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I S B N :7502521569
作 者:师昌绪 李恒德 周廉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1-01
版 次:初版
开 本:大16开
包 张:精装
上卷
第1篇 基础篇
1.1 导论
1.2 化学元素
1.3 材料的物理基础
1.4 材料的化学基础
1.5 材料的力学基础
1.6 材料的物理化学基础
1.7 相图
1.8 常用数学公式
第2篇 制备和加工篇
2.1 导论
2.2 特种冶金技术
2.3 粉体制备技术
2.4 粉体成型与烧结技术
2.5 反应加工技术
2.6 凝固技术
2.7 纤维制备技术
2.8 薄膜制备技术
2.9 表面改性和涂层技术
2.10 塑性加工技术
2.12 高分子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
2.13 焊接与连接技术
2.14 化学微组装与生物微组装技术
第3篇 组织结构篇
3.1 导论
3.2 晶体学基础
3.3 结构与键
3.4 准晶
3.5 非晶态
3.6 晶体缺陷
3.7 相、相变与组织演变
3.8 表面和界面结构
3.9 高分子结构
3.10 液晶的结构
3.11 组织结构观察和测试技术概述
3.12 低倍组织和无损探伤
3.13 光学显微术与定量金相方法
3.14 扫描电子显微术和微观形貌
3.15 多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
3.16 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
3.17 小角X射线衍射测定结构
3.18 X射线吸收谱精细构谱(XAFS)测定结构
3.19 X射线形貌术及高分辨X射线衍射方法
3.20 中子散射方法测定结构
3.21 同步辐射X射线源在结构测定上的应用
3.22 高级电子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术
3.23 高分辨电子显微术
3.24 扫描隧道显微术
3.25 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构
3.26 激光拉曼散射测定结构
3.27 核磁共振测定结构
3.28 穆斯堡尔谱测定局域结构
3.29 光电子能谱测定结构
3.30 低能电子衍射术
3.31 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术
第4篇 性能与测试篇
4.1 导论
4.2 基本力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4.3 磁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4.4 热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4.5 光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4.6 声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4.7 电学性能及测试方法
4.8 低维材料的性能与测试技术
4.9 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及试验方法
第5篇 使用行为篇
5.1 导论
5.2 断裂
5.3 材料的疲劳
5.4 高温力学性能
5.5 摩擦与磨损
5.6 腐蚀与氧化
5.7 聚合物老化与降解
5.8 极端条件下的行为
5.9 辐照条件下材料的行为
5.10 失效分析
5.11 无损检测
5.12 结构金属材料的残余应力
第6篇 金属材料篇
6.1 导论
6.2 铁
6.3 铁合金
6.4 钢
6.5 铝及铝合金
6.6 镁及镁合金
6.7 铜及铜合金
6.8 镍和钴及其合金
6.9 铅和锌及其合金
6.10 锡、锑、汞及其合金
6.11 钛及钛合金
6.12 钨及钨合金
6.13 钼及钼合金
6.14 钽、铌及其合金
6.15 锆、铪及其合金
6.16 铼、钒及其合金
6.17 贵金属
6.18 铍、锂及其合金
6.19 镓、铟
6.20 砷、硒
6.21 稀土金属
6.22 高温合金
6.23 粉末冶金材料
6.24 金属功能材料 下卷
第7篇 无机非金属材料篇
7.1 导论
7.2 氧化物陶瓷
7.3 氮化物陶瓷
7.4 碳化物陶瓷材料
7.5 硼化物陶瓷材料
7.6 铁电陶瓷
7.7 压电陶瓷
7.8 半导体及其敏感陶瓷
7.9 离子导电陶瓷
7.10 电介质陶瓷
7.11 磁性材料(见第11篇第4章)
7.12 陶瓷成型工艺
7.13 陶瓷烧结工艺
7.14 碳素材料
7.15 特种水泥和混凝土材料
7.16 新型建筑玻璃
7.17 无机功能涂层
第8篇 高分子材料篇
8.1 导论
8.2 热塑性树脂和塑料 8.3 热固性高分子材料
8.4 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
8.5 合成纤维
8.6 涂料
8.7 胶黏剂
8.8 功能高分子
第9篇 复合材料篇
9.1 导论
9.2 复合材料增强体
9.3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9.4 金属基复合材料
9.5 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
9.6 碳-碳复合材料
9.7 水泥基复合材料
9.8 功能复合材料
9.9 复合材料界面
9.10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分析
9.11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与质量控制
本书由师昌绪院士、李恒德院士、周廉院士主编,组织十余位院士、数百位专家共同完成,全书按照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对材料的成分-加工/合成-结构-性质-使用效能进行论述,介绍了各种不同材料的性能、制造方法、工艺应用、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代表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发展水平。编写人员均为我国材料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专家、教授、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所以本书具有综合性、知识性、科学性、先进性、权威性和适用性,它的出版使我国材料科学界完成一项基础建设工作。全书分上、下两卷,共13篇。上卷包括:第1篇基础篇,第2篇制备和加工篇,第3篇组织结构篇,第4篇性能与测试篇,第5篇使用行为篇,第6篇金属材料篇;下卷包括:第7篇无机非金属材料篇,第8篇高分子材料篇,第9篇复合材料篇,第10篇半导体材料篇,第11篇特种功能材料篇,第12篇生物医用材料篇,第13篇生态环境材料篇。书后有中英文索引,以方便读者查阅。本书适用于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科技人员,使用材料的技术人员、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及各行业与材料有关的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材料专业师生参考。
你要读博或者搞研究的话,个人感觉光学可能更有前途一些。材料科学工程这个学科毕竟存在了太长时候,要有所突破是比较难的。而光学工程 的 LED 方向 应该在未来的几年里或者一段时间有广泛的应用。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
材料科学发展的展望 首先看看世纪之交的形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信息、能源、生命、交通、环境、国防以及高科技对新型材料的需要比以往更为迫切。材料应用的广泛性、使用条件的复杂性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01 二、招生对象: 全日制高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扣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 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综合素质,能为福建省 的制造业和材料加工产业技术升级、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发展的建材行业培养所需的从 事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建筑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检测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六、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与加工、 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 掌握材料的成分、 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材料学学科建于 1952年,1955 年开始培养研究生, 1981 年获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5 年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88 年列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重点学科, 1991 年被评为兵器工业部重 点学科, 2001 年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是国家 211 工程、 985 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的学科, 985 二期建设有“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2005 年获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经过 50 多年 的建设,本学科建成了能支撑材料科学与工程各学科方向的集材料设计与制备、分析与性能表征、 使用性能考核的系统研究平台,设备资产总值达到 9000 多万元,具备了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材料 科学重大问题的能力,承担了大量
郑州大学(新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可在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复合材料、材料工程等学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
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可在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及粉末冶金、机械汽车、电工电子、交通运输、新能源、仪器仪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新材料研发、生产管理、新技术开发等工作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为基础,系统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并将其应用于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