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此展品为北宋砖雕,为束腰仰覆莲式。现收藏于温州博物馆。
数据:上口径24厘米,下口径19厘米,高11厘米
收藏:温州博物馆
不懂,须弥座难道还有标准长宽高吗?须弥座是由多层砖石构件叠涩而成,是一种特殊的台基形式比如古建筑,佛像,雕刻艺术品等等它的形式分宋式和清式,由层式决定怎么可以分大小,没有什么标准尺寸的我见过一些,比如...
须弥座雕刻转角还有在束腰使用马蹄柱子(玛瑙柱子)或金刚柱子的.形式多样,在转角部位进行有节制的收束使两面的石雕饰纹样的过渡显得自然。北京故宫中和殿的石雕须弥座、北京颐和园排云殿须弥座、北京颐和园佛香阁...
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坛”,源自印度,系安置佛、菩萨像的台座。须弥即指须弥山,在印度古代传说中,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另一说指喜马拉雅山(又名大雪山)。用须弥山做底,以显示佛的神圣伟大。我国最早的...
故宫建筑须弥座的尺度构成与装饰纹样
一、须弥座概述及故宫须弥座的类型"须弥"二字,见于《佛经》,本是山名,亦译作"修迷楼",就是喜马拉雅山的古代注音[1]。《佛经》中以喜马拉雅山为圣山,佛座称"须弥座",意即佛坐在圣山之上,以示佛的伟大和对佛的尊重。中国最早的须弥座出现于山西大同市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云冈石窟,在其多处佛塔的下面都发现了须弥座形式的基座。这个时期的须弥座造型简单,只有一些简单的纹样装饰,具有明显的佛教艺术特征。随着当时佛教建筑的发展需要,须弥座渐渐演变成后来高级建筑
宁夏须弥山北周洞窟建筑及造像探析
须弥山北周洞窟是我国石窟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其洞窟建筑形式大致可分为中心柱窟、方形禅窟及僧房窟三种类型,造像风格与北魏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雕刻手法纯熟,形式变化多样,表现手法趋于写实。须弥山北周洞窟的形成与地方官吏的大力支持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受到来自麦积山、巩县石窟的影响,并融合了北齐石窟的特点,直接反映了北周时期都城长安新型造像的特点。
质 地: 陶;
色 泽: 灰;
时 代: 北宋;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闵子骞后母不慈,只知护爱自己生的两个孩子,对他一点也不关心。冬天来临,后母所生之子穿很厚的棉衣,而闵子骞却穿着塞满芦花的衣服,看上去很厚却不能御寒。闵父知道后,欲出其后母。闵子骞哭泣劝父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父亲改变了想法,后母也因此而感悟,待之若己生。后人称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