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利用2014起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51379143),开展了波流作用下桩柱周围局部冲刷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开发了基于自适应网格的三维CFD模型,建立了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桩柱周围的流场,模型特色在于大大提高了追踪自由界面的精度。(2)开发了基于三角网格有限体积法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模型采用高精度界面通量计算格式,可以高精度捕捉间断,提出了群桩阻力及等效水深计算公式,解决了运用数值模型进行水流计算中群桩的概化问题;提出了淹没度概念,实现了动边界连续模拟。(3)提出了基于ISPH方法的局部冲刷数值模型,通过提出浑水粒子及泥沙起动概念,初步实现了从泥沙粒子转化为浑水粒子的过程,解决了泥沙以悬沙形式运动情况下的冲刷过程模拟方法问题;泥沙起动条件计算中还考虑了底面坡度的影响。(4)针对Lin and Huang的四点法波浪入反射分离的方法仅适用于弱非线性波浪的情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浅水强非线性入反射分离的方法。对于方法中一阶谐波的波数、振幅及相位角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迭代计算;对于高阶谐波,其自由和约束波的波数分别采用线性色散关系及一阶谐波波数的倍数计算,其它未未知数用最小二乘法计算;采用自相关函数确定基本波周期。方法的效率和精度通过数值算例进行了展示,表明所提出的方法鲁棒性很好,且对于白噪不敏感,与Lin and Huang的方法相比无需借助非线性色色散关系确定波数。最后还将方法拓展到斜向入射情况。(5)运用FLOW3D软件模拟了圆柱周围局部冲刷过程,重点讨论了柱后尾涡频率与柱体直径以及冲刷深度的相关性。(6)开展了大水槽试验,研究了波流作用下圆柱周围局部冲刷过程,主要成果是从动力学和圆柱直径方面均突破了以往的试验尺度。(7)开展了水流作用下沙波发展过程研究,主要发现是在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情况下,只要计算区域尺度足够长,则可以得到与物理本质一致的沙波长度结果。 2100433B
波流作用下孤立式建筑物基础的局部冲刷问题是关系到结构基础安全的重要课题。拟通过超大型波浪水槽实验,探讨波浪作用下建筑物周围及床面的流场特性,对比分析黏性沙和无黏性沙床面冲刷坑形态及发展过程的差异,观测沙波对冲刷坑的影响。搜集常规水槽试验及现场冲刷深度实测资料,分析其与超大水槽试验结果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以往冲刷深度计算公式进行检讨和修正。开发波流共同作用下孤立建筑物周围水流运动数值模型,藉此开展对建筑物周围及冲刷坑内三维流场特征的数值模拟;进一步通过研究已有黏性和无黏性泥沙运动的理论成果,开发波流共同作用下的冲刷模型计算模块,藉此研究不同KC数下孤立建筑物周围的冲刷坑形态及冲刷坑深度发展过程。针对实际工程的典型情况,分析冲刷机理,提出相应的防冲措施。
以下回答切合实际,但不适合做考试等的书面回答!城镇拆除爆破最有效的保护周围建筑的措施主要有:(因爆破所带来的对建筑物的危害主要有:1.震动;2.空气冲击波;3.飞石)1.爆破设计方面,从设计上最大化的...
根据高铁建设和维修的相关规定,京石高铁周围100米内不能有建筑物,否则可能会产生安全隐患,造成重大人民财产安全。 PS:另外,京石高铁200米以内的区域内不宜临路新建学校、医院、敬老院和集中住宅区等噪...
一类深基坑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变形观测需要设置多少点
泄水建筑物下游底流状态的局部冲刷计算
对平底静水池、加设消力坎及两排消力齿的消力池、台阶消力池的水流冲刷。在论证各家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推荐了最优计算方法及采用的计算公式,并附有计算用的辅助曲线
水下淹没建筑物局部流场数值模拟及河床冲刷分析
采用二维沿水宽平均的水流数学模型对河流中淹没建筑物附近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将水流在河底的剪应力与相同条件下Shields曲线对应的泥沙临界起动拖曳力做对比,判定河床冲刷与否。文中计算了当淹没建筑物对河道断面压缩比例不同时的流场,给出淹没建筑物下游局部漩涡范围、局部冲刷范围及根据临界剪应力判断的最大冲深部位。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结论合乎规律;当淹没建筑物压缩河道比例小于50%时,在建筑物下游形成一个小范围的漩涡,不是河床冲刷的主因;随着压缩比逐渐增大,建筑物下游漩涡区也增大,由一个涡变化为两个涡,转变为河床冲刷的主要原因。
批准号 |
50409015 |
项目名称 |
波流作用下海底管道立管底部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903 |
项目负责人 |
陈兵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18(万元) |
(1)水流通过水工建筑物消能工后,其剩余能量导致下游河床冲刷的情况。
(2)水流建筑物下泄急流对岩石河床冲刷的情况。
(3)改善工程设计,研究防护措施 。
局部冲刷模型试验要求模型与原型水流相似,并选择合适的下游河床模型材料 。
海底管道是从海上输送石油和天然气的高效经济的手段,立管是海底管道沿海上平台桩腿上爬的管道。由于平台桩腿和立管对波浪潮流场的影响,破坏了自然的冲淤平衡,造成了桩腿和立管基础的局部冲刷,使立管连接水平管道的部分逐渐悬空,且冲坑不断沿水平管道轴向发展,有时长达数十米。在波浪运动产生的水平往复荷载和涡激振动产生的竖向往复荷载的长期作用下,这种悬空的管道极易产生疲劳破坏,造成油气泄露、油田停产,并引发海域大面积生态污染等严重后果。为了避免立管基础的局部冲刷,明确冲刷形态,增加海底管道的安全可靠性和节省管道工程维护费用,本研究拟用三维的波浪和潮流流场数值模型,结合泥沙运动数值模型,研究海底管道立管底部局部冲刷的机理,并探讨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