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特殊符号
选择搜索类型
请输入搜索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以中德国际合作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中获取的大量一手试验数据与相关成果为基础,整合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开发”课题中的部分成果,系统论述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理论和工程实际。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绪论,北京城市降雨径流特性,城市雨水水质与处理技术,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城市绿地利用雨水技术,城市下垫面与雨水利用潜力分析,透水铺装地面,城市雨水利用监测,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及效果,雨水利用技术推广。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可供水利技术、市政排水等专业的研究、规划、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化与水循环
第二节 城市雨水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北京城市降雨径流特性
第一节 北京城区降雨特性
第二节 北京城区降雨径流关系
第三节 城市径流计算
第三章 城市雨水水质与处理技术
第一节 雨水径流水质特性
第二节 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模拟
第三节 城市雨水处理
第四章 雨水收集与综合利用
第一节 雨水利用设施设计降雨
第二节 雨水收集与传输
第三节 雨水滞蓄与回用
第四节 雨水调控排放
第五节 入渗与回补地下水
第五章 城市绿地利用雨水技术
第一节 城市绿地降雨产流规律研究
第二节 绿地入渗雨水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城市绿地消纳雨水试验研究
第四节 城市雨水灌溉绿地技术
第六章 城市下垫面与雨水利用潜力分析
第一节 城近郊区水文地质条件
第二节 城区下垫面变化情况
第三节 城区雨水利用潜力分析
第七章 透水铺装地面
第一节 混凝土透水地面砖研发
第二节 透水砖铺装地面降雨径流关系
第三节 透水砖铺装地面削减污染和改善环境效果
第四节 透水砖铺装地面设计与施工
第八章 城市雨水利用监测
第一节 监测内容与方法
第二节 监测系统集成
第九章 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及效果
第一节 典型城市雨水利用示范工程
第二节 示范工程降雨径流特性
第三节 示范工程雨水综合利用
第四节 示范工程雨水水质特性
第五节 示范工程效益与效果
第十章 雨水利用技术推广
第一节 城市雨水利用模式
第二节 雨水利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
第三节 城市雨水利用政策建议
第四节 雨水利用技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2100433B
作 者:潘安君 等 著出 版 社:水利水电出版社ISBN:9787508478531出版时间:2010-08-01版 次:1页 数:310装 帧:精装开 本:大16开所属分类:图书 > 工程 > 水利水电工程
待遇应该还不错啊。而且你的学历那么高,应该不担心待遇的问题吧????? 参考资料: steel3g
重庆欣荣土地房屋勘测技术研究所 地址:重庆九龙坡科园一路5号 交通:石桥铺泰兴 - 公交站 途经公交车: 873路 石桥铺北 - 公交站 途经公交车: 109路 118路 222路 231路 402路...
雨水收集利用就找雨博士,专注雨水收集的大企业,总部位于广东深圳,在北京、上海和云南均有销售点,核心产品是雨水收集模块。中国针对雨水利用实施奖励政策,凡小区内建设贮水能力达一吨的蓄雨池,政府补贴500元...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简析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简析 [摘要 ]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热点。通过对 雨水的综合利用,达到节能低碳的目的。本文介绍了城市雨水利用 的基本方法和现有发展现状,通过案例分析,得出其以后会有很大 的发展。 [关键字 ]雨水利用 城市 节能 一、发展意义和现状 储蓄、缓排、利用等已成为雨水废水管理重点 传统城市雨水收集式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过地面 下渗补充地下水,不能下渗或来不及下渗的雨水通过地面收集后汇 流进入雨水口,再通过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过泵提升进 入河道,即传统城市雨水管理以雨水尽快汇集至收集系统、经收集 输送后快速排除为目标。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高强度人类活动 改变城市地表环境的结构与功能,使得相当比例的软性透水性下垫 面变为不透水表面(路面、屋面、地面)所覆盖,改变地表生态环 境的结构和功能,影响雨水截留、下渗和蒸发等环节,导致水的自 然循环规律变化,
