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初探 前言 工业园区作为一种有效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的工业发 展模式,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历过工业发展的初期原始积累阶段,人们意识 到粗放式发展道路已经不适合新形势下工业区的发展要求,单一的 效益价值导向已经后继乏力,工业园区的空间形象不再是其附属 品,特色鲜明统一的园区形象同样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与企业 竞争的闪光点。 侧重于物质空间形象指导的城市设计更青睐于一个城市的重点 地段以及特色地段,对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城市棕色”地段似乎重 视不够,而缺乏整体空间形象指导的工业园区一旦建成,其建设改 造的不可逆性以及环境恢复的艰巨性必将阻碍工业园区的发展。因 此我们希望通过对温州市龙湾工业园区这个项目抛砖引玉探寻工 业园区城市设计之路。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的特点 工业园区具有很强的功能导向性,其开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 促进生
"宜良'用地上山'经历了历届县委、县政府3次大的探索推进实践过程。"何健升介绍,一是工业园区选址。2008年3月在荒山荒坡上建设工业园区。2009年以来充分利用南片区劣质坡荒地进行城镇建设,将南片区城市建设规划面积扩展到8平方公里;二是对坝区耕地保护的探索与实践。2011年省政府"山地城镇"发展道路的提出,坚定了宜良抢干、大干、特干的信心,形成了《宜良县调整完善城乡建设发展思路和加强耕地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是修改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造云南山地新城、建昆明东部新区、兴宜良花乡水城"的发展定位;确定了"农业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生态化"发展原则;完善了"一上一下一体化"的具体内容为"城镇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规划绿化美化山上山下一体化";明确了"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的发展目标。
宜良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昆明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按照"台地工业、坡地村镇"总体建设思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推进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面统筹和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协调发展、集约发展、突出特色,进一步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工业空间布局,打造以宜九二级公路为主轴,北古城镇、耿家营乡为平台的呈"哑铃状"布局的"十二五"及更长远的工业用地、园区发展新格局。
"一上一下一体化"思路即"一上"就是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山发展,尽量使用低丘缓坡土地及未利用地和劣质耕地;"一下"就是优质耕地(含基本农田)下山,把坝区的优质耕地保护好,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后的耕地质量不但不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一体化"就是规划绿化美化山上山下一体化,山上山下的建设秩序和生态文明建设同等要求,达到山水田园一幅画,城镇村落一体化的效果。
宜良工业发展规划适应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为工业上山发展提供空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为工业上山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工业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宜良实施工业上山,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宜良县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工业经济的发展后劲。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满足环境容量要求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工业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环保要求,探索循环经济的新模式,使工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协调一致。统筹全县工业园区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定位,园区上山建设与工业项目入园结合,企业进园区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促进工业的集约化发展,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引导有共同指向的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生产专业化地区和产业密集带;鼓励大企业在工业集中发展区内建立企业园,围绕优势企业和龙头产品,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配套能力,扩大终端产品的产能,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则维系地貌的整体连续性,顺应山地自然形态,维护山体稳定,留置绿色空间,实现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的和谐统一。
宜良经济能否实现跨越发展,重点看工业,关键看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在工业。
"因此,我们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培育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非公经济,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提升新型工业化。树立工业城市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理念,实施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加大饲料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资源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宜良县副县长何健升说,宜良以大招商为突破,推动新型工业化。重点围绕大项目开展配套招商,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支撑新型工业化。从战略规划中策划项目,从产业链中寻找项目,从国家和省市部门政策信息中争取项目。以优化工业环境为主题,助推新型工业化。围绕破解资金难题、破解土地难题、破解执行难题,把宜良建成全省以水泥为重点的建材行业的龙头、全省高附加值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基地、滇中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和滇中冶金产业转移园区。
