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教学成果
2006年来以来,学院广泛推行“双证制”教学(学生获得毕业证的同时可申请获得行业关键技术岗位上岗证),毕业生应用能力强,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4届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广泛分布在房屋工程、铁路工程 、道路工程、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交通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从事设计、施工或监理等工作。应届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连续几年名列学校前茅(占毕业生人数10%)。
2012年10月20日,土木工程学院举办了“从汶川大地震看建筑结构震害”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地震专家清华大学博士后郝敏教授主讲,土木工程学院院长何运祥、副院长程龙飞等400多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院长何运祥主持。
2012年11月21日晚,由校学生处主办、土木工程学院团总支承办的第四届“成人,成才,成功”大学生读书系列活动之“佳作赏析”讲座在沙龙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
2012年12月17日,长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彭寿清同志一行在重庆三峡学院党委副书记崔广平同志、长江师范学院副校院长蔡其勇同志等的陪同下,莅临土木工程学院交流经验和指导工作。
学院荣誉
“2012年军训工作先进集体”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获奖
2010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10-2011学年“先进党支部”称号
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学院是重庆三峡学院重点发展的工科学院。2012年将与东南大学联合推行“1 2 1”本科生培养模式。截止至2012年4月,土木工程学院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4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15人,注册建造师5名,注册岩土工程师2名,注册结构工程师3名),常年外聘客座教授6人;学院建有完备的力学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土工实验室、水土保持实验室、专业机房、绘图室、结构实验室和实训场地,实验设施配套齐全,实习就业基地稳定;全面推行“双证制”教学管理模式(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可同时申请获得行业相应技术岗位上岗证),培养“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获得用人单位认可及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从2008年起四届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房屋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行业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各专业学制四年,毕业生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岩土工程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严重,是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大环保力度,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开山挖石也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土木工程学院开展新型的建材、环境的诊断、治理与修复等研究,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结构工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库区的建筑、码头、公路、道桥很多混凝土已经老化脱落,钢筋严重锈蚀,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库区的城镇、民房等建筑物,大部分都建立在阶地和滑坡等潜在的不稳定岩土体之上,不稳定体的变形必然引起上部结构变形和开裂,在库区开展结构耐久性鉴定和加固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建筑工程 |
道路桥梁 |
工程造价 |
安全工程 |
学院拥有的师资队伍中部分教师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规划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师等执业资格,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12名(省管专家1名),具有博士以上学位的有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0%,常年聘请兼职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国外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截止至2012年)
师资队伍
职务(教学方向) |
任课老师及职务 |
---|---|
辅导员 |
王雪、洪鹏 |
建筑机械工程方向 |
何运祥(副教授) |
土木工程方向 |
程龙飞(副教授) 周延强(讲师) 蔡军(实验师) |
李林燕(助教) 吴恒滨(讲师) 樊哲超(副教授) 郝敏(教授) |
|
工程测量方向 |
何泽平(副教授) |
水利工程方向 |
李天群(副教授) |
结构工程方向 |
王心勇(讲师) 易忠玖(副教授) 强跃(讲师) 王兴无(讲师) |
宋娟(讲师) 何建(副教授) 付亚男(助教) |
|
工程管理方向 |
李晓兰(副教授) 张兆梁(讲师) 黎平(副教授) |
工程造价方向 |
周小艺(讲师) |
交通工程方向 |
刘芳平(讲师) |
环境工程方向 |
阮宇(讲师) 王晓菊(助教) |
管理工程方向 |
钟雨含(职员) |
建筑学 |
贾真(助教) |
工程材料方向 |
郭远臣(讲师) 王雪(助教) |
水工结构方向 |
毛海涛(讲师) |
环境艺术方向 |
熊雨思(职员) |
经济管理方向 |
牟奇建(职员) |
暖通工程方向 |
彭昌树(讲师) |
教育学 |
张专(职员) |
安全工程方向 |
段怀志(副教授) |
思想教育 |
黎小华(副教授) |
党总支部 |
教工党支部 |
学生党支部 |
---|---|---|
党总支书:黎小华 |
党支部书记:蔡军 |
党支部书记:王晓菊 |
党总支组织委员:周延强 |
组织委员:宋娟 |
组织委员:张专 |
党总支宣传委员:蔡军 |
||
党总支纪检委员:何运祥 |
宣传委员:牟奇建 |
宣传委员:王雪 |
党总支统战委员:程龙飞 |
重庆市级优秀毕业生:殷太强、聂韵秋
校级优秀大学毕业生:殷太强、李川、唐华鑫、胡然、程聪、程亿、秦萌、晏秋、姚俊林、张川、聂韵秋、周建华、刘静、王明晖、李宗阳、付彬彬、吴琼
校级优良大学毕业生:程涛、何维、康胜清、汤泽磊、张智、齐琴、沙龙、王宁、李珊、周永承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完工蓄水,学院成立了“重庆三峡学院地质灾害研究所”、“三峡库区建筑工程防灾减灾工程中心”,致力于对库区建筑结构减灾防灾的研究,受到政府的关注和学校的重视。学院“三峡库区建筑工程防灾减灾”校级重点学术团队,2011年来,承担了一大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峡库区建筑工程防灾减灾”校级重点学术团队,教育改革项目和质量工程项目;在建筑结构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地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成果突出,并开展广泛的国内合作与国际交流。
截止至2011年5月学院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拥有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土工、岩石、水土保持、建筑CAD、建筑结构质量检测等实验室,实验设备260台套,价值近1000万元。实验设备齐全,不仅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的科研、合作单位的生产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建有“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稳定配套的实训、实习基地15个。
