和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任务。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制定规范性文件3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7件。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执法监察工作,开展了加强行政权力运行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强化重大项目、重点资金审计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建成乡、村政府信息查阅点14个。
全面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化解历史遗留信访案件19件。建成县信访接待大厅。信访案件办结率100%,息访率93.2%。依法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推进,法律服务与援助质量进一步提升。完成“五五”普法任务。深化公安“三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机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提升。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发生。
各位代表,2010年政府工作任务的较好落实,为“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句号。
过去的五年,可以说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最为复杂、县内养殖生产形势最为严峻、政府工作面临困难最多、工作压力最大的五年,也是长海变化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更是长海的发展道路发生重大战略性调整的五年。
纵观这五年,“渔业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三个产业战略和“生态长海、数字长海、和谐长海”三个建设规划对加速海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而实现对外开放和被国家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性、政策性突破,则拉开了长海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序幕,尤其是“两建”战略目标的确立和实施,更将使我们的主导产业实现历史性升级、地区功能实现历史性提升、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转变。“两建”,已经成为振奋全县干部群众精神,统领全县各项发展的旗帜。这些,都将在长海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过去的五年,主导产业在困境中突破、创新和发展,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全社会的用海理念明显转变;用海主体与规模发生深刻变化,公司化用海比例达到93%,底播用海面积较“十五”期末激增4.5倍;苗种更新换代成效显著;獐子岛渔业成功上市,龙头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加工业能力、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旅游业快速发展。与“十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4%,为历史上年均增速最快的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4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6倍,投资规模创历史之最。
过去的五年,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空前,成效也最为显著。五年间,用于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高达15.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8倍。机场复航、峙莲线扩建、大长山岛跨海引水、杏广线66KV输变电等一批重大工程竣工使用,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地区功能更趋完善。与此同时,新一轮机场、码头、桥梁、道路、引水、供电等一批对长海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
过去的五年,生态建设步伐最快,海岛面貌改善也最为明显。五年间,累计投资1.7亿元用于建设环保设施和造林绿化,进入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行列,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即将接受达标验收;累计投资2亿元实施县镇区环境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城乡面貌大为改观,晋升为省级卫生县城,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年间,累计投资1.2亿元实施科研项目120个,编修县级以上技术规范48个。投资近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投资4500万元改善医疗卫生条件。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事业快速推进。民族宗教、司法、气象、地震、残疾人等事业持续发展。
过去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民本理念,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千方百计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海岛群众。五年间,县乡两级财政直接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3亿元。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困难群体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城镇劳动力实现就业再就业1.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始终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过去的五年,我们较好地办理了706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制定修改规范性文件18件,减少审批事项7项,实现了一站式行政审批。公共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日益完善。被评为辽宁省信访工作先进县。荣获省级文明县城称号。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也取得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政府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及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关心、理解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更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驻岛解放军、武警官兵和省市属单位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结果。我代表县政府,向大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一五”,我们在对取得的成就倍感自豪的同时,也清醒认识到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单一、粗放利用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经济自主增长能力低下;二是科技、人才和资源、环境等已经或正在成为影响发展新的制约因素;三是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需要;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税源不足,结构失衡,支出压力巨大;五是各项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不够均衡,社会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六是政府自身建设和经济发展软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改善。