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装饰百科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内容简介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内容简介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是作者基思·卡明斯(Keith Cumminqs)教授毕生从事玻璃艺术创作及研究的总结,是在当代玻璃艺术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学术地位的教材级书籍,书中主要研究了玻璃艺术创作中的主要技术——窑制技法。世界范围内的玻璃工作室运动至今,窑制技法有效地拓宽了玻璃材料的视觉语言,使之成为了当代艺术中新的艺术表达媒介,为艺术家创作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范围。《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分析了玻璃独一无二的材料特性,以杰出的历史作品和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为依据,全面温度范围的各种窑制技法,其中包括:上釉、表面抛光、软化、熔合、下陷、吊烧、P&te—de—verre(碎玻璃粘合)、失蜡铸造、软化铸造、滴式铸造等,从技术的角度对整个玻璃窑制过程进行详细、精准描述的同时,揭示了艺术家进行玻璃艺术创作的过程,对于从事玻璃材料的实践者、艺术家、致力于研究玻璃艺术的学生、玻璃生产的技术人员以及热爱玻璃艺术的相关人士有着不同意义的指导作用。2100433B

查看详情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平板玻璃

  • 5mm厚度(mm):5;品种:普通平板玻璃;
  • 信义
  • 13%
  •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平板玻璃

  • 6mm厚度(mm):6;品种:普通平板玻璃;
  • 信义
  • 13%
  •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平板玻璃

  • 8mm厚度(mm):8;品种:普通平板玻璃;
  • 信义
  • 13%
  •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南京办事处
  • 2022-12-07
查看价格

视窗(玻璃)

  • 650×320×40
  • 13%
  • 杭州瑞玛金属门窗有限公司(湖州市厂商期刊)
  • 2022-12-07
查看价格

单向玻璃

  • 国标/国标 玻璃
  • 新发
  • 13%
  • 厦门顺新发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 2022-12-07
查看价格

玻璃

  • 5㎜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10㎜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11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6㎜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9月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3mm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玻璃

  • 5㎜平板
  • 韶关市新丰县2021年2季度信息价
  • 建筑工程
查看价格

吻兽

  • 详见图片
  • 122座
  • 3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11-19
查看价格

吻兽

  • 1850×1650×250
  • 1件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2-24
查看价格

吻兽

  • 775×700×250
  • 1件
  • 1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0-02-24
查看价格

屋面正脊

  • 高350×宽400
  • 250m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9-04-03
查看价格

艺术玻璃

  • SF-13-J20 6mm+6mm 夹丝艺术玻璃
  • 100m²
  • 1
  • 中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14-09-23
查看价格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基本信息

作 者:卡明斯 著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9787112092345出版时间:2007-09-01版 次:1页 数:176装 帧:平装开 本: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科技 > 化学工业

查看详情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内容简介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玻璃艺术的窑制技法内容简介文献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

格式:pdf

大小:366KB

页数: 未知

玻璃匠人乔治·帕帕多普洛斯(GeorgePapadopoulos)创造了用于户外的特色定制玻璃面板,他的碎花玻璃作品被证明是现代住宅和商用项目中成功的大型景观美化元素。这些创新的雕塑作品——如上图所示的2.5mX40Cm的玻璃面板——是大量实验的结果,处理方法是先把艺术画作挤压在多层玻璃板之间,然后再特意打碎玻璃来产生破裂的表面效果。Saffron室内艺术公司的代表乔治·帕帕多普洛斯评价说,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

玻璃艺术

格式:pdf

大小:366KB

页数: 未知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任何事物都有如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十年前,《玻璃艺术》杂志就像一粒种子,根植在中国玻璃艺术行业的沃土上。十年来,《玻璃艺术》杂志光荣而勇敢地承担起为发展中国玻璃艺术事业摇旗呐喊,为中国玻璃艺术发展助力前行的历史使命。见证了中国玻璃艺术行业成长、发展历程。

