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谋划并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战略定位,绘就了郑州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了郑州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谋划并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发展战略,明确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最佳宜居环境城市的战略定位,绘就了郑州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开启了郑州发展的新篇章。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以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按照“提速度、破瓶颈、抓统筹、上档次”的要求,团结拼搏,克难攻坚,顺利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912.7亿元,增长13.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5个和4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305亿元,增长32.9%;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820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2亿元,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40亿元,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2.5亿元,增长2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87亿元,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12元,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增长19.8%。

郑州都市区建设开局良好。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中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土地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产业布局等各类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制定实施了郑州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郑州新区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功能得到提升;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融城发展进展顺利;宜居教育城、宜居健康城、宜居职教城等城市组团总体规划方案初步确定,基础设施和部分项目建设已经启动。坚持交通道路建设先行,积极构建郑州都市区路网骨架,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完成出入市口征地拆迁110万平方米,绿化251万平方米。“六城十组团”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战略性支撑产业持续壮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东风日产郑州60万台发动机工厂、宇通商务车和校车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汽车整车产量达到35.5万辆,郑煤机高端产业园、中铁盾构、新大方重工等项目建设提升了装备制造业的层次和水平。物流商贸业快速发展,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物流园等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中原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丰富了商贸业态。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富士康电子、格力电器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凸显。文化创意旅游业发展迅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590亿元,增长15.7%。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客车等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优势产业持续提升。铝及铝加工、纺织服装、食品、建材耐材等产业改造步伐加快,产业技术和产品档次显著提高。金融、会展、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四方达、好想你、明泰铝业等6家企业顺利上市,上市企业达到35家。成功引进东亚银行,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举办大型展会141场,展览面积达到155.3万平方米。房地产业在调控中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实现销售额887.9亿元,增长14.9%。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全市产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完成5150亿元,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3.5亿元,增长62%。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战略重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郑州银行、百瑞信托实现增资扩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权限下放到所有县(市、区)和省级产业集聚区。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展开,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改革继续深化。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成果丰硕。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亿美元,增长63%;引进市外境内资金941.6亿元,增长30.5%。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完成153.6亿美元,增长239.5%,其中出口94.1亿美元,增长182.9%。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年新开工外来投资项目152个,投资总额1454亿元。

城市形象显著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结出硕果。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拼搏,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我市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充分展示了郑州新的城市形象。郑州新区品牌形象凸显。郑州新东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加快建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热源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营,龙湖引黄调蓄工程全面启动。郑州新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60亿元,成为展示河南和郑州形象的窗口,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福地。“畅通郑州”工程扎实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顺利铺轨,2号线一期开工建设,京沙快速通道部分路段、郑民高速郑州段建成通车。出入市口互通立交、三环快速化工程、南水北调跨线桥梁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5万个,新购置公交车953辆,郑州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深入开展占道经营、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活动,城市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综合交通枢纽地位不断强化。郑焦、郑汴城际铁路加快建设,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主体、火车站西广场等重点工程基本完工。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城市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刘湾水厂开工建设,实施五龙口、马头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城市供热、供气、供水等公共管网进一步完善。加快推进“数字郑州”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建成。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常西湖生态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人民广场建成开园,市区新建绿地622万平方米,完成造林23.7万亩,新建林业生态乡(镇)8个、林业生态村100个。扎实开展截污攻坚工作,实施东风渠上游、潮河上游等河道治理工程,河道水质明显改善。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0.18万吨和10.62万吨以下。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粮食生产连续9年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66.7万吨。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完成新菜田建设3.6万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和整村推进扶贫,1.67万人实现脱贫。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解决了43.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升级改造农田灌溉机井8700眼。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78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万座,新建镇、村地埋式垃圾中转站611座,实施厕所无害化改造8.6万户。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加大财政投入,较好地完成了省、市民生实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5亿元,促进了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4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2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417.4万人,参合率达到98.3%。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物价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顺利。优先安排土地供应,着力保障资金需求,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开工保障性住房5.57万套。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建各级各类研发中心225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5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806.7亿元,增长33.9%;增加值达到859.8亿元,增长29.2%。专利授权量6300件,增长11%,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建立了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促进计划扎实推进。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3所、幼儿园119所,新增优质中小学招生学位2.1万个,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学习站点。新建改扩建优质医疗机构10家,新增床位2250个。文化、体育等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郑州市图书馆新馆、郑州商都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顺利。新建农村文化大院200个、农家书屋750个。《水月洛神》荣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金奖第一名,《斗笠县令》获得中国戏剧节最高奖项。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再创佳绩。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双提高”工程深入开展,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荣获“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

民主法制和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联系沟通。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81件,政协委员提案658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均达到98.5%。积极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制定政府规章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全面实施“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规划。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推行网络行政,创新了政府管理模式。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认真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集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两基三体系”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四严一创”、“两打一清”等专项行动,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郑州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支持军队建设,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征兵工作等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审计、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人民防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工作进展顺利。

