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是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的简称,又称为循环活性污泥工艺。该工艺最早在国外应用,为了更好地将其引进,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污水处理新工艺,有关科研机构在实验室进行了整套系统的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CASS工艺处理常温生活污水、低温生活污水、制药和化工等工业废水的机理和特点以及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的效果,获得了宝贵的设计参数和对工艺运行的指导性经验。将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及不同种工业废水的工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并开发的CASS工艺与ICEAS工艺相比,负荷可提高1-2倍,节省占地和工程投资近30%。
2.1 CASS基本结构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在同一池子内周期循环运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2.2 CASS原理::在预反应区内,微生物能通过酶的快速转移机理迅速吸附污水中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经历一个高负荷的基质快速积累过程,这对进水水质、水量、PH和有毒有害物质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同时对丝状菌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污泥膨胀;随后在主反应区经历一个较低负荷的基质降解过程。CASS工艺集反应、沉淀、排水、功能于一体,污染物的降解在时间上是一个推流过程,而微生物则处于好氧、缺氧、厌氧周期性变化之中,从而达到对污染物去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
CASS法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滗水、闲置四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整。
3.1曝气阶段
由曝气装置向反应池内充氧,此时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同时污水中的NH3-N通过微生物的硝化作用转化为NO3--N。
3.2 沉淀阶段
此时停止曝气,微生物利用水中剩余的DO进行氧化分解。反应池逐渐由好氧状态向缺氧状态转化,开始进行反硝化反应。活性污泥逐渐沉到池底,上层水变清。
3.3 滗水阶段
沉淀结束后,置于反应池末端的滗水器开始工作,自上而下逐渐排出上清液。此时反应池逐渐过渡到厌氧状态继续反硝化。
3.4 闲置阶段
闲置阶段即是滗水器上升到原始位置阶段。
4.1 连续进水,间断排水
传统SBR工艺为间断进水,间断排水,而实际污水排放大都是连续或半连续的,CASS工艺可连续进水,克服了SBR工艺的不足,比较适合实际排水的特点,拓宽了SBR工艺的应用领域。虽然CASS工艺设计时均考虑为连续进水,但在实际运行中即使有间断进水,也不影响处理系统的运行。
4.2 运行上的时序性
CASS反应池通常按曝气、沉淀、排水和闲置四个阶段根据时间依次进行。
4.3 运行过程的非稳态性
每个工作周期内排水开始时CASS池内液位最高,排水结束时,液位最低,液位的变化幅度取决于排水比,而排水比与处理废水的浓度、排放标准及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等有关。反应池内混合液体积和基质浓度均是变化的,基质降解是非稳态的。
4.4 溶解氧周期性变化,浓度梯度高
CASS在反应阶段是曝气的,微生物处于好氧状态,在沉淀和排水阶段不曝气,微生物处于缺氧甚至厌氧状态。因此,反应池中溶解氧是周期性变化的,氧浓度梯度大、转移效率高,这对于提高脱氮除磷效率、防止污泥膨胀及节约能耗都是有利的。实践证实对同样的曝气设备而言,CASS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有较高的氧利用率。
5.1 工艺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较低
CASS的核心构筑物为反应池,没有二沉池及污泥回流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及初沉池。因此,污水处理设施布置紧凑、占地省、投资低。