越窑与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及特点

历年来考古调查表明上林湖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分布着古窑址近200处。尤以上林湖分布最为密集,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发现了115处遗存,占窑址总数的一半以上。根据各遗存的面貌特征,确认东汉、三国10处,东晋、南朝9处。隋唐至北宋170处,南宋8处。其年代跨度之大,窑址密集程度之高,为全国所罕见。统计数据显示,在上林湖地区瓷业遗存中,尚缺西晋时期,或许还未被发现,或许是已遭破坏而荡然无存,或许是出于其他原因,这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考古调查予以确定。

考古调查资料表明,唐至北宋时期,上林湖、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窑址的产品面貌特征和装烧工艺等方面完全相同,属于同一瓷窑系统。它以上林湖为中心,不断向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等地扩展,瓷业生产蓬勃发展,形成一个以上林湖窑场为代表的越窑,而白洋湖、里杜湖、古银锭湖窑址则成为上林湖窑场的卫星窑址。

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关于越窑的涵义,最常见的有二种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越窑窑址分布在古越国范围之内,因此,越窑的“越”为越国之“越”;多数学者则依据陆羽《茶经》记载:“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认为唐代通常以州名窑,越窑为唐代越州窑的简称。《秘色越器》诗中赞美的越窑秘色瓷是上林湖窑场所产的秘色瓷,这已为大量的考古资料所证实,笔者认为越窑是对唐代上林湖窑场为代表的“越州窑”之简称。

关于越窑的时间范畴,学术界仍有分岐。《中国陶瓷史》把宁绍平原东汉晚期到宋代的瓷业遗存统称越窑,而《论“越窑”和“越窑体系”》一文则把这段瓷业遗存划分为“先越窑——越窑——后越窑”三段。笔者认为后者是对上林湖地区瓷业遗存类型的客观事实反映。

东汉、三国至南朝时期,曹娥江中游地区出现了瓷业生产的高峰,成为先越窑的生产中心。上林湖地区的同类瓷业遗存仅19处,则明显受到曹娥江中游地区的影响,成为先越窑的地方类型窑址。经过隋唐初中期的发展,到明唐至北宋前期,以上林湖为中心,及其周围的白洋湖、里杜湖和古银锭湖等地的瓷业生产蓬勃发展,蔚为壮观,达到鼎盛状态,成为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区。与此同时,随着与日俱增的“贡瓷”和对外贸易用瓷的日益增长,相继在宁波的东钱湖、上虞的窑寺前等地增设窑场,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一个以上林湖窑场为代表的越窑。台州的临海许墅和黄岩沙埠、金华的武义、东阳和温州的西山等地,出现了与越窑相类似的地方类型窑址,成为越窑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北宋后期,窑址数量锐减,制瓷工艺衰退,产品粗糙,瓷业生产江河日下,出现大衰败。南宋时期,由于朝廷下令余姚县烧造宫廷用瓷,濒临消亡的瓷业生产得到一时的繁荣,但好景不长,至南宋中期停烧。

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划花、印花、堆塑、褐彩、镂雕等。其中,刻花、划花最为常见,变化脉络清晰,伴随着越窑的整个发展过程。花纹有植物纹、动物纹、昆虫纹、人物纹、几何形纹等,形式多样,构图美观。上林湖后段二、三期是越窑初创时期,青瓷制作粗糙,釉层薄而无光泽感,已出现刻花。到了四期,刻划兼施的花纹明显增多,刻花、划花少见。花纹以荷花为主,还有荷叶纹、鱼荷纹等。荷花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形状各异,丰富多彩;荷叶纹也有二叶、四叶纹。这类荷花、荷叶纹成为当时比较流行的纹饰。

它具有四个特点,其一是刻与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线条富有变化,具有层次感;其二是从刻划线条的交错现象来看,是先划后刻,即先在坯体上划出纹样,然后再紧挨纹样的轮廓外侧刻出一道粗线条;其三是花纹布满整个碗、盘、盆的内壁,往往在内底刻划盛开的荷花,周壁刻划荷叶;其四是在碗、盘、盆的口沿上刻四曲,成四等份,曲较浅,曲下外壁划粗棱线,此种装饰技法一直沿用到五代。

