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高频电磁场测试基地台、手机、无线网络、针孔摄影、电子无线产品业、电磁波检验测试厂办或居家环境电磁波防护评估、家用或无线电话电磁波辐射,微波炉泄漏侦测,无线通信应用( CW, TDMA, GSM, DECT )。
测量范围 | 38 mv to 11 v/m |
显示 | 3-3/4位数,最高读取3999 |
频率范围 | 10 MHz to 8 GHz |
计量单位 | mV/m, V/m, uA/m, mA/m, uW/m2, mW/m2, uW/cm2 |
分辨率 | 0.1 mV/m, 0.1 uA/m, 0.001 uW/m2, 0.001 uW/cm2 |
数据存储器 | 记录最大和平均值 |
报警功能 | 具有开/关,设定值可调 |
采样时间 | 1.5 Times Per Second |
操作温度和湿度 | 0 to 50 deg. C ( 32 to 122 deg. F ), Max. 80% RH |
电源 | 9V电池 |
重量 | 180克 |
尺寸 | 380 (L) x 80 (W) x 77 (H) mm |
大体的价钱在50-150之间。大超市应该有卖的。电磁辐射检测仪可用于电场、磁场辐射检测。电磁辐射预警器电磁辐射检测仪适用范围居家、办公室、户外、工业场所。电脑、电视、冰箱、高压线辐射检测;防辐射服、防...
电磁辐射是由同相振荡且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移动,其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与磁场构成的平面,有效的传递能量和动量。电磁辐射可以按照频率分类,从低频率到高频率,包括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产品概述 EDHZC-3型电缆故障测试仪是高科技的产物,可用现代经典的直流高压闪络法、冲击高压电感取样法、冲击高压电流取样法、低压脉冲法等多种测试方法,对各种类型动力电缆的短路故障、断路故障、...
手持式电磁阀性能测试仪的设计
针对传统的电磁阀测试设备体积庞大、不适合随身携带、操作者疲劳强度大等缺点,本文设计一种图形化人机界面、使用简单、测试精度高、安全可靠的手持式电磁阀性能测试仪器。该手持式电磁阀检测仪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可以方便的检测电磁阀响应特性及寿命等性能。
地下电磁波仪中锁相频率合成器的设计
结合在地下电磁波仪器中的应用,介绍了锁相环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地下电磁波仪器中的数字锁相环路(DPLL)频率合成方案以及锁相环路的设计,实际应用得到满意效果.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x射线、γ射线和波长更短的射线)的波长最短。
首先,无线电波用于通信等,微波用于微波炉,红外线用于遥控,热成像仪,红外制导导弹等,可见光是大部分生物用来观察事物的基础,紫外线用于医用消毒,验证假钞,测量距离,工程上的探伤等,X射线用于CT照相,伽玛射线用于治疗,使原子发生跃迁从而产生新的射线等。
无线电波1毫米~3000米(微波1毫米~1米)
红外线0.76微米~1毫米(其中:近红外短波为0.76~1.1微米,近红外长波为1.1~2.5微米,中红外为2.5~6微米,远红外为6~15微米,超远红外为15微米~1毫米)
可见光0.38微米~0.76微米
紫外线10纳米~0.38微米
X射线1皮米~10纳米
γ射线0.1皮米~1皮米
高能射线小于1皮米
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
雷达用的波长在3米到几毫米。
电磁辐射分类的英文缩写:
γ = 伽马射线
X射线:
HX = 硬X射线
SX = 软X射线
紫外线:
EUV = 极端紫外线
NUV = 近紫外线
红外线:
NIR = 近红外线
MIR =中红外线
FIR = 远红外线
微波:
EHF = 极高频
SHF = 超高频
UHF = 特高频
无线电波:
VHF = 甚高频
HF = 高频
MF = 中频
LF = 低频
VLF = 甚低频
ULF = 特低频
ELF = 极低频
电磁波名称 |
频率范围 |
波长范围 |
光子能量范围 |
周期范围 |
|||||
(可能存在的最低频电磁波) |
3.4×10-19Hz |
8.8×1026m |
1.4×10-33eV |
2.9×1018s |
|||||
无线电波 |
<300MHz |
>1m |
<1.24μeV |
>3.33ns |
|||||
微波 |
300MHz~300GHz |
1mm~1m |
1.24μeV~1.24meV |
3.33ps~3.33ns |
|||||
红外线 |
300GHz~400THz |
750nm~1mm |
1.24meV~1.65eV |
2.5fs~3.33ps |
|||||
可见光 |
红光 |
400THz~750THz |
400THz~480THz |
400nm~750nm |
620nm~750nm |
1.65eV~3.1eV |
1.65eV~2eV |
1.33fs~2.5fs |
2.07fs~2.5fs |
橙光 |
480THz~505THz |
595nm~620nm |
2eV~2.09eV |
1.98fs~2.07fs |
|||||
黄光 |
505THz~520THz |
575nm~595nm |
2.09eV~2.16eV |
1.92fs~1.98fs |
|||||
绿光 |
520THz~600THz |
500nm~575nm |
2.16eV~2.48eV |
1.67fs~1.92fs |
|||||
蓝光 |
600THz~700THz |
430nm~500nm |
2.48eV~2.89eV |
1.43fs~1.67fs |
