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Cu、Mo、Au、W、Sn、Pb、Zn外,尚可综合回收Ag、Re、Co、S、Se、Te等元素。主要是铜矿,金矿!
斑岩型矿床主要产于汇聚板块的边界,包括大洋板片俯冲产生的岛弧和陆缘弧环境(滨太平洋带),以及陆−陆碰撞造山(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亚−蒙古带)环境 。
1. 岛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环绕西太平洋广泛分布(印尼、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等国)
2. 陆缘弧环境的斑岩型矿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东海岸,经典成矿省包括安第斯中部(智利、阿根廷、秘鲁)和美国西部
3. 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型矿床:主要分布于特提斯−喜马拉雅带(西起西班牙,经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巴基斯坦,东到中国西藏和缅甸等地)和中亚−蒙古带(西起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经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东到黑龙江)
1、矿床多位于汇聚板块的边界,都与深大断裂有关,与钙碱性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2、同位素研究表明,S主要来自地幔;含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岩浆水,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大气降水对某些蚀变的形成和硫化物的大量析出有积极的作用;
斑岩型铜矿的形成可能是上升的岩浆热液和地下水发生对流循环的就过,地下水不仅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而且由于其富含钠,氯钙离子等组分还促进了矿石的沉淀和堆积。
矿石组构和形态
巴西的铁矿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其中伊塔比拉露天矿是其最大的铁矿山。
露天煤矿:露天煤矿是指由于地理变化沉积在地表或浅层的煤碳层,通过直接露天采掘煤矿。 中国的露天煤矿主要分布:1.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矿:是我国也是亚洲第一个现代化露天煤矿。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境内的霍林河...
巴西铁矿砂资源极为丰富,世界铁矿砂储藏量为3,000亿吨,巴西的铁矿砂储藏量为192亿吨,占6.5%,居世界排名第六位,并素以其含铁品位高,即赤铁矿(四氧化三铁)含铁量60.0-67.0%,磁铁矿(二...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次为斑铜矿、黝铜矿,伴生方铅矿、闪锌矿、磁铁矿、磁黄铁矿以及金、银等矿物。
—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绢云母、绿泥石、重晶石等。
—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由矿化中心向外依次为: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细脉状、脉状
受侵入体和接触面的形态产状、裂隙构造等因素控制,主要有柱状、筒状、环状、似层状等。
十分发育,范围可达数百米至数千米,并具明显的、规律的水平和垂直分带,由岩体中心向外:钾化带)→石英− 绢云母化带(绢英岩化带、似千枚岩化带)→泥化带(粘土化带)→青磐岩化带
——围岩蚀变的带状分布规律是斑岩型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矿床常成群、成带分布,规模巨大。矿床埋藏深度浅,适合于大规模、机械化的露天开采。 矿石品位较低(Cu一般为0.4−1 %),但矿化分布均匀,矿石工艺性能稳定,可选性好。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有用组份可供综合利用,除Cu、Mo、Au、W、Sn、Pb、Zn外,尚可综合回收Ag、Re、Co、S、Se、Te等元素。
矿床成矿主要分布于新生代(~60%),其次 是中生代(~35%)。
菲律宾地质构造及其区域成矿主要特征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南隅的群岛上,其东朝太平洋,西接中国南海,与中国南沙群岛相邻,南隔苏拉威西海,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相望。全国面积29.97万km2,由7 100多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其中,面积大于1 000 km2的岛屿有吕宋、棉兰老、萨马等13个,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6%。菲律宾群岛大体可分为4个部分:北部吕宋岛及其附近岛屿;中部米沙鄢群岛,包括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岛、保和岛、
28号煤矿主要灾害预防制度
