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3d全息影像技术技术原理

3d全息影像技术技术原理

全息技术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其第一步是利用干涉原理记录物体光波信息,此即拍摄过程:被摄物体在激光辐照下形成漫射式的物光束;另一部分激光作为参考光束射到全息底片上,和物光束叠加产生干涉,把物体光波上各点的位相和振幅转换成在空间上变化的强度,从而利用干涉条纹间的反差和间隔将物体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记录着干涉条纹的底片经过显影、定影等处理程序后,便成为一张全息图,或称全息照片;其第二步是利用衍射原理再现物体光波信息,这是成象过程:全息图犹如一个复杂的光栅,在相干激光照射下,一张线性记录的正弦型全息图的衍射光波一般可给出两个象,即原始象(又称初始象)和共轭象。再现的图像立体感强,具有真实的视觉效应,全息图的每一部分都记录了物体上各点的光信息,故原则上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原物的整个图像,通过多次曝光还可以在同一张底片上记录多个不同的图像,而且能互不干扰地分别显示出来。

全息原理是"一个系统原则上可以由它的边界上的一些自由度完全描述",是基于黑洞的量子性质提出的一个新的基本原理。其实这个基本原理是联系量子元和量子位结合的量子论的。其数学证明是,时空有多少维,就有多少量子元;有多少量子元,就有多少量子位,它们一起组成类似矩阵的时空有限集,即它们的排列组合集。全息不全,是说选排列数,选空集与选全排列,有对偶性。即一定维数时空的全息性完全等价于少一个量子位的排列数全息性;这类似"量子避错编码原理",从根本上解决了量子计算中的编码错误造成的系统计算误差问题。而时空的量子计算,类似生物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双共轭编码,它是把实与虚、正与负双共轭编码组织在一起的量子计算机。这可叫做"生物时空学",这其中的"熵",也类似"宏观的熵",不但指混乱程度,也指一个范围。从"源于生活"来说,应该指。因此,所有的位置和时间都是范围。位置"熵"为面积"熵",时间"熵"为热力学箭头"熵",其次,类似N数量子元和N数量子位的二元排列,与N数行和N数列的行列式或矩阵类似的二元排列,其中有一个不相同,是行列式或矩阵比N数量子元和N数量子位的二元排列少了一个量子位,这是否类似全息原理,N数量子元和N数量子位的二元排列是一个可积系统,它的任何动力学都可以用低一个量子位类似N数行和N数列的行列式或矩阵的场论来描述呢?数学上也许是可以证明或探究的。

1、反德西特空间,即为点、线、面内空间,是可积的。因为点、线、面内空间与点、线、面外空间交接处趋于"超零"或"零点能"零,到这里是一个可积系统,它的任何动力学都可以有一个低一维的场论来实现。也就是说,由于反德西特空间的对称性,点、线、面内空间场论中的对称性,要大于原来点、线、面外空间的洛仑兹对称性,这个比较大一些的对称群叫做共形对称群。当然这能通过改变反德西特空间内部的几何来消除这个对称性,从而使得等价的场论没有共形对称性,这可叫新共形共形。如果把马德西纳空间看作"点外空间",一般"点外空间"或"点内空间"也可看作类似球体空间。反德西特空间,即"点内空间"是场论中的一种特殊的极限。"点内空间"的经典引力与量子涨落效应,其弦论的计算很复杂,计算只能在一个极限下作出。例如上面类似反德西特空间的宇宙质量轨道圆的暴涨速率,是光速的8.88倍,就是在一个极限下作出的。在这类极限下,"点内空间"过渡到一个新的时空,或叫做pp波背景。可精确地计算宇宙弦的多个态的谱,反映到对偶的场论中,我们可获得物质族质量谱计算中一些算子的反常标度指数。

