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建筑学名词》第二版。
利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的房间。
有效成分一般是 Gd-DTPA (gadolinium diethylene-trianmine pentaacetic acid)钆的螯合物全称是 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钆人体反应率也比较低加强磁共振是...
您好,核磁共振的话根据部位收费的,再就是清晰度不一样收费也不一样,有些部位是不适宜这个核磁共振的检查的,一般来说是不建议做这个全身核磁共振,也没用必要。
任何电磁波都有辐射。但是某些波段的电磁波是对人体无害的。磁共振的原理是向磁场中的物体发射特定电磁波,物体受激发之后,发生核磁共振现象,随后向外发射信号。根据信号产生图像。简而言之,有辐射,但是无伤害。...
核磁共振室磁屏蔽室设计施工方案
MRI 磁屏蔽设计方案 一、 概述 根据用户提出的技术要求,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所建屏蔽室系统运行 特点进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必须安全可靠, 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保证屏蔽 室场地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延长屏蔽室系统的使用寿命。 通过采用优质产品和先进工 艺,为核磁设备、以及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美观、舒适的工作场地。 二、 设计施工依据 GB12190-90 《高性能屏蔽室屏蔽效能测量方法》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三、磁屏蔽室安装方案 ? 屏蔽机房主体支撑结构 1、在安装屏蔽层之前首先搭建龙骨框架,木龙骨架材料采用 30*60 规格,木 龙骨落地力点应借助建筑墙体,从而减少整个楼层载重负荷。龙骨转接安 装点与建筑墙体接触点需固定。顶部龙骨的固定采用吊拉的方式,此项屏 蔽室龙骨顶部安装方法针对机房面积超过 30 平方米或跨度超过 6 米以上 机房,小于此规格的机房
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问题
2009/6/18 1 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 放射科 冯逢 激励 当终止 RF 脉冲后,接收 1 H在驰豫过程中发射出 电磁信号而成像 磁共振检查的特殊性、复杂性 应 目前临床 MRI 检查所用的静磁场,没有对人类造 成永久损伤的依据 强磁场警示标识 2009/6/18 2 能与安全 200mT/m/s 切 换 率 高 dB/dt 曲线或梯度安全曲线 FDA 标准: dB/dt 不足以引起痛性周围 神经刺激症状 单轴:< 20T/s (≥120msec)梯度场强 高 新的 FDA 标准强调:只有不适及痛性周围神经肌 肉刺激症状才是必须避免的,一般的神经肌肉刺 激症状没有明显损害 磁光幻视 是由梯度场对眼的视 网膜刺激产生的闪光 感,是可逆的 它的感知阈值随磁场 9.4T 切换率而变 使用梯度场时间长短 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只有在 4.0T 以上磁场有报道 付海鸿摄于
磁共振指固体在恒定磁场和高频磁场同时作用下,当恒定磁场与高频磁场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该固体对高频电磁场的共振吸收现象。
具有不同磁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磁共振。与电子磁性有关的主要有抗磁共振、顺磁共振和铁磁共振。
与核磁性有关的有核磁共振。各种磁共振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其共性表现在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类似,而特性则表现在各种共振有其产生的特定条件和不同的微观机制。
与电子有关的磁共振频率都在微波频段,而核磁共振频率则在射频频段。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医学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单位,秉承以临床需求为根本、以关系国家、社会发展的重大人口健康问题为核心的发展策略,保持临床、科研、教学并重发展的优良传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开发及临床应用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共承担了20余项国家省部级纵向及横向科研课题,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教育部学科及人才建设项目、教育部985学科建设项目,先后获得7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1年3月,成功通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资格认定,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以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研发为主要建设任务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在卫生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等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完成业内从业人员的工程技术培训和上岗资质认定工作,组织建设卫生系统磁共振成像工程技术专业社团,利用所拥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仪器、新技术为临床和基础医学提供研究服务平台,探索疾病的诊治新方法与新技术。通过相关技术的产品实现与转化应用,提高国产磁共振成像装备与技术的国际竞争力,为国产磁共振成像产业的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为我国医疗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科研成果
前瞻性双门控制技术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应用前瞻性心电和外周脉搏双门控触发扫描技术,来实现对心动周期QRS波触发窗的MR信号采集,并通过1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例来初步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用于对大血管壁结构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应用领域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 2100433B
磁共振是在固体微观量子理论和无线电微波电子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被发现的。1945年首先在顺磁性Mn盐的水溶液中观测到顺磁共振,第二年,又分别用吸收和感应的方法发现了石蜡和水中质子的核磁共振;用波导谐振腔方法发现了Fe、Co和Ni薄片的铁磁共振。1950年在室温附近观测到固体Cr2O3的反铁磁共振。1953年在半导体硅和锗中观测到电子和空穴的回旋共振。1953年和1955年先后从理论上预言和实验上观测到亚铁磁共振。随后又发现了磁有序系统中高次模式的静磁型共振(1957)和自旋波共振(1958)。1956年开始研究两种磁共振耦合的磁双共振现象。这些磁共振被发现后,便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和微波技术、量子电子学等新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顺磁固体量子放大器,各种铁氧体微波器件,核磁共振谱分析技术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利用磁共振方法对顺磁晶体的晶场和能级结构、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生物分子结构等的研究。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自旋、磁矩参数的测定也是以各种磁共振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其无辐射、分辨率高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医学与医学研究。一些先进的设备制造商与研究人员一起,不断优化磁共振扫描仪的性能、开发新的组件。例如:德国西门子公司的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具有神经成像组件、血管成像组件、心脏成像组件、体部成像组件、肿瘤程序组件、骨关节及儿童成像组件等。其具有高分辨率、磁场均匀、扫描速度快、噪声相对较小、多方位成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