一年来,我们集中力量谋划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大事。郑州都市区建设整体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铺开,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森林公园体系总体规划、郑州汽车城总体规划等重大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集中力量推进了一批增强发展后劲的要事。富士康、格力电器、东风日产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强力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京沙快速通道、三环快速化等“畅通郑州”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常西湖生态公园、滨黄河森林公园等一批生态项目扎实推进。集中力量解决了一批事关当前发展的急事。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城乡面貌取得明显改观;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基本完成,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全线开工建设,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四年任务、两年完成”。集中力量办成了一批事关城市竞争力的盛事。文明城市创建“十年梦圆”,喜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正式运营,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封关运行的综合保税区;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国家批准,在建设国内大型航空枢纽机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各位代表!

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能取得这些成绩,确属不易。这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务实重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土地、资金和环境资源制约依然突出;城市承载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区交通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服务业发展缓慢,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社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等形势还依然严峻;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我们将正视问题,着力从基层基础做起,从体制机制入手,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全面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从总体上看,我们既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挑战,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机遇在于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和省支持我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先行先试,郑州都市区建设将形成新的投资热点;最大的挑战在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周边省会城市围绕市场、资金、资源、人才等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忧患,更要看到机遇和优势,增强必胜信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路径,以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为载体,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抢抓机遇,持续求进,突出提升,务实发展,创新惠民,积极作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市属及以下进出口总额增长5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实现今年的要求和目标,必须抢抓机遇,突出重点,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充分发挥龙头、重心和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挑大梁、走前头”。紧紧围绕持续求进,破瓶颈、增投资。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着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制约。把项目投资作为总抓手,按照“持续求进”的要求,逆势提速,突出抓好组团、项目和投资,围绕组团上项目,围绕项目增投资,增加投资促发展,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潜力。紧紧围绕突出提升,重运作、提效率。不断探索发展规律,持续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转变中提升,在创新中提升,在开放中提升,主动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先行先试,敢于打破常规,着力在提高运作能力上下工夫,在运作中找机遇、求发展、提效率,努力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务实发展,转作风、优环境。树立务实重做的形象,把务实作为一种追求、作为一种品格、作为一种责任,转变作风,善抓落实,努力建设“最佳投资环境、最佳就业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旅游环境”城市,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真正使郑州成为宜居之城、宜业之城、宜商之城和宜游之城。紧紧围绕创新惠民,办实事、促和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把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今年,我们将围绕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提升郑州都市区建设发展水平。建设郑州都市区必须坚持组团发展的理念,按照“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要求,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交通道路建设、生态廊道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城市组团起步区建设、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等六项工作为切入点,统筹推进“两核六城十组团”规划建设,构建郑州都市区空间发展格局。坚持规划先行,加快编制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推进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实现都市区规划全覆盖。突出中心城区和郑州新区核心带动作用,按照各组团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支撑体系建设。以复合城市建设理念,加快推进“六城”向中心城区融城发展,按照中心城区标准规划建设航空城、新郑新城、中牟新城、巩义新城、新密(曲梁)新城、登封新城,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主导功能突出的现代化宜居新城区。加快“十组团”建设,优先布局生态性、公益性项目,带动环境提升和人气提升。加快中心城区连接“六城十组团”的快速通道建设,打造生态廊道和水系景观。依托新城和组团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按照政府主导的拆迁安置模式,有序开展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坚持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实施城郊村合村并城。坚持“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集中连片开发,为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二)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提升郑州都市区产业支撑能力。按照“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标准,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坚持做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重,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为郑州都市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加快汽车、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支撑产业发展。实施汽车城规划,加快东风日产、宇通客车、郑州海马等企业扩能升级项目建设,力争全市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加快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实现恒天重工新纺机等项目竣工投产,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突破1800亿元;实施电子电器城规划,推进富士康郑州基地、格力郑州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联网等产业,巩固新材料产业优势,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动郑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引导光伏产业有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力争在重大关键性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建设全国铝精深加工基地、现代食品工业基地、纺织服装基地,力争建材耐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煤电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200亿元。开展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支持中兴通讯产业基地、微软教育云计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调整产业集聚区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强化主导产业培育,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利用、项目审批、财税调节等手段,推动同类和关联项目集中布局。推动对外连接通道、环保、供电、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聚区综合服务能力。积极争取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快省级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平台建设。力争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0个,其中超500亿元达到3个。依托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耐材、煤电能源4个千亿级产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达到10个,其中超300亿元企业4个、超500亿元企业1个。加快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制定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激活民间投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重组。完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项目对接、人才培训等服务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担保机构规范发展。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钢铁、化工、建材、电力、铝等行业节能降耗,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提高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污水处理、电力行业脱硫脱硝等减排项目建设,削减污染物存量。

