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增效途径研究》以提升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功效为目标,以城市绿地生态空间资源的网络化配置及优化为核心,从“效能”和空间规划布局的视角出发,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增效”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体系。首先,基于对绿地和城市相互融合而成的城市空间生态系统的重新界定,建构了城市绿地生态空间效能体系及其评价技术;其次,提出了绿网空间优化和空间增效的具体实施途径及其融入现行规划体系的保障措施;第三,探索了一条以绿地生态网络为空间管理手段、以绿地空间效能增长为管理目标的网络化绿地生态空间建构与管控的技术方法;*后,对以绿地生态网络为引导的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和决策体系进行了架构和展望。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空间增效途径研究》适宜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管理、科研技术人员使用阅读,亦可供高等院校师生以及政府决策部门人员阅读和参考。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与形势
1.1.2 矛盾与困境
1.1.3 问题与出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城乡空间生态结构理论与实践
1.2.2 绿地系统、绿道以及生态网络
1.2 13绿地效益与空间评价
1.2.4 综合评述及展望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目标与意义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1 总体研究思路
1.4.2 研究范畴与内容
1.5 技术路径与框架
1.5.1 研究技术路径
1.5.2 程序与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解析
2.1 基本概念与内涵
2.1.1 基本概念及研究界定
2.1.2 内涵及属性
2.1.3 网络描述
2.1.4 与自然生态网络的异同
2.2 绿网构成与空间界定
2.2.1 层级构成
2.2.2 要素构成
2.2.3 空间构成
2.3 绿网三大特性
2.3.1 绿网的结构性
2.3.2 绿网的功能性
2.3.3 绿网的系统性
2.4 绿网的城市意义
2.4.1 空间联动——绿网与城市形态、结构的演进
2.4.2 系统耦合——绿网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2.4.3 价值趋导——绿网与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3章 绿网研究维度及空间增效机制
3.1 相关理论基础
3.1.1 生态流与生态过程原理
3.1.2 景观镶嵌性原理
3.1.3 空间格局与过程关系原理
3.2 绿网研究视角及维度
3.2.1 三个视角
3.2.2 绿网研究维度
3.3 效能维度
3.3.1 相关概念及界定
3.3.2 效能维度解析
3.4 空间维度
3.4.1 空间测量特性
3.4.2 空间测度方法及要点
3.5 基于“效能一空间”关联的网络系统维度
3.6 绿网空间增效机制
3.6.1 空间增效原理
3.6.2 空间增效研究程序及步骤
3.6.3 空间增效研究技术
3.7 小结
第4章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效能一空间”关联系统
4.1 绿网效能体系建构
4.1.1 体系建构目标
4.1.2 空间效能构成
4.1.3 指标选取标准及要求
4.1.4 效能指标体系
4.2 绿网空间体系建构
4.2.1 空间测度要素
4.2.2 指标选取标准及要求
4.2.3 空间指标体系
4.3 基于“效能一空间”关联的网络系统及三指标
4.3.1 网络空间系统
4.3.2 网络指标体系构建
4.3.3 网络连接度
4.3.4 网络渗透度
4.3.5 网络密度
4.3.6 三指标关联耦合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网络三指标的绿网关联评价
5.1 QFD关联分析原理及技术应用
5.1.1 Qr[)分析原理
5.1.2 QFD关键技术——质量表与矩阵分析法
5.2 绿网的QFD启示及意义
5.2.1 QFD的空间管理应用
5.2.2 绿网的QFD评价意义
5.3 基于QFD分析法的绿网关联评价程序
5.3.1 关联评价技术架构
5.3.2 CEM关联评价模型
5.3.3 关联评价程序及参数配置
5.4 小结
第6章 基于网络评价的绿网空间增效策略
6.1 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模式解析
6.1.1 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模式
6.1.2 城市空间生态系统模式的三指标评价
6.2 空间增效思路
6.2.1 系统性——空间增效维度
6.2.2 网络化与网络优化——空间增效路径
6.2.3 “建一管”一体化——空间增效方法
6.2.4 空间增效的实施策略、途径及保障
6.3 基于“三度”的空间优化策略
6.3.1 基于网络连接度的空间对策
6.3.2 基于网络渗透度的空间对策
6.3.3 基于网络密度的空间对策
6.4 基于“三线”的空间建构策略
6.4.1 基于生态基线的空间对策
6.4.2 基于生态绿线的空间对策
6.4.3 基于生态灰线的空间对策
6.5 基于“三限”的空间管控策略
6.5.1 限性质
6.5.2 限建设
6.5.3 限活动
6.6 小结
第7章 合肥市绿地生态网络评价及空间增效指引
7.1 研究区域概况
7.1.1 区位及历史沿革
7.1.2 城市建设发展概况
7.1.3 城市绿地生态空间建设
7.2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7.2.1 空间数据来源
7.2.2 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库建立
7.2.3 空间效能分析技术路线
7.3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空间格局总体评价
7.3.1 绿地空间信息提取与总体分析
7.3.2 绿地空间测度及其分析
7.3.3 绿地空间格局评价小结
7.4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连接度分析评价
7.4.1 距离阈值及其相关指数
7.4.2 分析结果
