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系列教材: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高分子分册)》共分为9章,内容包括: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基础,高分子合成化学实验,高分子化学反应实验,高分子结构实验,高分子性能实验,高分子表征实验,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综合型实验,创新、设计、探索性实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系列教材: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高分子分册)》可作为高分子材料加工、改性和高分子化学助剂生产领域相关人员的实验指导教程,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设计、生产和应用人员参考。
第一章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基础
第一节高分子专业实验安全
一、实验室的安全
二、试剂的存放和废弃试剂的处理
第二节实验室安全制度
第三节危险药品的使用与保管
一、属于危险品的化学药品
二、化验室试剂存放、使用要求
三、危险药品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第四节实验常用仪器及其洗涤和干燥
一、常用玻璃仪器
二、聚合反应装置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
第五节试剂精制与基本操作
一、常用单体与溶剂的纯化
二、常用引发剂的精制
三、常用单体的精制
四、聚合反应体系的除湿除氧
五、蒸馏
第六节常见聚合物单体物理性质
第七节常见聚合物的物理性质
第八节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一、实验的准备
二、高分子实验规则
三、实验操作
第九节高分子专业实验发展简介
一、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简介
二、高分子专业实验文献发展简介
第十节高分子实验文献索引与参考文献
一、高分子文献资料查阅方法
二、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高分子合成化学实验
第一节逐步聚合反应
实验1低相对分子质量端羟基聚酯的制备
实验2线型酚醛树脂的制备
实验3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
实验4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实验5尼龙-66的制备
实验6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
实验7三聚氰胺一甲醛的缩合反应
实验8双酚A和光气溶液中缩聚制备聚碳酸酯
第二节自由基聚合反应
实验9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10乙酸乙烯酯的溶液聚合
实验11苯乙烯与顺丁烯二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12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实验13苯乙烯的乳液聚合
实验14低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酸的合成
实验15氯丁胶的接枝改性
第三节离子聚合及开环聚合反应
实验16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
实验17异丁烯的阳离子聚合
实验18三聚甲醛开环聚合
实验19己内酰胺的开环聚合
第三章高分子化学反应实验
实验20聚乙烯醇缩甲醛的制备
实验21线型聚苯乙烯的磺化
实验22乙酸纤维素的制备
实验23聚乙酸乙烯酯的醇解
实验24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解聚
实验25高抗冲聚苯乙烯的制备
实验26淀粉接枝聚丙烯腈的制备及其水解
第四章高分子结构实验
实验27偏光显微镜法观察聚合物的结晶特性
实验28溶胀平衡法测交联聚合物的交联度
实验29相差显微镜法观察共混物的相区形态
实验30激光小角散射法测聚合物球晶
实验31密度梯度法测聚合物的密度和结晶度
第五章高分子性能实验
实验32DSC法测聚合物的热性能
实验33TGA法测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实验34毛细管流变仪法测定聚合物熔体的流变性
实验35旋转黏度计法测定聚合物浓溶液的流变性
实验36平板流变仪法测定聚合物熔体的动态流动特性
实验37高分子材料冲击强度的测定
实验38高分子材料拉伸性能的测试
实验39高分子材料电阻率的测试
实验40高分子材料介电常数、介电损耗的测试
实验41塑料压缩性能的测试
实验42塑料静弯曲性能的测试
实验43塑料卡软化点的测定
实验44声速法测定纤维的取向度和模量
实验45橡胶门尼黏度的测定
实验46橡胶可塑度的测定
实验47橡胶硫化特性的测定
实验48漆膜附着力的测试
第六章高分子表征实验
实验49黏度法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50光散射法测定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尺寸
实验51GPC测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实验52铜乙二胺法测纤维素的聚合度
实验53热塑性聚合物熔体流动速率和流动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54光学解偏振法测聚合物的结晶速率
实验55聚合物的蠕变曲线测定
实验56聚合物的温度一形变曲线测定
实验57膨胀计法测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实验58高聚物熔融指数的测定
第七章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实验59转矩流变仪实验
实验60熔体流动速率的测定
实验61聚合物冲击性能测试--简支梁冲击试验
实验62聚合物冲击性能测试--悬臂梁冲击实验
实验63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
实验64挤出吹塑工艺实验
实验65PVC硬板压制成型
实验66酚醛塑料的模压成型
实验67天然橡胶硫化模压成型
实验68聚丙烯挤出造粒实验
第八章综合型实验
实验69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综合实验
实验70苯乙烯聚合的综合实验
实验71聚合物中部分基团的测定
实验72本体聚合生产透明有机玻璃板材
实验73PVC助剂对板材性能的影响
第九章创新、设计、探索性实验
实验74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实验
实验75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合成及固化实验
实验76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苯乙烯的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测定实验设计
实验77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实验设计
实验78苯丙乳液配方设计与合成
实验79水性环氧树脂乳液合成与表征
实验80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实验81环境敏感水凝胶的合成及性能
实验82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及轻质玻璃钢的研制
实验83高分子增塑软质PV(:的配方设计
实验84高强高韧环氧树脂玻璃钢的制备
附录高分子创新开拓性实验题目
你要读博或者搞研究的话,个人感觉光学可能更有前途一些。材料科学工程这个学科毕竟存在了太长时候,要有所突破是比较难的。而光学工程 的 LED 方向 应该在未来的几年里或者一段时间有广泛的应用。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材料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