(三)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提升郑州都市区发展活力。坚持服务业优先理念,在薄弱环节上求突破,在发展方式上求创新,在规模总量上求扩张,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提升郑州都市区产业发展层次。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布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活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和品牌建设,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规划建设物流、金融、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支持中心城区高端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主的城区经济规模。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物流港资源优势,支持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和华南城物流园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优化物流功能区布局。大力促进商贸业发展。以开拓市场、丰富业态、扩大消费为主线,促进商贸业发展。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加快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批发市场向三环以外搬迁,改造提升一批特色商业街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蔬菜流通体系建设,扩大社区便利店覆盖范围。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打造金融总部、财富管理机构、金融后台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集聚区。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吸引金融机构后台服务中心入驻。大力发展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支持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加快会展和旅游业发展。发挥会展资源优势,开发高档次的精品展和特色展,巩固提升郑交会、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自办品牌展会,筹办好第十八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四届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提高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以嵩山少林、黄帝文化、沿黄生态为重点,推进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旅游集聚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鼓励“六城十组团”开发建设大型居住社区,满足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四)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提升郑州都市区发展基础地位。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夯实郑州都市区发展的基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化生产,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抓好“菜篮子”工程,新建标准化菜田6万亩。积极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立完善畜禽养殖环保体系。积极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休闲农业示范点提档升级。推进大宗食品检测和肉类食品溯源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新一轮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项目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继续实施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实施新型农机具和新技术的推广及示范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产品物流市场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用上自来水的农村群众新增40万人,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步伐,新修、改建农村道路400公里。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配建小型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乡村创建活动,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加快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优化农村购物环境。对居住在深山区的2000户贫困人口进行异地扶贫搬迁。配合做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加快配套工程建设步伐,认真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继续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发展节水灌溉。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预警体系,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田,积极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等工作。

(五)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提升郑州都市区综合承载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构筑功能完备、协调配套、高效便捷、支撑有力的郑州都市区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推进郑州新区建设。重点推进龙湖、龙子湖、综合交通枢纽、绿博—白沙组团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项目143项,完成投资110亿元。支持高校园区和职教园区建设,引进更多技术性、经营性高端人才,建设人力资源高地,为郑州都市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不断完善中心城区服务功能。优化中心城区形态布局,实施城市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加快新力热电厂等热源项目建设,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快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电网建设和老城区电网改造。推进刘湾等4个自来水厂建设。新建改造市区燃气管网60公里,新增居民用户8万户。加快推进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加强城市道路等市政设施维护与更新。加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抓好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开工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保持客货运稳定增长。启动上街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前期工作。配合推进干线铁路建设,力争石武客专郑州段上半年建成投用、郑徐客专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郑渝铁路、郑济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完成郑开、郑焦城际铁路线下工程,加快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施工建设。配合做好连霍、京港澳高速升级改造工作。持续加快“畅通郑州”建设。坚持公交优先,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开辟公交线路10条以上,新购置公交车500辆。强力推进“两环十五放射”道路建设,加快城市出入市口互通立交、京沙快速通道、三环快速化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2号线一期建设,开工建设1号线二期和4号线部分工程,做好其他线路前期工作。优化城市路网结构,解决金水路、花园路等城市主干道的拥堵问题,优化连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的支线路网,推进道路微循环和路口渠化工作,新增停车泊位5万个,理顺停车场管理体制,实行差别化收费,加快城市智能交通指挥调度体系建设,提升城市交通畅通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推进常西湖生态公园、滨黄河森林公园、南水北调带状公园建设,规划建设郑州第二植物园、第二动物园等大型公园绿地,市区新增绿地7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强造林绿化工作,抓好生态廊道、苗木花卉产业带、森林公园体系和森林组团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设,完成造林19万亩,创建6个林业生态乡(镇)和100个林业生态村。实施生态水系工程,打好生态水系截污攻坚战,打造滨水生态景观。加强空气质量和水环境治理,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开展PM2.5监测和分析研究治理工作。强化城市管理。按照权责一致、重心下移的原则,确立城市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健全精修精养、应急服务、有偿整改等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持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整治活动。切实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水平。

(六)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升郑州都市区建设原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和自主创新体系。持续深化改革。主动加强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政策支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融资平台整合步伐,重点培育2至3家大型投融资企业集团;鼓励大型企业和城投企业发行债券,支持信托融资,积极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上市后备企业。深化国企改革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和经济发达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深化农村改革,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引导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开展农村集体林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深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财税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三大平台”和航空、铁路、公路“三大口岸”的作用,高标准规划建设郑州国际陆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深度参与国内外产业链分工调整。持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引导优势行业开展对外合作,支持优势企业承揽大型境外工程项目并带动设备和技术出口,提高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服务外包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本地服务外包骨干企业,积极申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重大产业项目、企业总部、高端人才、研发检测平台等方面,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开展一系列招商活动,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做好280个在建、签约、在谈项目的推进落实工作,确保项目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提升招商引资工作实效。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建设创新型试点城市为载体,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工程。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力争全市专利授权量突破8000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

