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五竹桥位于长乐市五竹村,离闽江不到1公里,横跨五竹溪,南北走向,原桥为石构平梁建筑,桥面由五块各长6米、宽0.6米、厚0.3米的花岗石并排铺设,两侧设石护栏,中间横刻正楷"五竹桥"。全桥长18米,宽3.5米,高6米,2墩3孔,每墩净跨4米,桥墩为条石干砌,尖头船型,桥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至今已有931年历史,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建。1975年,建城关至洋屿公路时,石护栏已损,在桥墩上加筑石头以支撑桥面,在原石桥面上用钢筋混凝土加宽铺路面,改造没有破坏古桥的总体风貌
桥长18米,宽3.5米,高6米,2墩3孔,每墩净跨4米,墩为块石干砌,尖头船型,桥面是五块各长6米、宽0.6米、厚0.3米的花岗石并排铺设,桥栏全石,中间横刻正楷"五竹桥"。1975年,建吴航至洋屿公路时在原条石桥面加铺钢筋混凝土。
历史见证--福州地域县界变更
五竹桥曾是闽县与长乐的分界桥,据已故长乐文史专家张善贵在《海滨闻见录》中《五竹桥长闽分界碑》记载:"五竹桥长、闽分界碑上端横书'五竹桥'三字,中双行书'长乐、闽县交界处',左书'署长乐县正堂蒋、署闽县正堂程同立。桥东长乐县界,桥西闽县界'。右书'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吉旦重建'。"1934年五竹溪以西地区划归长乐。五竹桥是福州地域县界变更的历史见证。
五竹桥结构设计科学,施工技术巧妙,古桥基础结构科学严密,至今完好无损;桥墩是用大石条逐层砌筑,造型为船形,南北两端均凿刻成尖角状,用作迎抵汹涌水流的冲击。上游有山溪来水,下游又有闽江潮水上涨,两面都迎水,两面船形的桥墩,保证了古桥历经千年岿然不动,体现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对建筑、桥梁、工程、地质、水务、考古及文物保护等方面都具有研究价值。
30年来五竹桥作为长乐沿江公路桥,默默承受车辆超重碾压,超负荷运转,至今安然无恙,可见当年建桥工艺之精湛,石材加工之平整,工程质量之优良!古桥成为长乐通往侨乡猴屿、潭头镇交通要道,沿江公路的重要桥梁,为改革开放和侨乡建设作出贡献,创造了古桥作为为公路桥长达30年的奇迹。1999年新的沿江公路航猴线建成后,古桥完成了历史使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位于福建省长乐市航城镇北部的五竹村,横跨五竹溪上。
售价:650 万 (90277元/㎡) 房贷:首付约195万 ...
长乐市不划分区,是按街道算的 应该是吴航街道咯
推荐嘉和管道拥有多年的管道疏通施工经验,是一家专门从事水管疏通、下水道、化粪池清理的公司,为无数的家庭、企业、机构、学校等提供管道安装、检测、维护以及疏通工作,小到水龙头堵塞,大到化粪池清洗,该公司都...
