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
参考文献 4
第2章 城市景观生态学概述 5
2.1 城市土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5
2.1.1 问题的提出 5
2.1.2 城市土地的基本概念 5
2.1.3 基于等级理论的城市土地定义 6
2.1.4 全球城市土地基本特征 7
2.1.5 讨论与结论 10
2.2 城市生态学 11
2.2.1 城市生态学逐渐演变的定义和视角 11
2.2.2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进展 18
2.3 中国城市生态学进展 24
2.3.1 中国的城市发展 24
2.3.2 中国城市生态学的发展 28
2.3.3 中国的城市生态学特征 35
2.4 城市景观可持续性 36
2.4.1 景观生态学和日益凸显的城市主题 37
2.4.2 从城市生态学到城市景观生态学 40
2.4.3 城市景观生态学框架 42
2.4.4 城市居民的人类福祉评价 46
2.4.5 城市可持续性评价 48
参考文献 51
第3章 城市景观测量 64
3.1 夜间灯光数据的应用进展 64
3.1.1 问题的提出 64
3.1.2 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的特点 65
3.1.3 常用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集 66
3.1.4 DMSP/OLS 夜间灯光应用趋势 68
3.1.5 应用领域和方法 72
3.1.6 讨论和结论 75
3.2 夜间灯光数据预处理 77
3.2.1 问题的提出 77
3.2.2 使用的数据 78
3.2.3 夜间灯光数据在城市景观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78
3.2.4 系统订正 80
3.2.5 饱和像元订正 84
3.3 城市建成区提取 89
3.3.1 问题的提出 89
3.3.2 数据 90
3.3.3 方法 91
3.3.4 结果 95
3.3.5 讨论和结论 97
3.4 城市不透水层提取 101
3.4.1 问题的提出 101
3.4.2 数据 102
3.4.3 方法 104
3.4.4 结果 109
3.4.5 讨论和结论 111
参考文献 114
第4章 城市景观过程 122
4.1 中国城市化水平动态 122
4.1.1 问题的提出 122
4.1.2 数据 123
4.1.3 方法 124
4.1.4 结果 125
4.1.5 讨论 127
4.1.6 结论 131
4.2 中国城市扩展过程 131
4.2.1 问题的提出 131
4.2.2 数据 132
4.2.3 方法 133
4.2.4 结果 133
4.2.5 讨论 139
4.2.6 结论 140
4.3 中国城市蔓延过程 142
4.3.1 问题的提出 142
4.3.2 数据 143
4.3.3 方法 144
4.3.4 结果 146
4.3.5 讨论 150
4.3.6 结论 153
4.4 中国城市规模-位序分析 154
4.4.1 问题的提出 154
4.4.2 数据 155
4.4.3 方法 155
4.4.4 结果 158
4.4.5 讨论 162
4.4.6 结论 164
4.5 中国城市不透水层过程与机制 165
4.5.1 问题的提出 165
4.5.2 数据 165
4.5.3 方法 166
4.5.4 结果 169
4.5.5 讨论 177
4.5.6 结论 183
参考文献 184
第5章 城市景观过程的影响 194
5.1 城市景观过程对自然栖息地的影响 194
5.1.1 问题的提出 194
5.1.2 数据 195
5.1.3 方法 195
5.1.4 结果 198
5.1.5 讨论 202
5.1.6 结论 203
5.2 城市景观过程对耕地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203
5.2.1 问题的提出 203
5.2.2 数据 205
5.2.3 方法 206
5.2.4 结果 207
5.2.5 讨论 211
5.2.6 结论 216
5.3 城市景观过程对热环境的影响 217
5.3.1 问题的提出 217
5.3.2 数据 218
5.3.3 方法 218
5.3.4 结果 220
5.3.5 讨论 228
5.3.6 结论 233
参考文献 233
第6章 城市景观可持续性 239
6.1 中国城市景观过程的综合环境效应 239
6.1.1 问题的提出 239
6.1.2 数据 240
6.1.3 方法 242
6.1.4 结果 246
6.1.5 讨论 252
6.1.6 结论 255
6.2 中国城市居民的空气污染暴露性 255
6.2.1 问题的提出 255
6.2.2 数据 256
6.2.3 方法 257
6.2.4 结果 257
6.2.5 讨论 262
6.2.6 结论 265
6.3 中国城市居民的地震灾害暴露性 265
6.3.1 问题的提出 265
6.3.2 数据 267
6.3.3 方法 267
6.3.4 结果 269
6.3.5 讨论 274
6.3.6 结论 278
6.4 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278
6.4.1 问题的提出 278
6.4.2 数据 279
6.4.3 方法 280
6.4.4 结果 281
6.4.5 讨论 284
6.4.6 结论 287
参考文献 288
第7章 结语 295
7.1 本书精要 295
7.2 展望 297
参考文献 299
作者简介 2100433B
本书是作者在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科基金项目的基础上,综合最新研究成果撰写而成的。本书共 7 章。首先,基于景观可持续科学理念,提出了“过程-影响-持续性”的城市景观可持续性研究框架,建立了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大度城市景观过程信息获取的方法体系,介绍了夜间灯光数据的系统订正方法、和订正方法和综合分类处理方法。其次,基于多尺度景观分析视角,详细揭了近 30 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城市扩展、城市规模-位序、城市蔓延和城市透水层的基本格局和过程特征。进而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模手段,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揭示了中国城市景观过程对自然栖息地、耕地净初生产力和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后,定量评估了中国近 30 年城市化进程中城环境、居民福祉和人类-环境系统的基本状况。
