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投加量:三个组分各10-50mg/L(以商品计),可通过试验决定。
包装为25kg塑料袋
BC-208生物絮凝剂由三种功能成分构成,在形成絮体,实现絮凝功能的同时,还可以分别实现降磷、降COD和降低氨氮含量的功能,可使污水在悬浮物、色度、磷酸盐、COD及氨氮等指标大幅度降低。
絮凝:将溶液中不需要的成分通过絮状凝集方式去除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用到的助剂称为絮凝剂。絮凝剂有不少品种,其共通特点是能够将溶液中的悬浮微粒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或团块。絮凝剂简述如下:1 无机絮凝剂 ...
A-18分散剂是一种油溶性的分散剂,主要依靠其具有活性阴离子的特性在溶剂型产品将颜料表面的水分和空气赶走,改善颜料在油中分散性,与树脂连接,使颜料表面迅速被树脂包裹,从而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在分散稳定...
你好污水处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区别是:混凝剂指的是pac,聚合氯化铝,一般污水处理中使用的。价格在1200-2500之间。价格随着政策,天气,季节不稳定。絮凝剂指的是pam,聚丙烯酰胺,中高难度污水处理...
电厂、石化、城市等行业的污水处理。
12个月
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工艺及絮凝效果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的生产工艺及絮凝效果研究
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结构特征分析
以重庆唐家桥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活性微生物菌群进行了富集培养、分离纯化、絮凝活性测试,并采用显色反应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其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絮凝活性最强的优势菌种为酵母菌菌落,其絮凝率超过95%;该酵母菌菌落进行发酵培养、分离、提纯得到黄色晶体状的微生物絮凝剂,通过呈色反应和红外光谱分析,推测出该微生物絮凝剂为一种糖类物质及可能存在的官能团结构。
国外微生物絮凝剂的商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90年代,因不存在二次污染,使用方便,应用前景诱人。如红平红球菌及由此制成的NOC-1是目前发现的最佳微生物絮凝剂,具有很强的絮凝活性,广泛用于畜产废水、膨化污泥、有色废水的处理。我国微生物絮凝剂的制品尚未见报导。
微生物絮凝剂主要包括利用微生物细胞壁提取物的絮凝剂,利用微生物细胞壁代谢产物的絮凝剂、直接利用微生物细胞的絮凝剂和克隆技术所获得的絮凝剂。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物质为糖蛋白、粘多糖、蛋白质、纤维素、DNA等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5以上。
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从微生物体或其分泌物提取、纯化而获得的一种安全、高效,且能自然降解的新型水处理剂。由于微生物絮凝剂可以克服无机高分子和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本身固有的缺陷,最终实现无污染排放,因此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正成为当今世界絮凝剂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者早就发现,一些微生物如酵母、细菌等有细胞絮凝现象,但一直未对其产生重视,仅是作为细胞富集的一种方法。近十几年来,细胞絮凝技术才作为一种简单、经济的生物产品分离技术在连续发酵及产品分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絮凝功能的高分子有机物。主要有糖蛋白、粘多糖、纤维素和核酸等。从其来源看,也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此它具有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一切优点。同时,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工作已由提纯、改性进入到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筛选优良的菌种,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高效的絮凝剂的研究,因此其研究范围已超越了传统的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范畴。具有分泌絮凝剂能力的微生物称为絮凝剂产生菌。
最早的絮凝剂产生菌是Butterfield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1976年,Nakamura j.等人从霉菌、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菌种中,筛选出19种具有絮凝能力的微生物,其中以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uae)AJ7002产生的絮凝剂效果最好。
1985年,Takagi H等人研究了拟青霉素(Paecilomyces sp.l-1)微生物产生的絮凝剂PF101。PF101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啤洒酵母、血红细胞、活性污泥、纤维素粉、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等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1986年,Kurane等人利用红平红球菌 (Rhodococcuserythropolis)研制成功息生物絮凝剂NOC-1,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河水、粉煤灰水、活性碳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等均有极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是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剂的分子质量、分子结构与形状及其所带基团对絮凝剂的活性都有影响。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线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带支链或交联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剂产生菌处于培养后期,细胞表面蔬水性增强,产生的絮凝剂活性也越高。处理水体中胶体离子的表面结构与电荷对絮凝效果也有影响。一些报道指出,水体中的阳离子,特别是Ca2+、Mg2+的存在能有效降低胶体表面负电荷,促进"架桥"形成。另外,高浓度Ca2+的存在还能保护絮凝剂不受降解酶的作用。微生物絮凝剂高效、安全、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在医药、食品加工、生物产品分离等领域也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本书对生物絮凝剂及相关知识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内容既包括与生物絮凝剂相关的一些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也包括生物絮凝剂及其相关絮凝科学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全书共分12章。第1章绪言。第2章水,内容包括水的结构,水的循环,废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第3章絮凝技术,内容包括絮凝技术中的各种重要概念。第4章絮凝科学基础理论。第5章微生物学基础,内容包括细菌学、放线菌和真菌。第6章生物絮凝剂概况。第7章生物絮凝剂的制备。第8章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及其培养基。第9章生物絮凝剂的培养控制及其理化性质。第10章生物絮凝剂絮凝性质遗传学研究。第11章生物絮凝剂加工工程。第12章生物絮凝研究及应用现状。
副题名
外文题名 Prepa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flocculant
论文作者 宫小燕著
导师 栾兆坤研究员指导
学科专业 环境工程
学位级别 d 2002n
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学位授予时间 2002
关键词 絮凝剂 废水处理 给水处理 微生物絮凝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