5.2 生化反应推动力大
CASS工艺从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来看,当污水以相对较低的水量连续进入CASS池时即被混合液稀释,因此,从空间上看CASS工艺属变体积的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范畴;而从CASS工艺开始曝气到排水结束整个周期来看,基质浓度由高到低,浓度梯度从高到低,基质利用速率由大到小,因此,CASS工艺属理想的时间顺序上的推流式反应器,生化反应推动力较大。
5.3 沉淀效果好
CASS工艺在沉淀阶段几乎整个反应池均起沉淀作用,沉淀阶段的表面负荷比普通二次沉淀池小得多,虽有进水的干扰,但其影响很小,沉淀效果较好。实践证明,当冬季温度较低,污泥沉降性能差时,或在处理一些特种工业废水污泥凝聚性能差时,均不会影响CASS工艺的正常运行。实验和工程中曾遇到SV30高达96%的情况,只要将沉淀阶段的时间稍作延长,系统运行不受影响。
5.4 运行灵活,抗冲击能力强
CASS工艺在设计时已考虑流量变化的因素,能确保污水在系统内停留预定的处理时间后经沉淀排放,特别是CASS工艺可以通过调节运行周期来适应进水量和水质的变比。当进水浓度较高时,也可通过延长曝气时间实现达标排放,达到抗冲击负荷的目的。在暴雨时,可经受平常平均流量6倍的高峰流量冲击,而不需要独立的调节地。多年运行资料表明,在流量冲击和有机负荷冲击超过设计值2-3倍时,处理效果仍然令人满意。而传统处理工艺虽然已设有辅助的流量平衡调节设施,但还很可能因水力负荷变化导致活性污泥流失,严重影响排水质量。
当强化脱氮除磷功能时,CASS工艺可通过调整工作周期及控制反应池的溶解氧水平,提高脱氮除磷的效果。所以,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可以达到不同的处理水质。
5.5 不易发生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污泥沉降性能差,污泥与水无法在二沉池进行有效分离,造成污泥流失,使出水水质变差,严重时使污水处理厂无法运行,而控制并消除污泥膨胀需要一定时间,具有滞后性。因此,选择不易发生污泥膨胀的污水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丝状菌的比表面积比菌胶团大,因此,有利于摄取低浓度底物,但一般丝状菌的比增殖速率比非丝状菌小,在高底物浓度下菌胶团和丝状菌都以较大速率降解底物与增殖,但由于胶团细菌比增殖速率较大,其增殖量也较大,从而较丝状菌占优势。而CASS反应池中存在着较大的浓度梯度,而且处于缺氧、好氧交替变化之中,这样的环境条件可选择性地培养出菌胶团细菌,使其成为曝气池中的优势菌属,有效地抑制丝状菌的生长和繁殖,克服污泥膨胀,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5.6 适用范围广,适合分期建设
CASS工艺可应用于大型、中型及小型污水处理工程,比SBR工艺适用范围更广泛;连续进水的设计和运行方式,一方面便于与前处理构筑物相匹配,另一方面控制系统比SBR工艺更简单。
对大型污水处理厂而言,CASS反应池设计成多池模块组合式,单池可独立运行。当处理水量小于设计值时,可以在反应地的低水位运行或投入部分反应池运行等多种灵活操作方式;由于CASS系统的主要核心构筑物是CASS反应池,如果处理水量增加,超过设计水量不能满足处理要求时,可同样复制CASS反应池,因此CASS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可随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它的阶段建造和扩建较传统活性污泥法简单得多。
5.7 剩余污泥量小,性质稳定
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泥龄仅2-7天,而CASS法泥龄为25-30天,所以污泥稳定性好,脱水性能佳,产生的剩余污泥少。去除1.0kgBOD产生0.2~0.3kg剩余污泥,仅为传统法的60%左右。由于污泥在CASS反应池中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消化,所以剩余污泥的耗氧速率只有10mgO2/g MLSS.h以下,一般不需要再经稳定化处理,可直接脱水。而传统法剩余污泥不稳定,沉降性差,耗氧速率大于20mgO2/g MLSS.h ,必须经稳定化后才能处置。
实践证明,CASS工艺日处理水量小则几百立方米,大则几十万立方米,只要设计合理,与其它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它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投资20%-30%,节省土地30%以上。当需采用多种工艺串联使用时,如在CASS工艺后有其它处理工艺时,通常要增加中间水池和提升设备,将影响整体的经济优势,此时,要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以确定采用CASS工艺还是其它好氧处理工艺。
