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热门搜索

首页 > 百科 > 建设工程百科

瓷器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是汉文明展示的瑰宝 。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谢肇制在《五杂俎》记载:"今俗语窑器谓之磁器者,盖磁州窑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银称米提,墨称腴糜之类也。"当时出现的以"磁器"代窑器是由磁州窑产量最多所致。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使用瓷器称谓的史料。

瓷器基本信息

瓷器背景简介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欧美人士在结婚时,便特别喜欢送赠高级瓷器茶具。

查看详情

瓷器造价信息

  • 市场价
  • 信息价
  • 询价

业态瓷器环保粘合剂

  • 35g颜色:米黄色
  • 靓晶瓷
  • 13%
  • 湖南靓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业态瓷器环保粘合剂

  • 35g颜色:亮光银色土豪金
  • 靓晶瓷
  • 13%
  • 湖南靓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业态瓷器环保粘合剂

  • 30g颜色:半透明
  • 靓晶瓷
  • 13%
  • 湖南靓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业态瓷器环保粘合剂

  • 30g颜色:白色
  • 靓晶瓷
  • 13%
  • 湖南靓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业态瓷器环保粘合剂

  • 30g颜色:黑色
  • 靓晶瓷
  • 13%
  • 湖南靓臣新材料有限公司
  • 2022-12-08
查看价格

瓷器

  • 1、陶瓷器2、满足招标条件、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规格240Ф×260H
  • 2件
  • 3
  • 三家厂家,产品需达到五星级酒店要求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11
查看价格

瓷器

  • 1、陶瓷器2、满足招标条件、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规格240Ф×240H
  • 2件
  • 3
  • 三家厂家,产品需达到五星级酒店要求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11
查看价格

瓷器

  • 1、陶瓷器2、满足招标条件、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规格240Ф×280H
  • 2件
  • 3
  • 三家厂家,产品需达到五星级酒店要求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11
查看价格

瓷器

  • 1、陶瓷器2、满足招标条件、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规格240Ф×200H
  • 2件
  • 3
  • 三家厂家,产品需达到五星级酒店要求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11
查看价格

瓷器

  • 1、陶瓷器2、满足招标条件、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3、规格260Ф×280H
  • 1件
  • 3
  • 三家厂家,产品需达到五星级酒店要求
  • 高档
  • 含税费 | 含运费
  • 2022-07-11
查看价格

瓷器鉴别仿品

一、仿制

1. 纹饰与器型

纹饰和器型的仿制相对容易。最基本的方法是以出土的破损瓷器作为蓝本,直接仿画原件上的纹饰;比较到位的仿制是采用细毛笔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轮廓,然后用透明白纸印出轮廓,再将该纸贴在新的瓷胎上摹。为求得更高水平的仿制效果,利用电脑三维扫描纹饰可以做到与原件几乎丝毫不差。仿制器型也是如此。

2. 胎土和釉色

对胎土和釉色的仿制较为困难,是因为两者对原料都很有讲究。胎土的仿制取决于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镇瓷器的胎土以单一瓷石为原料,南宋之后,随着高岭土的发现,制瓷工艺迎来一大转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让景德镇瓷器自元代起扬名全国。而釉色的仿制则取决于釉料的产地和配方,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差异。

3. 出土原料与工艺结合

(1)老胎新绘:利用清中后期及民国的白胎,在上面绘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装饰新胎;

(3)旧件新器:将足、流、底、口、颈等各残缺部分的出土物组装在新瓷器中;

(4)复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指将残缺部位较少的旧器修补后放入窑中复烧;第二种是指将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矿石原料,重新做坯烧胎。

二、做旧

做旧的手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阶段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后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征为主。常见的手法是用砂纸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氢氟酸腐蚀釉面,然后涂刷泥水,泥水渗透到被破坏的釉面内,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于容易被识别真伪以及收藏者对仿品品相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做旧方法进入第二阶段。