2、这个技巧是,弦并不是由有限个球量子微单元组成的。要得到通常意义下的弦,必须取环量子弦论极限,在这个极限下,长度不趋于零,每条由线旋耦合成环量子的弦可分到微单元10的-33次方厘米,而使微单元的数目不是趋于无限大,从而使得弦本身对应的物理量如能量动量是有限的。在场论的算子构造中,如果要得到pp波背景下的弦态,我们恰好需要取这个极限。这样,微单元模型是一个普适的构造,也清楚了。在pp波这个特殊的背景之下,对应的场论描述也是一个可积系统。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收费技术

  • 接口板、空气开关、避雷器、布线架、机柜等
  • 13%
  •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收费技术

  • 接口板、空气开关、避雷器、布线架、机柜等
  • 13%
  • 广州滕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全光谱筒灯(罗化独家技术让自然光在家里点亮)

  • 功率:7W/9W/12W
  • 罗化光源
  • 13%
  • 深圳市罗化光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全光谱筒灯(罗化独家技术让自然光在家里点亮)

  • 功率:7W/9W/12W
  • 罗化光源
  • 13%
  • 深圳市罗化光源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远距无线模块(配NB-IOT技术小口径水表)

  • NWM-HRI(配NB-IOT技术小口径水表)
  • 宁波
  • 13%
  • 宁波水表股份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10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6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5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技术工日

  • 工日
  • 深圳市2022年3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全息影像

  • 3mm 黑色喷砂不锈钢
  • 100m²
  • 1
  • 市场常规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02
查看价格

技术服务

  • 平台部署技术服务
  • 1项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13
查看价格

3D系统

  • 3D系统
  • 1自定义
  • 1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8-08-25
查看价格

技术人员成本

  • 技术工程师
  • 3人/月
  • 1
  • 新万基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11-02
查看价格

技术服务

  • 终端底层部署技术服务
  • 100项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5-13
查看价格

3d全息影像技术技术产品

随着人们逐渐不满足普通的 3D 立体成像带来的视觉效果,以及更多的数字全息技术和成像介质的研究成果的出现,出现了一批利用数字全息技术的产品,并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1.360全息幻影成像系统

360全息成像,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四面锥体。当观众的视线透过椎体的一个面时,通过表面镜射和反射,能够从椎体内的空间里看到自由飘浮的影像。

这套系统由柜体、射灯、分光镜、视频播放器等组成,利用分光镜成像原理,对产品实拍三维建模后将产品影像或三维模型叠加进场景中,不需任何辅助设备即可观看三维画面。这一产品主要用于展示细节丰富的物品,如汽车、珠宝、人物等。

2.全息投影

全息投影是近期非常流行的技术,它采用全息膜配合投影展示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全息影像,可以在玻璃、亚克力等材质上成像,将装饰性、实用性融为一体,成为现在一种前沿的市场推广手段。 2008 年美国 CNN 电视台首次在总统大选的报道中应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动用了 35 部高清摄像机,从各角度同时对主持人进行拍摄,拍摄的图像数据传输到 20 台电脑中进行合成处理,最终通过高清投影仪实现全息人像的真实再现。

全息投影技术是通过在空气或特殊镜片上形成立体影像,是全息摄影术的拟想发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观看全息影像的不同侧面。目前市摄影术的逆向展示,场上可实现的全系投影从技术上分为三种:

(1) 空气投影:美国麻省的一名 29 岁研究生发明了一种空气投影)技术,可以在气流墙上投影图像,并且使其具备交互功能。这一技术灵感来源于海市蜃楼原理,将图像投射在大片的水蒸气上,由于组成水蒸气的水分子震动不均衡,可以形成立体感很强的全息图像。

(2)激光束投影:日本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激光束来投射实体的全息影像投射方法。这一方法主要利用了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散开时,两者混合成的气体变成灼热的物质,并在空气中通过不断的小爆炸形成全息图像。 (3)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360度全息显示屏:将图像投影在高速旋转的镜子上,从而实现全息影像。

3.雾幕立体成像系统雾幕立体成像,也被称为雾屏成像,通过镭射光借助空气中的微粒,在空气中成像,使用雾化设备产生人工喷雾墙,利用这层水雾墙代替传统的投影屏,结合空气动力学制造出能产生平面雾气的屏幕,再将投影仪投射喷雾墙上形成全息图像。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全息显示

