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表示,加强城市地质工作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扩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必然要求,汇总、继承各类地质素质资料,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让城市地下空间透明化,完善地质环境检测预警网络,建立城市地下感知系统都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
此外,在首次发布的《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中明确指出,在我国过去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中存在城市地质信息精度低、更新慢,尚未形成标准化成果产品体系等问题,对此,中国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徐学义强调,要充分利用三维城市地质模型、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以及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加强城市地质与地下空间利用科技创新,助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从四个方面要形成系列的标准,一个是调查的标准,主要有土壤与地下水场地污染的风险、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的标准等,同时我们还有检测方面的标准,在信息标准上要有城市地质数据库,行业标准上要修订城市地质调查的行业标准。”
据了解,到2025年,预计完成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推进140个中等以上城市的多要素地质调查。 2100433B
2017年11月15日,全国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发布的《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
《方案》提出,要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开展重大科技问题攻关,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
《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全国地级以上城市1∶5万基础性综合地质填图,着重推进140个中等以上城市的多要素地质调查,倾力打造25~30个城市地质调查示范样板,创建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理论技术力争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国地质调查局介绍了城市地质调查取得的成果。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分析了19个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337个主要城市的优势地质资源和重大地质问题,形成了我国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状况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需要充分考虑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地质环境安全条件。二是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应充分利用地热、地下空间、地质遗迹、地下水等4类地质资源优势。三是提高城市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水平,需要高度重视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活动断裂、水土污染等5个地质问题。
这是最新的吗?
需要进行专家评审时,企业应准备相关设备的总体技术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产品概述;2、设计依据与执行标准;3、系统组成和功能框图;4、系统硬件、软件结构;5、系统支持业务;6、接口及兼容性;7、性...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问题,各级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希望城市建设更加惠民,城市发展有质量。但由于工程建设需要进行可行性调查研究,在由市发改委组织的相关专家论证阶段,经过数据调研后得出东丽湖地区客流...
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2017年2月23~24日,2017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对会议作出批示;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作工作报告.\n姜大明在批示中指出,2016年地质调查工作承百年爱国传统、借科技创新东风,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取得了贵州安页1井、陕西镇钾1井等重大突破,开启了地球深部探测研究和两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在精准对接国家需求、有效支撑国土资源工作、全面提升地质调查服务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引江济淮2017年冬期施工方案20171225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引江济淮庐铜铁路交叉河渠工程 冬期施工专项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1、编制依据 ................................................. 1 2、编制原则及适用范围 ....................................... 1 3、冬期施工特点 ............................................. 1 4、冬期施工时段的确定 ....................................... 1 5、冬期施工技术要求 ......................................... 2 二、施工计划 .................
徐州是江苏省第4个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的城市,也是江苏省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城市。徐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以服务徐州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目前面临的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查手段,全面系统对城市进行了精细的地质学度量,全面支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项目从基础地质、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信息系统等5个层面展开,系统查明了城市规划区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地质、煤田地质等地质条件,详细论述了城市区域的土地、矿产、地下水、地下空间、山体和地质遗迹等地质资源禀赋特征,全面摸清了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基本查清了农田土壤质量及水土污染状况;评价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及采空区稳定性,论证了煤矿采空区构建地下水库应急供水的可行性;搭建了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快捷、高效和直观的社会化地质信息服务。,徐州是江苏省第4个开展城市地质调查的城市,也是江苏省地质环境最脆弱的城市。徐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是以服务徐州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目前面临的地质资源保障与地质环境安全问题,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查手段,全面系统对城市进行了精细的地质学度量,全面支撑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项目从基础地质、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信息系统等5个层面展开,系统查明了城市规划区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地质、煤田地质等地质条件,详细论述了城市区域的土地、矿产、地下水、地下空间、山体和地质遗迹等地质资源禀赋特征,全面摸清了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基本查清了农田土壤质量及水土污染状况;评价了地下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及采空区稳定性,论证了煤矿采空区构建地下水库应急供水的可行性;搭建了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了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提供快捷、高效和直观的社会化地质信息服务。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90460 |
成果名称 |
徐州城市地质调查 |
第一完成单位 |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 |
黄敬军、陈建华、周贤金、魏永耀、姜素、安守林、花修权、徐士银、张丽、武鑫、华明、陆华、崔龙玉、姜国庆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4-04-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7-12-01 |
主题词 |
城市地质;采空区地下水库;城市“三线”;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徐州 |
1、立项背景 为实现二十一世纪初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针对杭州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地质问题,由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同协商,于2005年10月9日签订了合作开展“杭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协议,并委托浙江省地质调查院具体实施。任务书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 2、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 在充分利用、整合已有地质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地质调查手段,开展市区的三维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城市及周边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城市地质环境的调查与评价,获取城市规划、发展所需的综合地学信息,建立开放、动态、实时的三维可视化城市地学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为杭州城市发展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项目历时近三年,既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又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①完善了本地区基岩、第四纪地层划分,建立了工程、水文地质岩组与地层对比关系。首次系统地建立了杭州市第四系、工程和水文地质三维结构模型。 ②进行了工程地质和工程地质层组的详细分区。系统查明主要软土(泥)层、易液化砂土层及主要工程地质层的空间展布、埋深、厚度、物理力学性质等特征。 ③查明了杭州市主要岩溶区(带)的空间分布与岩溶地质特征,对西湖周边岩溶塌陷成因和诱发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对岩溶塌陷区稳定性进行分区与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 ④评价了水土环境质量。对半山工业区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杭州市半山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方案》,其成果已作为市政府对半山地区环境质量治理的决策依据。 ⑤开展了地下水应急水源地调查,评价可供开采的资源量。 ⑥对区域地壳稳定性、场地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土地利用及地下空间利用适宜性等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⑦建立了杭州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研发了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和地质专业分析评价模块,实现了城市地质数据的有效管理。 3、应用推广 杭州城市地质调查系列成果是迄今为止杭州市(八区)资料最新、最全、研究程度最高的地质成果资料,已在杭州市城市规划与建设、土地利用、地质教学、考古、工程勘察设计、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得到应用,且部分成果已为杭州市政府所应用和陆续在地球科学、地球化学、高校地质学报、中国地质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乃至国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或正式录用,有力推进了本项目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交流与社会应用,取得了项目预期效果。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