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上篇 不可压缩介质流体动力系统分析理论基础
第1章 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系统概说
第2章 液体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
第3章 流体系统能量关系的工程热力学阐述
下篇 泵与风机系统能耗经济性的评估计算及设事卜优化的工程定量方法
第4章 泵与风机工作理论简述
第5章 泵机系统能耗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第6章 流量型用场泵与风机系统的设计问题
第7章 功率型泵液系统简析
参考文献
……
《泵与风机系统的能量学和经济性分析》讲述了:泵和风机产品以及它的工作系统在工程应用中历史久远,领域宽广,相关的专业和非专业书籍也随处可见,一般认为在工作理论上已经完善,长期以来作者也持这样的观点。但是,深入的分析研究表明,传统上关于这些系统的能量利用经济性分析存在明显的理论缺憾和认识误区,集中表现就是把能量学意义上的效率参数η作为衡量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唯一指标,忽略了对这些机械在应用中的工程学特点分析。以叶片式泵为例,人们常常过于看重它与水轮机、液力变矩器和液力偶合器等习惯上称为"水力机械"的液体介质流体机械在作用机理上的共通性,以为在经济性分析上也理当一致。但实际上,水轮机是一类动力机械,液力变矩器和偶合器是一类动力传动机械,从工程学观察上可知,它们的"投入量"和"产出量"都是机械能,包括机械功与液体机械能,这与能量学意义上的输入、输出量是一致的。所以,按照投入一产出比这一衡量经济性的一般原则,η作为经济性的衡量指标是合理的。叶片泵的情况则并非如此,它们是一类工作机械,从工程应用的目的可以发现,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有利用系统输出的液体机械能来完成某种作业任务的,例如水力开挖、水力冲淤、消防灭火等,此时应该关注输出的液流动能功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作为一种"液体输送机械"来使用的,就系统出口的动能而言,它不但无用,而且还是一种能量的浪费。此时,工程学意义上的"产出量"不是能量流,而是可见的液体"质量流"。虽然效率参数叼对这一质量流的强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用它作为衡量能量利用性水平的指标显然已经不妥。
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个液体输送系统最为合理而直观明了的能耗经济性指标应该是
书 名: 泵与风机系统的能量学和经济性分析
作 者:陆肇达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ISBN: 9787118062632
开本: 16开
定价: 26元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电厂图书目录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能量天气分析、预报方法,在我国是由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首先研究并逐步推广的。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有一些单位将这种观点和方法应用在暴雨、冰雹的发生和台风路径等的分析、预报上。三年来的工作已初见成效,揭示了一些有意义的强烈天气前兆现象,找到了若干行之有效的预报指标。当前应当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不足之处,确定今后发展方向,继续前进。
早在一百年前,恩格斯就指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是“从星云到人的一切物体的普编的自然规律”,它表明了“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不断转化的过程”。气象学是以研究我们地球上的大气运动过程和规律为任务的,因此,人们很早就开始从大气能量学的观点研究天气变化了。大气能量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各种形式大气能量的分配情况,第二是不同形式的能量间的转换过程。
(1)各种形式大气能量的分配情况
在考虑短期天气变化中,大气同外界的能量交换或质量(主要是水分)交换是可以忽略的,即忽略能和水的源和汇,也就是只包括了大气中已具有的能和水的形式变化。水滴的凝结和蒸发是大气中水汽含量变化的单一过程。水汽凝结后的水滴全部降落称为假绝热过程。水汽凝结后的水滴全部不降落,并将在以后蒸发时,称为可逆的湿绝热过程。两者统称为湿绝热过程。实际情况是凝结的水滴部分降落,部分存留在大气中后被蒸发,即介于假绝热过程和可逆湿绝热过程之间的。
总能、总温度或假相当位温的引用,揭示了湿绝热过程中的守恒物理量,因而提供了一种追踪运动着的空气质点的手段。这是很重要的。总能或总温度是各种形式的能量的线性和,因而明显地表达了各种形式的能量在湿绝热过程中各时刻的分配情况,有一定的优越性。在业务中应用时好处甚多,为高原分析、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料进行次天气尺度和中小尺度分析提供了一种较优越的方法。