透射式全息

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属于一种最基本的全息显示图像。记录时利用相干光照射物体,物体表面的反射光和散射光到达记录干板后形成物光波;同时引入另一束参考光波(平面光波或球面光波)照射记录干板。对记录干板曝光后便可获得干涉图形,即全息显示图像。再现时,利用与参考光波相同的光波照射记录干板,人眼在透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在板后原物处观看到与原物完全相同的再现像,此时该像属于虚像。假如利用与参考光波的共轭光波相同的光波照射记录干板,即从记录干板右方射向记录干板而会聚一点的球面光波,则经记录干板衍射后会聚而形成原物的实像。

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清晰逼真,景深较大(仅受光波相干长度的限制),观看效果颇佳。但为确保光的相干性,需用激光记录与再现。采用激光也会带来其特有的散斑效应的弊病,即再现像面上附有微小而随机分布的颗粒状结构。

反射式全息

为克服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无法利用普通白光(非相干光)再现的缺陷,人们又发展了反射式全息显示图像。将物体置于全息板的右侧,相干点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将直接照射至全息板平面上的光作为参考光;而将透过全息板(未经处理过的全息板是透明的)的光射向物体,再由物体反射回全息板的光作为物光,两束光干涉后便形成全息显示图像。由于记录时物光与参考光分别从全息板两侧入射,故全息板上的干涉条纹层大致与全息板平面平行。再现时,利用光源从左方照射全息板,全息板中的各条纹层宛如镜面一样对再现光产生出反射,在反射光中观看全息板便可在原物处观看到再现的图像。

制作反射式全息显示图像时,通常采用较普通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更厚的记录介质(厚约15μm的感光乳胶层)。因干涉条纹层基本上与全息板平面平行,介质层内形成多层干涉条纹层,即反射层,故全息板的衍射相当于三维光栅的衍射,必须满足布拉格(Bragg)衍射条件,即仅有某些具有特定波长及角度的光才能形成极大的衍射角。由于具有这种选择性,反射式全息显示图象便可用普通白光扩展光源再现。这是其一大优点,同时亦消除了激光的散斑效应。近年来,该类全息显示图像已广泛应用于小型装饰物的三维显示,并已实现商品化,市面上将其称为"激光宝石"。反射式全息显示图象还可用作壁挂式显示,但制作屏幕较大的反射式全息显示图像技术难度较大;另一缺陷是其景深不太大,距记录介质平面较远处的图像有点模糊不清。

像面式全息

根据全息学的理论,对于普通透射式全息显示图像而言,当再现光波长与记录时的光波长不同,或再现光源为非理想点光源而有一定的空间扩展时,再现像点将会发生弥散而变得模糊,由上述两种因素造成的像点模糊量皆与象点和全息板的距离成正比。因此,假如记录时让物点落在全息板上或很靠近于全息板,则用普通白光扩展光源再现时,像点的模糊量仍小至可接受的程度。因实际物体难以直接"嵌入"全息板,故人们采用将物体通过透镜成像于全息板的附近,同时引入参考光波与其干涉的办法来记录全息显示图像,这样记录的全息显示图像称为像面全息显示图像,它可用普通白光扩展光源再现。显然,这种全息显示图像的景深也是有限的,距全息板平面愈远的像点愈模糊不清。

彩虹式全息

20世纪70年代末,一种新型全息显示图像即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Rainbow Hologram)问世,它可采用白光再现,图像清晰明亮,尤其适用于立体三维显示,倍受人们的重视。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是采用激光记录全息显示图像,用白光照射再现单色图像的一种全息显示技术。其基本特点是在记录系统中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个狭缝,其作用是限制再现光波,以降低图像的色模糊,从而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图像。有人曾系统地分析过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的成像过程。其基本记录方式以一步法为例,物体通过透镜成像于全息板附近,同时光路中设置一个狭缝来限制成像光的孔径。利用白光点光源以共轭方式照射全息板,便会同时再现物像与缝隙的实像。由于全息显示图像的基本作用相当于光栅,在白光照射下具有色散的作用,故不同颜色的狭缝像分布于不同的方位。当人眼从缝隙像左方观看全息板时,通过不同颜色的缝隙像便可观看到该种颜色的物像。当人眼上下移动时,物象会产生出宛如彩虹一样的颜色变化,这也是此种全息显示图像名称的由来。