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长山群岛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全面展开期,是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主体框架的构建期,因而也是国际旅游胜地和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进程中的攻坚期,更是我们肩承历史责任,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站在五年之交的历史节点,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县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然绘就,大政方针业已明确,发展潜力、活力正在逐步呈显,特别是一些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和旅游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与实施,充分展现了长山群岛这种蓄势待发、攀身欲跃的强盛发展态势,并激励着我们坚定不移地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行。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两建”为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功能提升和体制转轨步伐,努力实现中国北方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著名海珍品产销地建设目标。主要预期指标是:到“十二五”期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突破1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一番,达到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3%;渔农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三次产业比例达到60:20:20。主要工作任务是: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逐步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最具活力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实现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发展的支撑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强生态建设,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海岛;加强社会建设,着力改善民生,让海岛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围绕科学发展主题,按照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两建”为目标,以落实“十二五”规划和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为主线,以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发展为着力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全面掀起长山群岛开发建设高潮,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跃。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实际利用域外资金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0.7%;渔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
为完成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基础,完善格局,全力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建设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建立统一协调的规划体系,高起点编制各类专业专项规划。完成旅游重点发展区域控详规、修详规和小长山乡、广鹿乡总体规划及大长山岛中、东部控详规修编工作。制定旅游开发建设相关办法,积极向上争取更多优惠政策。
按照同步或先于旅游项目开发的原则,加快水、电、路、港、桥、机场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稳步推进长山大桥建设。全力推进机场扩建工程。力争完成大长山岛环岛路建设。启动陆岛引水工程。实施广鹿至大长山66KV输变电工程和大长山岛、小长山岛10KV线路绝缘化联网改造。完成广鹿岛北小圈港、鸳鸯港客运站和獐子岛沙包子港客运站建设任务。实施县级公路大中修和10公里农村公路网建设。启动四块石港纳入大连港一类口岸工作。围绕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实施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投资2亿元完成66个项目6000亩123万株造林绿化任务。
完善和落实度假区建设的战略布局、建设重点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广鹿岛休闲会议中心、小长山岛国际海钓中心、大长山岛旅游度假中心建设,逐步构建起定位清晰、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品质高端的旅游项目集聚区。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服务管理,以会战攻坚之势,强力推进海昌集团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力争年内见形象、具规模,并逐渐形成其在度假区建设中的支撑、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围绕海岛功能的逐步提升和项目建设的不断加速,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加快开发建设承接会议、休闲、度假需要的配套服务设施和海上运动、海底观光等海洋旅游系列产品。
继续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办好国际钓鱼节等节庆活动。规范旅游服务管理,严厉打击损害游客利益的不法行为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城乡商品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旅游与渔业、商贸、地产、交通、物流、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逐步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年上岛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和25%。
二、集约发展,提升内涵,加快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坚定渔业立县之本的理念,巩固渔业在现阶段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完成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和现代海洋牧场规划编制任务。做好海域养殖容量与增养殖潜力调查成果应用转化工作。大力发展深水开发利用项目,因地制宜开展疏密减量工作,优化各类用海空间布局。加快调整养殖产品结构,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尽快形成多形式、多品种养殖格局。充分发挥獐子岛渔业的龙头引领作用。积极扶持海洋岛集团公司上市。继续加大鱼、贝类新品种引进、育种技术研究和原良种场建设力度,提高苗种质量和繁育能力。鼓励经营主体参与新技术、新品种研发活动,推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推进刺参生态育苗及底播增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强化海洋污染控制和环境修复工作,推进海域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严厉查处破坏海洋环境违法行为。
加快渔船更新改造步伐,压缩、淘汰中小功率渔船,大力拓展远洋渔业项目。继续组织好渔船赴韩国专属经济区、中韩中日暂定措施水域生产作业。继续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发展壮大休闲渔业。加强伏季休渔管理,坚决制止非法越界捕捞,切实维护渔业安全生产秩序。全力做好大长山棠梨沟国家中心渔港建设争取工作。全年渔业总产值增长15.7%。
加快水产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扇贝、海参、裙带菜等优势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三、创新体制,完善机制,不断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活力
深化度假区管理体制创新。围绕集约使用土地,推进旧区拆迁改造和旅游重点发展区土地一级整理工作,拓展和储备产业发展空间。加强土地使用管理,坚决纠正和查处未批先建、违规乱建等不法行为。
加强融资平台建设,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增强资本运作能力,为产业发展和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筹集更多资金。探索公用基础设施社会化融资方式。加强税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确保应收尽收。严格预算编制与执行,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收益能力。