(2)不同形式能量间的转换
能量方程实质上是一个“算账”的方程,它虽然揭示了湿绝热过程中总能守恒,和不同时刻各种形式能量的分配情况,但并不阐述各种形式能量的转换机制。单纯的能量方程或总能或总温度都不是预报工具,必须和某种其他考虑相结合才能用于预报。
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只需要考虑单位空气柱总能的铅直分布,即由铅直分布而产生的不稳定能量的转换问题。大面积降水则涉及了能量的水平分布而产生的不稳定能量的转换问题,也就是有效位能和其转换为动能的问题。有效位能的观点很早就被应用于气旋的发生发展,这是不严格的,因为气旋是不封闭的。五十年代有效位能观点被用于整个大气,虽然用了一些假定,但却阐明了一些问题。至于有效位能的释放,气象学中是从斜压不稳定观点来研究的。现有的有效位能观点是考虑干燥大气的。斜压不稳定性理论也是如此,并且所得出的不稳定波长太长,不适用于暴雨天气的较小天气系统(次天气尺度系统)。为了解决大面积暴雨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问题,极需要把有效位能和斜压不稳定理论推广到湿有效位能和湿斜压不稳定理论。
三年来我国气象台站从事能量分析、预报方法的实践时,针对所面临的问题,充分利用可能取得的资料,设计了各种表示总能或总温度时空分布的图表,在冰雹、暴雨和台风预报中,取得相当好的成绩。
(1)在冰雹、暴雨预报中的应用
冰雹、暴雨预报包括了有无、落时和落区三个问题。冰雹和暴雨都属于对流性天气或至少包括了对流性天气,都有其孕育一发生、发展一消亡过程。从能量观点看,就是铅直不稳定能量的产生一积累一释放过程。冰雹和暴雨的不同在子温度,尤其是0℃层出现的高度(或气压)。
铅直不稳定能量的产生过程,实际上大多数是下层总能量增加,上层总能量减少,或上下层总能量都增加,但下层增加得多。高层从西北方流来的干冷空气跟低层从偏南方流来的暖湿空气迭置在同一个空气柱中,是常见的一种产生铅直不稳定能量的天气过程。山西阳泉,辽宁林西,安徽宿县等地区利用这种观点作降雹预报,收到了一定效果。以宿县为例,1977年6月共出现降雹指标5次(上午预报下午有无冰雹),实况降雹4次,空报1次,无漏报。
不稳定能量的积累除了抑制近地层暖湿空气上逸的阻挡层或逆温层外,抑制上层干冷空气下沉的干燥层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不稳定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释放问题,很多台站是把能量分析方法和常规天气图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解决的。例如,晋东南地区用环流型、影响系统和能量方法相结合,有可能延长预报时效,能够在24小时前预报出本地区有无冰雹。还有很多单位根据区域地面图上高、低能轴线,潜在性不稳定区域,地面风场的辐合线或辐合点以及高空气流来判断本地区那些县降雹的可能性最大,并已在日常业务中试用。
湘潭、大连等地区发现总温度达到或超过某一临界值,是当地出现暴雨条件之一。北京等很多地区发现暴雨来临前,低层有高能丘,揭示对流运动在暴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形成暴雨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生命史一般只有儿个小时,但其孕育阶段即不稳定能量的产生和积累却往往经历较长时间。湘潭、九江等台用能量方法或其他方法确定未来有暴雨的基础上,再利用当天14时区域图上的总能数值,高能中心或高能舌的位置,变能场或风场,勾画出未来暴雨区的位置,为落区预报提供一种客观依据。
华南和华北的一些单位发现,在暴雨来临前,低层等压面图上的总温度或θse分布常呈现次天气尺度的形状的所谓锢囚高能区。这揭示除对流不稳定性外,湿斜压不稳定性所导致的次天气尺度在区域性暴雨中也起重要作用。陕西省台曾据此强调次天气尺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湖北省气象科研所和北京台、锦州台发现暴雨深厚高能区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南向北移动的,因而外推法也取得一定效果。
(2)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
台风是一个深厚的高能系统,是不稳定能量积累并释放的涡旋。台风的发生、发展与基本气流的切变和第二种条件不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台风运动的研究,二十年前多侧重引导气流,后来则多与其发展作统一的考虑,即把台风的运动归之于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和释放的传播。
1975年湖北省气象局科研所在分析1975年第3号台风的能量分布与其路径的关系时,曾指出台风中心向过去12小时50毫巴高能中心移动,并指出这可能是台风能场变化超前于风场和气压场的结果。后来,空军气象学校对1956一1976年的150个台风路径和50毫巴能量场的关系进行了普查,发现一般台风沿着低能区和高能区的交界面移动。只有遇到低能轴线阻挡时,才改变移动方向,当台风前进方向被低能区包围,台风中心的高能区呈近似园形时,台风则发生打转现象。
福建省气象局对500毫巴能量场作了更细致的处理,并在1977年台风季节里,在日常业务中试验。结果是:①80%左右的时次,台风预报路径和实际路径间的偏差角在20°以内;②偏差角在30“以上者,随度数而递减。他们认为500毫巴总能场(考虑位能项)对台风移动的短期预报具有指示意义,即使在拐点也是这样。
