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VPSA制氧站

工业制氧设备VPSA、PSA制氧设备 ,加压吸附真空解吸(简称VPSA)制氧设备,即穿透大气压 的条件下,利用VPSA专用分子筛选择性吸附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和水等杂质,在抽真空的条件下对分子筛进行解吸,从而循环制得纯度较高的氧气(90~95%)。VPSA能耗较低,设备越大其能耗越低。

VPSA制氧站基本信息

VPSA制氧站制氧机的发展情况

1891年,德国林德公司在冷冻机械制造公司的实验室开始空气液化工作。

1895年,林德教授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制成第一台液体空气装置。

1901年,林德公司在慕尼黑市建立低温设备制造车间。

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塔的空分设备制成。法国克劳特发明了膨胀机,在巴黎建立空气液化公司。

1903年,林德公司制成第一台工业性10m3/h的制氧机,采用高压节流的高压流程。

1910年,法国制成第一台采用中压带活塞膨胀机的中压流程的50m3/h制氧机。

1920年,德国海兰特发明了可生产液氧的高压带膨胀机的高压流程。

1924年,法兰克尔建议在大型空分设备是采用金属填料的蓄冷器代替一般的热交换器。

1926年,法兰克尔提出普通形式蓄冷器。

1930年,林德公司制成第一台工业规模的林德--法兰克尔装置,产量为255m3/h,纯度为99.5%O2 。

1932年,透平膨胀机第一次应用于林德--法兰克尔装置上。德国第一次在冶金和合成氨工业中用氧。

1939年,苏联创造了高效率的透平膨胀机,并开始研究全低压空分设备。

1947年,林德公司致力于全底压工业氧制造设备。苏联开始设计全低压流程的大型工业氧装置。

1949年,美国第一次在29000m3/h制氧机上应用板翘式换热器。

1952年,奥地利首先使用纯氧顶吹转炉炼钢,促使冶金用氧剧增。

1955年,美国大力发展导弹,消耗大量液氧作为助燃剂。

1957年,第一台自动操作的120吨/天制氧机制成。

1960年,日本完成了10000m3/h99.6%O2和10000m3/h99.99%N2的双高纯度的大型全低压设备。

1972年,法国制成世界上最大容量的纯氧空分设备:1700吨/天O2和1500吨/天N2 。

更大型的机组还在持续研究中。

查看详情

VPSA制氧站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 筒径:2400mm 筒高:8000mm 最大进水管径:DN800 处理水量:42000m3/d 水泵数量:2台
  • 13%
  • 广东惠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筒径:3800mm 筒高:16000mm 最大进水管径:DN1200 处理水量:80000m3/d 水泵数量:4台
  • 13%
  • 广东惠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筒径:3000mm 筒高:12000mm 最大进水管径:DN1000 处理水量:65000m3/d 水泵数量:3台
  • 13%
  • 广东惠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 2022-12-06
查看价格

  • 筒径:2000mm 筒高:6000mm 最大进水管径:DN600 处理水量:18000m3/d 水泵数量:2台
  • 13%
  • 广东惠恩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厂商期刊)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智能加压泵

  • 10000m3 加压泵扬程50米,功率180kw;远程智慧管理平台
  • 格兰富
  • 13%
  • 广州迪控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2022-12-06
查看价格

混凝土搅拌

  • 生产率15m3/h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土搅拌

  • 生产率50m3/h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土搅拌

  • 生产率60m3/h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4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土搅拌

  • 生产率60m3/h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3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混凝土搅拌

  • 生产率15m3/h
  • 台班
  • 汕头市2012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主机

  • 技术参数:量10立方/h,浓度93+-3%,重量848kg
  • 2台
  • 1
  • 中高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17-08-11
查看价格

专用空压机/排氮机

  • 1.名称:专用空压机/排氮机 2.型号:功率:18.68
  • 1台
  • 2
  • 中档
  • 不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08-11
查看价格

主机

  • 分子筛主机为原装整机进口,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变压吸附技术("PSA"技术);制氧机(主机)采用PLC控制,可根据医院用量的变化自动控制各套机组的开启及停止;全套设备采用单机组配置,产
  • 2台
  • 2
  • 中档
  • 含税费 | 不含运费
  • 2022-10-17
查看价格