我有 2011年1月湖北省高等教育考试自学考 工程管理概论 试卷 (课程代码 0462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里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生态设计是一种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形式或表达方式的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以满足预想的需要与欲望心。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生态设计是一种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具体的物理形式或表达方式的过程。它是人类有意识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以满足预想的需要与欲望心。著名景观设计师斯图亚特•考恩认为:“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
景观生态学在公路视觉景观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采取景观生态学评价方法,从景观空间结构、景观稳定性及景观美感度等方面选择评价因子,建立了公路视觉景观生态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沿线典型路段视觉景观质量。结果表明,新林北至阿荣旗段公路的建设在总体上提高了沿线视觉景观质量;但公路建设的同时对原有自然景观产生了干扰,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效应,影响沿线视觉景观质量。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将可以通过采取工程措施诸如绿化或恢复扰动区植被等来减缓或消除。
简介
以及城市的生态安全状况与驱动力,并提出生态安全的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对策。还将景观尺度问题作为其重要内容,并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尺度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城市是一种人为活动影响比较强烈的景观。建筑物和道路组成其比较均质的外观,但其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及信息流等却非常活跃。2100433B
出版信息
《道路型式与城市景观》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2100433B
该教材第2版出版至今已有十年(2010年—2020年)。在此十年中,生态学及其与生态学相关的社会环境出现了巨大变化,一是生态学升级为一级学科,这为中国研究生及其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学科平台,本科教育在生物科学类设有生态学专业,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还设有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生态学在高等教育中呈现出新的景象;二是中国倡导并引领世界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家高质量和转型发展的刚性要求,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国家专业职能部门成立,生态学成为社会关注的学科领域;三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地球进入“人类世”,诸如生态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全球变化等很多过去只是生态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专家们考虑的科学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态学迎来新的社会需求,一方面为从事生态学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为生态学如何从后台专业层面进入社会公众视野时更好地“讲好自己的故事”提出了挑战。在全社会对生态学寄予厚望、生态学被全面“社会化”的时代文化语境中,如何既保持学科定力、维护学科的专业性,又要服务大众知识需求、引导“纯正”生态学的大众化传播,这些都是该书编写组修订教材直面的问题。
该书编写组从2015年开始着手讨论内容优化问题,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制订修订方案,讨论内容补充原则,统一编写规范,修订工作凡四稿。定稿的教材与第2版相比,基本框架没有变化,各章节不同程度都有新的内容补充和调整。
该教材的再版修订,得到了中国国内外相关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方精云、吴文良、张大勇、彭少麟、卢宝荣、达良俊、阮宏华、李凤民、马克平、盛连喜、王仁卿、陈进、骆亦其、彭长辉、李百炼等先生提出了建议。该教材得到了云南大学林文勋、丁中涛、赵琦华、李庆军、张志明、李世玉等校、院、系领导的支持,并且得到了高等教育出版社林金安副总编、吴雪梅主任、高新景编辑的支持。
该书再版修订由段昌群教授担任主编,苏文华教授、杨树华教授和王崇云副教授任副主编,段昌群负责第1、第2、第3、第11、第13章的内容,苏文华负责第4、第5、第12章的内容,杨树华负责第6、第7章的内容,王崇云负责第8、第9、第10章的内容,段昌群完成全书统稿工作。书稿完成后,刘嫦娥、付登高、张志明、周睿、杨明玉等老师,李婷、彭淑娴、杨桂英等博士生以读者身份对书稿进行了审读,对完善书稿发挥了作用。
2020年3月18日,《植物生态学(第3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