积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鼓励企业强强联合,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实现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工商联及行业协会(商会)作用,培育和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引进各类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
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发展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型利用外资方式。加强项目组织调度,开通“绿色通道”,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出口创汇额。
四、统筹城乡,建管并重,努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以迎接国家级生态县验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海岛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废弃贝壳管理,加大对水产品加工企业、锅炉使用单位、医疗单位、港口码头等污染源治理力度,严厉打击乱采沙石和私建养殖厂房等行为。推进乡镇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落后生产力,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继续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完成11个国家级生态村创建任务。
坚持建设精品化、生态化和管理精细化、人文化理念,进一步提高城乡管理水平。加快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继续实施县镇区街巷路及路灯改造、沿街建筑外装饰及楼宇间彩砖硬覆盖工程。加大对主要街道、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的卫生整治力度。综合治理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乱设、机动车乱停乱放、户外乱堆乱挂等问题。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工程。在县镇区推广使用地埋式垃圾箱。新增城镇区公共绿地8000平方米。做好大长山岛镇城镇化试点。继续推进新农村“六化”工程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试点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
五、超前谋划,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以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自主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小长山乡中心小学、长海二中、长海五中塑胶操场建设和小长山乡中心幼儿园新建、海洋乡中心幼儿园改扩建任务。做好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验收工作。开展民俗博物馆、小珠山遗址博物馆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前期工作。启用县综合文化中心。举办第七届军民运动会。实施模拟有线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开通12356人口计生“阳光热线”,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好以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疾病控制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成3个残疾人托养中心、1个日间照料站建设和50名重度残疾人家庭寄养任务。建成县新殡仪馆和县守岛建岛纪念公园。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和地震监测与抗震设防管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六、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调动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保持就业形势稳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作用,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做好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工作。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等帮助。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工程,全面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落实低保分类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标准。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慈善事业,建立和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大长山岛镇东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积极开展社区活动,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确保按时足额发放。
七、健全体系,加强防范,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健全社情民意汇集和分析机制,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依法治理、司法行政和人民调解工作。强化信访稳控,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下气力再解决一批信访积案难案。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县应急救援联动指挥中心;加强海上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做好渔业CDMA安全通信系统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切实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加强海边防建设,加大武装和民兵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做好第七轮全国双拥模范县迎检工作,力争实现“四连冠”。
八、依法行政,提升效能,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好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虚心听取工商联和各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完善基层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政府科学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行为。加强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切实增强政府工作执行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严格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工作力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努力打造行政服务最优、行政效能最高的发展环境。
政府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把心思放在办实事上,要用超常的办法、超常的干劲、超常的效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以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勤劳智慧的海岛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振兴发展的宏伟蓝图进一步激发了信心和斗志。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为加快推进国际旅游胜地和现代海洋牧场建设而努力奋斗!
看汶上县政府2011工作报告中写道,加快中都广场北片区拆迁改造,是不是泉河以东全部拆迁???
是指泉河以东,中都广场以北,十七中门前路以西。
现在的资本资料你看下,自己参考./ 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2006年)统 计 公 报 --------------------------------------------------------...
新房而且位置比较好的得5000多一平,位置偏一点像梦花园(我家在那买的),现在也是三千多一平了,二手的也得3500一平,位置不好的你就要具体看房龄多少了,旧一点的2000多吧。以上价格来源于网络,仅供...