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技术的问世给全息显示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并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将记录时的单缝变为多缝,可使同一角度观看的再现像具有与实物一样的彩色,或对黑白图像进行假彩色编码。因人们对色彩的分辨能力远远超过对灰度级的分辨能力,此种假彩色化法可极大提高对图像的判读能力。近年来还提出并实现了新型的双孔径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和大角度环形孔径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前一种可在普通白光扩展光源下,将再现象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并能由一体视对平面图像合成无需配戴眼镜观看的立体三维图像。后一种则将单缝孔径变为大直径的环形孔径,从而可实现360°环视的再现像,即在白光照射下,可绕全息板转一周以观看物体所有侧面的再现像。

合成式全息

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是指将一系列由普通拍摄物体的二维底片借助全息方法记录在一块全息软片(或干板)上,再现时实现原物体的准立体三维显示的一种技术。实现再现物体360°环视像的另一种有效方法便是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它可制成圆筒式,亦可制成平面式。这里以旋转物体为例说明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的制作技术。显然,假若将物体变为实际场景,则可制作立体电视;假若将转动物体变为一系列连续变化的二维图片,则可制成活动的动画。

这种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实际上是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与合成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这种方法在平面全息板上再现环视或立体活动图像,是极其诱人的。其缺陷是记录过程较为复杂,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这一缺陷已不再成为严重的问题。近年来,研制出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自动记录系统,并成功地由它制出像质颇佳的360°环视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

在合成式全息显示技术中,有一种可显示被拍摄物体动态过程的角度多路合成式全息显示技术,它是一种电影拍摄与全息拍摄完美结合的技术。它使用电影摄影机进行第一步记录,再在激光照射下用"全自动合成全息拍摄系统"将记录的二维电影片制成全息显示图像,它是一种实现了白光记录和白光再现被记录物动态过程的高层次全息显示技术。纵向多路合成的全息显示图像,由于采用了不同角度的视像进行合成,故称为角度多路合成式全息显示图像。它是一项集电影特技摄影、激光全息、光机电一体化、微机控制及纳米感光材料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最新技术。还有另一类纵向多路合成的全息显示图像,它是由对客体不同深度的一系列平面层拍摄的底片合成的。如医学中用X射线断层摄影(CT)或超声波断层摄影,可得到垂直于人体轴线方向的一系列平面图片。利用全息显示技术将其按原顺序、原间隔制成合成式全息显示图象,再现时则可观看到一系列纵向平行排列的透明平面图像。当这些像的纵向间隔小到一定程度时,观看者便如同观看原物的透明立体三维图像一样。纵向多路合成的全息图像亦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制作。

角度多路合成式全息显示技术具有发展前景的潜力。它可将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光学图像信息处理、纳米感光化学信息处理、影视技术多年来积累的视觉心理学及生理学深度感等方面的经验融合一体,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获得优质的三维空间立体影像。观看这种角度多路合成式全息显示立体影象时,无需配戴眼镜等附加装置。它是目前记录并显示伴有活动图象的三维立体影像的最佳方法。随着液晶显示技术及纳米级实时记录介质材料的研制开发,角度多路合成式全息显示技术将会发展成为新一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项目及值得巨大投入的研究课题。

模压式全息

上述各种全息显示图像的共同缺陷是复制较为烦琐,通常需采用激光源及光学器件,而且每复制一次皆需曝光、显影和定影等过程。为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一种可象印书一样大批量快速复制的模压式全息显示图像。其制作工艺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记录原版全息显示图像,这种全息显示图像的记录过程类似于彩虹式全息显示图像,但它属于浮雕型,即与光强分布相应的干涉条纹已转变为凹凸型沟槽状分布;

