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内容提要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优先流运动及其模拟》对优先流的研究史、基本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以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优先流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秭归县曲溪小流域为试验基地,选择曲溪小流域内典型林地坡面,采用剖面灌水法分析了优先流路径在土壤剖面上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降雨条件下优先流的发生发展过程着手,对长江三峡花岗岩区林地优先流水文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
通过观测降雨、地表径流、沟道径流、剖面渗流、优先流过程等,分析了优先流对壤中流的作用、优先流运动特性、降雨和土壤物理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等,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先流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以野外和室内测定原状土的基本参数为基础,借鉴国外优先流研究方面的方法与部分成果,建立了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优先流模拟模型。
该书可供水土保持、森林水文、土壤物理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水土保持、环境科学、水利和林业等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教师的参考书。
该书对优先流的研究史、基本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以长江三峡花岗岩区优先流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秭归县曲溪小流域为试验基地,选择曲溪小流域内典型林地坡面,采用剖面灌水法分析了优先流路径在土壤剖面上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降雨条件下优先流的发生发展过程着手,对长江三峡花岗岩区林地优先流水文特性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观测降雨、地表径流、沟道径流、剖面渗流、优先流过程等,分析了优先流对壤中流的作用、优先流运动特性、降雨和土壤物理性质对优先流的影响等,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先流对地表径流过程的影响。以野外和室内测定原状土的基本参数为基础,借鉴国外优先流研究方面的方法与部分成果,建立了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优先流模拟模型。
该书可供水土保持、森林水文、土壤物理及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水土保持、环境科学、水利和林业等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教师的参考书。
长江三峡修建的意义是它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理由: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千米,平均宽度1.1千米;水库面积108...
经国家正式批准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静态总概算(1993年5月末价格,不包括物价上涨及施工期贷款利息)为900.9亿元。其中枢纽工程投资500.9亿元,水库淹没处理及移民安置费用400亿元。 三峡工程施...
利: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调节长江局部小气候,开发出了新的旅游资源,为中东部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弊:破坏了原有的文胜古迹与生态环境,移民安置成了隐患,战争时成为极大的危险因素。
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林地优先流时间特性分析
根据试验观测资料,从降水历时、降水量、优先流出流历时及流量出发,分析了长江三峡花岗岩地区林地优先流的时间特性。研究发现,优先流为季节性周期出流,每年汛期都能观测到明显的优先流现象;优先流具有滞后性,体现在优先流出流一般滞后于降水过程,出流时间滞后于渗流过程,以及同一剖面较深路径的优先流出流时间滞后于位于上部的其他优先流;优先流也具有超前性,体现在单场次优先流出流的结束时间早于渗流结束时间,优先流末次出流超前于枯水期。
中国长江三峡地区花岗岩坡面管流运动特性
人们早就认识到土体内的水分运动,在很多时候并不都遵从达西定律所描述的呈层流流态,只有当雷诺数Re≤10时,土壤水分运动才遵从达西定律.该文通过观察位于中国长江三峡地区湖北省秭归县花岗岩坡面下部开挖的一长度为2.9m、深度为2.13-2.60m的土壤剖面,发现土管主要分布在B层(花岗岩风化程度较高的层次)和c层(花岗岩风化程度较低的层次)的过渡带附近.在坡面下部坡脚部位垂直于坡长方向上,每米宽度大约分布有土管5-7个.通过连续观测实验坡面的土管在多场降雨过程中的管流现象,发现管流流速与沿程水力坡降呈现非线性关系,而呈一定的抛物线关系.结合土壤、地质和土地利用状况等调查结果,经对多场降雨及管流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建立了研究地点的管流模型.由管流模型计算的管流流速VP、流量Qp和土管半径r,与4个管流的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尤其是依据模型模拟的土管长度X,反映出不同土管由于所处剖面位置的差异,其长度差别较大,所模拟的4条土管长度分别为研究集水区最长距离的98.1%、27.6%、11.0%和3.0%.管流模型建立过程及模拟结果均反映出管流是土壤水分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遵从Darcy-Weisbach定律所描述的土壤水分运动.其水分通量远大于一般意义上的土壤水分渗透量.降雨导致地下水层厚度d大于土管直径并同时淹没土管,是产生管流的必要条件之一.此时管流流量Qp与地下水层厚度d成正相关关系.
基本信息
作 者: 王全伟 编
出 版 社: 地质出版社
ISBN: 9787116058415
装 帧: 平装
开 本: 16开
所属分类: 图书>科学与自然>地质学
内容简介
川西地区,位居鲜水河断裂带至锦屏山断裂带西侧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中段。自晚古生代以来,伴随着金沙江洋和甘孜理塘洋的开启,以及大洋俯冲、陆一弧与陆一陆碰撞造山和陆内汇聚一走滑造山作用,均有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是从事造山带花岗岩研究较为理想的地区。本次对研究区花岗岩体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开展了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年龄与锶、铅、钐一钕同位素,以及常量、稀土与微量元素测试。研究发现,区内从特提斯到造山带至少经历了六期与构造一岩浆(热)事件有关的花岗岩浆作用。在新划分的江达花岗岩带、沙鲁里山花岗岩带、雅江一九龙花岗岩中识别出大洋裂解期、俯冲期、碰撞期和陆内汇聚走滑期的花岗岩浆活动纪录,初步确定该区存在裂解型、大陆隆升型、俯冲一碰撞型、后碰撞型和走滑型等构造类型的花岗岩。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花岗岩浆主要源于上地壳,成岩于造山带。研究区存在与扬子大陆裂解及玄武质洋壳形成一俯冲汇聚及不成熟一半成熟陆壳形成一碰撞造山及成熟陆壳形成一陆内造山及陆壳改造阶段相伴随的花岗岩浆作用演化规律,以此建立了川西造山带与花岗岩的演化模型。初步厘定了川西地区与花岗岩浆作用具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矿床成矿系列和亚系列,并扼要地分析了该区有关斑岩铜矿的认识问题。
《川西地区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可供广大地质勘查人员、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成果登记号 |
19900154[03846] |
项目名称 |
延边地区(槽区)花岗岩成因系列及其成矿作用 |
第一完成单位 |
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调查所 |
主要完成人 |
邹祖荣、周永昶、金伯禄、李鹤年、杨振升 |
主题词 |
花岗岩;成因;成矿作用;吉林;延边 |
本书是“岩石力学与工程研究著作丛书”之一,该书以作者在岩体流变理论、相关实验、数值模拟、反演分析及其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分8个章节,对岩石流变理论与解析方法、黏弹性岩体结构变形解析与稳定理论、岩体流变有限元模拟理论及方法、岩体流变位移的反演理论、岩体流-固耦合流变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等方面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