2011年从化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 2011 年 3 月 5 日在从化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代市长 郭清和 各位代表: 我代表从化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 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十一五”时期和 2010 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 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 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 我们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把握机遇, 攻坚克难, 真抓实干, 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全面进步, 圆满完成“十一五” 规划主要任务,为推动从化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过去的五年, 我们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 全面推进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水 平。2010 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 185.29 亿元,比 2009 年增长 14.5%,比 2005年增长 83.3%,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1月 11日在大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李万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 请予审议, 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 2010年和 “十一五 ”时期政府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 是我市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 略、推进科学发展新跨越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 定的各项任务。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150 亿元,增长 15.2%;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 入 500.8 亿元,增长 25.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008 亿元(常规口径),增长 5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30亿元,增长 17.8%;实际使用外资 100.3亿美元, 增长 66.7%;城
2011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8日在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市长 徐郭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和“十一五”发展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中共泰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宏观形势的新变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紧围绕“三年再来一个大变化”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协调推进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圆满完成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6.7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3.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6.2亿元,增长32.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6亿元,增长23.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4.7亿元,增长18.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6.7亿美元,增长18.1%。完成进出口总额222.8亿美元,增长47.7%,其中出口155.6亿美元,增长43.2%。新增高效农业14.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0.9万亩。新增上市企业5家,通过审核待发5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2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37元,分别增长10.6%、12.9%。新增城镇就业8.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新农保参保率达99%。新增廉租房保障家庭1062户,经济适用房货币补贴家庭724户,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实物配租855户,我市住房保障全覆盖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西绕城高速、宁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及其配套场站、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常溧高速开工建设。沪宁城际铁路、常州客运中心和戚墅堰站建成投运。青洋路高架、中吴大道、飞龙东路、新机场路以及机场高架路等建成通车。“三河三园”工程全面完成。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承办十七届省运会取得圆满成功,成为江苏历史上最精彩、最圆满、最成功、最难忘、最和谐的体育盛会。我市获得奖牌第一、总分第二、金牌第三的好成绩。全新的城市面貌、精彩的开幕闭幕、一流的组织水平、超越的竞技体育、市民的文明素养,全面展示了常州的崭新形象,大大激励了常州人民“事事争当第一流,耻为天下第二手”的奋勇争先精神。 各位代表,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它为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十一五”是常州经受巨大考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克服了铁本事件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加快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五年,是我市结构调整进展最快、成效最明显的时期;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百姓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城乡建设力度最大、面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也是我市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形象迅速提升的时期。 |
——综合实力跨上大台阶。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3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4550.5亿元和3011.7亿元,分别比2006年年初增加2900.9亿元和1898.4亿元。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412亿元,外贸出口达到574.1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达到100.5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3倍、3倍、4.7倍。五年引进总投资超亿美元的项目34个、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个。五年新增私营个体企业45236户、个体工商户138967家、个私注册资本1284.9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4.4%、28.7%、133.8%。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新增12家,累计达到13家;入库税收超亿元企业达到35家;五年上市企业新增11家,累计达21家。
——结构调整取得大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3︰61.1︰34.6调整到2010年的3.4︰56.0︰40.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1.4%,比200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国内外游客总数突破2700万人,是2005年的2.1倍。规模农业面积达到136.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1.4%,水稻单产实现全省“八连冠”。