五代时,刻划兼施的花纹几乎不见,而盛行划花。虽然器物仍以素面为主,但划花占有一定的比例,明显比前期增多。花纹仍以荷花、荷叶纹为主,有二叶荷花、四叶荷花、荷叶、荷花飞鸟纹等。花纹各异,构图注重对称,线条挺拔健壮,自由奔放。花纹主要装饰在碗、盘的内底、盒盖面上。这些荷花纹的形状基本上保持着前期的特征,但花纹的布局,从碗内壁通体缩小到内底;荷叶由大变小,呈不规则三角形状。碗、盘口刻四曲,曲下外壁划棱线的装饰手法非常流行,曲口较前期深,演变成葵口,形似花瓣,整器像一朵盛开的荷花。

到宋代,器表装饰仍以素面为主。划花在继承晚唐风格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细线花,纹样在龙纹、交枝四荷纹、交枝四花纹、缠枝纹、朵花纹、波浪纹等。刻花仍比较少见,花纹有仰覆重莲瓣、龙纹等。至八期,划花是最盛行的一种装饰。线条纤细、流畅、繁密,构图讲究对称,布局圆满,这成为划花的重要特征。在装饰纹样题材中,以植物花纹最多见,动物纹亦大量出现,人物故事比较少见。植物类的花纹有四缠枝花、四交枝花、二缠枝朵花、二缠枝菊花、荷花、四荷花、缠枝荷花、缠枝团花、波浪纹等;动物纹有对鸣鹦鹉纹、鹦鹉衔枝纹、云鹤纹、双凤纹、飞鸟二缠枝朵花、飞鸟四缠枝朵花、龟伏荷叶纹、鸳鸯戏荷纹、龙纹、双蝶纹、飞纹、飞鸟二缠枝朵花、飞鸟四缠枝朵花、龟伏荷叶纹、鸳鸯戏荷纹、龙纹、双蝶纹、飞雁纹;人物故事类的有人物宴乐图等。刻划花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花纹有莲瓣纹、牡丹花、开光牡丹花、龙纹、摩羯纹、双凤牡丹纹、波涛纹等。

其中有许多莲瓣纹往往先用细线划好图案,然后在花瓣轮廓线外侧用斜刀刻出深浅的粗线条,使整个图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达到较好的艺术效果。九期时,划花、刻划花明显减少,刻花增多,但所装饰的纹样简单、草率、呆板。虽有少量比较精细的制品,但远不及上期制品那样精致。此期的纹样有朵花、双线朵花、二缠枝朵花、四缠枝花、菊花、荷花、荷叶、莲瓣纹、牡丹花、双蝶纹、鹦鹉纹、摩羯纹、人物纹等。双线纹是新出现纹饰,常见于碗、盘的内壁和壶、罐的外壁。

考古资料表明,银锭湖低岭头、开刀山一带的南宋时期瓷业遗存中,存在着二种制品类型。一种制品与越窑晚期风格相近,但就总体面貌而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另一种产品与北方汝官窑制品颇为接近,称之“官窑型”制品。有学者把这二种制品类型共存的瓷业遗存,命名为“低岭头类型”。低岭头类型遗存的内涵特征,即“后越窑”的内涵所在。

“秘色瓷”为上林湖窑场所创制。对于它的研究,首先必须界定其涵义。“秘色”之词,最早见于唐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五代时,徐夤又作《贡余秘色茶盏》诗,自宋代以来,“秘色”之名在文献中屡见不鲜,如赵令畤《侯鲭录》、曾慥的《高斋漫录》、周煇的《清波杂志》、叶寘的《坦斋笔衡》、顾文荐的《负暄杂录》、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以及清人蓝浦的《景德镇陶录》等文献中都有记载。

从上述文献记载可以归纳以下几种观点:

