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该土种土体较厚,养分丰富,水湿条件好,杉木、黄山松、 马尾松、青冈栎、槠树、枫树等长势繁茂,覆盖度80%以上,杉木、栎类10—15年即可成材使用,林木生产量高。今后应控制过量采伐,鹿角桩法植造杉树、栎树等,发展水源 涵养林,保持生态平衡。
该土种母质为千枚岩、千枚状粉砂岩、 页岩等风化的残积坡积物,剖面为O—A—B—C型。土体厚度30—40cm,砾石含量5—10%,地表多覆盖2—5cm的枯枝落叶;B层较明显,厚度20—25cm,黄棕色,块状结构,结构面粘粒胶膜明显,粘化值大于 1.0。土壤质地为粘壤土至壤质粘土,粉/粘比1.30—1.80。阳离子交换量15—25me/100g土 ,盐基饱和度小于40%,pH4.6—5.5,沿剖面盐基交换总量和饱和度有一定降低。据74个农化样分析统计,有机质为8.12%,全氮0.388%,速效磷6ppm,速效钾173ppm。
典型剖面
采自祁门县若坑仙迂岭,中山上部,海拔1210m,千枚状粉砂岩残坡积母质。年均温10℃,年降水量1900mm,无霜期200天,≥10℃积温3500℃。植被为黄山松、映山红等。 O层: 0—2cm,枯枝落叶。 A层: 2—15cm,棕黑色(湿,7.5YR 2/2),粘壤土,屑粒状结构,疏松, 多量根系,pH5.5。 B层: 15—40cm,亮黄棕色(湿,10YR 7/6),粘壤土,块状结构,稍紧, 中量粘粒胶膜,中量根系,pH5.1。 C层: 40—60cm,亮黄棕色(湿,10YR 7/6),重砾质粘壤土,半风化母岩碎块 40% ,pH4.8。
以黄为主,添加微量的红与蓝(或黑),搅拌要彻底,每次添加要微量。
你好!建筑物按照使用性质分为:生产线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属于生产建筑,民用建筑属于非生产性建筑。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超轻粘土是纸黏土里的一种,简称超轻土,捏塑起来更容易更舒适,更适合造型,且作品很可爱,在日本比较盛行,有K-CLAY的牌子,在国内做得比较好的牌子有"哈比特”的牌子,是一种兴起于日本的新型环...
暗黄棕土,属黄壤亚类泥砂山黄土土属。 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大别山、西天目山、黄山、白际山等中山上部平缓处,海拔800—1500m,面积39.6万亩"sup--normal" data-sup="1" data-ctrmap=":1,"> [1]
边坡喷混凝土生产性工艺试验大纲
. . 边坡喷混凝土生产性工艺试验大纲 1 试验目的 通过混凝土喷射试验段施工,我们将确定主要施工参数及相关工艺: 1)验证喷射混凝土性能参数,包括;强度和塌落度。 2)验证喷射施工的各项工艺参数,包括;风压、喷射距离、喷射角度、喷射厚 度、操作方法和回弹率。 3)验证设备之间的匹配性,设备与原材料、拌合物的复符合性。 4)进行混凝土厚度检测和混凝土强度检测, 验证并优化现场拌制混凝土施工工 艺以及混凝土配比。 2 试验编制依据 (1) 《雅砻江杨房沟水电站设计施工总承包合同文件》 (2)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0086-2015) (3) 《水电水利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DL/T5181-2003) (4)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DL/T5144-2015) (5) 《缆机平台以上坝肩边坡开挖支护图》( H81J-5D5-1-1~4) (6) 《杨房沟
梯子洞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生产性试验
介绍了梯子洞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生产性试验施工方法、工艺流程以及所取得的相应的试验成果,可供同类型工程借鉴。
杂沙暗黄棕土,属暗黄棕壤亚类暗麻黄棕泥土属。主要分布在广西的桂林地区的资源、全州、兴安、灌阳、龙胜等县的越城岭、都庞岭花岗岩中山海拔1400—1800m的地段。面积有67.7万亩。
该土种由花岗岩风化残积、坡积物发育而成,土体较厚,一般在1m左右,剖面为A0—Ah—B—C型。地表5cm左右厚为有机质含量高的A0层。B层为淡黄橙色(干,10YR8/4),呈酸性,pH5.0左右;粘粒下移明显,比A层及C层明显增多,粘化值>1.2,粉/粘为1.46,风化淋溶系数(ba值)为0.2左右;有效阳离子交换量小于5me/100g土,盐基饱和度50—60%,铁的游离度50—70%;粘土矿物以三水铝石为主,大量石英,少量水云母、高岭石。据典型剖面分析:A层有机质含量5.23%,全氮0.114%,全磷0.044%,全钾2.47%,速效磷1.2ppm,速效钾70ppm;有效微量元素锌0.63ppm,锰1.69ppm,铁118.9ppm,铜1.61ppm。
该土种质地较轻,土体比较深厚,养分含量丰富,土体湿润,适合中亚热带各种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木生长,是水源林的主要基地。因为地形险峻,人为活动较少,尚有少数水源林保留,如:越城岭的苗儿山等已辟为自然保护区。但要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严禁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平衡。在树木稀少及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地方应大力营造水源林,也可因地制宜小面积引种药用植物发展山区药材、发挥自然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