(七)切实加强文化建设,提升郑州都市区软实力。发挥古都优势,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道德讲堂”和志愿者活动,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实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不断创新内容、创新载体、创新机制,推动郑州向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迈进。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要求的中部地区标准。加快各级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郑州市图书馆新馆,推进郑州群艺馆东区新馆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推出一批在全国有较强影响力的精品力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项目、科技和品牌带动,扶持影视动漫、演艺娱乐、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园区、特色文化街区,加快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扶持小樱桃、小小说等优势品牌加快发展。继续举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等活动。推进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创新。编制《大遗址郑州片区建设总体规划》,加快建设郑州大河村遗址、郑韩故城、西山古城等一批大遗址公园,加快建设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新馆等一批博物馆。加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和宣传推广。

(八)着力民生事业发展,提升郑州都市区保障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打造郑州都市区和谐环境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围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医教保”,加大投入,办好省、市民生实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亿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城镇就业再就业13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大力开发劳动就业岗位,帮助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落实好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确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位数增长。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落实力度。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促进职工收入与企业收入同步增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政策规定,继续为企业退休人员增加基本养老金。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工伤保险工作,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以上、竣工2.9万套。制定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退出等办法,确保公平分配。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实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计划,市区新增优质中小学招生学位2.36万个。市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六县(市)城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0所以上。全市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4所,扶持200所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级,为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发放学前教育补贴。深化学区制改革,推进多样化特色办学模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市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重组,推动宜居职教城建设。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协调发展。重视高等教育发展,提升郑州师范学院本科办学水平,力争郑州幼师升专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加快市三院北区医院、市儿童医院东区医院和宜居健康城项目建设进度。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优质医疗资源促进计划,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9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温暖工程”。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发展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制定实施新十年《郑州妇女发展规划》和《郑州儿童发展规划》。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增强群众身体素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郑州都市区和谐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健全源头预防的矛盾排查化解体系。完善社情民意调查分析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了解民情民意。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认真解决好土地征用、城市建设拆迁、企业改制、涉法涉诉等领域的突出问题。规范担保公司运营,妥善化解金融风险。大力开展法律援助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加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力度。健全社会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平安郑州建设,依法打击黑恶势力、严重暴力和多发性侵财犯罪。加强社会管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形成责任明确、程序规范、反应迅速的群防群治体系。进一步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技防全覆盖。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预知、预防、应急处置能力。支持新郑市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管理服务。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鼓励支持公办养老机构对社会开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空巢老人独居问题。关注关爱留守流动儿童,新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40个。全面提升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行县(市、区)直管社区体制试点,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深化“社区服务年”活动,统筹推进社区综合创建。拓展物业管理服务功能,实施老旧小区物业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健全物业公司信用评价、服务质量评价和末位淘汰机制,积极推进物业服务向新型农村社区延伸,逐步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安全体系建设。把安全放在发展的首位,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认真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切实解决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全面落实校车安全责任制。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规模以上餐饮服务企业信用达标升级活动。加强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持续净化网络环境。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社科研究、地方志、档案和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新疆哈密工作。

各位代表!

《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纲要(草案)》、《郑州市2012年民生“十大实事”(草案)》已印发会议,请予审议。

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更加注重提高主动服务意识,更加注重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积极作为,务实重干,奋发有为,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企、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加快建设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及时充实和更新信息发布内容,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充分发挥网络便捷高效优势,积极推进网络行政。深入推进“两转两提”,持续开展公务员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切实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协调效率和执行效率,营造良好发展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审批运行机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间,优化审批流程,推动政府工作有序高效运转。

(二)依法行政,科学决策。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接受其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坚持开门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和水平。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和过错追究。建立健全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

(三)强化责任,务实重干。强化政府工作责任,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完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跟踪落实机制,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提高政府执行力。坚持把务实重干贯穿于政府工作之中,大兴务实之风,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说实话、办实事、重实绩、求实效,责随职走、心随责走,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注重科学运作、有效运作。精简会议和文件,减少迎来送往,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以务实重干求发展,以务实重干谋跨越,以务实重干求突破。

(四)勤政为民,廉洁从政。深入贯彻中纪委十七届七次全会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遗余力为百姓办实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着力完善教育、制度、监督、问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政府公共资源管理,建设郑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大纠风和专项治理力度,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为人民谋利益。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

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美好前景激励着我们,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鼓舞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紧紧依靠全市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勤政务实的作风、埋头苦干的精神,努力开创郑州都市区建设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查看详情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郑州纤维水泥楼阁板

  • 2400*1200mm/OLD-A 水泥 韧性纤维
  • 欧拉德
  • 13%
  • 山东欧拉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加厚地板革

  • 规格:2×30m
  • 欧朗
  • 13%
  • 山西宏达伟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意大利风竹影涂料意大利风竹影