制作金属压模,即由原版全息显示图像经电镀和铸模等工序转为金属模板;

压印复制,通常是在透明塑料片上利用金属模板进行热压以得到复制的全息显示图像。这种模压式全息显示图像既可制成透射式,亦可将其表面镀以高反射率金属膜,使其变成反射式。模压复制技术涉及到光刻胶母版制作、电铸及全息模压技术,是全息显示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技术,它属于高层次的全息显示技术。

模压式全息显示图像的最大优点是可大批量生产。一个优质的模板可连续压印一百万次以上,故全息显示图像的成本大为降低。这种全息显示图像的制作现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防伪商标、各种证卡及艺术性显示等。常见的各种防伪标志便是一种反射式模压彩虹全息显示图像,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时,其色彩会发生一些变化。拟将合成式全息显示技术与模压技术有机结合一起,制成一种可360°环视或动画式模压全息显示图像。

计算机全息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近年来发展颇为迅速的计算机全息显示图像(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m),简称为CGH。既然全息显示图像属于一种干涉图样,假如能利用计算机直接产生出这种图样,则无需再采用光学设备实地记录了。这种方法既可完全节省光源及要求相当精密的光路设置,又能模拟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各种物体,故具有明显的简易性与灵活性。

计算机全息显示图像目前已在图像处理和干涉计量等领域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同样亦可应用于立体三维图像显示,仅是成像质量仍需作进一步的改进。值得指出的是将光学与电子学技术有机结合一起,发挥其各自的优势,将是实现立体三维显示的一种有效途径。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技术原理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发展史

人类之所以能感受到立体感,是由于人类的双眼是横向观察物体的,且观察角度略有差异,图像经视并排,两眼之间有6厘米左右的间隔,神经中枢的融合反射及视觉心理反应便产生了三维立体感。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将3D显示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人眼的视差特性产生立体感;另一种则是在空间显示真实的3D立体影像,如基于全息影像技术的立体成像。全息影像是真正的三维立体影像,用户不需要佩戴带立体眼镜或其他任何的辅助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裸眼观看影像。

1947年,匈牙利人丹尼斯 盖博 (Dennis Gabor)在研究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提出了全息摄影术(Holography)这样一种全新的成像概念。全息术的成像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以条文形式记录物体发射的特定光波,并在特殊条件下使其重现,形成逼真的三维图像,这幅图像记录了物体的振幅、相位、亮度、外形分布等信息,所以称之为全息术,意为包含了全部信息。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全息图像的成像质量很差,只是采用水银灯记录全息信息,但由于水银灯的性能太差,无法分离同轴全息衍射波,因此大量的科学家花费了十年的时间却没有使这一技术有很大进展。

由于全息摄影术的发明,丹尼斯 盖博在 1971 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1962 年,美国人雷斯和阿帕特尼克斯在基本全息术的基础上,将通信行业中"侧视雷达"理论应用在全息术上,发明了离轴全息技术,带动全息技术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技术采用离轴光记录全息图像,然后利用离轴再现光得到三个空间相互分离的衍射分量,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所需的图像,有效克服了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问题。

1969年,本顿发明了彩虹全息术,能在白炽灯光下观察到明亮的立体成像。其基本特征是,在适当的位置加入一个一定宽度的狭缝,限制再现光波以降低像的色模糊,根据人眼水平排列的特性,牺牲垂直方向物体信息,保留水平方向物体信息,从而降低对光源的要求。彩虹全息术的发明,带动全息术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 传统全息技术采用卤化银等材料制成感光胶片,完成全息图像信。

定影等后期处理,整个制作过程非常繁息的记录,由于需要进行显影、琐。而现代的全息技术材质采用新型光敏介质,如光导热塑料、光折变晶体、光致聚合物等,不仅可以省去传统技术中的后期处理步骤,而且信息的容量和衍射率都比传统材料较高。