阶段二: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做旧以仿传世品的特征为主。比如,高档次仿古瓷会采用中药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据不同的对象,中药的配方也会略有差异,加少许酒精利于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许氢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除了中药浸泡,其他的表面做旧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用茶水煮、用香火烟熏、涂细煤灰等等;至于器物内壁出现的鸡爪纹,在上釉瓷刚出窑时用小锤敲砸即可仿出。

查看详情

瓷器派别之分

在中国,瓷器可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瓷;北派——以刑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河北唐山作为北方瓷都,即是北派瓷器的代表之一,尤其以陶瓷彩绘而著称。

陶瓷彩绘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最初源于景德镇。早期的唐山陶瓷彩绘做工粗糙,瓷味甚浓,工艺特点明显。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趣味的改变,唐山陶瓷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玉兰瓷和白玉瓷的出现,以及近年来骨质瓷的兴起,都把我国的白瓷文化发展到了极致。现代唐山陶瓷彩绘业也发展迅速,与景德镇以青花为主的彩绘有了极大的区别,新彩为主的手绘和独具唐山特色的喷彩瓷构成了唐山彩瓷的两道风景。

两地彩绘的区别显而易见,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各种传统技法完备成熟,到了现代虽有创新但始终能找到其祖宗的身影。而唐山的陶瓷彩绘却不同,由于受传统的影响比较少,再者地近津京,津京两地的书画家的不断介入,使陶瓷彩绘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新彩和釉下五彩比较适合对中国画的表现,所以发展比较迅速,这也是唐山艺术陶瓷画味十足的原因。有人说陶瓷彩绘就得有瓷味,这也不无道理。现代的唐山手绘陶瓷大都是中国画的复制,画味太浓而瓷味太少,创新之作寥寥。

传统的瓷画形式朴实,并具有装饰性,但是过于陈旧,缺少神采,无时代感。而纯中国画的复制虽然有韵味,但总是感觉和纸画有一定的差别。怎样才能创作出既有时代感又有韵味,且有陶瓷特点的作品,是摆在现代陶瓷艺术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可喜的是近几年有不少艺术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尝试和开发了一些创新的作品。

艺术是需要创新的,这是艺术生命之所在。陶瓷彩绘也是一样,正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把中国画元素带进陶瓷绘画中一样,现代艺术理念也必将走进现代陶瓷装饰艺术中。

从某种角度说,艺术陶瓷也是商品,它的兴衰不可能不受市场之左右,从六七十年代唐山喷彩陶瓷和八九十年代陶瓷壁画的兴衰便可见一斑。至本世纪由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追求的改变,中高档艺术陶瓷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日用陶瓷的艺术化也说明了这一点。

现代人的生活需要现代装饰艺术来美化,现代陶瓷艺术更需要有一方滋润的沃土。盛世到来,这是陶瓷艺术和陶瓷工作者的希望,愿陶瓷工作者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为美化人们的生活作出贡献。

查看详情

瓷器常见问题

查看详情

瓷器​制作流程

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

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制坯:经过模具等,将瓷泥制成所需要的瓷器外形,并将坯胎凉至半干,再置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不同的种类。

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涂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

查看详情

瓷器收藏知识

1.要入对门,路子要正。

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讲特别重要,一旦路子走错,可能终身都难纠正。有许多花费巨资错买了许多赝品,而至今执迷不悟者。初学者要从瓷片标本入手,不要开始就买完整器,一定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高起点”。

2.多看少动,戒除贪欲。

多看权威书籍、图册,多学习理论知识,夯实基础。多看实物,经常到博物馆去领悟真品的神、形、釉、胎、纹饰等特点,逐步提高自己的辨识鉴赏能力,但这只能是宏观的感悟。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不能上手,如同隔靴搔痒,很难掌握微观特征,故有它的局限性。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多上手瓷片标本。在市场中不可听信卖者美妙动听的“故事”,不可心贪。很多人认为自己学习了一定的理论、实践知识,就想到市场去捡漏,这样几乎百分之百“中招”。

