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第1章 绪论
1.1 城市地下综合体发展
1.2 地下工程设计计算理论现状及发展
1.3 地下工程建设技术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下水与土的工程性质
2.1 概述
2.2 基于微观结构的软土孔隙率和接触面积率
2.3 软土颗粒接触面积率与宏观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2.4 基于接触面积的软土渗流分析
2.5 基于接触面积的饱和土渗流固结理论
2.6 基于接触面积的土压力理论
2.7 基于接触面积的边坡稳定分析
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3.1 概述
3.2 支护结构设计
3.3 土钉墙施工
3.4 重力式水泥土挡墙施工
3.5 板桩墙施工
3.6 排桩墙施工
3.7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施工
3.8 地下连续墙施工
3.9 支锚体系施工
3.1 0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盾构法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4.1 盾构法隧道概述
4.2 盾构法隧道设计
4.3 盾构法隧道施工
4.4 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建构筑物风险分析及保护措施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顶管法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5.1 概述
5.2 顶管工程设计
5.3 顶管工程施工
5.4 顶管法施工若干关键技术问题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暗挖法通道设计与施工技术
6.1 暗挖法通道概述
6.2 矿山法通道设计与施工
6.3 浅埋暗挖法通道设计与施工
6.4 软土地层通道冻结法设计与施工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地下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
7.1 概述
7.2 地下工程降水设计与施工
7.3 地下工程排水设计与施工
7.4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
7.5 地下工程渗漏治理技术
7.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综合体开发的监测技术
8.1 概论
8.2 支护结构的安全监测与控制
8.3 周围环境的安全监测与控制
8.4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地下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监测技术
8.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综合体开发环境效应与保护技术
9.1 概述
9.2 综合体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
9.3 周围环境改变对综合体的影响规律
9.4 综合体的保护技术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工程实例
10.1 杭州武林广场地下商城工程
10.2 杭州东站铁路枢纽工程 2100433B
作者:徐日庆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7月1日
上架日期: 201607
征订号:28704
版次:第一版
页数:472
装帧:平膜
开本:小16开
印张:30.000
ISBN:978-7-112-19444-5
本书系统地介绍城市地下综合体建设中涉及的基本理论、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检测等方面。全书共有10章,包括绪论、地下水与土的工程性质、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盾构法隧道设计与施工技术、顶管法管道设计与施工技术、暗挖法通道设计与施工技术、地下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综合体开发的监测技术、综合体开发环境效应与保护技术和工程实例。
2019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常考考点解析:城市地下综合体
2019 年一级造价工程师常考考点解析:城市地下综合 体 (1) 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含义。 随着城市集约化和水准的持续提升,单一功能的单体公共建筑逐 渐向多功能和综合化发展。一个建筑空间在不同条件下适合多种功能 的需要,成为多功能建筑。由多种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组合在一起的 建筑,称为建筑综合体。 .经过进一步发展 .,不同城市功能也被综合 布置在大型建筑物中,成为城市综合性。地下综合体,是随着城市立 体化再开发、建设沿三维空间发展的,地面、地下连通的,综合交通、 商业、贮存、娱乐、市政等多用途的大型公共地下建设工程。当城市 中若干地下综合体通过铁道或地下步行道系统连接在一起时,形成规 模更大的综合体群。 (2) 城市地下综合体的发展。 地下综合体是在近三四十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欧 洲、北美和日本的一些大城市,在新城镇的建设和旧城市的再开发过 程中,都建设了不同规模的地下综合体,成
1.城市地下综合体的类型:新建城镇的地下综合体;与高层建筑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
2.我国应优先发展的地下综合体:道路交叉口型;车站型;站前广场型;副都心型;中心广场型;
3.人防工程的类型:通信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隐蔽工程;物质保障工程;干道工程;
4.连通搞活是我国人防工程建设的特点,它包括连接干道、疏散机动干道;
5.人防指挥工程应注意以下问题:内部功能和组成应当完备;内部布置应当紧凑;具备长时间坚持运转能力;
6.人员隐蔽工程分为人为隐蔽所和专业队隐蔽所两大类;
7.人员医疗救护设施宜分为三级:救护站;急救医院和中心医院;
8.按照民用贮库储存物品的性质,分为一般性综合贮库、食品贮库、粮食和食油贮库、危险品贮库和其他类型贮库;
9.城市贮库布置与交通的关系:贮库最好布置在居住用地之外,离车站不远,以便把铁路支线引进贮库所在地;
10.城市贮库的分布与居住区、工业区的关系:一般危险品应布置在离城10km以外的地上与地下;一般贮库都布置在城市外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等国家法规政策,并与《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有效衔接,编制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指导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加大城市径流雨水源头减排的刚性约束,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建设生态排水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本指南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规划控制目标分解、落实及其构建技术框架,明确了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建设、维护及管理过程中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内容、要求和方法,并提供了我国部分实践案例。
本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海绵城市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维护管理,共六章。
本指南借鉴国际上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的成功经验,并吸纳了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工程实践经验,适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海绵城市建设各层级规划编制过程中低影响开发内容的落实;二是指导新建、改建、扩建项目配套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管理;三是指导城市规划、排水、道路交通、园林等有关部门指导和监督海绵城市建设有关工作。
本指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建筑大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
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管理。
北京建筑大学负责技术解释。
本《指南》由交通部公路司组织部分省交通(公路)主管部门、质监站、设计院的专业人员以及部分公路设计、管理方面专家,历经二个月编写而成。本《指南》主要针对西部通县公路建设特点而编写的,内容涉及工程管理、勘察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监督与监理等内容。
本《指南》内容涉及西部通县公路建设许多政策规定,突出了西部通县公路(三、四级公路)建设与管理的特点。主要供西部通县公路建设工程管理、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其他县乡公路建设技术人员与管理干部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