然而,采用感光胶片或新型光敏介质,都需要通过光波衍射重现记录的波前信息,肉眼直接观察再现结果,这样难以定量分析图像的精确度,无法形成精确的全息影像。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古德曼和劳伦斯等人提出了新的全息概念---数字全息技术,开创了精确全息技术的时代。到了 90 年代,随着高分辨率CCD的出现,人们开始用 CCD 等光敏电子元件代替传统的感光胶片或新型光敏等介质记录全息图,并用数字方式通过电脑模拟光学衍射来呈现影像,使得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真正实现了数字化。

数字全息技术的成像原理是,首先通过 CCD 等器件接收参考光和物光的干涉条纹场,由图像采集卡将其传入电脑记录数字全息图;然后利用菲涅尔衍射原理在电脑中模拟光学衍射过程,实现全息图的数字再现;最后利用数字图像基本原理再现的全息图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数字干扰,得到清晰的全息图像。

数字全息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全息技术和电子成像技术结合的产物。它通过电子元件记录全息图,省略了图像的后期化学处理,节省了大量时间,实现了对图像的实时处理。同时,其可以进行通过电脑对数字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计算得到图像的强度和相位分布,并且模拟多个全息图的叠加等操作。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简介

全息显示的基本机理

全息学(Holography)自20世纪60年代激光器问世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基本机理是利用光波干涉法同时记录物光波的振幅与相位。由于全息再现象光波保留了原有物光波的全部振幅与相位的信息,故再现象与原物有着 完全相同的三维特性。换句话说,人们观看全息像时会得到与观看原物时完全相同的视觉效果,其中包括各种位置视差,这即是全息三维显示的理论依据。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全息才是真正的三维图像,而上述的各种由体视对合成的图像充其量仅是准三维图像(并无垂直视差的感觉)。20世纪80年代后,激光全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异军突起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激光全息技术中,全息显示技术由于更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倍受关注。它不仅可制出惟妙惟肖的立体三维图片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可将其用于证券、商品防伪、商品广告、促销、艺术图片、展览、图书插图与美术装潢、包装、室内装潢、医学、刑侦、物证照相与鉴别、建筑三维成像、科研、教学、信息交流、人像三维摄影及三维立体影视等众多领域,近年来还发展成为宽幅全息包装材料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白光再现全息技术可在白昼自然环境中或在普通白光照射条件下观看物体的三维图像,一直研究全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运用,期待自身的努力使得全息显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技术优势

1、 再造出来的立体影像有利于保存珍贵的艺术品资料进行收藏。

2、 拍摄时每一点都记录在全息片的任何一点上,一旦照片损坏也关系不大。

3、 全息照片的景物立体感强,形象逼真,借助激光器可以在各种展览会上进行展示,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

现今3D风盛行 也有一些伪3D电影 也就是前期不是采用的3D技术拍摄的 经过后期加工或者后期3D制作而成的伪3D影片 这样的3D呈现效果不是很好 如年初引进大片《创战纪》

查看详情

3d全息影像技术技术原理文献

光纤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解析 光纤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解析

光纤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解析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 9页

光纤光谱成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赵友全 王锦 范世福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300072 本文介绍了一项国外最新研制的纤维束成像压缩技术( FIC),应用该项技术 可以实现光学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成像。吸收光谱成像像实验测定了染色的百合茎 部切片的光学吸收分布情况,荧光光谱成像实验测定了红宝石荧光边界的移动,分 析了夹挤在两金刚石界面间的微晶红宝石粉的压力分布状况。 关键词: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光谱成像;光学纤维;显微镜。 1.引言 带电耦合器件( CCD)和红外聚焦平面阵列( FPA)探测器的发明推动了光谱 和化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一般而言,这个过程包括了三维数据空间的光谱成像 数据的采集,包括定义对象图像的两个空间轴和一个用化学方法测定图像每点处材 料的一维光谱尺度。过去获取这些光谱成像立方体的方法是运用液态晶体可调谐的 滤波器( LCTFS)或声 -光学可调滤波器(