——科技创新迈出大步伐。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以常州科教城为引领,探索形成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新模式。全市引进重大研发机构59家,实施产学研项目2000余项;新建企业“两站三中心”392家,累计502家。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引进海外人才1802人、创业团队300个。全市新标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6家,累计授权专利20241件,其中发明专利1412件。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
城市骨架拉大、功能完善、管理创新、环境优化。南部新城16.6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西太湖整治保护开发利用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北部高铁新城全面启动。东大门21条主次道路建设全面拉开。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50平方公里增加到230平方公里。运河南移、城市高架、快速公交、城际高铁、空港改造、奥体中心、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运。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建成区数字化城管全覆盖,被评为全省优秀管理城市第一名、“全国交通畅通工程”A类一等管理水平同类城市第一名。累计新增城乡绿地11334公顷。市区60条河道全面整治,清水工程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所有村实现“三清一绿”,50%以上村达到“五化三有”。县乡河道全面疏浚,大中型水库以及病险小水库全部加固。
——人民生活得到大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制度全覆盖,跨入全国地级市相对富裕城市前10名。新建和改造提升市政公园绿地57个,对中心城区所有公厕实施改造,公园公厕全部免费开放。对388条背街小巷、103个菜市场全面实施了改造提升。“公交优先”全面推进,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公交出行率从2005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25.8%。完成了1000多万平方米、125个老小区的综合整治,50万老小区居民受益。
——社会事业有了大进步。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所有辖市区均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区)。江苏工业学院成功提升为常州大学。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调整,阳湖医院即将建成。以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完成了市属文艺院团和部分文化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3件作品获得国家、省“五个一”工程奖。和谐安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行政效能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审批事项集中度达82%。与此同时,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审计统计、人武人防、海关国检、药监质监、粮食供销、边防海事、档案地方志、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民族宗教、援疆援川、人口和计划生育、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二、“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构想和2011年主要工作
从今年(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是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四大战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生态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
——在经济发展上,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8%以上,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要实现新的突破,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争取达到50%。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人均超1.5万美元。
——在城乡建设上,大力推进“三城融合,南北建新;东西协调,开发东部;统筹兼顾,城乡一体”。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建成现代大气、环境优美、管理有序、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的同时,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成为凸显旅游休闲、生态居住、科技教育等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北部新城全面推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个全新的高铁、商务、创意城将迅速在常州北部崛起。对包括戚区、天宁和武进东部270平方公里的东大门实行“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21条主次干道建设全部完成,轨道交通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常州东部地区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的一个新区域。城乡要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对外开放上,要用更宽广的视野,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创新型科技园区和开发区为重要载体,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的领域,全面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提高双自产品出口比重,增加外贸出口附加值。要鼓励企业大胆“走出去”,充分利用海外的市场、技术、人才和资源,拓展国际发展空间。要在更广领域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常州的国际化水平。
——在人民生活上,要富民优先,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让常州人民都能过上宽裕安康的生活。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在增加居民工资收入的同时,还要增加经营性、财产性收入。“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1%以上。要采取切实措施扶贫帮困,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救助为补充的救助体系,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并努力帮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社会建设上,要做到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著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市委十届十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市政府编制了《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现已发给各位代表,提请大会审议。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做好今年(2011年)工作意义重大。今年(2011年)全市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增长10%;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目标将根据省下达指标确定;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85分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年”活动,以60项重点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1)突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工业设计、科技服务、节能服务和商务服务业,推进100家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创新金融服务业,确保信贷投放增长15%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增长18%以上。组建5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引进1家外地金融机构,探索成立科技银行。力争10家以上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农村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完成创业投资5亿元以上。(2)突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推进运河五号等8个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卡龙动漫等5个骨干文化企业,培育手机报刊等3个新型文化业态。(3)突破发展旅游业。加快发展城市旅游,着力推进环球动漫嬉戏谷、东方盐湖城、中华纺织博览园等十大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国内外游客突破3300万人次。(4)提升发展商贸市场物流业。年成交额超50亿元的市场达到13个以上,超100亿元的市场5个。重点抓好武进区花园街商业街、新北区通江中路商业街区等新型商业街区建设。(5)提升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优化房地产供应结构,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建设力度。