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有两个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它们分别是:1、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方向)(本科 理工类)土木工程专业为校级转型试点专业。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各类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
你要看工科哪一个专业啊! 要说的话两个学校总体实力没有太大差距,三峡学院稍强,但具体到某个专业哪就互有强弱了。不过N多过认为文理学院离重庆主城要近点,来回方便点。
1.本科生全部在江宁九龙湖校区,研究生与博士生在四牌楼校区2..土木工程学院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土木工程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著名专家学者茅以升、金保帧、徐百川、梁治明、刘树勋、丁大钧、方福森、方...
院长:何运祥
书记:黎小华
副院长:程龙飞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科专业群建设思路
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本文结合机械工程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基于 实践驱动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和建设理念,建设机械设计制造校企协同中心和汽车技术校企协同中心,构建教师学生联合创新团队的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始建于1958年,其前身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02年4月成立土木工程学院。2009年,学院在全校率先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按本科专业设系,系下设教研室。目前,学院下设土木工程系、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管理机构,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土木
重庆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开设有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环境设计三个本科专业,室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两个专科专业。
土木工程学院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招生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学院概况:
土木工程学院有30多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有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6个本科专业。拥有土木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材料工程、工程力学等4个教学系。拥有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结构实验室以及配套齐全的力学、结构、土工、材料、交通、BIM等6个实验室和1个施工实训基地,实验室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学院拥有结构工程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结构、力学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大土木工程专业群建设省级教育创新高地。
表1 学院内所有本科及硕士的专业层次、设置时间
本科 |
专业 |
层次 |
设置时间 |
|||
土木工程 |
一本 |
1980 |
||||
交通工程 |
一本 |
2000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一本 |
2001 |
||||
工程力学 |
一本 |
2002 |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一本 |
2009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一本 |
2012 |
||||
硕士 |
土木 工程 |
结构工程 |
一级 学科 |
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 |
2017 |
1998 |
岩土工程 |
二级学科: 学术学位 |
2006 |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二级学科:专业学位 |
2005 |
学院现有教师91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4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26.4%,具有硕士学位的占62.6%。近5年,我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3项,及其他纵向项目50余项,承担横向课题8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1600多万;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组织出版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及建筑制图、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地下建筑结构设计等10多部专著或教材;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河北省精品课6门,包括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钢结构等。土木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十八所CDIO工程教学模式试点专业之一,土木工程导论、混凝土结构设计、道路勘测设计等课程是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重点课程。学院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共建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煤矿地面储运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市政道桥施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装配式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科研平台有河北工程大学施工管理研究所和河北工程大学BIM技术研究中心。与中煤建安共建河北省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这些平台为我院科研及学生高质量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努力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实施“善建者家园工程”、“三高就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连续多年开展结构设计大赛、力学大赛、桥梁设计大赛、BIM建模及施工管理大赛等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交通实验等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30多年来,学院已培养毕业生近万人。这些毕业生扎实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工作能力,受到全国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尤其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许多人已成为科研、教学、工程设计与施工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其中有国内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经理(鸟巢工程项目经理董树恩)、大型设计公司领导(深圳市华阳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储倩、北京圆之翰煤炭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凡平)、大学知名专家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科研处处长赵顺波),以及行政领导和企业高管,为国家建设和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学校建院最早的院系之一,三十载筚路蓝缕,薪火相传;一代代土木人砥砺奋进,春华秋实。