天安星字 [2011] 第 28 号 签发人:杨江明 关于下发《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的通知 矿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煤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 生产方针,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综合管理水平,有效控制和预 防矿井的各种灾害,防止各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矿井的 长治久安,真正实现本质安全化管理。根据煤矿各种法律法规的 要求,特制定主要灾害预防制度,望各单位认真组织贯彻执行。 附:《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 二〇一一 年元月二十三日 呈报:星村矿副总工及以上领导 下发:星村煤矿各单位 拟文:星村煤矿技术科 2 星村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 第一条 为保证本制度的有效贯彻落实及责任分工,成立领导小组。由 矿长任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各副总 工程师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采掘辅助区队负责人和技术员为主要成 员。 每年 12月末,由矿
斑岩主要分为喷出岩和浅成岩两大类,喷出岩是火山岩浆喷出后冷凝形成的,由于喷出后冷却很快,形成许多细粒;浅成岩是火山岩浆侵入地壳浅层(一般为1.5-3千米)冷凝形成的,有许多结晶斑粒。
喷出岩: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
浅成岩: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
一般指以碱性长石或石英为斑晶的喷出岩和浅成岩,基质为细粒或隐晶—玻璃质。喷出岩可分为流纹斑岩、粗面斑岩、白榴斑岩等;浅成岩可分为石英斑岩、花岗斑岩、正长斑岩等。斑岩一词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状结构的火成岩;按基质成分可描述为花岗斑岩、闪长斑岩等。
斑岩和玢岩是岩浆分两个阶段结晶的产物;斑晶为岩浆早阶段在地下较深部位结晶形成,基质为晚阶段地壳浅部结晶的产物。与斑岩和玢岩有成因关系的矿产有铜、钼、钨、铁等矿床。斑岩与玢岩只在国内作区分,在国外是没有区分的。
煌斑岩(lamprophyre)
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通常颜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其组成成分多为长石和与斑晶相同的暗色矿物,尤其是云母。按其成分可分为:
云母煌斑岩 ,最为常见,黑色或灰黑色,风化后转为褐黄色,斑晶主要是黑云母; 闪辉煌斑岩,黑色、黑绿色或绿色,斑晶主要是角闪石和透辉石,有时有橄榄石和黑云母; 碱性煌斑岩,矿物成分复杂,硅质含量低,斑晶主要是碱性辉石或碱性角闪石;
特殊的深色脉岩类岩石的总称。其特点是全晶质,具有明显的斑状结构。暗色矿物含量很高,主要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其含量在斑晶或在基质中不少于30%,且自形程度良好。常见的浅色矿物有斜长石、正长石等,它们都局限在基质中;此外,还有较多的含挥发分的矿物。随着深色矿物 和浅色矿物组合的不同,可划分为云煌岩、云斜煌岩、闪斜煌岩、拉辉煌岩、方正煌斑岩等。煌斑岩脉大多与深成岩体有关,侵入于岩体或其围岩中,也有一些与火山岩有关,并经常显示热液蚀变的标志。煌斑岩按其成分而言,几乎都是镁铁质岩或超镁铁质岩。根据斑晶的性质同基质相对比,推测有些煌斑岩可能是混染成因,如某些含石英的云煌岩,可能是花岗岩质物质被基性岩浆部分同化而成。该术语源自希腊语lampros,意为辉煌、闪耀。
一类深色、具煌斑结构、含较多挥发组分的中、基性或碱超基性火成岩。常呈岩墙产出。
煌斑岩的SiO2含量一般为30~56%(重量),富FeO、MgO、Na2O和K2O(前两项含量合计约14~27%,后两项约3~10%)。此外,H2O、CO2、S、P2O5、Ba和稀有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化学成分类似的其他火成岩。因此,煌斑岩在 矿物成分上的特点是:富铁镁矿物,如橄榄石、辉石、 角闪石和黑色云母等;总含量一般大于35%,使岩石呈暗色;同一种铁镁矿物往往同时出现于斑晶和基质中;斑晶中铁镁矿物呈自形(有时半自形),构成煌斑岩特有的煌斑结构;长石和副长石限于基质中;方解石和沸石以及其他水热矿物多半是原生矿物,有时它们与副长石等一起,构成眼球体(常见于碱性煌斑岩中),它由熔体不混溶作用,形成于水气压力升高、熔体沸腾的岩浆结晶晚期;黄长石可出现于碱超基性煌斑岩中;此外,煌斑岩还可含不定量的磷灰石、榍石、 磁铁矿、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硫化物等。
根据所含矿物的组合情况和相对含量,可以对煌斑岩作进一步命名。其中闪正煌岩、闪斜煌岩、云正煌岩和云斜煌岩等四种钙碱性煌斑岩是最常见的,它们常与后造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共生,常包裹各种岩石捕虏体和长石、石英捕虏晶以及长石、铁镁矿物巨晶。方沸碱煌岩、黑云沸煌岩、霞闪正煌岩和霞闪斜煌岩等为碱性煌斑岩,较少见,常含碱性长石、普通辉石、钛普通角闪石和磷灰石巨晶,并可含二辉橄榄岩、辉石岩包体和麻粒岩捕虏体。黄长煌斑岩是罕见的碱超基性煌斑岩,常包裹二辉橄榄岩包体以及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巨晶。后两类碱性和碱超基性煌斑岩与碱性杂岩和(或)火成碳酸岩共生。
煌斑岩除呈岩墙产出外,还可以呈岩脉、岩床或岩颈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