看来,从不稳定能量的传播观点分析台风路径,可能在理论上有优于引导气流之处,并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三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能量天气分析、预报实践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并接触到冰雹、暴雨和台风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过程的物理实质。今后应当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步完善。下面提出几个方面工作的初步意见,供有关单位及从事这项工作的考虑。
(1)对流性降水
纯粹对流性降水的微观和半宏观特征方面,还有待于精确细致的观测,其中有一系列的技术和理论间题要解决,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最后当能得到概括中小尺度生命史的模式和规律。当前实践中最易收效的办法是加强地方性天气监视网(包括雷达)和情报、指挥通讯系统。
至于对流性天气的某些宏观特征,即可以加以阐述。例如,强对流降水地区的等总温度线或’等压,线上凸下凹,上下层高能区打通的现象,就可以粗略地用水汽的向上铅直输送和水平侧向扩散来加以解释。
(2)湿斜压大气不稳定
湿斜压大气不稳定性的研究可以扩展到用诊断分析研究其位势倾向和铅直运动分布,也可以进一步考虑假绝热过程和以原始方程代替准地转方程,并从事数值模拟。
最重要的是还要从事次天气尺度系统的天气学分析,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探空网和能量分析中己获得的结果,最后当能得到次天气尺度系统的生命史模式。
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学和动力学的研究,最终将有助夏季大面积降水预报。台风和热带涡旋可以看作是次天气尺度系统,其发生、发展和移动也可用湿斜压大气的天气学和动力学方法来加以研究。
总之,能量天气分析、预报的实践促进了湿斜压大气天气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今后进一步的深入探索,当大有助于冰雹、暴雨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将来结合微观运动的深入研究,最终将使我们得到人工影响灾害性天气的可靠方案。 2100433B
质量的经济性不仅局限于质量成本,还应包括由于质量水平提高或降低带来的收益或损失和由高质量或低质量带来的商誉无形资产的提高或降低,这些都应属于质量的经济性范畴。总的来说,质量经济性大体可分为: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损失分析、质量投资分析、基于过程质量参数最优化的质量经济性分析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这些理论主要是围绕质量成本、质量损失、质量效益以及产品实现各阶段质量参数的最优化,都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质量问题,以货币语言引起企业管理者对质量问题的重视,从而为质量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1. 质量成本分析
“质量成本”的提出可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初期,随着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得以充实。国外组织和专家学者对质量成本给出过多种解释,目前一般定义质量成本为获得顾客满意的质量并对组织外部做出质量保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而造成的损失。
现行使用的几个成本分类方法包括:
1) 用“预防、鉴定和故障”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PAF模式);
2) 用合格(符合)成本和不合格(不符合)成本作为科目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过程模式);
3) 按产品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将成本分类的模式(称为寿命周期模式);
4) 将重点放在由于活动的设计或实施不佳而导致的经营帐目的缺陷附加值的识别和测量的模式。
尽管质量成本定义和划分模式不尽相同,但质量成本项目划分基本可以归纳为四大类,即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其中,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产品不能达到满意的质量所支付的费用;鉴定成本是指为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交付后因未能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2)质量损失分析