3.研究揣摩,提高悟性。

搞收藏“悟性”很重要,“悟性”从何而来呢?靠研究、靠比较、靠分析、靠揣摩。对瓷片标本要反复研究、仔细琢磨,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你的悟性就能提高。

4.广交藏友,参加收藏组织。

初学者要积极参加收藏组织,参加收藏会所的学习,这是一条少走弯路的捷径。

瓷器历来都是收藏界中的重要部分。针对那些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修养,有特定的文化收藏追求而热衷于古陶瓷收藏的收藏之友,笔者总结出古陶瓷收藏三个要诀:收藏启蒙入门阶段要诀:一不收新、可收旧;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要诀:二不收旧、可收老;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要诀:三不收老、可收古。

第一阶段,所谓“不收新、可收旧”,即是指,处在收藏启蒙入门阶段,除了当代特指文革(1966——1976)后的新瓷工艺品不收藏之外,所有旧的、包括老的、古的一律可收;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瓷的眼力,凡崭新出窑的瓷器一律不收。

第二阶段,所谓的“不收旧,可收老”,即是指处在收藏求知进门阶段,辨新器眼力已练就,接下来要练辨“旧器”的眼力。这里的“旧”,文物商店经营行业里特指新中国建国初期至“文革”(1949——1966年)的藏品,行话俗称“旧货”,因为1949年前的藏品就直接称民国货了。也就是说,处在第二阶段,除了新货、旧货不收外,可收“老(器)”,即民国、清朝、明朝的器物,而更“老"的“古器”,指的是元朝以前的器物。这一时期主要练辨“新器”、“旧器”的眼力,凡“新器”、“旧器”尽量不收。

第三阶段,所谓的“不收老、可收古”,即是指处在收藏鉴赏研究阶段,辨“新器”识“旧器”的能力早已解决,鉴定明清民国瓷器也非常在行,接下来就要向元以前的高古瓷器进军,即向晋唐宋元的瓷器收藏进军。“可收古”,即主要收元以前的“古瓷器”,文博专业术语叫做“高古瓷器”,古玩业行话叫做“老窑瓷器”。唯有真正懂得收藏鉴赏研究晋唐宋元瓷器的收藏家,才有可能成为学问渊博、历史修养高深的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大家。而很多企业家型的瓷器收藏家收藏到明清官窑瓷器就停滞不前了,这是因为他们还缺乏深厚的古陶瓷收藏的历史文化修养。

至于古陶瓷收藏鉴赏研究阶段的进一步延伸,继续向前推进,专题收藏鉴赏研究秦汉陶俑,春秋战国、商周原始青瓷,史前彩陶者,属于更有学术收藏境界者。

查看详情

瓷器发展历程

一、原始瓷器——商代

商代出现的釉陶被称为原始瓷器,属于青瓷系。

1、状况:不多见。

2、胎骨、釉料接近瓷器。

釉是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的物质,种类很多:

1) 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

2) 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结晶釉等;

3) 按釉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等。

3、浙江上虞发现青瓷窑址。

4、器型:尊、罐、豆

郑州铭功路商墓出土青瓷尊

北方地区发现很多墓葬出土。如

1) 河南(郑州、安阳、洛阳、巩县、偃师),

2) 河北(藁城)、

3) 北京,

4) 陕西(西安),

5) 山东(益都),

6) 安徽(屯溪),

7) 江苏(南京、丹徒)等地商周遗址和墓葬中,先后出土了许多原始青瓷及残片,主要器形有尊、碗、盘、瓶、瓮、罐、豆等。经科学测定,它们已基本上具备了瓷器的特征,但与后来成熟阶段的青瓷比较,还带有原始性,这些也称为原始青瓷。

不成熟的地方表现在:

1) 气孔较大。

2) 胎料中杂质较多。

3) 釉色还不够稳定。

二、原始青瓷——春秋战国

青瓷:指的是高温颜色品种之一,其坯料和釉料均含有较高的铁的成分,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焙烧,使瓷器表面挂釉有一层锃亮的青光。