|||||
紫光 |
700THz~750THz |
400nm~430nm |
2.89eV~3.1eV |
1.33fs~1.43fs |
|||||
紫外线 |
750THz~30PHz |
10nm~400nm |
3.1eV~124eV |
33.3as~1.33fs |
|||||
X射线 |
30PHz~30EHz |
10pm~10nm |
124~124keV |
33.3zs~33.3as |
|||||
伽马射线 |
>30EHz |
<10pm |
>124keV |
<33.3zs |
|||||
(可能存在的最高频电磁波) |
1.85×1043Hz |
1.62×10-35m |
7.67×1028eV |
5.39×10-44s |
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随着技术的发展,3KHz以下的极长波电磁波已经可以产生出来了,300GHz以上的光学波段(红外线)也逐渐可以用电子振荡技术产生了,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量子跃迁产生(如激光器)的层面上了,如今用电子技术产生的电磁波频率可以超过1000GHz(1THz),最高甚至可以达到几万GHz(几十THz)。
根据不同的传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进行划分,共分13段:至低频、极低频(ELF)、超低频(SLF)、特低频(ULF)、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和至高频,加上吉米波和忽米波,对应的波段从吉米波、至长波(百兆米波)、极长波(十兆米波)、超长波(兆米波)、特长波(十万米波)、甚长波(万米波)、长波(千米波)、中波(百米波)、短波(十米波)、甚短波(米波)、特短波(分米波)、超短波(厘米波)、极短波(毫米波)、至短波(丝米波)和忽米波(从分米波到毫米波的3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
段号 |
频段名称 |
频段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
波段名称1 |
波段名称2 |
波长范围(含下限不含上限) |
备注 |
-1 |
0.03~0.3赫 |
吉米波 |
10~1Gm |
/ |
||
0 |
至低频 |
0.3~3赫 |
至长波 |
百兆米波 |
1000~100Mm |
/ |
1 |
极低频 |
3~30赫 |
极长波 |
十兆米波 |
100~10Mm |
/ |
2 |
超低频 |
30~300赫 |
超长波 |
兆米波 |
10~1Mm |
/ |
3 |
特低频 |
300~3000赫 |
特长波 |
十万米波 |
1000~100km |
/ |
4 |
甚低频 |
3~30千赫 |
甚长波 |
万米波 |
100~10km |
/ |
5 |
低频 |
30~300千赫 |
长波 |
千米波 |
10~1km |
/ |
6 |
中频 |
300~3000千赫 |
中波 |
百米波 |
1000~100m |
/ |
7 |
高频 |
3~30兆赫 |
短波 |
十米波 |
100~10m |
/ |
8 |
甚高频 |
30~300兆赫 |
甚短波 |
米波 |
10~1m |
/ |
9 |
特高频 |
300~3000兆赫 |
特短波 |
分米波 |
10~1dm |
微波 |
10 |
超高频 |
3~30吉赫 |
超短波 |
厘米波 |
10~1cm |
|
11 |
极高频 |
30~300吉赫 |
极短波 |
毫米波 |
10~1mm |
|
12 |
至高频 |
300~3000吉赫 |
至短波 |
丝米波 |
1~0.1mm |
/ |
13 |
3000~30000吉赫 |
忽米波 |
0.1~0.01mm |
/ |
电磁波是由光子组成的,宇宙深处的星体发射的电磁波含有大量光子,光子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分散,距离星体越远,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光子数越少,表现为电磁波的能量的衰减。而电磁波频率的改变量很小。
自然界中各类辐射源的电磁波谱是相当丰富、相当宽阔的,与光电子成像技术直接有关的是其中的X线,紫外线,可见光线,红外线和微波等电磁波谱,它们的特征参量是波长λ、频率f和光子能量E。三者的关系是f=c/λ,E=hf=hc/λ和E=1.24/λ,式中,E和λ的单位分别是eV(电子伏)和μm,h为普朗克常数(6.6260755X10 J·S);c为光速,其真空中的近似值等于
对x线,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常用μm、nm表示波长;对无线电频谱,用Hz或m来分别表示其频率和波长;对高能粒子辐射,常用eV表示能量。
由物理学可知,“辐射”的本质是原子中电子的能级跃迁并交换能量的结果,低能级电子受到某种外界能量激发,可跃迁至高能级,当这些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受激电子落入较低能级时,就会以辐射的形式,向外传播能量。上述E=1.24/λ,正好将辐射的波长λ与其能量E联系起来。例如,E高-E低=1.24eV时,辐射的波长λ=1μm。2100433B
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电磁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波理论。他断定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1898年,马可尼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