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Li2FeSiO4

Li2FeSiO4较LiFePO4是最近几年被发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的研究是源于研究Li–Fe–Si–O与磷酸铁锂具有相同的晶格稳定性效应,而这种效应是由稳定的的Si–O键带来的。

Li2FeSiO4基本信息

Li2FeSiO4相关信息

Li2FeSiO4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Anton Nyte′n等在2005年利用了固相法成功的合成了Li2FeSiO4。目前合成这种物质主要有:固相法、溶胶凝胶法。固相法合成Li2FeSiO4是用亚铁的盐和Li2SiO3 按化学比例混合在保护气下高温烧结而成,虽然方法简单,但该方法有着共同的缺点就是合成后的材料晶粒大,分布不均匀。溶胶凝胶法是合成Li2FeSiO4是R.Dominko,M.Bele,M.Gaberšček等在2006年用柠檬酸铁和硝酸铁按化学比例混合在保护气氛下高温烧结形成溶胶,然后再加入一定比例的氢氧化锂和二氧化硅混合在保护气氛和水热条件下加热保温得到最后的干凝胶,最后研磨而成。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得到的材料颗粒均匀性良好,但缺点就是工艺复杂不易控制。

由于电解质的原因,Li2MSiO4正极材料在实验中的电压只能在5V以内,而Li2MSiO4中只有Li2FeSiO4与Li2MnSiO4的充放电电位在5V以内,所以这两种材料就成为了研究的重点。相对于Li2FeSiO4,Li2MnSiO4有着很高的理论容量,但是由于自身电子电导率低而导致循环性和可逆性差的缺点阻碍了发展。Li2FeSiO4有着良好的可逆性和循环性,但较其它Li2MSiO4(M=Mn、Co、Ni)的缺点就是理论容量低,所以如何提高Li2FeSiO4的理论容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样研究Li2FeSiO4与研究LiFePO4一样也可以利用创新新的合成方法、改进合成工艺合成无杂质的Li2FeSiO4、细化晶粒大小制备纳米级材料、掺杂导电剂(如碳的包覆)、不同元素的取代和分析复杂的Li2FeSiO4的晶体结构等途径来提高Li2FeSiO4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查看详情

Li2FeSiO4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紫薇Li10

  • 胸径Ф10,高度400-450冠幅300-350
  • 17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20
查看价格

紫薇Li8

  • 胸径Ф8,高度350-400冠幅250-300
  • 7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20
查看价格

紫薇Li12

  • 胸径Ф12,高度450-500冠幅350-400
  • 14株
  • 3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20
查看价格

4APL2-4

  • 详见图纸,含图纸内所有元器件
  • 1台
  • 3
  • 西门子、ABB、施耐德、GE、海格、伊顿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12-30
查看价格

4-2AL4

  • 详见图纸
  • 1个
  • 1
  • 广东珠江牌、浙江正泰牌、朗明牌、佛山佛安牌、上海沃斯通牌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8-14
查看价格

Li2FeSiO4简介

硅酸亚铁锂

2005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Nyte′n博士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由于硅酸盐具有天然丰富及低成本等诱人的特点。以Li2FeSiO4为代表的Li2MSiO4(M为Co, Ni, Fe, Mn等过渡金属元素)一系列新型正极材料迅速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Li2FeSiO4较LiFePO4是最近几年被发现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的研究是源于研究Li–Fe–Si–O与磷酸铁锂具有相同的晶格稳定性效应,而这种效应是由稳定的的Si–O键带来的。

查看详情

Li2FeSiO4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Li2FeSiO4文献

采用PI/PTFE复合隔膜的Li/SOCl2电池的性能 采用PI/PTFE复合隔膜的Li/SOCl2电池的性能

采用PI/PTFE复合隔膜的Li/SOCl2电池的性能

格式:pdf

大小:170KB

页数: 3页

制备了一种具有超薄、高吸液率和良好热稳定性的Li/SOCl2电池用聚酰亚胺(PI)/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隔膜.通过SEM、同步热分析(STA)、吸液率及恒电流放电等方法,研究PI、玻璃纤维(GF)和PTFE隔膜的结构、热稳定性和吸液性能,以及复合隔膜对Li/SOCl2电池输出电压的影响.相对于采用GF/GF隔膜的电池,采用PI/PTFE复合隔膜的电池输出电压提升了0.130 V,热生成速率降低了39.4%.

玻璃中Fe2+/(Fe2++Fe3+)比值在浮法玻璃生产监控中的应用 玻璃中Fe2+/(Fe2++Fe3+)比值在浮法玻璃生产监控中的应用

玻璃中Fe2+/(Fe2++Fe3+)比值在浮法玻璃生产监控中的应用

格式:pdf

大小:170KB

页数: 3页

摘要:通过连续测试某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玻璃中Fe2+/(Fe2++Fe3+)比值,分析Fe2+/(Fe2++Fe3+)比值与气泡个数的变化规律,确定稳定生产过程中Fe2+/(Fe2++Fe3+)的比值。在浮法玻璃生产中控制Fe2+/(Fe2++Fe3+)比值能控制微气泡的产生,提高玻璃质量。

硅酸盐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结构演化的动力学模拟研究结题摘要

本项目结合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与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硅酸盐正极材料(Li2MSiO4等)的结构、电子结构及离子输运等特性,并对Li2FeSiO4等电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结构演化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原子和电子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了硅酸盐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结构相变等实验现象的物理本质,详细分析了Li2FeSiO4中高循环容量的可能性;同时,揭示了原始Li2MSiO4 (M = Mn, Fe, Co)材料及循环相变后的材料的锂离子扩散机制;探讨了硅酸盐正极材料中的替位/掺杂效应,特别是其对锂离子扩散及电子电导性质的影响,为硅酸盐正极材料改性以提高其电化学活性提供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方法;此外,在完成原计划研究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还拓展研究了氟化电极材料和层状材料潜在储能体系,以充实对项目中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与材料性能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后续的电极材料计算模拟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依据;并开始探索电极材料预测方法的开发及应用,希望能在后续的研究中对电极材料预测的方法与应用两方面有所突破,以更好发挥计算模拟研究在电极材料研究领域的作用。至今,本项目相关的正式发表文章17篇(SCI收录),并较好地完成了本项目的其他预期研究目标和结果。 2100433B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