系统

  • WH-ZYJ-40,1台配套螺杆空压机AS90A,3台空气储罐1.5m3,1台冷干机HAD-25,1台吸附系统65m3/h,4只四级净化过滤系统0058G-C
  • 1台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3-04
查看价格

主机

  • 能须通过国家级检测机构的检验,符合符合YY0505-2012标准.6)主机吸附塔上须具有自力式分子筛压紧装置,保证氧分子筛在过程中不出现粉化,并提高产量和氧分子筛使用寿命.7)主机
  • 2台
  • 3
  • 不限
  • 中档
  • 不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4-06
查看价格

VPSA制氧站1-2 变压吸附制氧的发展历史

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被发明以来,广泛地应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精制。

首先,1958 年,Skarstorm 申请专利并应用此技术分离空气。同时,Gerin de Montgareuil 和Domine 也在法国申请专利。两者的差别是,Skarstorm 循环在床层吸附饱和后,用部分低压的轻产品组分冲洗解吸,而Gerin-Domine 循环采用抽真空的办法解吸。

1960 年大型变压吸附法空气分离的工业化装置建成。

1961 年用变压吸附分离工艺从石脑油中回收高纯度的正构烷溶剂,并命名为Isosiv 过程,1964年完善了从煤油馏分中回收正构烷烃的工艺。

1966 年利用变压吸附技术提氢的四塔流程装置建成,20 世纪70 年代后采用四塔以上的多塔操作,并向大规模、大型化发展。

1970 年又建成分离和回收氧的工业化装置,用于环保工业污水处理生化的需要。同时被广泛用于从石脑油中提取正构烷烃,再经异构化,将异构化产物加入汽油馏分中,以提高其辛烷的Hysomer过程。

1975 年试制成医用富氧浓缩器,1976 年开发了用碳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的工艺并工业化,随后采用5A沸石分子筛抽真空制氮工艺。到1983年德国推出性能优良的制氮用碳分子筛。到1979年为止,约有一半的空气干燥器采用Skarstrom 的变压吸附工艺。变压吸附用于空气或工业气体的干燥比变温吸附更为有效。1980年开发了快速变压吸附工艺(又称为参数泵变压吸附)。

从20 世纪90年代起,由于电能紧张,变压吸附制氧又在炼钢等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2-1 我国对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研究

我国对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开发起步较早,从1966年开始研究沸石分子筛分离空气制氧技术;20世纪70年代PSA分离空气制氧在钢铁、冶炼和玻璃窑等工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多年来,由于技术力量分散,相互之间缺少联络,我国的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发展缓慢,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PSA分离空气制氧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有十几个单位相继开展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数套工业试验设备。这个时期开发的变压吸附制氧设备的共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采用高于大气压吸附、常压解吸流程,吸附塔有两个到四个;

(2)空气进入吸附塔前,经过脱水预处理;

(3)设备可靠性差,不能连续稳定运行,导致大部分设备报废;

(4)技术、经济指标落后。

20世纪80年代,原来从事变压吸附制氧装备研制单位的开发项目相继中止,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开发再次进入低谷。

1995年,美国锦绣国际企业集团ELEGANT旗下的昆山锦沪机械有限公司在河南洛阳钢铁厂建成VSAO-1000Nm3/h制氧机(注:刊物《冶金设备》有载),标志着变压吸附在我国正式进入工业领域,也标志着变压吸附在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九九四年,洛钢有关领导考虑到本厂现有深冷制氧机不能满足炼钢厂要求,且故障率较高的弊端,同时了解到变压吸附制氧机具有启动快、操作方便、维护量少等优点,对此新型制氧机颇为注重。当时在国内并无样版工程。为开拓国内市场,我司邀请洛钢有关技术人员分别考察了CATHAY PACIFIC SKK STEEL、JAKARTA PRlMA 等海外钢厂所用我司之变压吸附设备。考察团回国后便决定上一台1000Nm3/Hr变压吸附制氧设备,除厂房、土建部分外,由锦沪机械有限公司总承包。该设备于一九九五年五月份一次试车成功,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此项目是我国工业领域所用的第一台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期,变压吸附制氧技术逐渐成熟,有些产品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步入实用化阶段。在近十年内,通过不断地技术更新和研究开发,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从整体水平上看,我国在很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在新型高性能的吸附剂的研究,吸附流程的改进,理论分析研究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质量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等许多方面。2100433B