  • 环保涂料/华博墙艺漆/-成膜物质_天然树脂,成膜光泽度_底 有机材料
  • 华博墙艺
  • 13%
  • 郑州高新区华博墙艺装饰材料经营部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汗蒸房,洛阳汗蒸房

  • 重量:10kg/m-1 香柏木
  • 沈阳创新
  • 13%
  • 沈阳创新世纪桑拿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郑州18mm增强纤维水泥板

  • 2400*1200mm/OLD-A 水泥 任性纤维
  • 欧拉德
  • 13%
  • 山东欧拉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GTC14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NKR55LLW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BJ1041QC4S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高空工作

  • EQ1050T2
  • 深圳市2005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建筑、市政

  • 不分类别
  • 工日
  • 惠州市2014年12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政府工作汇报资料盒

  • A4
  • 106幅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3-17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3

  • 万兆光模块,支持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28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政务外网市政府节点--万兆光模块2

  • 万兆光模块,支持多模光纤 50/125μm 多模光纤、波长 850nm,传输距离 300m,
  • 60个
  • 2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26
查看价格

2012柴油

  • 0#柴油
  • 1L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12-19
查看价格

2012空调

  • 落地式2.0HP
  • 4台
  • 1
  • 普通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4-08-29
查看价格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2012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文献

2012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亳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41KB

页数: 25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2 年 1月 12日在亳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人民政府市长 沈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并请 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2011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11年,是新一届市政府任期的第一年, 是实施“十 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 市政 协的监督支持下, 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努力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圆满 完成了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 良好开局。 (一)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1年,全 市实现生产总值 626.7 亿元,同比增长 12.9%,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 省第 12位和第 9位,均比上年提高 1个位次;财政收入 62.17 亿元,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格式:pdf

大小:41KB

页数: 45页

1 2012 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2012年 1月 6日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 会议上 代理市长 陈建华 (备注:陈建华已于 1月 11日当选为广州市市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广州市人民政府, 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请予审议, 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和 2011 年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 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正确领导 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依法行政,积 极履行职责,和全市人民一道,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珠 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 2020年)》(以下简 称《规划纲要》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等 严峻挑战,全力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惠民生,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基本信息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人

连云港市市长杨省世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时间

2012年1月11日

连云港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背景

连云港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查看详情

201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简介

201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1日,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做2010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全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0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21.7亿元,增长12.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1.9亿元,增长1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9.1亿元,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34.8亿元,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21元,分别实际增长9.5%和7.8%。

(一)战危机保增长成效明显。全面落实中央、省战危机、保增长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以建补工、以三补二、以内补外、以轻补重、以高补低”的思路,出台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先后召开4次经济运行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扶持汽车和电解铝行业稳定生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的冲击,遏制了经济下滑势头。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年一般预算支出353亿元,增长22.3%;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17亿元,其中新增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电解铝储备、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等资金10.5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12.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309.9亿元。坚定不移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制定了新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重点工程356个项目。强化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2.2亿元,增长31.6%。鼓励和扩大消费需求,及时出台了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制定了拉动城乡消费、优化商贸网络布局、促进消费升级等17条具体措施,安排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把1312家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向170家重点服务企业派驻78个工作组;结构性减税30亿元,支持企业扩大投资;组织银企合作和产销对接,帮助企业克服生产经营困难。

(二)工业经济运行逐步好转。落实扶持政策,强化经济运行监测,突出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扶优扶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32.5亿元,增速由一季度的-5.3%提高到四季度的28.4%,全年增长11.2%;实现销售收入4727.4亿元,实现利润501.1亿元,分别增长9.3%和12.4%。落实国家、省十大产业振兴和调整规划,积极编制汽车工业、纺织服装、电子商务、铝工业、食品工业、电子信息等专项规划,制定了企业间协作联合、兼并重组、拓宽融资渠道等应对措施。充分发挥投资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工业投资完成926.4亿元,有60个项目投入超亿元,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生产基地、海马(郑州)年产30万台节能发动机等260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扶优扶强工程加快推进,57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13亿元。产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加快,加大了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39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实现销售收入2845.7亿元,增长20.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18个、工程研究中心40个,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83亿元,增长22%,我市被认定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通过验收。

(三)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壮大批零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增长13%。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编制了《郑州市现代化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和《郑州市商业网点规划》,有10家商贸流通企业年销售额超10亿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进,“家电下乡”工作深入开展,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加快实施。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郑州市商业银行更名为郑州银行,入驻郑州新区和签订入驻协议的金融机构累计达到53家;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19.1万亿元,增长22.8%。物流枢纽建设不断加快,编制了《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努力打造中西部领先的综合内陆无水港、重要的航空货运基地、辐射全国的区域分拨中心;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场站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河南进口物资公共保税中心(B型)等项目进展顺利。会展经济繁荣发展,全年举办全国药品交易会、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等大型展会84场,累计办展面积124万平方米,拉动经济增长100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新馆、商城遗址公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发放1亿元旅游消费券,接待国内外游客4167.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98.6亿元,增长16.6%;成功举办了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河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98.9万平方米,增长62.7%;销售金额514.8亿元,增长77.9%。中介咨询、动漫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66.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89家,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0个。农业综合开发稳步推进,改造中低产田10.5万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007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1平方公里,解决了3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1处,全市已有20万农村家庭用上干净高效的户用沼气。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102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5.1亿元。