铁路系统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概述城市内涝可能对铁路系统的危害,采取积极措施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利用。对雨水在铁路系统中的综合利用技术进行了展望。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以敬重自然为规划理念,坚持按照“高品质建设,低影响开发”思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雨水综合利用技术,不断推进城市“里子”工程建设。近期,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统领,沣西新城将雨水利用相关工作系统化、标准化、模块化,探索了一条具有沣西特点的城市级雨水综合利用体系建设模式。
构建多层次开放空间 形成“海绵城市”生态本底
规划决定城市格局。沣西新城改变了传统城市建大管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呼吸”,实现了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
以生态溶解城市为理念,沣西最大限度修复原有河流水系,形成自然河流景观带、生态绿廊、城市绿环、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带四个层次的开放空间,构成生态本底。注重营造微环境,把地面的“大水泥盖子”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小海绵,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建设四级收集利用系统 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建筑地块是分流和回用的重点。沣西新城在小区院内采用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汇聚吸收雨水,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渗入地下。沿小区道路设置生态滤沟将路面雨水收集、过滤、净化后排入雨水花园。富余的雨水溢流至下沉广场形成景观水体或进入收集池。我们根据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的不同试点建设了不同的雨水收集系统。
道路是地表径流的重要来源。雨水从道沿豁口流入隔离带下凹式绿地,卵石、炉渣、砂子构成的滤层就像海绵一样净化和存储雨水。多余的雨水通过高于绿地的雨水篦子,大部分流入附近的速渗井,剩余部分溢流至调蓄池。所有道路都通过纵向下凹绿地对雨水进行侧面收集、下渗,浇灌绿带植物。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砾石和砂土的简易积蓄装置或者沿道路纵向设置连续蓄水过滤沟,对道路路面雨水进行收集、净化、滞蓄。
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的雨水,被植被和土壤充分吸收。富余雨水流向低洼区域,汇聚到由黄砂构成的速渗井,回补地下水。沣西新城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通过设置速渗井(过滤、渗透)、线型草沟(汇流)、生态湿地(蓄水)等使雨水汇流、净化、下渗和收集。
目前,沣西还在建设一条长6.8公里不间断的生态绿廊。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可直接将两侧二到三个街区约1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径流通过地表水沟、溢流管等设施全面收集。同时,通过间接雨水转移泵站对区域约25平方公里的雨水进行收集,最终形成大大小小共约330亩的雨水景观水面,并将通过工程设施净化、调蓄、溢流功能,成为城市雨洪管理的综合性枢纽项目。
推广绿色建筑 打牢“海绵城市”建设基础
一方面,全面推广绿色建筑。沣西新城保障房均按照绿色建筑一星标准建设。同德佳苑公租房采用光电、光热技术,屋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光伏发电板,试点建设全面雨水收集系统,屋顶、地面雨水全部收集下渗,雨水汇集面积约45000平方米。推广雨水花园、生态绿地等工艺,汇聚并吸收来自小区屋顶以及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土壤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地下,涵养地下水。在雨水饱和时,还可用来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或者排入市政管网等。
另一方面,积极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沣西市政建设从方案研究、排水规划到工程设计,都采用高标准的排水设计指标,加强排水防涝设施、排水通道的建设,强化水系的连通与治理,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同时,采用生物滞留槽、生态花园、生态草沟、生态湿地等措施,形成了项目地块、市政道路、景观绿地、雨洪系统四个层级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目前这一模式已由试点试验向全面推广铺开。
本书共分为10章,内容包括:绪论,雨水利用与水循环系统,雨水利用区域现状分析,雨水水质特征,雨水收集利用途径及工程设计,雨水收集及净化技术,雨水利用景观、雨水渗透对城市水环境改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雨水利用工程评价与管理,雨水利用工程实践。本书既可作为水文水资源专业研究生的参考教材,也可供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园林景观工程等领域的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房地产开发人员和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