2.加快发展新兴产业。(1)实施新兴产业三年倍增计划。重点扶持100家重点企业,实施100个新兴产业重大项目。今年(2011年)新兴产业中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5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以上。(2)扩大有效投入。推进100项工业重点项目,工业投入增长18%,新兴产业中制造业投入占全市工业投入的70%。(3)加大与央企对接合作力度。重点推进中石油、东风汽车等项目建设,力争央企在常投资企业产值增长22%以上。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推动企业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2)实施品牌带动。全市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20件、境外注册商标80件,新增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2个。(3)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步伐。组织实施“十企示范、百企试点、千企升级”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1)推进“双百万亩”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新增高效种植业10万亩、高效渔业3万亩。(2)推动规模农业发展。完成土地流转5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5万亩。(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家以上,建设武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溧阳曹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荡湖河蟹产业园、新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园区。
(二)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驱动力
1.加快建设创新型园区。(1)增强园区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把园区建成科技创新先导区、新兴产业集聚区和集约发展示范区。(2)完善健全工作和政策体系,集聚整合全市的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资源,促进“一核八园”裂变发展。(3)壮大园区产业规模,组织实施“一核八园”重点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100项,8个园区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
2.突出企业主体地位。(1)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产品150只,100家创新领航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2)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创新联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新增产学研项目250项。(3)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1.2万件和4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00件。
3.建设创新创业平台。(1)加快科教城建设。科教城研发机构及高科技企业总数突破500家,研发人才总数突破1万人,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500项。(2)加大孵化器建设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级加速器试点,全市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3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达3300家。(3)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新增企业创新平台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30家。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0家。
4.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实施“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龙城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全年引进100个领军型海归创业团队和10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力争有25人入选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壮大创新创业型企业,促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企业向成长型企业发展。(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扶持政策,组建海归创业服务中心。
(三)扩大对外开放,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1.提高利用外资水平。(1)确立新的理念。把利用外资从原来的注重规模转到“量质并举、以质为重、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的思路上来。(2)突破外资大项目。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或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35个,力争突破超10亿美元的特大型项目。(3)调整外资结构。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制造业的比重达到5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到账外资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2.优化外贸外经结构。(1)优化出口结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25%,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新兴产业出口占比达30%。(2)培育规模出口企业。通过市场开拓、品牌带动等措施,加快培育规模型重点出口企业,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达25家。(3)加强外经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推进企业建立境外产业基地,中方协议投资增长15%,外经营业额增长5%。(4)发展服务外包。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进驻常州,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和中高端人才,服务外包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
3.推进开发区新跃升。(1)营造产业特色。鼓励各级开发区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开发区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2)促进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省级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区,加快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各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过100亿元。(3)提高贡献份额。开发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占全市比重分别超过75%、50%和50%,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制造业项目占全市80%以上。