三、早期瓷器——汉代,东汉时期进入了成熟阶段

1、使用了龙窑,温度达到1300度。

2、使用高岭土相近的瓷土。

3、挂釉不到底,有弦纹、波纹装饰。

4、出现了青瓷和黑瓷。

黑瓷:为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的品种,也用氧化铁作釉的呈色剂,增加铁的含量就成了黑瓷,其釉料中三氧化二铁的含量在5%以上。黑瓷创烧于东汉,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

上虞窑:我国古代著名青瓷窑之一。在今浙江上虞。境内窑址密集。今小仙坛及帐子山东汉瓷窑遗址,是我国最早瓷窑之一,烧造青瓷、黑瓷和印纹硬陶。三国吴及两晋所产青瓷极为精致,南京赵士冈吴墓出土赤乌十四年(251)青瓷虎子,镇江晋墓出土的青瓷押均为上虞窑产品。江浙地区墓葬出土这一时期的瓷器也大多属此窑所产。南朝、隋、唐稍有衰退。五代、北宋烧制复盛,为著名越窑的重要产地之一。1984年曾在上虞发现两座商代结构完整、装烧量大、窑温高的烧造印纹硬陶的龙窑。

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河南、甘肃等地东汉墓葬和遗址中,都出土了东汉的青瓷器。

浙江上虞县就发现了四处东汉瓷窑窑址,其中小仙坛窑址瓷片的科学测定表明,

1) 含铁量比原始青瓷少,

2) 胎体呈灰白色,

3) 胎质烧结,吸水最低的一片仅有 0.16%,

4) 烧成温度为 1310℃,

5) 采用龙窑焙烧,

6) 显微镜结构与近代瓷器基本相同,透明度也达到较高水平。

说明东汉时期青瓷烧造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浙江上虞县一带曾是古越人的故乡,战国时属越国管辖,唐朝时称越州,所以这一带的瓷窑统称越窑。及河南,山西等地瓷窑生产的黑瓷,也很有特色。金、元、明、清各代黑釉瓷一直都是民间日常用瓷。

查看详情

陶器瓷器区别

说到陶瓷,人们脑海中浮现出各种瓷器,人们普遍认为陶瓷就是瓷器 ,其实不然,陶和瓷还是有区别的,先有陶再有瓷,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已经开始制作并使用陶器了,到了商周时期才逐渐由陶转向瓷的。那么,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呢?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如下:

一、使用原料不同。制作陶器使用的是普通粘土,而瓷器制作使用的是瓷土,为高岭土。陶器质地粗糙,瓷器质地细腻光滑。

二、烧成温度不同。烧造陶器一般需要900度的温度,烧造瓷器的温度更高,为1300度。

三、透明度不同。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四、两者胎体含铁量不同。陶胎含铁量在3%以上,而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陶器胎体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体为白色, 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状。

五、釉料不同。陶器表面不施釉料,瓷器表面是施釉料的。

查看详情

瓷器怎样保养

冠豪礼品教大家保养瓷器

1、 瓷器器体大的花瓶、罐等移放时,不能一只手提器物的脖子,而应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原来拼接起来的部分分离;在取放有双耳装饰的瓶、罐、尊等瓷器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2、 大盘、大碗等移动时应双手捧,或用一手的拇指和食中二指扣住边缘,另一手的四指和手掌托底。忌用单手拿盘、碗的一边,以防断裂。

3、 取放人物瓷雕时,须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等易损坏的纤细部分;同时在提放器物时,勿要单手拿人物的头部,而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4、 薄胎的器皿如醴陵釉下彩等,胎薄、质轻、娇嫩,移动安放时要双手捧,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长度高,还须防风吹倒。

5、 带座、带盖的陶瓷(器)取放时不能连盖带座一窝端,而应将座、盖和主体分别单拿单放,防止移动时脱落打碎;遇到多人鉴别欣赏时,要一个一个来,不要两人将瓷器手递手的传着,以防失手打碎。

