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截止到2014年9月,学院已有教职工98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硕士生导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3%。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92人,其中博士30人。有海外经历教师23人,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特聘教授美华裔钱煦院士、美华裔钟正明院士、张兴栋院士、周寿桓院士(校友)等4人,获批“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专家3人,兼职教授8人。学院有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首批国家级钢铁制造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中心1个,市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市级教学团队2个。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16部,出版专著1部。
学院拥有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占地面积达8400m2,设备总值2400余万元。学院自主开发并建成了国内独有的“冶金技术与装备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先后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实训基地”和“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 。其中,航空航天功能材料与元件研究中心是获得《航天产品合格证书》的定点研发基地,已为“神舟”系列飞船、“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运载火箭提供性能可靠的磁性功能元件;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拥有完整冶炼装备技术研究平台;生物材料与活细胞影像技术研究所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学院涵盖冶金、材料两大学科专业领域,其中钢铁冶金、材料学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余项(面上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80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5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50余篇。3本教材获冶金院校优秀教材奖;学生科技创新连续11年获“挑战杯”全国、重庆竞赛奖励,多项大学生训练创新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省部级立项。 学院高度重视产学研合作,长期与武钢集团、重钢集团、中冶赛迪公司、攀钢集团、四川德胜集团、四川金广集团、信阳钢铁公司、鄂钢公司等具有冶金行业背景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及人才培养合作。 2015年2月11日,学院大四冶金工程专业学生韦勇平和王永旭获得了钢铁冶金行业的“诺贝尔奖”,成为了第九届炼钢挑战赛学生组的世界冠军,这也是中国高校首次摘得该项桂冠。
历经六十年的办学,学院现设有冶金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等三个系,开设有冶金工程、矿物加工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8个本科专业和石油与天然气领域(油气材料工程)专业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2011年起,与北京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联合培养冶金工程、材料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2014年,与美国加州大学联合设立“钱煦实验班”,开始招收功能材料专业(医疗器械与医电方向)学生,培养国际化人才。冶金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市级特色专业和市级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依托行业,突出应用,注重实践,开放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已培养毕业生15000余人(其中留学生2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2200余人。
中国人民后勤工程学院,创办于1961年是一所军队高等工程技术院校,是全国重点高校和全军重点建设院校之一,主要担负为全军培养后勤工程人才的任务。? 学校占地面积13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图书...
中国人民后勤工程学院是一所军队高等工程技术院校,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 中国人民后勤工程学院校园环境 和全军重点建设院校。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山城重庆市。 学院创办于1961年,全院校舍面积3...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不是粉末冶金院,这是两个不同的学院。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是我国粉末冶金领域(专业)教学、科研与新产品试制开发三结合的学科综合基地。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
院党总支领导
党总支书记:陈勇
党总支副书记:张乐乐
校行政领导
院长:朱光俊
副院长:蔡苇
院长助理:尹建国
纳微复合材料与器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的重庆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办于1985年,是重庆最早开展材料研究的高校之一。该学科现有专业教师68人,海内外特聘兼职知名教授12人,其中拥有享誉世界的六院院士1人(美国钱煦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都有为院士已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张兴栋、周寿桓院士)、巴渝海外引智计划人选1人(美国钟正明院士)、海外杰青1人(美国王英晓教授),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32人,为国家材料工程工业培养了近一万余名毕业生,已成为我市新材料开发领域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成立以来,实验室承担国家973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部级一般项目45项,横向科研项目200多项,科研经费近3000万元;
姓名 |
职务 |
单位 |
称职 |
李长明 |
主任 |
西南大学 |
院士 |
南策文 |
副主任 |
清华大学 |
院士 |
成会明 |
副主任 |
中科院金属所 |
院士 |
都有为 |
顾问 |
南京大学/重庆科技学院 |
院士 |
李卫 |
委员 |
北京钢院 |
教授 |
熊祖洪 |
委员 |
西南大学 |
教授 |
张怀武 |
委员 |
电子科技大学 |
教授 |
顾宁 |
委员 |
东南大学 |
教授 |
杨力 |
委员 |
重庆大学 |
教授 |
刘俊明 |
委员 |
南京大学 |
教授 |
邹志刚 |
委员 |
南京大学 |
教授 |
陈登明 |
委员 |
重庆科技学院 |
教授 |
廖晓玲 |
委员 |
重庆科技学院 |
教授 |
符春林 |
委员 |
重庆科技学院 |
教授 |
刘晓燕 |
委员 |
重庆科技学院 |
教授 |
纳微复合磁性材料、生物仿生与活细胞影像、多场耦合压电材料、新能源薄膜材料。
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90余篇);获授权的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
实验室著作教材统计表
序号 |
主编或参编 |
著作名称 |
出版社 |
出版号 |
出版时间 |
姓名 |
1 |
主编 |
现代骨组织修复材料及其评价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400642 |
2014 |
廖晓玲 |
2 |
主编 |
材料物理性能及表征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173133 |
2013 |
陈登明、孙建春、蔡苇 |
3 |
主编 |
材料现代测试技术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9787502453350 |
2010 |
廖晓玲、周安若、蔡苇 |
4 |
主编 |
铁电薄膜材料及其应用 |
科学出版社 |
9787030248879 |
2009 |
符春林 |
5 |
主编 |
铁氧体 |
江苏省科技出版社 |
9787534520440 |
1996 |
都有为 |
6 |
主编 |
磁记录材料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9787505318694 |
1992 |
都有为 |
7 |
主编 |
金属材料工程实习实训教程 |
冶金工业出版社 |
9787502456443 |
2011 |
范培耕 |
详情见图1
冶金工程
冶金工程专业始建于1951年,是我国冶金教育最早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专业的前身为炼铁专业和炼钢及铁合金专业,经历了中专、大专和本科3个发展阶段。1951年开始招收炼钢专业中专学生,1958年开始招收炼铁专业学生。1985年学校升格为专科,开始炼铁、炼钢及铁合金专科专业招生。1989年该院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培养钢铁冶金本科生1届。2004年冶金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58年来,该校共为国家培养输送钢铁冶金专业毕业生近6000多名,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中炼铁专业从1994年开始作为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经过7年的建设,其教学基本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2001年3月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2004年重庆科技学院成立后,冶金工程专业以本科教育为重点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提升了本科办学实力,加强了师资队伍、实验实习基地和课程体系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达到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2008年1月冶金工程专业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全日制冶金工程专业本科在校学生为500多人。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在原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起来的。1996年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化工系开始招收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大专生。2004年成立重庆科技学院后,成功申办了本科专业。2005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在校学生近270人。10多年来,该校已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培养和输送了较多的优秀人才,已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骨干力量,在国内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金属材料工程