长乐市人民会堂结构设计
长乐市人民会堂建筑外形独特,采用了大跨度拱与框架相结合的新型组合结构形式。外围拱的最大水平跨度为51.2m,内部框架的最大跨度为31.2m;观众厅上空的大跨屋面结构采用了柱面网壳的钢结构体系;由于国内采用大跨钢筋混凝土拱作为民用建筑主体结构的工程实例还没有,可参考的文献资料不多,因此本文对这一新型组合结构的特点及结构分析、相邻不等高拱的连接做法、拱的轴线形态与截面形式,以及解决拱脚推力的措施等作了重点介绍;此外,还对本工程中结构关键部位的设计及构造措施、地基基础及地下室底板的设计等进行了技术总结。
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长乐山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在岩溶地区修建隧道过程中,经常遇到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为了规避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其对隧道施工运营造成的损失,通常要投入大量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文章在进行水文、地质、地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岩溶地质学原理对隧道岩溶发育情况进行定性预测,划分重点预报地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或物探组合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超前预报的观点;以长乐山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了岩溶地质定性预测+地震波法探测+地质雷达探测的超前预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验证了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的有效性、经济性。
长乐宫位于汉长安城东南隅,在秦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汉高祖以后成为太后居住的地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长乐宫遗址,陆续发掘了六处建筑遗址,分别编号为一至六号建筑遗址。其中,五号建筑遗址形制独特,推测为长乐宫的凌室遗址——
在《三辅黄图》中记载:凌室为“藏冰之所也”。冬季纳冰,春天启冰,或者用于储藏食物,或者用于降温祛暑。这处五号建筑遗址,紧邻着长乐宫的主要宫殿群,应该是为那里居住的重要人物收集冰块的场所。
2018年3月25日,跟随“蛋蛋哥哥”组织的团队,在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完长乐宫四、六号建筑遗址之后,我们来到东南侧的长乐宫五号建筑遗址。离开车水马龙的公路,这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2004年10月至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在罗家寨村东北发掘了这处建筑遗址,包括主体建筑、附属建筑和庭院等,出土陶器、铁器、铜钱和海贝等文物,以砖、瓦、瓦等建筑材料为主。
走进遗址保护大厅,首先看到一些介绍汉长安城遗址的展板,其实脚下已经是附属建筑遗址了。这里共有五座房址,分别编号为F2至F6:F2至F5位于主体建筑西北侧,呈“田”字形分布;F6面积较大,单独位于北面。这些房间可能是管理人员日常办公的场所,如今已经回填起来,仅在地面简单标注。
在大厅的西南角,展示着一处半地下式样的建筑,深约一米,略呈方形。地面上铺设着素面方砖,四周墙壁旁竖立着几何纹空心砖,东南角上有一个圆形的水井,井壁上可以看见圆形的陶管道。这是什么建筑呢?它和周围其他建筑是什么关系呢?可惜,相关的考古发掘报告并未提及这处遗迹。
绕过序言大厅,走进南侧棚内,编号为F1的主体建筑,赫然出现在眼前。它平面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长约27米,宽约6.7米,乃存放冰块的仓库。大家可以顺着四周回廊,环绕遗址一圈进行参观,墙壁上悬挂着各个时期凌室遗址的图片和文字。
F1为半地下式建筑,室内的地面由南北两侧向中间倾斜,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排水沟。在排水沟两侧,每隔一米左右,两侧就有一条南北向的水沟,与中部的排水沟相连通。
在水沟的底部,东西向平铺着条砖,南北向侧砌着条砖。这里的地面西高东低,存放的冰在储藏过程中,形成的融水先汇集到中部的排水沟,再流入东侧排水管道,最后排往凌室的外面。
在F1的东墙下,发现两处排水管道:一处位于中部,为圆形陶管道;另一处位于南部,为五角形陶管道。从位置来看,前者正对着排水沟,应该是早期的遗存,后者是改道后的排水管道。
除此之外,四周的夯土墙,也值得大家注意一下。F1周围的墙厚度并不相同,其中南墙最厚,厚约5.5米;西墙和东墙次之,西墙厚约4.5米,东墙厚约4米;北墙最薄,厚约3.5米。考考大家: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
耒阳竹桥设计建造于2007年,在2007年11月20日通车。它由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肖岩教授于二00七领衔设计建成。在2008年11月10日被美国著名科技杂志《科技新时代》(Popular Science)评为2008年度最佳工程创新奖。这是我国继“水立方”项目获此殊荣后,又一个获得该奖的项目。这也是2008年我国唯一获得该奖的项目。
竹桥主要采用竹子构成,也有辅以木材的。竹桥一般承重力不行,只适于人行,而不可以承受机动车的重量。竹桥一般修建于南方农村,城市里很少见到。而且近代竹桥基本已经被淘汰,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混凝土浇筑的桥。在南方,竹桥横跨于小溪上,颇有些“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味。
斑竹桥---在江西省大余县新城镇
是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
斑竹桥是个少数民族村庄,整个村庄姓“蓝”。
据地方志记载,斑竹桥的由来:以前,在通往村庄的主要路口有一座桥,
而建桥的材料都是竹子,用的竹子又都是斑竹,所以整个村庄就叫斑竹桥。
村庄就由桥名而来,后来人们就称这个村庄为-----斑竹桥!
斑竹桥建村到现在,已经繁衍了二十二代蓝氏后代!
斑竹桥是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