由于CASS工艺的曝气是间断的,利于氧的转移,曝气时间还可根据水质、水量变化灵活调整,均为降低运行成本创造了条件。总体而言,CASS工艺的运行费用比传统活性污泥法稍低。
CASS法的特点与SBR相比,CASS法的优点是-其反应池由预反应区和主反应区组成,因此,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进水过程是连续的,因此,进水管道上无需电磁阀等控制元件,单个池子可独立运行;而SBR进水过程是间歇的,应用中一般要2个或2个以上池子交替使用。排水是由可升降的堰式滗水器完成的,随水面逐渐下降,均匀将处理后的清水排出,最大限度降低了排水时水流对底部沉淀污泥的扰动。 CASS法每个周期的排水量一般不超过池内总水量的1/3,而SBR则为3/4,所以,CASS法比SBR法的抗冲击能力更好。
2.1 CASS基本结构是: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池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其主反应区后部安装了可升降的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
这个没有标准的,一般按照污泥负荷、水量、周期这几个参数来计算就好了,还有就是选择区的计算,可以参考已有成功案例来计算。
没懂你的意思 你都说了要用cass工艺,那你还想要什么?莫非你想要人家直接帮你把方案做了?!
6.1 水量平衡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通常是不均匀的,如何充分发挥CASS反应池的作用,与选择的设计流量关系很大,如果设计流量不合适,进水高峰时水位会超过上限,进水量小时反应池不能充分利用。当水量波动较大时,应考虑设置调节池。
6.2 控制方式的选择
CASS工艺的日益广泛应用,得益于自动化技术发展及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CASS工艺的特点是程序工作制,可根据进水及出水水质变化来调整工作程序,保证出水效果。整套控制系统可采用现场可编程控制(PLC)与微机集中控制相结合,同时为了保证 CASS工艺的正常运行,所有设备采用手动/自动两种操作方式,后者便于手动调试和自控系统故障时使用,前者供日常工作使用。
6.3 曝气方式的选择
CASS工艺可选择多种曝气方式,但在选择曝气头时要尽量采用不堵塞的曝气形式,如穿孔管、水下曝气机、伞式曝气器、螺旋曝气器等。采用微孔曝气时应采用强度高的橡胶曝气盘或管,当停止曝气时,微孔闭合,曝气时开启,不易造成微孔堵塞。此外,由于CASS工艺自身的特点,选用水下曝气机还可根据其运行周期和DO等情况适当开启不同的台数,达到在满足废水要求的前提下节约能耗的目的。
6.4 排水方式的选择
CASS工艺的排水要求与SBR相同,当前,常用的设备为旋转式撇水机,其优点是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节、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水排出。
CASS工艺沉淀结束需及时将上清液排出,排水时应尽可能均匀排出,不能扰动沉淀在池底的污泥层,同时,还应防止水面的漂浮物随水流排出,影响出水水质。当前,常见的排水方式有固定式排水装置如沿水池不同深度设置出水管,从上到下依次开启,优点是排水设备简单、投资少,缺点是开启阀门多、排水管中会积存部分污泥,造成初期出水水质差。浮动式排水装置和旋转式排水装置虽然价格高,但排水均匀、排水量可调、对底部污泥干扰小,又能防止水面漂浮物随出水排出,因此,这两种排水装置当前应用较多,尤其旋转式排水装置,又称滗水器,以操作灵活、运行稳定性高等优点受到设计人员和用户的青睐。
6.5 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① 冬季或低温对CASS工艺的影响及控制
② 排水比的确定
③ 雨季对池内水位的影响及控制
④ 排泥时机及泥龄控制
⑤ 预反应区的大小及反应池的长宽比
⑥ 间断排水与后续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及水量匹配问题。
CASS工艺优缺点
