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前言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城市建成区范围界定及其环境特征
第3章 城市热环境时空态势及影响因素
第4章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植被覆盖特征
第5章 绿色空间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
参考文献 2100433B
本书以长春市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开展城市化过程中的绿色空间及热环境遥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城市地表特征参量的遥感定量反演;城市热环境时空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城市绿色空间概念框架及数据库构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城市绿色空间与热环境的耦合关系,人地系统中绿色空间的最优发展模式构建。 本书有关内容对城市绿色空间形态、城市热环境及遥感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供从事地理学、遥感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科研工作者参考,也可供高校遥感、GIS及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师生及研究生参考。
其他空间,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意愿去设计,承重墙是不能动的,其他的话问题不是很大,原来房间的格局,如果不喜欢,也可以稍做改动,客厅部分,也不需要再建什么墙去格开来,这样很死板,而且会有局限性,以后想要更动...
杭州绿色空间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蛮不错的。为顾客提供环保安全健康的产品,更好地改善工作和生活空间的空气品质,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使用环境实验室必须配置的质谱仪、气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等先进仪器和设备进...
请大师指点:房间的空间格局怎样调整比较合理?有什么注意事项?
农村120平方别墅设计的注意事项是:1、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房子居住人口的特点居住人口多少直接关系到设计的特点,如果有老人还孩子居住的,整体的设计风格,都要考虑老人的因素,老人喜欢什么样的色调,还有就是孩...
中国西北地区基于GIS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与空间格局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技术,从图斑、县、省三级不同空间尺度对2000年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计算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整个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各省区情况不同,其中:陕西、新疆生态承载力供给小于需求,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而甘肃、青海和宁夏生态承载力供给大于需求,处于生态冗余状态;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生态承载力供给空间分异明显,呈东南、西北部较高,东北、西南、中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地理单元的生态承载力供给差异也较大,表现为黄土高原中西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山地、天山山地和阿尔泰山地等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整体供给较高,而其他地区的则较低,其中:关中盆地、银川盆地和干旱区绿洲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供给最高,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葛尔盆地和吐鲁番盆地腹地的广大戈壁、沙漠地区的最低,呈连片分布状态;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内部由于景观破碎严重,生态承载力供给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表明西北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人类活动强度具有密切的空间关联与空间异质性;西北地区单位面积生态承载力供给和人口密度基于县级尺度的相关系数为0.66,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空间分布格局相似,表明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生态承载力偏向性.2000年西部地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表现为明显的地带性分布与局地性分布相符合的空间分布格局,整个地区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突出,处于生态不安全与不可持续性发展状态,而各省区、县及其内部生态承载力供需矛盾差异较大,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状态各异.研究实践证明GIS技术的应用为空间生态承载力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方法.
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公路景观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我国公路景观环境影响评价多以定性分析为主,评价内容庞杂无序,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切实可行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对我国大量公路景观环境的调查、研究、探析与实践,借鉴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探索在公路沿线景观环境研究范围内,从小尺度上分析景观空间格局,提出选取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斑块数量、大小、形状及景观破碎度、景观多样性等指标体系对公路景观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并采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2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0,对神农架旅游公路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指标进行计算、评价与分析.
《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是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灌区节水改造对农田水循环的影响、灌区节水改造对农业水土环境的影响、灌区节水改造对水肥利用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的评价方法、基于生态健康和环境友好的灌区节水改造模式。本书所涉及的内容反映了目前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灌区节水改造环境效应及评价方法》可供农业水土环境、农业水文学、节水灌溉、农业水资源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环境效应及优化调控研究》是在国家“九五”计划的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业务运行系统的建立”(96B-02-04-06)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Y-02)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全国第三次遥感土壤侵蚀调查工作成果编写而成的。全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辽河中下游流域概况,研究方法,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及环境效应分析,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分析等。
前言
第1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相关研究进展
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遥感监测
1.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的发展简史
1.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的主要应用领域
1.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全球变化研究
1.2 遥感信息技术在景观格局动态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2.1 景观动态研究方法概述
1.2.2 景观斑块和类型动态研究现状
1.2.3 应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景观格局动态研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2.4 景观格局动态遥感信息应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生态与环境效应
1.3.1 对大气化学性质及过程影响
1.3.2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1.3.3 对水文过程的影响
1.3.4 对土壤及沉积物的影响
1.3.5 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2章 辽河中下游流域概况
2.1 流域自然环境特征
2.1.1 地质地貌
2.1.2 气候
2.1.3 土壤
2.1.4 植被
2.2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2.3 流域土地利用的历史变迁
2.3.1 土地开发利用情况
2.3.2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结构
2.3.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问题
2.4 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特征
2.4.1 降水
2.4.2 蒸发
2.4.3 河流泥沙
2.4.4 地表水资源量
2.4.5 地下水资源量
2.4.6 流域水质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库的建立
3.1.1 数据库设计
3.1.2 数据源与数据集成
3.1.3 数据库的建立
3.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提取
3.2.1 遥感影像处理
3.2.2 基于人机交互方法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
3.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模型
3.3.1 土地资源数量结构变化
3.3.2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
第4章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
4.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4.1.1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幅度
4.1.2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速度
4.1.3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转化
4.2 土地利用/覆被的空间格局变化
4.2.1 景观特征指数计算
4.2.2 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4.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
4.4 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与重心迁移
……
第5章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机制
第6章 辽河中下游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
第7章 辽河中下游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及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彩图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