(1)认为秘色瓷始于吴越钱氏,“臣庶不得用”,把“秘色瓷”理解为“神秘”之秘。

(2)认为“秘色”专指青色,故有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明代始绝的说法。

(3)把“秘色瓷”作为越窑一个时期的代称,故有“缥瓷——秘色——粉青”三大历史阶段划分之说。

今人更是对“秘色瓷”的含义界说不一,纷纷发表文章,进行阐述。有人认为“秘色”是一种“香草色”,有人认为“秘色”即“稀见之色”,也有说秘色实为“碧色”。笔者认为,秘色是指釉色,至于究竟属于哪种色调,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10余件秘色瓷器,为我们提供了标准器。从地宫出土秘色瓷器的釉色来看,以青绿色居多,也有青黄色。各地唐至北宋时期墓葬出土的“秘色瓷”,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秘色瓷面貌。这些秘色瓷器的特征与上林湖地区窑址堆积中精致的制品相同。由此可见,秘色瓷是越窑青瓷的精粹。唐咸通十五年(874年)法门寺地宫物帐对应的10余件秘色瓷的出土及其窑口的确认,证明上林湖窑场烧造秘色瓷时间不晚于874年。考古调查资料表明,上林湖窑场涂釉密封的瓷质匣钵系一次性窑具,它的出现说明了当时瓷业为烧造高品质、高档次的产品不惜工本。然而如果没有官府的苛求,一般民窑是难以做到的。这类瓷质匣钵出现在后段五期,因此,上林湖窑场烧造秘色瓷的时间应可推前到9世纪中叶。《宋会要辑稿·食货》云:“熙宁元年十二月户部尚书上诸道贡物……越州……秘色瓷器五十事。”说明直到1068年时上林湖窑场还在烧造秘色瓷。上林湖地区烧造秘色瓷达二个世纪之久,在中国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977年上林湖吴家溪出土一件唐光启三年(887年)凌倜墓志罐,志文中有“中和五年岁在乙巳三月五日,终于明州慈溪县上林乡……。光启三年岁在丁未二月五日,殡于当保贡窑之北山。”说明晚唐时,上林湖确有“贡窑”存在,同时,设立“贡窑”的时间不会晚于887年。

根据考古调查,凌倜墓志所指的“贡窑”应是后施岙窑址。从其遗存的情况看,与其他窑址一样,存在着精粗两类制品,说明“贡窑”不但烧造“秘色瓷”,而且亦同时烧造民用瓷。从志文中可知“贡窑”在当时是一个有别于其他窑场的专门称谓,否则就失去了以“贡窑”作为墓葬方位标志物的意义。这很可能与晚唐时期“奉诏监烧”的贡瓷制度有关。在上林湖、白洋湖、古银锭湖等诸多地点类似后施岙窑址的发现,表明“贡窑”无疑是烧造秘色瓷的窑场,但是秘色瓷非限于“贡窑”所烧,以至“贡窑”也不完全烧制单一的秘色瓷品种。秘色瓷生产主要靠越窑这个群体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贡窑”烧造秘色瓷,而秘色瓷不全是“贡窑”所烧。

越窑青瓷从北宋晚期衰落,终于在南宋时期停烧,究其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进行粗辟的论述。我们认为越窑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几下几个方面:

(1)吴越归宋后,由原来的特贡转变成土贡,无需大量进贡秘色瓷,贡瓷的数量锐减。宫廷用瓷舍远取近,汝窑、定窑、钧窑产品大量进入宫廷,取代了越窑秘色瓷的地位,使越窑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

(2)北方青瓷在烧造工艺技术方面首先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对传统高钙石灰釉配制方法的改革,成功地创制出具有良好的高温粘度的石灰碱釉,把中国青瓷的发展推到了一新的境界,出现了青瓷生产的另一个高峰,占领了越窑的原有市场。

(3)越窑的衰落与本地区农业生产的高度繁荣,燃料匮乏密切相关。

(4)考丰调查资料表明,北宋晚期,上林湖地区瓷窑址数量急剧减少,仅有10余处窑址;制作粗糙,器表不光洁,特别是圈足不规整,足底往往留下了“鸡心”形状;胎泥的淘洗和练泥不如前期严格,胎质不如前期细密,气孔明显增多,多数釉色呈灰暗,无光泽感;器表装饰只见寥寥刻划数笔,趋于草率;多数制品为明火叠烧,大量倒塌,变形粘釉,废品率高。制瓷工艺衰退,产品质量普遍低劣,失去了与其他名窑竞争的能力。

