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超级绝热复合材料实验室涉及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玻璃纤维(2)薄膜涂层(3)AGM隔板(4)真空绝热板(5)无甲醛树脂及粘结剂(6)气凝胶;(7)真空技术(8)焊接技术(9)模拟仿真(10)无损检测。
真空绝热板可广泛用于航空保温、航天保冷、建筑以及冷链的节能等领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绿色节能环保材料,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潜力和战略价值。本实验室最新研制的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已达到1mW/m﹒K,并制定了远期和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是0.5mW/m﹒K,近期目标是0.75mW/m﹒K。
陈照峰:教授、博导、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姑苏创新创业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吸音隔热超细玻璃棉、真空绝热板、铱涂层和防弹结构装甲。
IVIS2015第十二届国际真空绝热材料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大会主席;IVIS2013第十一届国际真空绝热材料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8~1992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2~1996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系本科生辅导员;
1996~2002西北工业大学复合材料系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
2002~2004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
2004~2006中国兵器科学院博士后;
2004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副教授;
2008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2009年获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届研究生"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
2011年获评为学校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获评2009-2011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2013年获评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首届先进科技工作者;
2014~2015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纳米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其他项目10余项。主编教材《无机非金属材料学》、《材料科学基础(电子版)》和《无损检测》等三部,出版专著《难熔材料表面双辉沉积铱涂层研究》和《建筑用真空绝热板150问》两部。主讲本科生《无机非金属材料学》和《无损检测》课程,研究生《陶瓷基复合材料》课程。
李斌斌:博士后,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凝胶、隔热复合薄膜。
1996~2000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金属材料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2000~2003 东南大学材料学院复合材料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2003~2007 南京大学物理系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6~2007 英国约克大学电子系联合培养博士;
2008~2010 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2007~至今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2014~2015 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访问学者;
曾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二等1项,中央高校基础科研业务费3项;参加863计划1项,省自然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1项。共发表国际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2篇。
王蕾:高级实验师
1980~1984南昌航空工业学院金相热处理专业本科毕业;
198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工作。
长期从事实验室教学工作。在金相分析、失效分析和化学热处理渗氮、氮碳共渗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多项,主持参与渗氮、氮碳共渗项目和失效分析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近20篇,"彩色金相在材料中的应用"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三等奖。
王少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铝塑复合膜焊接和不锈钢薄膜焊接。
1986~1990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材料工程系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读本科,获学士学位;
1996~199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读硕士,获硕士学位;
2000~200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读博士,师从姜澄宇、徐九华教授,获博士学位;
2009~2011解放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
1990~至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2004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防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基金1项、横向课题4项,完成省部级项目2项。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校级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主编《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基础》教材1本(2008年,国防工业出版社),主要参编《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基础学习指导》教材1本(2007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先后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Materials and Design》、《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China Welding》、《焊接学报》和《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EI收录8篇。
树脂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区别???
你指的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吧,增强材料是碳纤维,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比如炭/炭复合材料,是碳纤维增强炭(石墨)基体的复合材料,属于无机材料,主要应用于高温、摩擦方面;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有...
水泥复合材料的主要特征咱不罗嗦了,对于路桥,一个是增强,一个是自修复。增强材料有金属,有机,无机纤维,比如钢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芳族聚酰亚胺等等。自修复机敏水泥以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以及...
在百科找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加油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
课题组已与瑞士EMPA、英国Brunel University、加拿大NRC、加拿大University of Victoria、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德国ZAE、Va-q-tec和POREXTHERM、法国REXOR、以色列HANITA、韩国LG和SAMSUNG等大学、研究机构或国际知名企业的相关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究水平和进展与国际同步,并不断加强研究生和研究员的互访交流,促进我国真空绝热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快速发展。
李承东博士生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访学(联合培养)2015.1~2016.1
李承东博士生布鲁内尔大学访学2014.7~2014.10
杨勇博士生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访学(联合培养) 2015.2~2016.2
陈舟博士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访学(联合培养)2015.2~2016.2
1992年,美国学者Hunt A J等在国际材料工程大会上提出了超级绝热材料的概念。
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材料内几乎所有的孔隙都应在100 nm以下。在绝热材料中气孔尺寸是绝热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只有绝热材料中的绝大部分气孔尺寸小于100 nm时,才算进入了纳米材料的范畴。
2)材料内大部分(80%以上)的气孔尺寸都应<50nm。
根据分子运动及碰撞理论,气体的热量传递主要是通过高温侧的较高速度的分子与低温侧的较低速度的分子相互碰撞来进行的,由于空气中主要成分氮气和氧气的自由程均在70 nm左右,纳米孔硅质绝热材料中SiO2微粒构成的微孔尺寸小于这一临界尺寸时,材料内部就消除了对流,从本质上切断了气体分子的热传导,从而可获得比“无对流空气更低的导热系数。
3)材料应具有很低的体积密度。
4)材料在常温和设定的使用温度下,都应该有比“无对流空气”更低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是衡量绝热材料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目前,超级绝热材料主要有真空绝热材料和纳米孔材料2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空气及大部分气体的导热系数都很低,但是由于它们的对流性能,以及对红外辐射的透明性,决定了它们无法单独用作绝热材料。为此,需要采用一些固体材料来限制它们的对流性能及透红外线性能。但是,几乎所有的固体材料都具有比静止空气大得多的导热系数。因而,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固体材料的热传导,作为气体屏障的固体薄壁应尽量地薄。同时,设想将固体间空隙的大小限定到纳米数量级,则气体的传导及对流将基本得到控制,这类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将低于静止的空气。
5)材料还应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
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的气孔尺寸小于空气平均分子自由程(≤70nm)的,常见的是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以及纳米微孔佑热板。
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2005年已成为国际保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的气孔尺寸小于空气平均分子自由程(≤70nm)且具有很低的体积密度,材料在常温和设定的温度下有比空气更低的绝热系数。随着绝热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保持材料原有的热学性能的前提下,纳米孔绝热材料的研究也不断向实用型与工程化方向发展。根据热学原理及材料原理生产的超级绝热材料,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设备上,其性能价格均比国外产品占据优势,实属高科技产品。该产品是利用纳米孔材料解决对流传热的问题,使对流传热降最低。依最小的材料粒径将热传导系数控制到极限再增加结合剂。从而使该产品达到比空气导热系数还小的纳米超级绝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