6、 瓷器上出现灰尘、污渍时,要用软布轻轻擦拭,且不可用硬度过高的布或其他物品强行去污,免得划伤瓷器的釉面。

7、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8、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9、在洗刷油污等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保养技巧

1、瓷器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尽量不用汗手摸,而是戴上手套,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2、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倒。

3、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可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查看详情

瓷器文献

陶瓷与瓷器 陶瓷与瓷器

陶瓷与瓷器

格式:pdf

大小:363KB

页数: 未知

Quartzite是一款RAKCeramics公司生产的瓷饰面,这款瓷砖,如上图所示,款式包括矩形和马赛克。灰色和铜色相问形成斑驳的颜色,与带纹理的饰面相结合,旨在营造一个别致的、有触感的表面(可以从墙面延续到地面)。

大美民间——瓷器 大美民间——瓷器

大美民间——瓷器

格式:pdf

大小:363KB

页数: 1页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瓷器从陶器演变而来,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繁荣于宋代。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其中汝窑居首,汝瓷因其绝妙的色泽、独特艺术价值,深得古代帝王欢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誉。五大名窑的出现,正式开创了中国烧制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

瓷器中的贵族黄釉瓷器--精品瓷器在民间

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其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在古代社会中,黄色具有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唐以来黄色成为皇帝的御用色,黄釉瓷器也从诸多色釉瓷器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室的御用瓷,尤其是明清两代对黄色的使用则有更为严格的限制。

据《明史·舆服制》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官吏衣服、帐幔,不许用玄、黄、紫三色”,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再度重申禁令,将黄色服装的禁止范围扩大到皇族以外所有人的身上。又《明英宗实录》卷一六一载:“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由此可见,不仅衣服不许用黄颜色,就是黄色的瓷器也是绝对不许民间私自生产的,到了清代,黄色在皇族内部的使用也是有着相当严格的等级规定的,浅淡的明黄色只能用于皇帝和皇后,任何人不得僭越,到了清中后期民间才渐渐生产使用。

查看详情

怎么鉴定瓷器,怎么保养瓷器

要想收藏到好的瓷器,瓷器鉴定知识是必备的。

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都很难入门。原因根本就在于不懂瓷器鉴定,只能凭感觉购买。一买二买,给懂行的人一看,都是“”新加坡“”(古玩行话,指新的,假的,破的)产的。也就没有兴趣了。

那么,如何才能入门,成为一个真正的收藏家,鉴赏家呢?

笔者收藏瓷器三十多年,总结出七大要点。这七点,也是几乎所有行家,专家鉴定古瓷器的窍门和秘诀。

哪七大要点呢?那就是型,饰,胎,釉,彩,工,款

型就是器物造型,饰就是纹饰,胎就是瓷器的胎骨,釉就是瓷器表面的玻璃质感覆盖物,彩就是瓷器的彩绘,工就是瓷器的烧制工艺,款,就是瓷器上的落款和文字。

那么,一位大行是如何鉴定瓷器的呢?

首先说型。型对于明代以前的瓷器最为重要。很多行家远远一看,都不用上手,就知道你这件瓷器是赝品,为什么?就是因为型不对。

器型极为重要。比如元代的大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形状,所以,一看你的元青花罐子。器型和他熟悉的器型不一样,几乎就可以马上否定了。就好像黄种人和白种人的区别。以前我们看话剧,中国演员带上金色假发,穿上国外服装,画上浓妆,我们也可以一眼看出那不是西方人,原因就在于我们熟悉中国人的特征。

其次说饰。纹饰对于所有的彩绘瓷极为重要。瓷器作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仿,一类是臆造。对于依葫芦画瓢的仿制品,熟悉原作的人自然容易鉴别,但对于臆造的,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很难鉴别了。

纹饰鉴定,主要指的是时代特征。所谓时代特征,就是一个特定的时代有特定的纹饰。行家看瓷器,上手之后就看纹饰。比如明代的龙纹,五爪是风车状的。清代的龙纹,五爪四前一后。对于一件署有大明成化年制款识的青花瓷,龙纹却是清代的龙爪。那几乎可以马上肯定这是一件仿品。至于新仿还是老仿,再看其他方面确定。

第三是胎。我们经常看鉴宝节目。专家先看看东西,回头再把瓷器翻过来,看底足。他在看什么呢?看胎!