查看详情

知识~隧道窑对窑车的要求

隧道窑对窑车的要求

窑车是隧道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全窑的底部系统。在隧道窑中,窑底系统的密封好坏严重影响其工作效果。当漏气严重时,会造成窑内温差增大、焙烧时间延长、燃料消耗提高等弊病。

在窑正常工作时,很难估计窑车的作用。然而,若没有对窑车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会使生产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由于漏气,预热带内有很大温差,延长了制品的干燥周期。由于漏气,坯垛下不制品不能正常升温、降温,生烧现象会很严重。由于窑内高温气体在正压带漏到窑车下,窑车轴承易被烧坏。

窑车的金属部分和耐火衬料的工作状况是十分复杂的。它们要受到高温的周期性作用,并要承受很大的机械应力。在快速焙烧中,一辆窑车每一昼夜就要完成一次循环,起升温和降温率常常能达每小时100℃~150℃。在这种情况下,窑车衬料的表面急剧升温到1000℃或更高,在车衬厚度方向产生极大的温差,从而有很大的热应力。

窑车材料不仅处于体积应力条件下,而且同时承受外力作用。推车时,金属框架和局部的窑车衬料要受巨大作用力。由于横向热膨胀或收缩,造成的局部位移使窑车受力;由于砂子或焙烧制品的碎块或者坯跺的倒塌事故阻塞轨道也要使窑车处于复杂受力状况下,由上所述可以说明,不许重视要车的设计和制作,在可能的条件下采用最好的材料。

窑车车架系统应十分坚固,不易变形。窑车衬料应具有足够的耐火度和较小的热膨胀系数。此外,衬料应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并应承受热冲击。

通常隧道窑窑车的车架由型钢制造,下部是车轴和车轮。车架上面保温层和耐火衬砖覆盖。窑车两侧有插板—砂封板,防止两侧漏气。

为了将焙烧窑道和窑车底下的空气严密的分隔开,不使窑内热气漏到车下去,或使焙烧窑道吸入窑车底下的冷空气,所以窑车接头处这样建造:窑车一端上部衬砖伸出,而在另一端缩进。窑车入窑时一辆窑车的凸出部分与相邻窑车的凹进部分相搭接。窑车与窑车之间的曲折封口,增加气流阻力,减少漏气。

窑车上部的衬砖两头的边缘要和所有衬砖一样砌筑平整,使接头准确严密,衬砖表面平直。

窑车衬砖的作用是使窑车免受窑内高温损坏。因此,要求用耐火、隔热材料砌筑,而且要求衬砖具有较好的气密性。

隧道窑窑车衬砖采用耐火粘土砖和耐热混凝土两种。从砖的规格来看有异型耐火粘土砖和标准耐火粘土砖。

从满足使用要求,降低一次性投资出发,窑车周边的衬砖用异型耐火粘土砖,顶面一层用标准耐火粘土砖,而中间用2―3层普通粘土砖砌筑较为适宜。衬砖砌体厚度一般为300㎜左右。

衬砖砌体留膨胀缝一般为2条,分布于窑车的相互垂直的中心向上,其缝宽度为10㎜。衬砖砌体的灰缝要求3㎜―5㎜左右。

垫层常用的隔热材料有石棉―粘土或硅藻土―水泥两种。

石棉―粘土的组成(%):软质耐火粘土(30―35)︰石棉20︰炉渣(40―45)。硅藻土―水泥的组成(%):硅藻土(75)︰400#水泥(25)。

石棉粘土料中,软质耐火粘土和炉渣须磨细,最大粒度不大于3㎜。

版权说明: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欣赏原创、更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微信:ZWHY082

- END -

查看详情

你了解宋代的定窑窑口吗?