查看详情

VPSA制氧站工艺说明

VPSA制氧系统主要由鼓风机、真空泵、切换阀、吸附器和氧气平衡罐组成。原料空气经吸入口过滤器除掉灰尘颗粒后,被罗茨鼓风机增压至0.3-0.5barg而进入其中一只吸附器内。吸附器内装填吸附剂,其中水分、二氧化碳、及少量其它气体组分在吸附器入口处被装填于底部的活性氧化铝所吸附,随后氮气被装填于活性氧化铝上部的沸石分子筛所吸附。而氧气(包括氩气)为非吸附组分从吸附器顶部出口处作为产品气排至氧气平衡罐。

当该吸附器吸附到一定程度,其中的吸附剂将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通过切换阀利用真空泵对之进行抽真空(与吸附方向相反),真空度为0.65-0.75barg。已吸附的水分、二氧化碳、氮气及少量其它气体组分被抽出并排至大气,吸附剂得到再生。

VPSA的每个吸附器都交替执行以下步骤:

---吸附---解吸---冲压

上述三个基本的工艺步骤由PLC和切换阀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

VPSA型制氧机 1、 能耗比较低。产氧量越大,能耗也降低。 2、 维护成本低,动设备为罗茨鼓风机和罗茨真空泵,因其工作原理都为容积式,无油,极易维护。 3、 整套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动设备与制氧机是同步控制,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整套设备即可正常运行。 4、适合于中大型产量。

查看详情

VPSA制氧站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VPSA制氧站文献

制氧站设计规范 制氧站设计规范

制氧站设计规范

格式:pdf

大小:744KB

页数: 15页

——氧气站设计规范—— 氧气站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30-9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 1992年 7月 1日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氧气站的布置 第三章 工艺设备的选择 第四章 工艺布置 第五章 建筑和结构 第六章 电气和热工测量仪表 第七章 给水、排水和环境保护 第八章 采暖和通风 第九章 管道 第一章 总 则 第 1.0.1条 为使氧气站(含气化站房、汇流排间)的设计,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充分利用现有空 气分离(以下简称 “空分”)产品资源,坚持综合利用,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统筹兼顾,集中生产,协作供应, 做到安全第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特制定本规范。 第 1.0.2条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 一、单机产氧量

制氧站设计施工说明 制氧站设计施工说明

制氧站设计施工说明

格式:pdf

大小:744KB

页数: 9页

一、制氧站设计及施工说明(深冷制氧) 1 设计说明 本说明编制时,所示标准版本均为有效版本。所有标准均有修订的可能性, 使用标准的各方应注意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 1.1设计依据 (1)×××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合同号; (2)×××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及批文(含附件) ; (3)×××制氧机厂提供的制氧设备资料和 ×××厂(公司)提供的空压机和其 他辅机设备资料; (4)设计规程、规范 《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0-91 《深度冷冻法生产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 GB 16912-2008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程》 GB50316-2000(2008版)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GB/T20801.1~3-2006 1.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1.2.1设计规模 本工程设计: 氧气产量 Nm 3 /h 纯度 % 出塔压力 kPa 氮气产量 Nm 3 /h 纯

制氧站安全技术

【学员问题】制氧站安全技术?

【解答】本内容适用于采用空气液化分离法生产、贮存及罐装气瓶的制氧站(房)。

1)危险点概述

氧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助燃。其强烈的氧化性又能促进一些物质自燃,是构成物质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氧气的制取、贮存及罐装过程中均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2)安全技术管理要求

(1)站(房)建筑的布局应符合如下要求:

①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 m以上且离地面铅垂高度必须大于10m.空气应洁净,其烃类杂质应控制在允许极限范围内。