所谓举足轻重,在其他方便没有什么问题的情况下,胎骨就成了鉴真识假的关键要点。不同时期的瓷器,胎骨不一样。比如,康熙瓷器就是著名的糯米胎。而元代官窑青花瓷器使用的麻仓土。现代瓷器都是高岭土二元配方。东西哪里都对,就是胎骨不对,那就是仿品。

第四是釉。瓷器基本上分为两大类。颜色釉瓷器和彩绘瓷器。颜色釉瓷器就是各种以金属矿物原料为着色剂的单色釉瓷器。传统的青瓷也属于颜色釉。彩绘瓷器就是以矿物原料彩绘于釉上或釉下,再用透明釉烧制的瓷器。釉上彩就是烧好釉后,在釉上彩绘的瓷器。

各时期的釉不一样。各时期烧制的窑炉也不一样。现在坊间谬传的看气泡,其实就是看釉。但这种看气泡只能看出柴窑烧制和电窑煤气窑烧制的产品的区别。并不能作为瓷器真伪鉴别的标准。一件高档的仿古瓷,如果能卖到十万八万的,绝不会吝啬于柴窑烧制的那点费用。至于说柴窑早就绝迹,那更是无稽之谈。景德镇做高仿的,自己垒个柴窑根本不是难事。所以行家看釉,并不只是看气泡。各时期不同窑口的釉,都有自己的特点。宣德仿哥窑和宋哥窑看上去差不多,放大镜下看釉,还是不一样的。就好像西方哲学家说的那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第五是彩。我们只以釉下彩为例来简单的说明彩对于瓷器鉴定的重要之处。瓷器釉下彩主要有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青花瓷是用天然的含氧化钴的矿石作为颜料彩绘而成,釉里红是用天然的还有氧化铜的矿石作为颜料彩绘而成的。这两种瓷器直接在瓷胎上绘画,画好之后上釉。然后一次性入窑高温烧制而成。温度一般都需要1250度-1300度高温。

说到青花的彩绘,很多朋友都知道苏麻离青这个名词。网上也流传很多所谓的苏麻离青鉴定秘诀。此处不予赘言。一件瓷器上的青花彩绘很漂亮,但这种青料历史上本朝从没有使用过。那这件东西的真伪就很值得商榷了。釉上彩也是如此。

第六是工。我们说的工,指的是瓷器是制造工艺。包括胎土,釉,彩料,烧窑,成型等所有瓷器烧制工艺技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相关资料来进行学习。工艺的十大特征更为明显。

比如说覆烧工艺,就是北宋定窑发明的,但后来景德镇也使用了这种工艺。这种工艺只用在碗上。烧制出来的碗,和平时所用的不一样。普通碗是足底无釉,而覆烧的碗是口沿无釉。又比如说注浆工艺,这是典型的现代工艺。你收藏的瓷器,如果是注浆成型的,十有八九是新工艺品。不是西周的,而是上周的。一笑。

第七是款。款对于瓷器而言,也是有其重要性的。考古资料表明,中国瓷器形成完整的落款制度,应该是明初永乐年间的事情。后来的官窑几乎都有款识。款识对于外行尤为重要,很多人就是看款识来判断瓷器的年代的。

市场上有个误区,带款的一概不要!为什么?就是因为所有仿制的赝品,生怕别人看不懂,都不管真假写上大清乾隆年制,大明宣德年制。而带上款的瓷器,对于刚刚入门的外行而言,如获至宝。大明宣德年制啊,一件青花少则百万,多则千万上亿,我只用几百大洋就能买到,这下子能控制住自己的手,不从口袋里掏钱才怪了。也因为如此,历来古玩行里最看重的款识,近年来几乎是最不看重的一点了。东西如果对,不用看款也对。东西如果不对,款对,没有用。