宋代的定窑属民窑,是当时北方著名白瓷窑场。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曲阳宋属定州,故名定窑。它创烧于唐代(早期受邢窑影响),盛于宋、金,止于元代,烧造时问达700余年,是北方烧造历史最长的瓷窑之一。宋代时,定窑是一个大瓷区,产量极大,传世文物甚丰。

定窑白瓷胎土颜色洁白细腻,胎体修削精细,有“竹丝刷纹”之说。“竹丝刷纹”是制作时用一种竹丝做成的小刷来修理未干的胚胎时留下的痕迹。由于定窑釉较薄,所以竹丝刷纹留在器物胎体表面容易显露出来。此时,定窑白瓷的烧成温度在1320℃左右,烧结程度较为致密,气拍孔率较低。

北宋·定窑花口碗

唐、五代早期定窑白瓷器与人宋以后的瓷器相比,有明显的不同。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青,在造型曲线转折变化的积釉处,常呈现较明显的青白色,是早期定窑的一个重要特征。藏品征集:《一三壹》玲一漆壹《叁玲玲肆》它是在还原焰中烧成的,白度很高,有一定的透明性。到了宋代以后,定窑白瓷的生产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釉色从纯白或白中闪青转变为白中泛黄,光润洁净。这种带暖色调的白色与东方女性的肤色有相似之处,被称之为女性美的颜色。也有的收藏家认为定窑的釉质釉色像“煮熟了的饺子皮”那种感觉,是对烧窑火候熟练掌握的结果,仿品很难有其神韵。

定窑白瓷的器物表面釉汁下流,形如“泪痕”,也称为“涕泪痕”或“蜡泪痕”。这足由于施釉时釉浆稠厚,收釉时釉水下流而形成的现象。釉厚处均有明显的偏黄色。无论是正烧还是覆烧,“泪痕”流向均是自上而下流淌的,这是鉴定定窑陶瓷的重要特征。“泪痕”多集中在器物的一侧,很有可能是施釉时手握器物倾斜或看不到器物背面所致。定窑白瓷釉面有数点极小的黑色杂质颗粒,即使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收藏品也不例外,而伪品则没有这种杂质。

定窑白釉执莲童子骑鹅执壶

由于定窑瓷釉层较薄,釉面光润,也使刻花、印花线条极为清爽悦目,形成它独特的美术风格。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在定窑器L还偶见用金彩绘制的纹饰,属珍贵的稀有品种。北宋早期产品多用刻花和划花,北宋中期以后则以模印为主,纹饰稠密精致,尤其是模印纹饰都经精心设计,均匀而精美,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刻模与脱模技术。

刻划花用竹或金属工具划刻。刻花的线条较宽,有明显的刀锋;划花的线条较细。一般来说,北宋产品纹饰深而清晰,南宋产品纹饰浅而含糊。

北宋早期定瓷刻花的构图、纹样简单,以重莲瓣纹居多,仿似浅浮雕,十分优美。北宋中晚期的刻花更趋精妙,用单齿、双齿、梳篦状工具刻划出各种线条构成的物象,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装饰图案有花卉、禽鸟、云龙、游鱼、婴戏等。纹饰布局严谨、线条清晰,常见器型有碗、盘、瓶、罐、炉、枕、壶等。一些大碗的内外壁均刻花纹饰,技艺精湛,弥足珍贵。

定窑印花装饰风靡当时并影响后世。具有构图严谨、层次分明、纹样清晰、密而不乱、画面富丽的装饰特点。它运用单线、双线或多线的刻划方法,简练生动,表现出各种生物的自然形态。有的使用轮制印花的技巧,清晰规整、虚实相问,别有一种庄重大方的意趣。

印花纹饰取材与当时的刺绣工艺密不可分。定窑的艺术家们很好地把刺绣方法运用到了装饰上。另外,定窑白瓷也受到铜镜的影响,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瓷器》中记载:定器“花纹多仿自古铜镜,以牡丹、萱草、飞凤、双鱼为多见”。

北宋 定窑白釉镂雕花卉纹熏炉

印花题材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等也有一定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花卉纹又以牡丹、莲花多见,菊花次之。布局亦采用缠枝、转枝、折枝等方法,讲求对称;在敞口小底碗内印三或四朵花卉,碗心为一朵团花,有四瓣海棠花、五瓣梅花和六瓣葵花,不同于北方青瓷只一种团菊。禽鸟纹的孔雀、凤凰等,多与花卉组合。印龙纹的都是盘,盘里印满云纹,盘心为一姿态矫健生动的蟠龙。北宋晚期丝织品上盛行婴戏纹,定窑印花器中也有婴戏纹。窑址出土标本和传世品中还有婴戏牡丹、婴戏莲花、婴戏三果和婴戏莲塘赶鸭纹等。