②独立站(房)、灌瓶间、实瓶间、贮气囊间应有隔热措施和防止阳光直射库内的措施。

③贮瓶间应为单层建筑,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和不产生撞击火花。

(2)设备设施:各种工艺设备均应完好;设备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运行正常;空分系统中应无积炭,并定期检查;安全装置齐全可靠,指示仪器(表)灵敏;空分装置中的乙炔、碳氢化合物以及油含量应定期监测分析,并做好记录;凡与纯氧接触的工具、物质严禁粘附油脂;管道系统应符合有关规定;气体排放管应引到室外安全地点,并有警示标记;氧气排放管应避开热源和采取防雷措施;氮气排放管应有防止人员窒息的措施;压力容器应符合规程要求;立式浮顶罐应无严重腐蚀,升降装置灵活,水封可靠且有极限高、低位置联锁;橡胶贮气囊的水封及防止超压装置均应完好可靠。

(3)瓶库:

①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2400只。

②空、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开放置,其间距至少1.5 m以上且有明显标记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

(4)消防设施:

①消防设施应齐全完备,配置合理。

②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或栅栏。

③防火间距内无易燃物、毒物堆积。

④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⑤合理布置醒目的安全标志。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查看详情

VPSA制氧设备工艺说明

VPSA制氧系统主要由鼓风机、真空泵、切换阀、吸附器和氧气平衡罐组成。原料空气经吸入口过滤器除掉灰尘颗粒后,被罗茨鼓风机增压至0.3-0.5barg而进入其中一只吸附器内。吸附器内装填吸附剂和脱水剂,其中水分、二氧化碳、及少量其它气体组分在吸附器入口处被装填于底部的活性氧化铝所吸附,随后氮气被装填于活性氧化铝上部的沸石分子筛所吸附。而氧气(包括氩气)为非吸附组分从吸附器顶部出口处作为产品气排至氧气平衡罐。

当该吸附器吸附到一定程度,其中的吸附剂将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通过切换阀利用真空泵对之进行抽真空(与吸附方向相反),真空度为0.65-0.75barg。已吸附的水分、二氧化碳、氮气及少量其它气体组分被抽出并排至大气,吸附剂得到再生。

VPSA的每个吸附器都交替执行以下步骤:

---吸附---解吸---冲压

上述三个基本的工艺步骤由PLC和切换阀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

VPSA型制氧机 1、 能耗比较低。产氧量越大,能耗也降低。 2、 维护成本低,动设备为罗茨鼓风机和罗茨真空泵,因其工作原理都为容积式,无油,极易维护。 3、 整套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动设备与制氧机是同步控制,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整套设备即可正常运行。 4、适合于中大型产量。

查看详情

VPSA制氧设备发展建设

1891年,德国林德公司在冷冻机械制造公司的实验室开始空气液化工作。

1895年,林德教授利用焦耳--汤姆逊效应制成第一台液体空气装置。

1901年,林德公司在慕尼黑市建立低温设备制造车间。

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塔的空分设备制成。法国克劳特发明了膨胀机,在巴黎建立空气液化公司。

1903年,林德公司制成第一台工业性10m3/h的制氧机,采用高压节流的高压流程。

1910年,法国制成第一台采用中压带活塞膨胀机的中压流程的50m3/h制氧机。

1920年,德国海兰特发明了可生产液氧的高压带膨胀机的高压流程。

1924年,法兰克尔建议在大型空分设备是采用金属填料的蓄冷器代替一般的热交换器。

1926年,法兰克尔提出普通形式蓄冷器。

1930年,林德公司制成第一台工业规模的林德--法兰克尔装置,产量为255m3/h,纯度为99.5%O2 。

1932年,透平膨胀机第一次应用于林德--法兰克尔装置上。德国第一次在冶金和合成氨工业中用氧。

1939年,苏联创造了高效率的透平膨胀机,并开始研究全低压空分设备。

1947年,林德公司致力于全底压工业氧制造设备。苏联开始设计全低压流程的大型工业氧装置。

1949年,美国第一次在29000m3/h制氧机上应用板翘式换热器。

1952年,奥地利首先使用纯氧顶吹转炉炼钢,促使冶金用氧剧增。

1955年,美国大力发展导弹,消耗大量液氧作为助燃剂。

1957年,第一台自动操作的120吨/天制氧机制成。

1960年,日本完成了10000m3/h99.6%O2和10000m3/h99.99%N2的双高纯度的大型全低压设备。

1972年,法国制成世界上最大容量的纯氧空分设备:1700吨/天O2和1500吨/天N2 。

目前正在研究更大型的机组。

1-2 变压吸附制样的发展历史

变压吸附分离技术被发明以来,广泛地应用于气体混合物的分离精制。

首先,1958 年,Skarstorm 申请专利并应用此技术分离空气。同时,Gerin de Montgareuil 和Domine 也在法国申请专利。两者的差别是,Skarstorm 循环在床层吸附饱和后,用部分低压的轻产品组分冲洗解吸,而Gerin-Domine 循环采用抽真空的办法解吸。