CASS工艺介绍 1原理概述 CASS(Cyclic-Activated-Sludge-System )是周期循环活性 污泥法的简称。 最早产生于美国, 90年代初引入中国, 目前, 由于该工艺的高效和经济性,应用势头迅猛,受到环保部门 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已成功应用于生活污水、 食品废水、 制药废水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CASS法工作原理 如下图所示: CASS工艺曝气池由三个反应区(选择区、次反应区和主 反应区)组成。在反应器的前部设置了生物选择区,后部设 置了可升降的自动滗水装置。其工作过程可分为曝气、沉淀 和排水三个阶段,周期循环进行。污水连续进入预反应区, 经过隔墙底部进入主反应区,在保证供氧的条件下,使有机 物被池中的微生物降解。根据进水水质可对运行参数进行调 整。 2工艺特点 CASS工艺是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SBR)的反应池沿长度方向 分为两部分, CASS
CASS工艺计算
第二章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图 工艺说明:处理水主要分三部分:一、物理处理部分:进水经格栅后,大部分悬 浮物被阻截,之后进沉淀池,水质水量得到调节, 大部分污泥下沉。 再进沉淀池, 调节水质水量。二、生化处理部分:污水由泵抽入 CASS池,进入生化处理阶段, 经 CASS池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四阶段后水质几近可达到要求。加药后外排。 三、污泥处理部分,从沉淀池和 CASS池出来的污泥进污泥浓缩池,上清液直接 外排。含泥量多的由污泥泵抽入脱水机房,由袋式压滤机压滤成泥饼外运。 第三章 计算 第一节 污染物去除效率 : 2.主要的计算公式: (1) 格栅的间隙数 0.5(sin ) /n Q bvh (2) 格栅宽度 ( 1)B S n bn (3) 栅后槽总高度 1 2H h h h (4) 栅前扩大段长度 1 1( ) / 2tanL B B (5) 栅后收缩段长度 2 1 / 2L L
CASS工艺是由Goronszy教授在ICEAS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改进型SBR工艺。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并不需要很高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进行约20%的污泥回流)。
CASS主要技术参数及参考值:
污泥负荷:0.1~0.2kgBOD5/(kgMLSS.d);
污泥龄:15~30d;
生物选择器、厌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1:5:30;
最大设计水深:5~6m;
MLSS:3500~4000mg/L;
反应区的充水比:30%~40%;
单池循环周期:4.0h(进水、曝气2h,沉淀1h,滗水、排泥1h);
滗水器(旋转式)的堰口负荷:20~30L/(m.s):
什么是CASS工艺?
CASS工艺是由Goronszy教授在ICEAS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改进型SBR工艺。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并不需要很高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进行约20%的污泥回流)。
CASS主要技术参数及参考值:
污泥负荷:0.1~0.2kgBOD5/(kgMLSSd);
污泥龄:15~30d;
生物选择器、厌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1:5:30;
最大设计水深:5~6m;
MLSS:3500~4000mg/L;
反应区的充水比:30%~40%;
单池循环周期:4.0h(进水、曝气2h,沉淀1h,滗水、排泥1h);
滗水器(旋转式)的堰口负荷:20~30L/(ms)。
CASS工艺
CASS工艺是由Goronszy教授在ICEAS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改进型SBR工艺。对于一般城市污水,CASS工艺并不需要很高的预处理,只需设置粗格栅、细格栅和沉砂池,无需初沉池和二沉池,也不需要庞大的污泥回流系统(只在CASS反应器内部进行约20%的污泥回流)。
CASS主要技术参数及参考值:
污泥负荷:0.1~0.2kgBOD5/(kgMLSSd);
污泥龄:15~30d;
生物选择器、厌氧区、好氧区的容积比:1:5:30;
最大设计水深:5~6m;
MLSS:3500~4000mg/L;
反应区的充水比:30%~40%;
单池循环周期:4.0h(进水、曝气2h,沉淀1h,滗水、排泥1h);
滗水器(旋转式)的堰口负荷:20~30L/(ms):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