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冶金系,创建于1951年,1985年学校升格为专科。1997年以前,学院开设有炼铁、炼钢及铁合金专业,为完成这两个专业的《金属学》及机械类专业的《金属学及热处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设立有金相教研室。1997年,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学校开始招收涂装防护工艺专业(2002年更名为表面工程专业,2005年更名为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专科学生;2003年招收新材料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学生。2004年,学校合校升本,根据学校发展情况,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有在校本科生180余人,专科生约160余人。截止2012年底,该校共为国家培养输送涂装防护工艺专业(含表面工程专业)毕业生400多名,遍布我国多家汽车、摩托车、船舶、家电等企业,为我国尤其是我市涂装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称赞。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在原来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科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与发展起来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招生始于1954年。2004年合校升本成立重庆科技学院后,成功申办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于2005年开始招生,在校学生近400人。50多年来,本专业已为冶金和石油等行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近5000名,已成为行业的骨干力量,在国内特别是在西部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我国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功能材料
本专业主要为适应我国新材料战略新兴发展和相关材料技术人才需求而开设,下设信息材料、生物材料及器械两个专业方向。该专业培养具备功能材料该领域所需工程和实践能力,能适应信息材料与生物材料及器械行业需求,能够在相关领域从事功能材料与器件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焊接技术与工程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起源于2003年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创办的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科专业(2010年停止招收专科生),2006年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下设的一个专业方向开始本科招生,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并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分开招生,同时从2014年开始招收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油气材料工程方向管线钢焊接与可靠性评价方面的硕士研究生。该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4人(含在读博士2人),硕士3人,有海外经历教师2人。
复合材料与工程
该专业经2017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适应国家材料科技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树脂基复合材料为主,具备扎实的复合材料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知识面宽,社会责任感和沟通合作能力强,能够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能源风电等领域,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从事复合材料技术与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运行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行业急需专业,就业前景好。该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6人,硕士1人,有海外经历教师3人。是川渝两地唯一本科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自2013届起不再招收专科层次考生)
冶金技术
培养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特色是以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为核心,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平衡发展。现有炼铁、炼钢及铁合金两个专业方向。
1.炼铁方向
炼铁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热工基础、冶金过程检测与调节、计算机在炼铁生产中的应用、冶金物理化学、铁矿粉造块、炼铁工艺学、技术经济管理。适应的岗位群包括炼铁原料、高炉炼铁、烧结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一般设计工作,还可适应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管理和营销等岗位。
2.炼钢及合金方向
炼钢及合金专业具有54年的办学历史。学生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热工基础、冶金过程检测与调节、计算机在炼钢生产中的应用、冶金物理化学、转炉炼钢学、电炉炼钢学、连续铸钢、技术经济管理。适应的岗位群包括炼钢原料及处理、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连续铸钢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及一般设计工作,还可适应于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管理和营销等岗位。
由于冶金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良好声誉,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100%,就业去向多为大中型冶金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
培养具备专业必备基础理论、工艺、设备,检测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知识,具有从事该专业领域技术应用与开发、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等方面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适应材料成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产品制造与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生产组织管理与经营销售等方面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图、塑性加工原理、金属学及热处理、技术经济与管理、材料成型过程自动化、材料成型理论和工艺学、材料成型机械设备。
毕业去向:服务于冶金、有色金属、汽车、机械、电子、家电、仪器仪表等行业,从事材料加工工艺设计、产品制造、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经营销售与管理工作。
融创工程学院培训材料
融创工程学院培训材料
材料工程学院学术交流题目征集汇总表
附件 1:校内教师学术报告计划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单位 题目 报告时间 1 罗驹华 无机非金属材料 系 高性能纳米吸波材料 5 月 2 姜翠凤 金属材料工程系 贵金属纳米材料的聚集增强双光子荧 光效应及其传感应用 5 月 3 王静静 高分子与复合材 料工程系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for marine antifouling 6 月 4 管浩 无机非金属材料 系 CZTS 太阳能电池薄膜材料的制备 6 月 5 蒋穹 金属材料工程系 材料耐腐蚀性能的评价方法 7 月 6 成双 高分子与复合材 料工程系 基于可再生资源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研究 9 月 7 吴其胜 无机非金属材料 系 光谱选择性吸收 /反射 /辐射多层膜的 制备与研究 10月 8 贺盟 高分子与复合材 料工程系 新型天然高分子功能材料 10月 9 杜建周 无机非金属材料 系 功能陶瓷材料开发及其
重庆科技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是由具有40年办学历史的原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动化系、计算机系和原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教研室、电工电子教研室、计算中心于2004年合并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改名为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于2009年完成整合与分离,分成两个独立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下设冶金工程专业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宝石材料专业及功能材料专业。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开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