土木工程学院深入践行学校“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的办学理念,秉承“土实木华 力行践远”的院训,擎划经营,孜孜进取,为区域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地下空间等本科专业,其中工程管理类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以建筑安全为特色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通过江苏省学位办工程硕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评审;拥有2个省级教学平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科研平台(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大型工程装备检测与控制实验室、江苏省大型钢结构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学院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依托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五大工程”和“卓越计划”,矢志打造一支“德厚学博、敬业奉献、理实兼备”的特色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8.46%,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96.2%,“双师型”教师占比76.1%。专任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省“333工程”人才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等国家和省级各类人才15名,师资梯队结构合理、实力雄厚。
学院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实验条件,建有建筑结构、工程管理与设计、土木工程综合、工程力学等4个专业实验室,并建有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筑面积达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930余万元,大型仪器设备总值927余万元,获批江苏省高等教育“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江苏省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各实验室管理制度齐全,人员配备合理,充分保证教师、学生上课或自主实验要求。围绕地方、行业、企业“三需求”设定实验实训项目,科学安排学生进行实验。上海建工集团、江苏建工集团等数十家大型建筑企业为我院实习实训及就业基地。
学院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多措并举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创立“以注册执业资格需求为导向、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提高为本位”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确立“厚基础、强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土建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一主线、二能力、三层次、四平台、五模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了新建本科院校土建类专业“高校 ”协同育人新路径。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2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学院坚持学科专业建设一体化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强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地方和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形成学校、建设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主管部门“四方协同”合作新机制。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336项。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金桥奖、国家质监总局“科技兴检”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各类奖励百余项。1名教师荣获“江苏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先进个人”荣誉称号,3名教师荣获“徐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以生为本、协调发展”,面向建设工程一线悉心培养“筑具匠心”的应用型土木人才,迄今已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102余人,学子以“厚基础、善实践、能创新、高素质”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成为建设领域的栋梁之才。近年来学生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全国普通高校算量大赛总决赛冠军、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国家、省级奖励981人次,1人被评为江苏省2015年度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根据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毕业生专业契合度达92%,竞争力指数96%。
学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面向行业需求,着力打造“高校 ”协同模式。与江苏省住建厅、徐州市建设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共建,建设特色鲜明的建筑安全工程专业,为淮海经济区800余家企业培训工程技术人员近12万人次,为区域建筑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学院与省市地震主管部门合作,打造工程抗震研究与震情服务品牌。依托全省高校中唯一的“省地震灾害工程防御技术研究中心”、“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断层研究、地震预警与科普宣传,为区域震害防御提供智力支撑,成果推广应用列入徐州市政府“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获批了江苏城镇抗震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学院被评为江苏省防震减灾志愿者站,连续3次被评为“江苏省十佳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学院与国家网架及钢结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徐州市质监局创新合作模式,共建大型结构件检测与分析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省质检总局的计量认证,可开展多项对外检测项目。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共同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连续2次荣获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
学院与中国建工出版社共建了全国第一家高校实体书店和精品图书展示暨学术交流中心,校园书店荣获全国“年度大学书店”、“2019江苏最美书店”荣誉称号,先后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央视《新闻1 1》栏目专题报道;促成建工社累计捐赠价值200多万图书资料,联合出版教材专著16本;先后当选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徐州市腐蚀防护与表面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全国唯一由行业协会出资百万设立的博爱建筑安全奖学金已颁发八届。学院与数十家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多家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助学金,逐渐形成了大面积、多层次、重精品、结硕果的协同育人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