综上所述,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看上去简单,其实一般人穷极一生,能看懂宋瓷的一个窑口,或者明清瓷器的一个年代的,已经非常厉害了。行里说某某专家,他是玩清三代的,他是玩民国瓷的,他是玩永宣的。说的就是这么回事。一个普通爱好者要想入门,必须沉浸入古瓷的某个具体门类和品种里,专业收集和研究,假以时日,才能成为这个门类的行家里手。

古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凝结着先祖们的聪明智慧,艺术创造和辛勤劳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瓷器如果保养不当,会严重危害瓷器,不利于瓷器长久保存,特别是传世和出土的精品,更应该精心保养。瓷器的保养必须遵循轻拿轻放、小心谨慎的原则,同时,对瓷器的保养,也不能对瓷器造成保护性损害。

l 器体大的瓶、罐、尊移放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且有一定的重量,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以免分量过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

l 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时应注意防震、防挤压、防碰撞。鉴赏藏品时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尽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时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绒布垫好,赏看时不要互相传递,一人赏看结束应重置于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观赏。

l 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l 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

l 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倒。

l 瓷器人物在取放时,须注意当心人物的须发和手指部分,因该部分最纤细,易损坏。同时在提放人物时,忌单手拿人物的头部,因人物的头部大多系插进身子中去的,要防止头与身分离,所以应一手拿住人物的头部,一手托住人物的身子。

相信随着收藏家和投资者对陶瓷工艺美术的关注,当代陶瓷工艺品会成为拍卖市场的主力军,为丰富艺术品的收藏,促进艺术品投资门类的多元化,传播民族传承文化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查看详情

收藏瓷器前需学会瓷器鉴定

鉴定基本目的就是辨别真伪,历史价值,产地和工艺价值。但是对于不懂行来说瓷器的仿品、伪作很容易混淆。瓷器鉴定是起到保护文物作用,如市场上明清时期大量的仿古瓷,如果不仔细辨别和分析的话是会对收藏爱好者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也是收藏瓷器的基础学。

市场上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如明代款识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宣德款多、成化款肥、”等一类的说法。因此,我们在识别真伪古瓷时,首先应注意款识,注意款识的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特征。因每个人的写法不同,仿制者势必谨慎地摹仿,而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不容易生动自然。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提供了线索。

除了了解元、明、清瓷器造型的基本特点之外,还须了解或掌握一些观察造型的方法。一般首先要注意口、腹、底三部分。许多同类型的器皿粗看外表极为相似,而仔细观察这三大部分,便可得出不同的结论。鉴定古瓷器主要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方面下手。

一:胎釉: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从 明 嘉 靖 起 瓷 器 胎 质 已 远 不 如 明代早、中期淘炼精细、致密洁白。万历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质较细、空隙较多,并常见黑色杂质。

二:纹饰: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万历时期瓷器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

三:工艺:器物底足处理不十分规整万历时期瓷器上最为突出的的装饰是镂孔手法,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较率意,无精细之感。

四:注意款识:“万”字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有青花和紫彩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或在刻划款的笔画上填绿彩的。落款位置较复杂,常见于外底,另有内底、外口沿、肩部等。青花烛台则书于盛盘下。六字款的排列方式有六字双行、三行、单排横书、单行直书及旋环形等。款外有围以双圆圈或双方框的,也有无边栏的。有一种青花番莲八吉祥纹高足碗,内底心直书六字单行款,款外加双方框,框外复加双圆圈,此种款式较罕见,明代除万历朝外,唯宣德朝还有此款式。

五:造型:不同时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对历代瓷器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

六:彩料:瓷器上的釉彩,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查看详情

相关推荐

立即注册
免费服务热线: 400-888-9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