(五)郑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郑汴新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把郑州新区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统一思想,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高速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机场至民权高速公路、四港联动大道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郑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陈三桥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郑新黄河公铁两用大桥、国际航空港配套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实施,68项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其中,海马(郑州)轿车生产基地微轿生产线等16个项目已竣工投产或试生产,郑州日产第二工厂等30个在建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共523亿元。投融资工作扎实开展,成立了郑州新区建设开发投资总公司,企业债券发行进展顺利。

(六)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3.3%。着力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配合做好石武、郑西、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作,郑州至焦作、郑州至开封、郑州至机场等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建设。市政重点工程进展顺利,65个城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是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南三环—嵩山路立交、天河北路等一批市政交通工程建成启用,京广路—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中心区铁路跨线桥、火车站西出口站前广场等工程加快推进。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文化路—东风路等8座下穿式隧道和8座人行过街天桥加快建设。改造背街小巷100条,完成6个积水点改造,完成雨污水改造工程41项,铺设管涵14公里。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建成试运行。快速公交通车运营。市区新建公园3个、游园16个,植物园一期竣工开园,新增绿地561万平方米。供水、供电、供气和防洪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中村和旧城改造稳步推进,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占道经营、早夜市、建筑垃圾运输、户外广告等专项整治活动,全市市容管理秩序逐步好转。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全面启用。卫星城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展开,《数字郑州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七)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上市工作,白鸽集团等企业改制工作进展顺利,华润集团控股郑州燃气,商业大厦重组正式启动。投融资体制进一步理顺,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式融资316亿元。全市新增上市企业4家,总数达到25家。同时,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正在抓紧推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并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抓住全球资本加快流动和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快速转移的重大机遇,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开展“南下北上”大招商活动,积极参加第四届中博会、中原文化澳洲行、台湾经贸文化交流等活动,特别是加大与中粮、中兵、中船等央企的战略合作,通过“大招商、招大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6.2亿美元,引进域外境内资金609.3亿元。支持外经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及时出台了加快外经外贸发展的意见和配套办法,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扩大出口规模。

(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积极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快推进耗能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8%,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控制在14.9万吨和5.42万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森林生态城建设成效明显,提前4年超额完成100万亩的栽植任务;建成2个林业生态县、100个林业生态村和8个林业生态模范村。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2天,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生态水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七里河、魏河、十七里河、十八里河、索须河二期、南部河道输水等主要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全部完工。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筹备工作加快推进,绿博园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工。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全面开工,移民安置工作进展顺利。

(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向人民群众承诺的“十大实事”全部完成。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达到171.6亿元,增长28.3%,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8.6%。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再就业1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5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10万人,22.7万企业离退休人员每月人均增加养老金123.8元,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3.2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3万、125万和410万,将全市国有和集体破产、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报销封顶线由3万元增至5万元。为城乡低保人员发放了生活救助物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和市区城乡低保一体化机制,并再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为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精神病患者和“三无”残疾人发放了生活救助金。新建、改扩建敬老院30所,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5%。全年累计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6万平方米,竣工103.7万平方米;廉租住房新开工15万平方米,建成2.04万平方米。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被评为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不断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全年累计开工建设18所中小学校,完成77所农村初中实验室装备任务,郑州师专升本已获国家评审验收通过,中央和省资金支持的11个中等职业教育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市六院、市七院和市疾控中心等项目主体完工,为全市96个乡镇卫生院各配备了1辆急救车,新建了1000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了50个乡镇文化站和800个农村文化大院。认真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成功举办了市第十届运动会。

(十)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和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等活动,持续推进“两转两提”,公务员队伍作风明显改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政协履行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沟通。办理省、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1155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5%以上。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全年制定政府规章12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3件;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检查和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深入开展“四严一创”,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治安大局稳定。信访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双拥模范城创建取得新进展。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统计、审计、侨务、对台事务、国防教育、民族宗教、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人防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援助江油四镇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我市经济社会能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深刻体会到,得益于认真坚持和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策并举,科学应对,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扩内需、保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并及时研究出台我市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开拓市场、服务企业、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关键环节,扎实开展了企业服务年、产销对接、项目观摩、大招商等活动。二是长短结合,统筹兼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辩证看待危机,处理好当前保增长与长远调结构促转型之间的关系,组织编制汽车、纺织服装、食品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力争危中求机、化危为机,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牢基础。三是抢抓机遇,重点突破,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郑州新区的规划建设,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导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着眼于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抓住全球产业大转移、国内需求大流动的重大机遇,开展“南下北上”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五是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把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办好“十大实事”,加大公共支出,改善公共服务,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