烧造工艺在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的特点。唐代采用三岔形支钉烧法,碗为平底,底心留有三个支钉痕;采用漏斗状匣钵烧法的碗较浅、器壁直斜,玉壁形底,足宽而矮。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和支烧的技法,碗体高,器口外撇,口沿外部留有无釉的带状宽边,圈足满釉;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胎薄体轻,口沿无釉,圈足窄矮,施满釉。器物的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为了弥补芒口的缺陷,便用各种金属将其口沿包上。唐宋上层社会喜爱金银饰品,便用金银镶口,以显示其身份和地位,称为“金口”、“银口”。更多的盘碗器皿是用铜铁来包口沿。即“铜口”、“铁口”。这些金属包口除美观之外,还可以降低器物使用时因碰撞而伤残的几率。

覆烧是定窑的一种工艺特色。宋代北方窑炉一般较小,高度仅l米多,用单件匣钵堆垛,每柱最多放20多个匣钵,如何充分利用窑炉空间容量,提高产量是当时制瓷工匠们所面临的急切问题。聪颖的定窑制瓷工匠们为了提高瓷器的产量,放弃了唐代以来使用的单件匣钵烧法,创造“垫圈组合式”匣钵。这种组合式匣钵外观略如现代仍然常见的多层叠合的炊具笼屉,除了最上一层垫圈匣钵相当于单件匣钵高度,其下每层因系覆置(碗口向下)覆烧支圈的高度只占单件匣钵的五分之一,每增加一层垫圈覆置一碗,层层套叠至顶。垫圈层数越多,窑内空间的利用也越充分。以往窑内只可置放20件普通单件匣钵,改为垫圈组合匣钵后每柱可烧96件盘碗器。这种覆烧方法很快被其他瓷窑所采用。南宋时,窑址南迁,这一新工艺又传到了今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从出土和传世的定窑作品显示,定窑烧瓷以民间用瓷为大宗。器类除碗、盘、碟、钵占大部分外,还有各式盏、盏托、渣斗、盒、洗、瓶、壶、罐、薰、炉、枕等。北宋定窑的造型较以前更为丰富:有直颈瓶、梅瓶、八方四系瓶、三足樽、渣斗、孩儿枕、盏托、单柄杯、板沿大盘、葵瓣口大盘、直口碗、盖碗及葵口碗等。

在已发现的定瓷上,有刻“官”、“新官”、“五王府,等等字样的,说明当时有一部分定窑白瓷已供宫廷使用。定窑瓷器的底部,屡见题铭不下十六种,大多与宫廷有关。

金 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贴塑羽翼提梁壶

定窑除生产白瓷外,还生产黑釉、红釉、酱釉、绿釉器,分别称作黑定、红定、紫定、绿定等。这些产品在定窑瓷器中占的比例不大,完整的传世品更是稀少,故收藏价值更高。这些釉色的器胎都是白色,即与白瓷的所用胎料完全一致,这是紫定、黑定、绿定与其他窑口区别的重要标志。黑定为漆黑色,系釉中含大量铁成分的原因,紫定类似紫檀木的颜色,红定则是红褐色。文献记有“黑定”和“紫定”。

金代定窑是北宋定窑的直接继承。北宋末年,宋金对峙,连年战乱,定窑生产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到了12世纪中期,定窑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所烧瓷器再次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主烧白瓷,以刻花、印花装饰。产品有精、粗之分。精致白瓷一般都有花纹装饰,胎质细白,白釉呈乳白色,采用覆烧工艺装烧,器口无釉;粗白瓷多光素,用创新的砂圈垫烧工艺装烧,产量增大,但器物内底一圈毛涩露胎,很不美观。器物有碗、盘、洗、瓶等,制作规整。装饰方法有印花和刻划花,以印花装饰为突出。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