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分流旋翼式蒸汽流量计是用于计量流过管道内饱和及低过热蒸汽的质量流量计,系现场直读累积式,特别适用与中小企业的蒸汽计量,可为锅炉节能提供可靠的依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特点为:流量计主要由节流体,阻尼器和指示器三大部件组成,是一种差压——分流原理仪表,被测介质蒸汽进入流量计节流体后,一部分通过主管道的节流孔板,一部分经分流管流经喷嘴,射流到叶轮上,对叶轮形成转矩,使叶轮带动转子轴旋转,在转子轴的下部装有阻尼叶片,安装在注满阻尼液的阻尼室中,使叶轮转动受到制约,所以它的转速比蒸汽的喷速慢得多,因此,叶轮能有效地吸收蒸汽喷速的动能,使它的旋转速度与蒸汽喷射造成的转矩及阻尼力相对应,并形成一确定量的关系,叶轮转速与流量成正比。
特点
1、流量计为机械型仪表,结构牢固,安装、使用和维修方便。用被测蒸汽作动力源,无需外接动力源;
2、配有三种规格孔板,流量范围广;
3、在工况压力改变后,可方便地进行压力调节;
4、采用磁连接,密封性能好。
一、用途及特点
LFX分流旋翼式蒸汽流量计,是测量蒸汽累积质量流量的的专用仪表,具有机械式和智能式两种结构型式;通过指示器表盘(机械式)或液晶显示屏(智能式)现场显示,精确的读出流过该表的全部蒸汽的质量,也可输出脉冲信号,同时具有手动压力补偿或自动温度补偿功能。由于该流量计结构简单,价位适中,测量范围度宽,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纺织、供热等部门需要蒸汽流量计量的场合。
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1、测量介质 饱和蒸汽、微过热蒸汽
(过热度≤20℃)
2、公称通径 02; 05; 08; 10;
3、最高工作温度 183℃(02)
240℃(05; 08; 10);
4、环境温度 仅对智能式要求0℃~55℃
(超此温度特殊订货)
5、使用压力范围 0.03-1.0 MPa(02)
0.05-1.6 MPa(05; 08; 10);
6、安装方式 水平安装
7、密度补偿方式 机械式为手动压力补偿;智能式为自动温度补偿。
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要求
1、测量介质 饱和蒸汽、微过热蒸汽
(过热度≤20℃)
2、公称通径 02; 05; 08; 10;
3、最高工作温度 183℃(02)
240℃(05; 08; 10);
4、环境温度 仅对智能式要求0℃~55℃
(超此温度特殊订货)
5、使用压力范围 0.03-1.0 MPa(02)
0.05-1.6 MPa(05; 08; 10);
6、安装方式 水平安装
7、密度补偿方式 机械式为手动压力补偿;智能式为自动温度补偿。
LFX型分流旋翼式蒸汽流量计如何调整? 主要是根据工况设定好蒸汽压力,应为设定压力就设定了蒸汽密度,对计量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 ,
涡街流量计开始逐渐取代分流旋翼式蒸汽流量计了,不锈钢涡街流量计、防爆型涡街流量计就是为了更复杂更专业的行业所设计研发的。
表盘上有标的,你看一下
内部结构和安装示意图
湿气体及蒸汽流量计安装精度的提高
提高蒸汽测量精度历来是工程上的关键点,差压式流量计及配套孔板的精度越来越高,而不可忽视的安装,对系统精度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主要问题。笔者就差压式标准孔板和平衡式流量计(多孔孔板)安装时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举例、分析,以使大家关注。
蒸汽流量测量和蒸汽流量计
从分析蒸汽特性入手,详细介绍了各种流量仪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测量蒸汽流量的最佳方案。
FL-2型分流器、FL-2B型分流器、FL-2F型风冷平板分流器、FL-2S型水冷平板分流器、FL-2D型分流器(DIN43703 shunt)、FL-13型分流器(俄罗斯型分流器)、FL-15型美式分流器、FL19型电焊机分流器、FL-21出口型分流器(台湾型分流器)、FL-27型0.2级分流器、FL-29型分流器、FL-39型分流器
由于雨水污染轻,经过分流后,可直接排入城市内河,经过自然沉淀,即可作为天然的景观用水,也可作为供给喷洒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因此雨水经过净化、缓冲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时,让污水排入污水管网,并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污水再生回用。雨污分流后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率,避免污水对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显改善城市水环境,还能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这也是雨污分流的一大益处。
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将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实改善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2100433B
分流流板又叫热流道分流板它是热流道系统的中心部件,它将主流道喷嘴传输来的塑料熔体经流道分送到各注射点喷嘴。分流板可以使模具的型腔均匀填充,塑料平衡流动,系统热量平衡。分流板系列有X型、H型、I型、Y型、K型、其它等。热流道分流板的加热方式有两种,一是内加热,即设置加热棒在流道中,从流道内部加热塑料。另一种是外加热,一般是在与流道平行的方向上开设加热孔,内插加热棒或安装加热圈,从流道外部对流道进行加热。这两种方式相比较而言,内加热方式热效率较高,但是容易造成热流道系统内局部过热,而且增大了熔体的流动阻力;外加热方式虽然不会产生局部过热且流道内流动阻力小,流道容易加工,加热装置易购买,维修方便,但加热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