各位代表,在罕见的困难和挑战面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极其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郑州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危机中凸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需求不足的约束尚未根本性改变,出口形势不容乐观,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比较困难,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建设与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拥堵成为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农业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农民增收还比较困难;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服务型政府建设任重道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市属及以下企业进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8%和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2%,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87%和3.36%。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政府工作将重点实施“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即抓好一个载体、实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体系、做强四大产业、打好五大战役。抓好一个载体,就是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载体,解决好体制保障、要素支撑、项目落地等问题。实施两个规划,就是全面实施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郑州新区规划。建设三个体系,一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规划,扶持发展战略支撑产业;二是建设现代城镇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局面;三是建设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培育主体、丰富载体、完善机制、抓好科技专项,推动产学研结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四大产业,就是做强汽车和装备制造、物流商贸、文化创意旅游和电子信息产业。打好五大战役,就是打好结构调整、郑州新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市交通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战役。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将始终把握以下六个原则:一是始终把科学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互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二是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工作主线。抓紧培育战略性支撑产业和主导产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加大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三是始终把郑州新区建设作为“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面掀起新区建设高潮。四是始终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作为关键环节。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郑州的枢纽地位,加快建设铁路、公路、航空、信息“四港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造内陆无水港,着力构筑现代大都市交通体系,通过构筑大交通,带动大物流,形成大产业,建设大都市。五是始终把投资和消费作为强劲动力。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力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提高消费能力,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努力扩大出口份额。六是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标。在决策规划、推进发展时以民为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从而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2010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0年,市政府将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这一重要抓手和“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把保增长、保态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并加快实施现代工业体系规划和汽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建设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为目标,依托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郑州)、少林四大整车企业,强力推进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工程、宇通客车新增2万台客车产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中重卡汽车落户郑州;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配套设施体系建设,提升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能力,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创建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城市。依托大方桥梁、宇通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恒天集团新纺机、七一三所高科技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伏、新型电池产业,扩大绿色照明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软件服务产业,加快推进中科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基地等项目建设。以郑州纺织产业园服装生产基地、杉杉集团入驻、宏业纺织等项目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强力推进中粮(郑州)工业园、益海嘉里、双汇食品工业园、思念食品新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食品工业。加快中孚实业新建30万吨高档铝材生产线、宇通全铝车身公交车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城建设规划,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建工程,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航空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中心,加快推进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推动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行业建设,争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完善商业网点和流通体系,培育本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百货企业,鼓励并争取更多国际名牌入驻郑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实施《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期货、保险机构在郑设立总部,争取外资银行入驻郑州;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期货衍生产品,推进化肥、甲醇等品种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县域为单位组建农商行、农合行,支持郑州银行跨区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借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机构,尤其是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流转担保机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会展业,认真办好第十六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中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等重大展会。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以跨越式发展十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抓手,以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主动开展工作,优化建设环境,推动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配合推进石武、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和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建等工程,加快推进郑州至机场、郑州至开封、郑州至焦作城际轨道交通和郑汴物流通道工程,确保西绕城公路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竣工投用,确保四环快速路运行通车,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开工建设郑新快速通道、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航空港二期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城镇供水设施扩能升级和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热力、天然气管网和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步伐。强力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力争河南中烟150万大箱生产基地、恒天集团河南载货汽车基地、海马郑州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3个已签约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郑煤机高端液压支架、中船重工智能屏蔽门及电梯开发等一批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力争国电荥阳2×60万千瓦发电机组、旭飞液晶玻璃一期等76个项目按期达产。积极做好列入国家及省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突出抓好宇通年产3万台悬架等47个省“8511”投资促进计划项目、郑州日产年产4万台多功能商用车等19个省“双百计划”项目和华润电力1×60万千瓦发电机组等154个省“1074”项目,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85亿元。继续扩大民间投资,力争投资达到2000亿元。结合“十二五”规划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集聚区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2个。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联审联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代理制,坚决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不法行为。

(三)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社区便民店,支持大型百货、专业批发市场向二级城市布局网点。促进文化、旅游、信息、健身、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培育夜间消费,市内各区至少规划建设1条夜市步行街。全面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将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标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100个农村连锁超市,覆盖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建设新居。

(四)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补贴以现金形式直补给农民,认真落实国家小麦、稻谷等粮油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施《郑州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杨桥灌区5万亩现代示范区建设工程。实施自来水村村通工程,使40万农民群众用上自来水。统筹安排县乡公路、村镇交通设施,新修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座、大中型沼气工程60处。新建132座村镇垃圾中转站,形成“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村镇规划编制为契机,对现有村镇合理布局,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新农村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新承包经营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继续做好南水北调工程郑州段的移民安置、征地拆迁等工作。