LED显示屏虚拟像素及技术原理分析 LED显示屏虚拟像素及技术原理分析

LED显示屏虚拟像素及技术原理分析

格式:pdf

大小:1.1MB

页数: 13页

虚拟像素显示屏的原理 虚像素 LED 显示屏 是利用软件算法控制控制发光管,并使发光管参与到多个相邻像素 的成像, 虚拟屏是用较少的灯管实现较大的分辨率, 可以使 led 显示屏的像素分辨率提高 4 倍。 虚拟像素显示的定义 显示单元中每一点的红、绿、蓝显示组成部分均匀分布, 以配合像素的混色效果; 虚显 示点的表征颜色由相邻的红、绿、蓝像素混色构成。 虚拟像素的点是分散的,实像素的点 是凝聚的。虚拟像素的发光点在灯管间,实像素的发光点在灯管上。 虚拟象素的实现方法 按 2 红 1 绿 1 蓝设计好模组,那么实点与虚拟点的换算关系为:m =2m -1,m 为虚拟 点, n 为实点 。例如当 m=3 时,实点像素为 3×5 点阵,虚拟像素为 5×9 点阵。由此我们 可以得到,如果 n 是行 LED 灯管数、 m 是列 LED 灯管数,那么实像素显示的像素点是 m ×n ,虚拟像素显示的像素点

3D建模与3D打印技术应用内容简介

3D建模与3D打印技术应用主要涵括了两部分内容:3D建模和3D打印机的使用。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3D建模篇,主要是介绍Solidworks建模软件的使用;下篇是3D打印篇,主要介绍了各种技术的3D打印机,并详细介绍了市场上流行的FDM技术和SLA技术的3D打印机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3D建模与3D打印技术应用系统介绍了3D建模及3D打印的发展历程,利用大量图文从零基础教会读者3D建模,并详细解析了时下主流的多类3D打印机的特点及使用方法,配合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视频资料,教会读者正确使用常规3D打印机,大大提升创客开发的能力。

查看详情

3d显示器技术分类

不闪式3D技术

不闪式是偏光式的一种。偏光式3D技术也叫偏振式3D技术,英文为Polarization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偏光眼镜。偏光式3D技术的图像效果比色差式好,而且眼镜成本也不算太高,比较多电影院采用的也是该类技术,不过对显示设备的亮度要求较高。

偏光式3D是利用光线有"振动方向"的原理来分解原始图像的,先通过把图像分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两组画面,然后3D眼镜左右分别采用不同偏振方向的偏光镜片,这样人的左右眼就能接收两组画面,再经过大脑合成立体影像。因为偏光3D技术采用的是分光法成像原理,会使画面分辨率减半,难以实现真正的全高清3D影像,而且降低了画面的亮度。此外,偏光式3D技术对显示器的要求较高(达到240赫兹刷新频率)。

不闪式3D的优越性

不闪式的优越性归纳下来有几个方面 :

1.没有闪烁,能体现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不闪式3D没有电力驱动,可舒适佩戴眼镜并且全然没有闪烁感。因此可以尽情享受让眼睛非常舒适的3D影像。看实际测量闪烁程度的数据就能知道数据几乎是零,不会有头晕的状态出现。

2.可视角度广,观看不闪式3D电视时只要是在推荐距离内,在任何角度观看,它的画面效果、色彩表现力都不打折扣,可以在没有角度限制的情况下去享受完美震撼的3D影像。

3.能够用轻便舒适的眼镜享受3D影像。不闪式3D眼镜轻便、价格合理,还可以使用夹套眼镜让配戴眼镜的人也能舒服使用。

4.体现没有重叠画面的3D影像。画面重叠现象是因为右侧影像进入左侧眼睛或左侧影像进入右侧眼睛而发生的。不闪式3D所使用的特殊薄膜分离左右影像后体现3D影像,所以不会发生画面重叠现象,好像看到活生生的真实物体的立体影像。通过实际测量画面重叠的数据就能知道不闪式3D的重叠数据是人无法感知的水平。

缺点:

1、不能在水平实现3D全高清画面,3D画面清晰度减少一半,分辨率低(1920×540),不闪式1080p画面播放出来只有540p。

2、裸眼技术成本高,应用偏光式3D技术要求电视具备240Hz以上刷新频率。

近些年,各大知名厂商3D显示器不断涌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品牌主要有:联想、华硕、LG、三星、Acer以及优派。显然,这是个十分诱人的技术,绝对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如果游戏中使用这样的显示器,一定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激动。只可惜,还缺少足够的3D片源。

快门式3D技术

快门式3D技术是如今显示器中最常使用的一种。主要是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来实现3D效果,属于主动式3D技术。当3D信号输入到显示设备(诸如显示器、投影机等)后,120Hz的图像便以帧序列的格式实现左右帧交替产生,通过红外发射器将这些帧信号传输出去,负责接收的3D眼镜在刷新同步实现左右眼观看对应的图像,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摄像机拍摄不出来效果),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快门式缺点

一:眼镜的问题,首先眼镜是需要配备电池的,但是眼镜必须要戴着才能欣赏电视节目。

二:画面闪烁的问题,3D眼镜闪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主动快门式3D眼镜,3D眼镜左右两侧开闭的频率均为50/60Hz,也就是说两个镜片每秒各要开合50/60次,即使是如此快速,用户眼睛仍然是可以感觉得到,如果长时间观看,眼球的负担将会增加。

三:亮度大打折扣,带上这种加入黑膜的3D眼镜以后,每只眼睛实际上只能得到一半的光,因此主动式快门看出去,就好像戴了墨镜看电视一样,并且眼睛很容易发生疲劳。

快门式3D技术,靠眼镜来实现3D画面效果;不闪式3D技术,靠面板来实现3D画面效果。

裸眼式3D技术

裸眼3d显示器,由3d立体现实终端、播放软件、制作软件、应用技术四部分组成,是集光学、摄影、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软件、

3d动画制作等现代高科技技术于一体的交差立体显示系统。

裸眼3d显示技术是影像行业最新、前沿的高新技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平面图像给人们带来的视觉疲惫,也是图像制作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是一次质的变化,它以新特奇的表现手法,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良好优美的环境感染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裸眼式优点

一:无需借助任何辅助设备即可观看三维立体影像效果。

二:与当前世界3D显示器各厂商产品相比,有更高的亮度,对环境光线没有任何要求条件,适合各个场所的立体展示。

三:专门算法能有效去除摩尔纹,双眼没有障碍地接受视频图像,如身临其境。

裸眼式缺点

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查看详情

3D建筑技术效果

工料测量和项目管理行业的佼佼者德国哈特曼(Hartmann)公司,与德国最大的建筑软件公司RIBSoftwareAG通力合作,已经将“3D建筑模型技术”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阶段,他们可以用这种3D建筑模型技术管理建筑物生命周期的全部信息。

与其它软件建立的简单的3D模型不同,德国Hartmann公司应用的“3D建筑模型技术”以多视角的智能建筑构件为基础提供了一个完全的3D环境,是一个包含了全部建筑信息的3D中心数据库,可以跟踪建造一个建筑物所需的的所有组成部分。

在建筑物施工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从多个视角观察施工和进度对建筑物产生的效果,或者深入建筑内部,身临其境的感受建筑内部的空间效果。

应用这种“3D建筑模型技术”后,所有的建筑构件都是智能物体,是包含了特殊的建筑构件的工程量、造价、建造时间和属性等综合信息的智能化三维物体。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会显示你想得到的三个月甚至建筑物竣工以后的所有数据和3D效果。

“3D建筑模型技术”可以使工程师将从繁杂的图纸中解放出来。从此,“3D建筑模型”将是建筑项目管理过程的核心,所有的图纸效果、工程变更和工程数据都直接从模型中生成。

应用这种“3D建筑模型技术”后,无论对哪个视图进行修改,其它视图将随之变化,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设计、施工工艺和进度的改变对建筑物影响的效果。最终,成本、进度和以及质量控制三个关键指标全部关联,三者之一发生改变,其他两个也会更新。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