(四)改善民生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加快推进富民进程,全面提高人民收入水平。(1)就业富民。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就业7万人,大学生就业3万人,技职校毕业生就业1.7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3000人,动态消除城乡零就业家庭。(2)创业富民。年内净增私营企业1万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万户,新增个私注册资本330亿元。组织各类创业培训1万人次,扶持创业5000人,创业带动就业3万人,建立实训基地、孵化基地60个。(3)保障富民。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分别净增参保3万、3万、2万人,实现应保尽保。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10%以上,市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0元,市区老年居民养老补贴提高到220元。(4)改革富民。继续推进农村合作改革,全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40%,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5)增收富民。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18%,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0%,企业签定工资专项集体合同数增长10%。鼓励城乡居民多渠道增加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提高集体经济分配股息、红利和承包土地流转收入。
2.加大救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有切实保障。(1)市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390元提高到430元,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1000元。(2)当季度平均物价指标达到或超过3%时,对城乡低保等九类低收入群体,按当地低保标准的25%发放季度物价补贴。当公用事业或公益性服务价格上调时,对低收入群体给予优惠补贴。(3)全额资助市区低保、三无、五保和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对市区低保、三无、无固定收入重残人员、贫困家庭儿童及孤儿等困难群体实施医疗救助。对城区低保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实行全额资助,对城区低保边缘重症精神病人门诊自费部分资助50%。(4)开展大病、困难大学生等慈善救助,全年救助1500万元以上。(5)落实帮困助学金2200万元以上。中职1-2年级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1500元,中职农村家庭贫困学生和涉农专业实行免费教育。对具有常州户籍的城乡低保、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特困职工家庭在园就读幼儿以及孤残幼儿、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子女、少数民族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给予每人每年保育教育费1000元的政府补助。
3.切实改善居住条件,提高住房保障水平。(1)新开工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12万平方米,续建35万平方米。三年增加实物配租廉租房、公共租赁房6500户,其中今年(2011年)确保增加1300户。住房公积金扩面7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0亿元。(2)启动市区8万平方米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试点工程。对市区80万平方米左右的老住宅区进行整治提升,市区住宅小区增设停车泊位3300个。
4.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1)加快医疗机构布局调整。建成阳湖医院一期、新北医院、儿童医院病房楼。加快一院综合病房大楼、七院门急诊综合楼等建设步伐。(2)健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居民在社区就诊比例达50%以上。(3)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职工医保个人住院现金自付比例稳定在30%以内,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制度规定范围内医药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新农合参保率保持100%,人均筹资达280元以上,住院补偿率达45%。(4)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做好医学检查同城互认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低于同期物价指数增幅。
5.实施爱老助老工程,让老年人享受更多关爱。开工建设市老年康复中心和武进新东方颐养园等8家社会养老机构。运河山庄养老院、戚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年内竣工,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800张。建成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331个。市区增建老年人助餐点20个。完成培训养老专业人员600人次以上。新建区级老年大学2所,实现两市五区老年大学全覆盖。
6.推进残疾人帮扶工程,用爱心温暖残疾人。为400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为城区750名低保重度、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实施居家安养服务,为320户有需求的困难残疾人家庭装配无障碍设施,筹建残疾人康复医院和12家残疾人托养机构。创建5个残疾人扶贫基地,培训600名残疾人,帮助1000名贫困残疾人脱贫。
7.加大农村公共投入,建设幸福新农村。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万人,创业培训2500人。为农服务社覆盖全市行政村达90%以上。每镇送戏不少于4场,每村每月送电影不少于1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4421户。综合整治村庄河塘856个,疏浚县乡级河道100条,建设桥梁100座。全面完成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年度建设任务。
8.深入推进“公交优先”,全面实施畅通工程。(1)大力发展公交事业,新购更新空调车874辆,市区空调车比例达100%。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礼河公交综合枢纽。新辟10条、优化调整16条公交线路,快速公交一号线延伸至高铁站。(2)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实施白云路星园路路口、龙城大道潞横路路口等道口渠化。对机场路等70个道路路口实施交通信号“绿波”控制。全面推进交通文明行动计划。(3)切实解决交通堵点问题,重点解决广化街吊桥路路口、丽华北路、北大街、怀德路劳动西路路口、健身路关河路路口、通江中路以及局前街小学、二十四中、省常中等时段性交通堵点。
9.实施和谐安民提升工程,增强居民安全感。80万平方米老小区提升工程防范设施补建到位,实现老小区保洁、保绿与保安一体化管理。完成沿街商铺技防入户1.5万户,城镇居民技防入户10万户,农村居民技防入户25万户,技防覆盖率达到60%。新增治安复杂场所、易发案地区、背街小巷、居民区视频监控摄像机2000个,建成318所学校主要出入口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城中村和次新小区安防设施建设试点工作。
10.加大环保力度,营造宜居环境。推进京杭运河等8个小流域综合整治,确保3条入太湖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对市区外围的40条黑臭河道实施整治,对市内已整治的60条河道实施长效监管。继续对全市13个区域开展废气污染专项整治,新建“禁燃区”54平方公里。加大对机动车、扬尘和餐饮油烟等污染的防治力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0天以上。
(五)加强社会管理,促进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1.推进教育均衡发展。(1)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设、改造校舍25万平方米,对26所幼儿园园舍进行新建、扩建、改造。(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省优质中小学占比达70%以上,就读率达80%以上。省优质职业学校占比、就读率均达90%以上。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吸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87%以上。(3)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完善减负增效工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新增市体育、德育、科技、艺术等特色学校90所,新创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100所。