(五)扎实推进郑州新区建设,努力构建复合型新城区。郑州新区作为全省和全市的“一号工程”,今年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年度投资达到410亿元以上,开发建设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善规划体系,争取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尽快报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概念规划和住房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力推动龙湖地区、高校和职教园区、航空港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加强交通和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5.3亿元。围绕项目建设,抓开工、抓进度、抓达产,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投资132.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兴郑州产业园及研发中心、深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团开发及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对土地实行一级垄断开发;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工作,继续探索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探索新型公共管理模式。

(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构建现代化大都市。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点,统筹协调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加快卫星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县域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探索实行宅基地换住房和承包地换社保,加快农民向市民转变,逐步把卫星城发展成为人口在30万以上、城区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构建大郑州都市圈。实施畅通工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按照“中心东移、功能外迁、降低密度、组团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地处交通拥堵路段的机关事业单位和长途汽车站、物流市场的外迁步伐,合理疏散人流、车流。投资118亿元,大力开展以交通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交通状况有明显改善。建设北三环—中州大道和经三路立交等9项立交工程,实现三环路快速畅通;开工建设京广路—沙口路快速通道,做好陇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构建市区交通“大十字”格局;开工建设一批下穿隧道工程。完善静态停车系统,在三环内建设公共停车场23处,设置停车泊位5360个。坚持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提高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文明出行教育,综合整治违章占道、违禁行驶、乱停车、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良行为,提升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治理堵塞严重的路口、路段。加强对火车站和二七广场等地区的管理,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改造市区100条背街小巷,为30条无灯道路安装路灯;新增公厕50个,新增设公厕指向标志2000个;新建南郊热源厂1个,铺装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新发展用户8万户;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乔木50万株;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大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改造,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开敞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城市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

(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完成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市图书馆新馆主体工程,启动商城遗址公园二期、黄帝故里二期、郑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护工程,开工建设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工程。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0个、农村文化大院500个,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0名。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创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引导扶持小樱桃动漫、华豫兄弟等文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大力扶持《小小说选刊》、《百花园》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加快发展旅游业,推动景区资源整合,深入推进与知名旅游企业战略合作,把嵩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开发建设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县衙、雁鸣湖等景区,使其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道路、游客集散中心、旅游标识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体育馆,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场(标准篮球场)两台(两个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场两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申办全国城市运动会,高标准举办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第十八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八)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务求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打造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盾构、生物医药、花卉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绿色新材料、环保产业、循环经济集聚区。强力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和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水泥、电解铝、焦炭等高能耗产业的新增产能,加强耐材行业资源整合。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程,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市区和各县(市)城区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加大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治理力度,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和噪声污染查处率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加强林业生态市建设,新增造林18万亩,建成林业生态乡镇12个、林业生态村100个。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开工建设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和潮河治理等项目,启动实施贾鲁河生态水系治理与河道复合型湿地建设工程,继续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

对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进行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定目标、定任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需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复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融资平台运行监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试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加快推进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兼并、收购工作;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调控、调节和导向作用;稳妥推进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及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持续有效地开展大招商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争取设立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进展情况督查通报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着力打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抓住外部需求回暖的有利时机,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努力实现出口恢复性增长。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航空口岸和东站货运口岸建设,推行“一站式”通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大实事”,认真解决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下岗人员和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推广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和住院支付比例;重视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社保、退伍安置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救助,新建“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30个;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居家托养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助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按托养人数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高度关注居家养老工作,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5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廉租补贴发放标准,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扶贫搬迁1800户6500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市区新建、改扩建15所中小学校,加快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全市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配齐学生用床和餐用桌椅;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自今年秋季起对具有郑州户籍并在郑州市属及县(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实现中职生免费教育,整合重组市区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快市九院老年关爱病房楼、市儿童医院(东区)项目建设,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迁建工程;新建796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全面完成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卫生所的任务,为新建村卫生所各配备2万元的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设备;构建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市区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急救站,为全市所有急救站各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基本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严格实行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江油四镇的对口援建工作。力争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施民生福利指标体系和科学发展评价体系为载体,扎实推进“两转两提”,坚持科学性,增强紧迫性,突出实效性,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加大推动力。

(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及时报告工作;积极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二)加快职能转变。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进公平准入,加强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特别是把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作为监管重点。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工作者队伍,完善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公共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稳步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

(三)转变工作作风。把求真务实的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抓落实,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急功近利。坚持改进会风、文风,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应酬和事务性活动。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建设节约型机关。加强公务员队伍能力和作风建设,建立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公务员创建活动,切实解决少数公务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完善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等制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继续开展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查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权钱交易、失职渎职、侵害群众利益等违纪违法行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勤俭办事,秉公用权,树立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公道正派、廉洁为民的新形象。

各位代表!

郑州是全省的重心所在,郑州的发展事关中原崛起,郑州的形象事关河南的形象。我们必须增强省会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各项工作走在全省的前列。

各位代表!

新的一年,郑州的发展蕴含着更大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勇争一流,为实现郑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助推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查看详情

2013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容

2013年2月20日在郑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 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