质量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和活动中,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的损失,即由于质量低劣而产生的内、外部损失。质量损失的存在在于资源的潜力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质量损失的存在也正是质量改进的意义所在或质量改进的机会所在。
质量损失可分为两种形式: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1)有形损失指由于内部故障而直接发生的费用,如返工、低效的人机控制、丧失机会等而引起的低工作效率而造成的资源和材料的浪费等。
(2)无形损失是指由于顾客不满意而发生的未来销售的损失,如因顾客不满意而失去顾客,丧失信誉,从而失去更多销售机会或增值机会所造成的损失。无形损失不是实际的费用支出,常常难以统计和定量,并且它对组织的影响大且长久,因而,它是一种很重要的损失。
70年代,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给出了质量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一个“二次方程式”及其平衡的条件。
L(x) = K(x − m)
其中:L(x)——质量损失,m——质量特性标准,x——质量特性值, k——常数,一般可以由“机能界限”确定。
3、质量投资分析
目前国外很多学者提出了基于质量净收益的质量投资效益评价。他们认为从财务学角度来看,成本并不是评价某项事物效益的唯一指标,只是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某项事物的效益,除了看其成本之外,同时我们还应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或产出),用收入(或产出)减去成本得到的利润(或净收入),才是评价该事物经济性的主要指标。同样,质量成本也不能作为我们评价质量经济性的唯一指标。他们运用质量净收益法对质量的投资效益进行分析。 根据财务学的原理,质量收入应指给企业带来的与质量水平相关的收入。它. 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实现产品销售而取得的质量改进成本耗费的补偿和增值,是质量得到保证或较原有水平提高后企业和社会所得到的或将能得到的更多的价值或使用价值。。主要包括:①由于产品质量提高,进而带来的单位售价提高而增. 加的收入;②由于质量提升带来质量信誉提高,销量增加带来的收入增加;③废. 品、次品的减少,合格品的增加而带来的收入;④由于质量保证减少折让、退货而增加的收入。用公式可表示为:质量收入=(实际产品合格率-计划产品合格率)×销售收入 (实际等级品率-计划等级品率)×销售收入
质量收入这一概念确定,为择定质量改进(或降低)方案提供依据,从而弥. 补了现行质量成本核算的不足。
4. 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20 世纪60-70 年代是寿命周期成本方法的产生阶段。50 年代以来,美国武. 器装备的采办费、使用与保障费用急剧上升,美国军费开支(不算朝鲜战争时期)占GDP 高达8%,军费占政府财政支出40%以上,不得不开始重视研究控制费用增长的措施。为此,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长R.S 麦克纳马拉选择了系统分析方法,即通过费用-效能分析谋求以有限资源获取最大的国防力量,并委托后勤管理研究所研究装备的寿命周期费用问题。为了解决各军种分散计划和军费预算及资源分配管理上的混乱,运营系统工程的思想,按照“集中指导与分散实施相结. 合”的计划管理原则,建立了规划、计划与预算系统,将发展目标与经费紧密衔接,使费用变得有序和可控,改进了费用的管理与估算,并于1963 年正式在全军加以推广,从而有力推动了寿命周期成本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编辑]
质量经济性分析以用户和社会需求的质量为出发点,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质量问题,围绕产品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寻求质、本、利的最佳组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企业贴近市场与顾客,挖掘和发挥内部的积极因素与作用 。
质量经济性分析可以促使企业更加贴近市场与顾客,使企业能更好地根据市场、顾客和社会的需求来组织生产、确定产品档次、价格和质量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企业保持质量与效益、质量与经济的相对平衡、稳定和发展 。
质量经济性分析通过评价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质量、过程质量、总体结果质量和经济效果,促使企业正确处理质量与市场竞争、质量与效益、质量供给与需求、质量与生产成本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地选择质量水平和投入费用的最佳方案与决策。
3、有利于企业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质量经济性分析追求的是以低的投入、低的成本获取满意的质量和尽可能大的利润。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