材料科学发展的展望 首先看看世纪之交的形势: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信息、能源、生命、交通、环境、国防以及高科技对新型材料的需要比以往更为迫切。材料应用的广泛性、使用条件的复杂性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401 二、招生对象: 全日制高中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四年 四、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扣福建省地方经济建设和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 扎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好综合素质,能为福建省 的制造业和材料加工产业技术升级、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快速发展的建材行业培养所需的从 事金属材料、功能材料、建筑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生产、加工、检测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 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六、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的学习,以及材料制备与加工、 性能分析与测试技能的基本训练, 掌握材料的成分、 制备方法与组织结构和性能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科代码: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080500)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材料学学科建于 1952年,1955 年开始培养研究生, 1981 年获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5 年首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1988 年列为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重点学科, 1991 年被评为兵器工业部重 点学科, 2001 年评为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是国家 211 工程、 985 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的学科, 985 二期建设有“先进材料科技创新平台”。 2005 年获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经过 50 多年 的建设,本学科建成了能支撑材料科学与工程各学科方向的集材料设计与制备、分析与性能表征、 使用性能考核的系统研究平台,设备资产总值达到 9000 多万元,具备了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材料 科学重大问题的能力,承担了大量
全书内容包括实验室常规知识、实验教学规范,学生实验规则、常用材料分析测试的大型仪器设备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实验、金属材料专业方向实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实验等。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指导教程》获得了四川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基金资助。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指导教程》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类等专业师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高校、科研院所及厂矿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第1部分 实验室常规知识
1.1 实验室安全卫生知识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和急救
1.2 实验课的目的和任务
1.3 实验课学习方法
1.4 实验教学规程
1.5 实验技术人员及教师岗位职责
1.6 学生实验规则
1.7 实验室环保
1.8 实验报告撰写与评分
第2部分 主要仪器设备介绍
2.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2 数字显微镜
2.3 X射线衍射仪
2.4 综合热分析仪
2.5 万能材料试验机
2.6 热处理电阻炉
2.7 真空热压烧结炉
2.8 中频感应炉
2.9 激光粒度仪
2.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第3部分 实验
3.1 基础实验
实验1 热电偶测温
实验2 导热系数测定
实验3 晶体结构模型的组装
实验4 金相试样的制备
实验5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6 高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7 无机粉体配合料均匀度测定
实验8 热重分析实验
实验9 差热分析实验
实验10 Ti02粉体粒度分布测定
实验11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污水中Cu2 的含量
3.2 金属材料专业方向实验
实验12 含钒钛金属粉体的结构分析
实验13 钢铁零件氧化发蓝处理
实验14 金属材料压缩试验
实验15 金属显微维氏硬度试验
实验16 碳钢金属材料拉伸实验及其断口分析
实验17 低碳钢与含钒铸铁扭转实验
实验18 金属弯曲实验
实验19 金属拉伸杨氏模量E的测定
实验20 用差热分析法测定钢的凝固点
实验21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测量微量钒钛合金的相变潜热
实验22 奥氏体晶粒度的测定实验
实验23 钢的淬透性测定
实验24 钢的淬火“C曲线”测定
实验25 高碳钢的脱碳层测定
实验26 球墨铸铁的球化率测定
实验27 浇注条件对铸锭组织的影响
实验28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分析
实验29 碳钢热处理及显微组织分析
实验30 含钒合金结构钢的显微组织分析
实验31 不锈钢的显微组织
实验32 含钒合金钢淬回火及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33 金属再结晶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实验34 金属块体试样制备及SEM形貌观测与能谱分析
3.3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向实验
实验35 钛白粉色度的测定
实验36 水解法制备纳米Ti02粉体
实验37 分散剂对钛白粉分散性的影响
实验38 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实验39 不同黏结剂对粉体材料成型的影响
实验40 水泥粒度对其物理性能的影响
实验41 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实验42 水泥生料易烧性的测定
实验43 混凝土配合比对稠度、表观密度及强度的影响
实验44 高性能混凝土的试制
实验45 玻璃材料的熔制及化学稳定性测定
……
附录
参考文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每年面向全校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等7个专业,56个班,1700余名学生,开设5门实验课程,共116个实验项目。年实验人时数达27万。在统一的教学大纲指导下,不同专业可以选择不同的课时类型,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体现了“基本要求加特色”的办学模式。强调学生探索未知领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为75.8%。
近5年,实验中心设备投资累计1500万元,更新仪器设备的实验项目36个。5年中实验仪器更新率达83%,保持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中心强调现代化的大型仪器为本科生实验教学服务,通过统一管理和调配,大幅度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技术。
实验中心通过自行研制、合作开发与引进相结合,开发了实验预习测试系统、实验视频教学系统、实验选课系统和大型仪器预约系统,建设了实验教学网络平台。实验中心通过教学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的课程责任教授负责制,使教学方法的研究制度化,实验教学方法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基本型实验”强调规范化训练,“综合设计型实验”强调启发式教学,“研究创新型实验”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编写和出版了《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程》、《X射线衍射实验方法》、《金属学实验指导书》等实验教材,并自编《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实验指导书》、《金属塑性加工原理与技术实验指导书》等实验讲义。积淀了我校多年来实验教学的宝贵经验,反映了学科领域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和手段,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对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吸引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自行研发与合作开发装备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了先进的网络教学平台。实验中心现有多媒体实验教学课件56个,其中实验视频材料3个。实验中心积极参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与国内各高校资源共享,使实验中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网络资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