2.繁荣发展文体事业。(1)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完成常州图书馆及少儿图书馆改造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各类文化阵地公益性演出1000场,低票价经营性演出1000场。培育10家民间非营利性文化机构和10支民间骨干业余社会文艺团队,提供多层次的文化服务。(2)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全面启动青果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3)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对户外健身器材实施更新改造,完成新建公园、广场、绿地的配套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积极备战省十八届运动会。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1)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各项设施,推进和谐物管,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2)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畅通民意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制度化,继续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和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3)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发挥应急中心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提高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4)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提升综合监管能力,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统筹发展各项事业。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提升全民素质。实施“市民卡”工程,年内发放100万张以上。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实施优生优育早教工程,提高婴幼儿素质。强化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监管,提高饮食卫生安全水平。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灾减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六)推进城乡一体,实现环境建设新跃升
1.推进“三城融合”。(1)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建设延陵路、中吴大道等现代商务集聚区,提升文化宫、南大街商业集中区品位。(2)加快建设北部新城。加快推进高铁新城区、旅游动漫等四大城市综合体建设,全面完成京沪高铁站配套工程,提升高新、电子光伏及出口加工区等五大片区功能。(3)强力推进南部新城建设。进一步完善武进区“十纵十横”的道路框架,加快延政路商务区等“八大街区”建设步伐,加快建设西太湖“滨湖新城”。启动花园街和晋陵路对接工程,龙江路高架南延工程建成通车。
2.合力开发东部。(1)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东大门区域交通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明路、中吴大道东段、劳动东路东段等主次干道建设,促进东部地区交通路网与主城区的无缝对接。(2)完善区域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一批商业服务设施和居民住宅,促进人口集聚。(3)优化人居环境。建设玫瑰湖体育休闲公园,建成丁塘河主题公园。组织对圩墩小区等老城区的全面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3.完善城市功能。(1)加快构建对外交通体系。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泰州大桥接线常州段、常溧高速公路、104国道溧阳西段、241省道金坛北段建设步伐。京沪高铁、宁杭城铁建成投运。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并正式投运。(2)完善城市路网。续建棕榈路、清潭西路等主次干道,新建新堂北路延伸、晋陵南路延伸等城市骨架道路,改造提升丽华路、劳动东路、永宁北路翠竹段等城市道路。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前期工作。(3)加快航道建设。完成苏南运河常州西段三级航道整治及戚墅堰大桥建设,加快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溧阳段等三级航道网整治。(4)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大运河东枢纽、采菱港、藻港河南枢纽等城市防洪节点工程。(5)推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加快电网改造,实施220千伏及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实施老小区和新北区农村水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江边污水厂三期、魏村水厂取水口移址工程建设步伐。新建燃气管网50公里。
4.改善生态环境。(1)建成国家生态市。年内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市创建工作。(2)继续实施五大“特色绿化工程”。建成太湖湾嬉戏谷、高铁南北广场等绿地,完成蔷薇园和翠竹公园的改造提升,对新堂北路、晋陵南路等新建道路实施绿化,开工建设10个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355公顷。(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施重点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60项,加快建设城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对100家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监测,淘汰落后用能设备100台(套)。开展新一轮化工、工业园区和集中区专项整治,推进排污权有偿取得及交易工作。
5.深化长效管理。(1)提升数字城管。完善数字化城管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强化网格管理,提高城管水平。(2)美化市容市貌。对新堂北路、会馆浜路、劳动西路等道路两侧环境进行整治与提升,加大户外广告清理整治力度,维护城市良好形象。(3)改善环卫设施。完成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一期、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提标扩能项目主体建设,生活垃圾转运站一期工程建成投运。
6.加快城乡一体。(1)完善城乡发展规划。修订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组织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优化镇村布局规划,实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规划的全覆盖。(2)提升城镇发展水平。加快金坛、溧阳两个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推进6个市级示范中心镇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发展集约的现代化城镇体系。(3)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市85%以上行政村的村级集体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增长10%。
(七)提升服务效能,优化科学发展软环境
1.推进依法行政。(1)规范行政行为。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进一步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3)自觉接受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
2.探索管理创新。(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联审会办,行政审批时限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速20%以上。完善行政服务“两集中两到位”,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度提高到87%以上。(2)推行阳光政务。深化网上政务公开系统,优化在线服务办件系统,做到权力全覆盖、运行全透明、流程全受控。(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完善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充分利用市长公开电话、“市长与网民”、《每周一报》、《每月一告》等与市民沟通的渠道,倾听民意,汲取民智,呼应民心,为人民服好务、办好事。
3.强化工作落实。(1)提高执行能力。全体公务员要弘扬求实、务实、踏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能力。(2)敢于创新创造。要从常州发展的实际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在工作中敢于试验、探索和创造,善于用改革的手段和创新的举措,不断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3)加大绩效考核。建立健全效能建设问责体系,高效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4.加强廉政建设。(1)坚持廉洁从政。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三重一大”等重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2)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积极预防和打击各种腐败行为。(3)优化支出结构。构建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公共财政要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得益的事情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