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示例
图1为静不定结构的示例,图1中的a可看成由一悬臂梁和一个约束支点组成的结构,由于悬臂粱是静定的,而约束支点带来一个垂直方向的未知力,所以这个结构是一度静不定结构,图1中的b是在静定双支点粱上附加一个约束支点的结构,所以也是一度静不定结构;图1中的c则是一个三度静不定结构,因为它是在悬臂粱上附加一个固支端构成的,该固支端提供一个水平约束、一个垂直约束和一个转动约束。
求解静不定结构问题不能单凭平衡方程,还必须考虑结构的变形。求解的方法主要有力法和位移法。在力法求解时,除了用到平衡方程外,还必须利用变形协调方程,其中变形协调方程的个数等于多余未知力的个数。然后利用物理方程将变形协调方程中的广义位移变量转换为广义力变量,与平衡方程联立求解 2100433B
简单的定义就是,静定结构的自由度数量和约束数量相等,超静定结构是约束数量大于自由度数量。也就是说,静定结构只要有一个约束出现故障失效,那么整个结构就成为可变结构了。而超静定有多余的约束,个别约束失效了...
从几何构造分析的角度看,结构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根据多余约束 n ,几何不变体系又分为: 有多余约束( n > 0)的几何不变体系——超静定结构; 无多余约束( n = 0)的几何不变体系——静...
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区别:静定结构是指仅用平衡方程可以确定全部内力和约束力的几何不变结构。超静定结构是指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又称静不定结构。拓展资料静定结构──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是实...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力计算公式
1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力常用计算公式 一、短柱、长柱压应力极限荷载计算公式 1、短柱压应力计算公式 荷载作用点 轴方向荷载 A F bh F 偏心荷载 )1( 21 x Y i ye A F W M A F )1( 22 x Y i ye A F W M A F ) 6 1(2,1 h e bh F 偏心荷载 )1( 22 x y y x x x y Y i ye i xe A F I xM I xM A F ) 66 1( b e h e bh F yx 长短柱分界点如何界定? 2、长柱方程式及极限荷载计算公式 支座形式 图 示 方 程 式 极限荷载 一般式 n=1 两端铰支 β=1 ya dx yd 2 2 2 axBaxAy sincos yFM EI F a ,2 EI l n 2 22 EI l 2 2 一端自由他 端固定 β=2 ya dx yd 2 2 2 axB
1、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力计算公式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力常用计算公式 一、短柱、长柱压应力极限荷载计算公式 1、短柱压应力计算公式 荷载作用点 轴方向荷载 A F bh F 偏心荷载 )1( 21 x Y i ye A F W M A F )1( 22 x Y i ye A F W M A F ) 6 1(2,1 h e bh F 偏心荷载 )1( 22 x y y x x x y Y i ye i xe A F I xM I xM A F ) 66 1( b e h e bh F yx 长短柱分界点如何界定? 2、长柱方程式及极限荷载计算公式 支座形式 图 示 方 程 式 极限荷载 一般式 n=1 两端铰支 β=1 ya dx yd 2 2 2 axBaxAy sincos yFM EI F a ,2 EI l n 2 22 EI l 2 2 一端自由他 端固定 β=2 ya dx yd 2 2 2 axBaxA
结构力学——超静定结构力学课程共三章。第一章内容为力法,介绍了力法的基本原理、超静定结构的力学特性以及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内力;第二章内容为位移法,介绍了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计算以及用平衡条件和位移条件校核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正确性;第三章内容为渐近法,介绍了力矩分配法的概念、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方法。
课程定位
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杆件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
适应专业
结构力学——超静定结构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水利类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
预备知识
学习结构力学——超静定结构力学课程,可先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静定结构力学知识。
学习资料
书名 |
作者 |
出版时间 |
ISBN |
出版社 |
---|---|---|---|---|
《结构力学Ⅰ——基本教程》(第3版) |
龙驭球、包世华、袁驷 |
2012年 |
978-7-04-034823-1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实验结构力学》 |
陈廷国 |
2019年 |
978-7-04-051411-7 |
|
《结构力学》(第3版) |
朱慈勉、张卫平 |
2009年 |
978-7-04-026647-4 |
|
《结构力学》(第四版) |
杨佛康、李家宝 |
1998年 |
7-04-006662-9 |
|
《结构力学解题指导》 |
戴贤扬等 |
1997年 |
7-04-005782-4 |
|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