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城市建筑文化(套装上下册)》包括《城市建筑文化(发展卷)》、《城市建筑文化(人本卷)》。主要内容包括:建筑从来不缄默,寻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外国城市建筑发展沿革,现代西方城市建筑文化,城市建筑由古代走向近代,西方传统建筑在中国的移植和发展等。
《城市建筑文化(发展卷)》目录:
序:构筑精神的家园
人本观念渗透下的城市建筑(代前言)
第一章 城市建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
一 作为人类生存意志和精神追求表达的建筑
二 作为人造世界的建筑是以人为本的
三 建筑——时代精神的镜子和印象
第二章 城市文化和城市建筑的人本文化观
一 建构人本观的城市文化理念
二 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内在结构
三 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形态特征
四 城市人本建筑的人文意义
五 城市人本建筑的美学价值
第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本精神
一 中国古典时代的人本建筑文化
二 反映佛教人本观念的生命建筑
三 老庄“天人合一”思想与道教生态建筑
四 儒家人本精神的建筑空间观和俗文化的务实观
第四章 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渊源和发展
一 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发展
二 西方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实践者
三 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四 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实践者
五 中国城市建筑人本文化的当今表现
第五章 城市建筑的情感空间
一 人类行为与情感建筑
二 塑造个人空间领域的情感建筑
三 有情建筑的情感表达
四 情感建筑和色彩空间的和谐共存
第六章 城市建筑环境与人
一 人对建筑环境的认知和心理需求
二 城市建筑地域环境与人文精神
三 建筑美与环境美融合协调
四 发展绿色和节能建筑
五 实施绿色施工
第七章 城市公共建筑的人本思考
一 人本化的标志性城市建筑
二 人本化城市建筑的公共园林和纪念地
三 人本化城市建筑的公共广场
四 人本化城市建筑的其他设施
第八章 城市现代家居的人本思考
一 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 新潮住宅体现着“人性化”的价值取向
三 生态住宅是最大的人性关怀
四 提供对低收入人群的居所保障
五 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设计新理念
第九章 城市建筑规划的人本理念
一 城市建筑人本规划与遗产保护
二 保留传统建筑文化个性
三 城市建筑人本规划与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构筑精神的家园
前言:建筑,文化积淀的艺术
第一章 建筑从来不缄默(绪论)
一 城市离不开建筑和建筑文化
二 建筑文化是历史过程和历史现象的产物
三 建筑物的历史承担和文化承担
第二章 寻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一 中国远古文化与建筑
二 先秦、秦汉时期的建筑艺术
三 魏晋隋唐时期的建筑艺术
四 辽宋金元时期的建筑艺术
五 明清时期的建筑艺术
六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第三章 外国城市建筑发展沿革
一 外国古代文明与建筑
二 西方古典建筑形式
三 西方中古建筑艺术
四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五 西方古代晚期的建筑风格
第四章 现代西方城市建筑文化
一 西方现代主义城市建筑文化
二 西方后现代主义城市建筑文化
三 现代西方城市建筑文化形成的背景
第五章 城市建筑由古代走向近代
一 西方城市建筑走向近代
二 东方城市建筑走向近代
三 中国城市建筑走向近代
四 近百年中国建筑转型历程
第六章 西方传统建筑在中国的移植和发展
一 英国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二 西班牙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三 法国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四 北欧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五 德国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六 意大利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七 俄罗斯(前苏联)式建筑在中国的移植
第七章 东方传统建筑在中国的移植和发展
一 伊斯兰式建筑
二 犹太式建筑
三 日本式建筑
四 埃及式建筑
五 印度式建筑
第八章 现代城市建筑发展走向
一 城市建筑的高科技化发展
二 城市建筑的生态化发展
三 城市建筑的智能化发展
四 城市建筑的地球村建设
五 城市建筑的地下发展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平装: 452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43860186, 754386018X
条形码: 9787543860186
尺寸: 23.2 x 17.4 x 6.4 cm
重量: 862 g
汉代建筑 两汉时期可谓中国建筑青年时期,史籍中关於建筑之记载颇丰,建筑组合与结构处理日臻完善,然而至今却还未发现过一座汉代木构建筑。所幸佐证资料不少,汉代屋墓的外廊或庙堂、外门、石阙,...
建筑特征表现,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社会特征,文化特征,还可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从建筑自身角度来看,还有技术、艺术特征。从技术方面来看,有平面的、结构构造、材料的特征,还有气候、地理、地貌特...
一、东南亚建筑文化历史十八世纪后半期,正处于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殖民势力,进入了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长期生活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的英国人,很难适应。为了克服这个生活上的不利因素,改善居住环...
城市建筑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城市建筑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建筑文化与城市文化建设
论城市建筑文化-以北京为例
摘要: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 它承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 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北京在不同的文化的交汇中,在不 同体制文化的塑造下形成了独特的面貌, 本文从不同年代不同的历史背景简要论述了民族文 化、港台文化及大众世俗文化对城市建筑及城市面貌的影响, 并对城市的发展及文化走向提 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城市建筑 建筑文化 一、引言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有句名言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的确,不同的城市面貌、 街道景观,是我们区别、认识不同文化最直接的途径。城市建筑被称为 “凝固的音乐 ”,它承 载、凝固的不仅仅是建筑艺术,而且是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 化、政治文化等等。 二、北京城市建筑文化阅读 作为首都,北京成为一个活的标本,一个令人读之不尽、百感交集的 “文化的容器 ”。它不仅 在体制文化的塑
《城市建筑》期刊秉持创新求索、兼容并举的办刊精神,关注当今建筑界的新理论、新作品、新资讯,倡导学术领域主流思想;立足中国国内建筑理论研究与创作前沿,促进不同地域建筑文化交流;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推介中国国内外建筑设计院校及设计机构,促进国际化的合作交流。
1、投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6、投稿勿一稿多投。
7、投稿文责自负。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邵甬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邵甬,通过北京故宫、平遥古城等物质文化遗产阐述了中国城市建筑从古至今的改变。呼吁我们保护建筑城市遗产。
她说,“中国的传统城市提倡秩序当中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关系。因此在全球化这样的背景下,世界文化趋同的浪潮中,建筑遗产是民族的佐证,所以这个是我个人要提到的,为什么建筑城市遗产的保护是那么的迫切。”
有关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公共艺术的展览、论坛、研讨会议、项目考察等交流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活动项目成果出版,城市建筑文化推广。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