1960 年大型变压吸附法空气分离的工业化装置建成。

1961 年用变压吸附分离工艺从石脑油中回收高纯度的正构烷溶剂,并命名为Isosiv 过程,1964年完善了从煤油馏分中回收正构烷烃的工艺。

1966 年利用变压吸附技术提氢的四塔流程装置建成,20 世纪70 年代后采用四塔以上的多塔操作,并向大规模、大型化发展。

1970 年又建成分离和回收氧的工业化装置,用于环保工业污水处理生化的需要。同时被广泛用于从石脑油中提取正构烷烃,再经异构化,将异构化产物加入汽油馏分中,以提高其辛烷的Hysomer过程。

1975 年试制成医用富氧浓缩器,1976 年开发了用碳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氮的工艺并工业化,随后采用5A沸石分子筛抽真空制氮工艺。到1983年德国推出性能优良的制氮用碳分子筛。到1979年为止,约有一半的空气干燥器采用Skarstrom 的变压吸附工艺。变压吸附用于空气或工业气体的干燥比变温吸附更为有效。1980年开发了快速变压吸附工艺(又称为参数泵变压吸附)。

从20 世纪90年代起,由于电能紧张,变压吸附制氧又在炼钢等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2-1 我国对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研究

我国对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开发起步较早,从1966年开始研究沸石分子筛分离空气制氧技术;20世纪70年代PSA分离空气制氧在钢铁、冶炼和玻璃窑等工业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多年来,由于技术力量分散,相互之间缺少联络,我国的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发展缓慢,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PSA分离空气制氧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国有十几个单位相继开展了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实验研究,建立了数套工业试验设备。这个时期开发的变压吸附制氧设备的共同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采用高于大气压吸附、常压解吸流程,吸附塔有两个到四个;

(2)空气进入吸附塔前,经过脱水预处理;

(3)设备可靠性差,不能连续稳定运行,导致大部分设备报废;

(4)技术、经济指标落后。

20世纪80年代,原来从事变压吸附制氧装备研制单位的开发项目相继中止,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开发再次进入低谷。

1995年,在河南洛阳钢铁厂建成VSAO 1000Nm3/h制氧机,标志着变压吸附在我国正式进入工业领域,也标志着变压吸附在我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九九四年,洛钢有关领导考虑到本厂现有深冷制氧机不能满足炼钢厂要求,且故障率较高的弊端,同时了解到变压吸附制氧机具有启动快、操作方便、维护量少等优点,对此新型制氧机颇为注重。当时在国内并无样版工程。为开拓国内市场,我司邀请洛钢有关技术人员分别考察了CATHAY PACIFIC SKK STEEL、JAKARTA PRlMA 等海外钢厂所用我司之变压吸附设备。考察团回国后便决定上一台1000Nm3/Hr变压吸附制氧设备。该设备于一九九五年五月份一次试车成功,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此项目是我国工业领域所用的第一台变压吸附制氧设备。

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时期,变压吸附制氧技术逐渐成熟,有些产品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多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已经走出实验室步入实用化阶段。在近十年内,通过不断地技术更新和研究开发,我国变压吸附制氧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速,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从整体水平上看,我国在很多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在新型高性能的吸附剂的研究,吸附流程的改进,理论分析研究和数学模型的建立,质量监控与自动化控制等许多方面。

进入21世纪后,北大先锋成功开发的高效的制氧吸附剂PU-8,并且解决了工业化工作中吸附器的高效分布器问题以后,目前我过变压吸附制氧规模可达单套20000Nm3/H,能够满足大多数工业用氧需求。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