7.5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渗透度分析评价
7.5.1 平均分维数评价
7.5.2 分析结果
7.6 合肥市建成区绿网密度分析评价
7.6.1 边缘密度评价
7.6.2 核密度评价
7.6.3 可达密度评价
7.7 合肥市绿地生态网络综合关联评价
7.7.1 step1:效能需求及其排序
7.7.2 step2,3,4:空间技术需求、“效能一空问”关联分析、空间效能评价
7.7.3 Step5,6:网络系统要素、“空间一网络”关联分析、网络效能评价
7.7.4 Step7,8:各区竞争性比较分析
7.8 基于效能评价的合肥市绿网空间增效指引
7.8.1 总体增效指引
7.8.2 基于“三度”的空间优化策略
7.8.3 基于“三线”、“三限”的空间建管策略
7.9 小结
第8章 结语与展望
8.1 创新点与不足
8.1.1 创新点
8.1.2 不足
8.2 展望
8.2.1 实现绿地生态网络规划的“蜕变”
8.2.2 GNOD一以城市绿地生态网络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后记 2100433B
城市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标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06-12-4 11:54:39 -----------------------------------------------...
“区公园”是指居住区公园。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居住区公园归属公共绿地。
城市绿地的功能: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不同类型城市绿地光合作用效应比较)理论上,每人所需要面积为10m2的树林或25m2草坪的绿地。 世界环保局:每人就应有50㎡城市绿地,300 ㎡...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静观花木网 www.jghmw.com 静观花木网 www.jghmw.com 立 足重庆,辐射全国的花木信息与电子商务的综合交流平台 无限商机尽在 静观花木网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1 城市绿地生态效应研究的主要背景 城市绿地作为 “城市的肺”,一直受到城市规划和建设者的关注。 早在 20 世纪初, 城市 绿地的研究就受到了有关学者和城市决策者的重视, 但多局限于对绿地美学效应的研究, 而 绿地结构和大气生态的相关性研究却比较晚。 近年来,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受到了挑战。 一方 面通过园林绿化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 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已为园林科技工作者和城市决策 者所推崇; 另一方面, 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 使城市土地寸土寸金, 可用于绿化的土地愈来 愈少,成本也愈来愈高, 尤其是老城改造中的绿地规划难度更大。人们逐渐认识到, 提高城 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仅把眼光盯在扩大绿地面积上还远
在网络空间依旧旋转的螺旋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特有的性质,使传播学中的许多传统理论受到质疑,其中就包括"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上,根据传统的实证研究得出的"沉默的螺旋"是否会消失?根据诺依曼"沉默的螺旋"假说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定,通过辨析,从"群体压力"、"孤独恐惧感"和"从众心理"等方面能够论证"沉默的螺旋"产生的基本条件在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由此得出结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空间中仍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着。
《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分析与生态规划-以上海市》内容简介: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评价,进而作出景观生态规划,是研究城市绿地问题的一条新途径,它不仅完善和补充了城市绿地规划理论和方法,而且为营建全理的城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创造优美的城市生活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绿地景观格局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普遍存在问题。发达国家的城市优美的绿地景观是如何与其发达的经济共存的?绿地景观格局和环境效益有怎样的关系?中国生态城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绿地景观格局?本项目试选择发达国家中在城市景观上受到好评的城市:吉隆坡、柏林、维也纳、伦敦、巴黎、洛杉矶,以及中国的深圳进行研究。将城市划分为商业、居住、交通、公共空间、工业园区、自然保留地等六种功能区间,进行绿地格局-效益对比分析,提出绿地最佳景观格局组合,以此分析人口、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车流量等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制约与需求关系,并依据格局-效益关系建立动态模型。根据模型,提出我国不同条件下,生态城市的绿地景观格局优化模式,并根据人口和经济发展速度,模拟城市未来绿地优化景观格局,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指导和科学依据。 2100433B
国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吸收全球成熟肥料增效技术精华,开发研究出适合国内复合肥使用的增效技术。如美加倍(NZD)、微生速(MUV)、力多长(FET)、可多收(BOC)等优质高效肥料增效剂,在复合肥料中得到良好运用,提高了传统复合肥的利用率和肥效,安全环保、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