宜良虽然是农业大县,但高产、稳产耕地集中的坝区也仅占全县面积的16.78%。数据显示,作为"滇中粮仓"的宜良,人均坝区耕地占有量约为0.67亩。"如何为子孙后代保住良田?宜良在这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宜良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振梁介绍,首先,宜良把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与调整完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衔接起来;把城镇工业的用地需求和保护耕地特别是坝区优质耕地统一起来。这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又严守耕地保护的红线,把部分基础投入少、收益回报高的城市预留建设用地和区位较好的项目开发用地占用的优质耕地调为基本农田和优质耕地加以保护。把基础设施差、交通区位差的劣质坡耕地和通过盘点出来的建设用地规模调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做到工业园区充分利用劣质坡耕地;城市开发建设调出预留建设用地,以组团方式向县城周边调整,把坝区原预留为建设用地的良田划定为优质耕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为切实做好各类规划的调整与衔接,凡是总规中列为预留建设用地的林地,宜良林业部门都作调整。"张振梁举例说,凡是具备开发条件的城镇周边山地,林业规划提前调整,以利于条件成熟时的开发利用;在与城市建设规划对接中,对已调为优质耕地的坝区则不再作为城市规划区,对已规划为城市建设区的山地,重新规划为城市规划范围,同时对城市周边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以组团方式进行规划,努力做到土地利用规划、林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这三个规划的无缝对接。
为进一步保护坝区优质农田,实现工业科学发展和土地的高效利用,破解全县工业用地制约瓶颈,宜良以"农业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生态化"为城乡发展原则,提出"工业上山" 的发展举措,按照"台地工业、坡地村镇"总体建设思路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推进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全面统筹和合理调整低丘缓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宜良县北古城镇凤莱村委会有个叫先觉村的自然村,4年前北古城工业园区在这里开建,先觉村累计被征耕地2470亩。此间,宜良以同步实现工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为目标,维护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先觉村被征地人员权益为着力点,让被征地人员同时享有城、乡居民两种身份,农民权益要保障,居民权益要享受。为先觉村被征地人员提供稳定的生活来源、可靠的社会保障,切实保护被征地人员的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如今,入驻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据生产需要和岗位要求,还组织招用的先觉村被征地人员开展免费在岗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稳定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组织被征地人员开展订单式免费培训。职业培训机构每培训1名被征地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在6个月内实现就业的,给予500元的培训补助。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建设用地布局的科学化水平,推进工业园区山地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同时,确保被征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步实现工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升三大目标,宜良县委、县政府把北古城镇凤莱村委会先觉村小组作为全县开展工业园区山地化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保障农民权益工作试点村。
宜良工业园区位于宜良县东北部北古城镇从2008年3月31日挂牌成立,至今经过近四年的开发建设,由当初的一片荒山荒坡逐渐变成"五通一平"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工业区。随着红狮、金珠、汇江等水泥龙头企业以及强力管桩、日发塑业、红枫耐火材料等下游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并实现投产,形成了一个"葡萄串"式的上下游产业链。
2010年12月,宜良工业园区被省工信委确定为我省唯一的建材产业示范基地。 宜良县按照市委、市政府整体部署,紧扣富民和强县两大目标,将工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开发列为四大工作轴心,强力实施招大商家,引大项目,带动大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向产业基地逐渐升级。在宜良工业化进程中,秉承"做大做强产业作为工业化的总抓手,振兴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开辟新型产业"的发展理念,尤其是水泥行业逐步成为继电力、烟草行业之后拉动宜良税收增长的新亮点。园区已经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
2011年9月5日,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工作会议在大理召开,为积极贯彻落实执行大理会议精神,结合前期的研究和探索实践,宜良县正式确定了"农业工业化、工业园区化、园区山地化、山地生态化"发展原则;制定了"一上一下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明确了"荒坡造园区、山地建城镇、坝区作粮仓"的发展目标。园区强化"未来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发展在山"的认识,按照"工业城镇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发展思路,布局在宜良坝子东北部的荒山荒坡和劣质耕地上,修编后规划面积将达50平方公里。园区实施"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的举措成为省国土厅推广的10种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之一。我县被列为省国土厅工业城镇上山试点县、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开发试点县。 因为充分利用山坡和劣质耕地,在有效保护了优质耕地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园区开发建设成本。
