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穿斗式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南方地区大量的既有建筑及部分新建建筑采用该结构形式。历次地震后发现该类结构存在规律性震害,亟待对其抗震机理及抗震加固方法等问题展开研究,以指导工程实践。本项目拟通过榫卯节点及穿斗式木构架的拟静力试验,对榫卯节点及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机理及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再以试验研究为基础,提出榫卯节点恢复力模型并构建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参数分析;针对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提出采用自攻螺丝、FRP及扁钢等方法对榫卯节点进行加固,改善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加固方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最终提出实用指导建议。项目的实施对于认识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机理及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技术盲点及难点问题提供重要依据,为相关标准的制定积累基础。
穿斗式木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重要的结构形式之一,南方地区大量的既有建筑及部分新建建筑采用该结构形式。历次地震后发现该类结构存在规律性震害,对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还缺乏认识。通过本项目开展的试验研究及理论研究工作,在穿斗式木结构抗震机理、抗震性能及抗震加固措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积累。研究发现,该类结构的节点转动刚度低、抗侧刚度低,但不易于发生整体倒塌,通过FRP、扁钢、自攻螺丝等节点加固措施可以部分改善结构的晃动及变形过大的问题,但是效果有限,通过本项目提出的墙体抗震加固技术,可以显著提升穿斗式木结构的刚度及抗震能力。项目的实施对于认识穿斗式木结构的抗震机理及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技术盲点及难点问题提供重要依据,为相关标准的制定积累基础。 2100433B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增加原构件的受力钢筋,同时在外侧重新浇筑混凝土以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来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增大构件的刚度、承载力和变形能力,部分情况下也...
(1)加大截面加固法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增加原构件的受力钢筋,同时在外侧重新浇筑混凝土以增大构件的截面尺寸,来达到提高承载力的目的。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增大构件的刚度、承载...
抗震加固是指建筑物抗震能力不满足现行或者今后部分年分内抵抗地震的要求,而对建筑采取的提高抗震能力的加固措施。 产业链: 抗震检测鉴定、抗震加固设计、加固施工三大块 检测鉴定部分需要检测资质,一般的...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提出了古木结构建筑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限制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侧移和最大滑移而防止结构倒塌,其中最大侧移限值由结构的最大水平惯性力及其自身抗倾覆条件确定,最大滑移限值为柱基础半径。...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
中国古木结构建筑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研究——提出了古木结构建筑采用基于位移的抗震加固方法,通过限制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侧移和最大滑移而防止结构倒塌,其中最大侧移限值由结构的最大水平惯性力及其自身抗倾覆条件确定,最大滑移限值为柱基础半径。...
批准号 |
50408036 |
项目名称 |
新型组合墙填充组合框架抗震机理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孙飞飞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5-01-01 至 2007-12-31 |
支持经费 |
26(万元) |
专家导读——邱明兵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采用了桩基础,房屋抗震就万事大吉。笔者觉得这是一个误区。下面短文论述,供大家批准指正:
为了简化问题,把模型简单化,极端化:
地质条件:地形水平,15米厚的松散填土+花岗岩。波速:130m/s 、900m/s。——OK,Ⅲ类场地,Tg=0.45s。是不是不利地段,且不论——没有突出地形,无须水平影响系数放大,设计并不关心。
房屋:高层多层均可、一层地下室,-5M深度。
基础:嵌岩的小直径桩。
Ⅲ类场地和0.45秒的周期既然确定,那么来自地基土部分的地震影响系数的参数也确定——这说明了,水平地震的“策动力”,是由地层确定的,无关什么基础形式。简单说,荷载来自覆盖层。而不是说,用了桩基础,地震荷载就会小。
再来说建筑物如何抵抗地震力这块,也就是抗力。抗力来自桩?承台?地下室?还是上部结构?涉及阻尼比啊,嵌固端这些,这不是我的专业,并不大清楚。我仅就桩土体系这块,来分析桩的受力,这块作为岩土师,还是比较熟悉的。
常规竖向受力的时候,工程师是希望地下的结构体(桩、承台、地下室),都和土紧密接触,越紧密越好。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侧阻、侧限,为竖向力服务,为了房屋更好“嵌入地球”服务。
地震力外的横向力,往往施加于建筑物上部,比如风荷载。这时候,桩土,包括其他侧限土,都是以被动土压力的方式抵抗来自房屋结构体的位移,抵抗横向荷载,而土的被动力是很强大的。
当地震力来临的时候,地震剪切波推动松散土,震动是很厉害啊。首选是由5-15米深度的桩周土、0-5米深度的地下室侧限土“策动”。15米下的花岗岩震幅小,上面的建筑结构刚度也很大,也还来不及震动。这时抗力和荷载,和风荷载状况下颠倒。地震荷载来自原来的地基承载体,嵌岩桩端和上部结构成了抵抗的阻尼。是不是?
——风荷载的是外来的,首先施加于上部结构,然后桩、土、桩端嵌固岩石一起被动抵抗。
——地震荷载也是外来的,首先施工下部的桩土,然后上部结构和下部的桩端岩石,被动抵抗。
这个时候的嵌岩桩,对于抗震的有利是,他的震动相对很小,相对不动,所以是个抗力系统,有利于总体的抗震。
0-5米深度的土,主动震动,向地下室施加水平力;5-15米深度范围的桩被土裹挟,主动震动。桩周土的动力模型也变了:在风荷载状态下,被动抵抗桩的位移;在地震状态下主动带动桩的位移。巨大的被动力的保护没有了,桩的模式就是一个失去了“握合力”的压杆稳定。
那么,问题来了:桩顶、底嵌固不动,桩土大幅度震动,如果桩又很弱小,会不会剪切破坏?
的确,目前地震灾害的破坏调查中,桩的破坏是很少见,这也许是桩埋在地下,并不能为人观察到的原因。
既然上部房屋能被破坏,下部的小桩且无横向连接,为什么不能破坏?
如果是断桩破坏,不仅仅是水平破坏,也是竖向的破坏,建筑物一下就失去了竖向承载力,就会倾覆。
由此可见,桩周全是软弱土,桩端是岩石嵌固,这种极端状态下的桩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还不如地基加固后的天然地基。浅层天然地基的震动模式是摇篮式的,房屋基础和土的接触面积大,只要不液化,地基失稳的可能性不大。
综上所述,软弱土+嵌岩桩的配设,容易导致桩基破坏,导致倾覆破坏。
我终于理解抗震规范编制者的苦心:把软弱土列为不利地段,让工程师们注意。
文章转载自趣味岩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工程人在工作过程中,规范和图集往往是其手里的准绳,当有疑惑的时候我们应该手里备有一本。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了大量工作过程中常用的规范!如何通过一部手机把他们都放进去。数千本规范、图集,一机囊括;一键实现,条文对比。
岩土工程
批准号 |
50378005 |
项目名称 |
异形截面带暗支撑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4 |
项目负责人 |
曹万林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北京工业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4-01-01 至 2006-12-31 |
支持经费 |
2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