2008年以来,园区逐年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累计完成投资7.4亿元(不含宜九公路6.2亿元),不断完善园区水、电、通信、道路及场地平整"五通一平"基础设施配套,2011年,新增建成区面积5.6平方公里。2011年9月,新宜九公路全线通车,为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新项目的快速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改善了园区面貌,提升了园区的品位,优化了园区投资环境。截止2011年12月,园区累计引进项目58个,协议投资金额77.2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99亿元。 园区现有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主要有建材、化工、冶金、造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其中主导产业为建材、化工、冶金,主导产业GDP占比81.2%。截止2011年底,建材产业GDP9.14亿元,占比31.88%、利税总额1.75亿元、期末从业人员l520人;化工产业GDP5.35亿元,占比18.49%、利税总额0.24亿元、期末从业人员1385人;冶金产业GDP9.09亿元,占比31.42%、利税总额0.27亿元、期末从业人员722人。2008年至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7.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4.8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5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2.92亿元。园区已经成为宜良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目前,园区已建成全省最大优质水泥建材示范基地和全省唯一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在建全省最大的饲料产业加工基地,规划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板材包装基地。
"十二五"期间,宜良工业园区将坚持以发展新型建材、饲料加工 为主导,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做大做强建材、饲料加工、农特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新型建材产业、饲料加工两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饲料加工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实现产值150亿元,建成云南最大的饲料生产加工基地;水泥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建成云南最大的优质水泥生产基地,培育成销售收入超300亿元产业园区。
根据宜良县工业园区建设总体思路,宜良县工业园未来将形成以北古城工业园为"一园"和东山 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片区为二区的"一园二区"发展格局。结合这一发展思路,宜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由三部分组成:
1、北部北古城工业园:北达金珠水泥厂,南抵巨力达钢铁厂、下临燕窝村一线,西至北古城下河营村,东临南盘江,面积约9.8平方公里。
2、中部东山工业区:北抵现宜良县水泥厂,南以昆石高速公路为界,西临南盘江,东达东面山脚,面积约2.5平方公里。
3、南部农产品加工业片区:北以昆石高速公路为界,南至陈所渡村一线,西临南盘江,东达东边公路,面积约2.6平方公里。
整个宜良工业园区规模约14.9平方公里。
根据《昆明"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宜良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宜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在分析宜良工业发展条件后,确定宜良工业园发展的总格局是"一园两片",即北古城工业园和东山工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片区。总体定位为: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使宜良成为新昆明建设中产业转移的东部承载体。
宜良工业园预计在2010年和2020年工业增加值可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30%和45%,即24亿元和90亿元。规划预测在2010年和2020年宜良工业园的地均产值约为4亿元和8亿元,产业用地规模约需要5-6平方公里和10-12平方公里。
规划产业用地支撑的总人口为6万人。
根据自身优势和机遇,预测其未来近远期发展,经过评价工业园应重点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产业 、以氮磷肥为主的化工产业、钢铁冶金、建筑建材等重点产业;同时相应发展并伺机壮大机械制造加工业、纺织业、高新技术等产业。
1、前期(2006-2010)
近期2006年至2010年,依托目前产业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氮磷化工、水泥建材、钢铁冶炼等产业为主,并积极发展机械制造加工、现代物流、生物资源等产业,吸纳昆明城区和其他地区产业转移。至期末,工业园形成约4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将达24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70亿元(年增18%)。
2、后期(2011-2020)
远期2011年-2020年:由低端产业逐步向中高端产业方向发展,延展产业链,并在一些优势产业上做大做强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区,包括农产品加工、化工、建筑建材、冶金、生物资源等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并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工业园形成11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将达90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250亿元(年增13.5%)。
规划确定以道路网为依托、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背景,形成"一轴、一带、三片区"的带状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1、一条产业发展轴
以东边公路为依托,园区沿南北向空间形成今后发展的主要轴线空间,形成工业园今后发展的脊柱与主脉。
2、一条绿色景观带
园区规划用地呈南北向的带状组团布局,南盘江从各个组团一侧蜿蜒穿过,形成了联系园区各组团的一条重要的景观"蓝脉",不仅对各组团与城市间形成一定的隔离,同时也是园区乃至整个城市未来重要的水体景观。规划从生态保护和景观塑造的角度出发,在严格保护南盘江水体的同时,对汇入南盘江的重要沟渠、溪流以及周边面积较大的鱼塘等水体进行了保留,并在水体外侧保留滨水绿化带,形成贯穿全区的"水脉绿网",在起到防护隔离的同时,塑造园区整体的景观特色。
3、三个产业片区
规划结合宜良县"一园两片"工业园区建设思路及现状用地特点,南北向形成北古城工业园区、东山工业区、农产品加工业片区三个产业片区。
北古城工业园:位于园区北部,现有的宜九公路、宜马公路及南昆铁路等现状对外交通便捷,并充分考虑未来与昆明外环公路的连接,形成便捷的外部交通,使片区的产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依托。依托北古城镇,形成以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
东山工业区:该片区为现状工业区,其范围内已聚集了13家工业企业,主要为水泥为主的建筑建材企业和化工、造纸企业,现状用地较为混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要求,该片区主要是产业的过渡区,以产业的提升和改造为主。应逐步淘汰小企业,扶持大企业,推进规模化环保设施建设,通过对现有规模较大企业的改造和环保技改,使片区的污染从源头上得到有效的治理,并逐步将工业企业迁至北古城工业片区发展。
农产品加工区:位于整个工业园区的南部,规划在昆石高速公路以南,结合宜良现有的农产品资源及临近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特点,以现有的漳州达隆、川达、李子园等企业为基础,布局以禽、蛋、乳制品、蔬菜加工、干果加工等一类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片区。并可结合发展现代物流、生物资源开发等产业。
本书共有8章,内容包括:工业园区的内涵;工业园区发展的理论依据;国内外工业园区比较及经验借鉴;大连市工业园区现状与态势;大连市工业园区发展战略;大连市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战略;大连工业园区与城镇化的互动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